鞭和锏的区别 有哪些?
1、节数不同:鞭是分节的,每一节之间的横棱边杀伤力很大,一般是十三节,而锏则不分节,攻击部位是锏体上的竖棱边,常见的是八条长棱的铁锏,棱古书上写作楞。
2、造型不同:锏象一根多面体的长铁棍,鞭象一根铁的小宝塔或小竹棒。鞭,就是在金属棍的表面加上一些疙瘩,或者叫“节”。锏就是把铁棍圆形的横截面变成多边形,成为有棱的棍子。
3、杀伤力不同:鞭是分节的,每一节之间的横棱边杀伤力很大,一般是十三节,而锏则不分节,攻击部位是锏体上的竖棱边,常见的是八条长棱的铁锏,棱古书上写作楞,两者的共同点是都和剑差不多长,都有柄和锷(护手)都以劈砸为主要攻击方式。
锏和鞭的区别
“锏”和“鞭”的区别体现在外观形状、练习技法、民间影响三方面。
1、外观形状不同
“鞭”一般是六角形,形如竹节,每节之间有突出的铁疙瘩,鞭身为十一节方形铁疙瘩组成;“锏”一般是四楞形,长而无刃,有四棱,锏体断面成方形,有槽,故有“凹面锏”之称。
2、练习技法不同
“鞭”常用的鞭法有劈、扫、扎、抽、划、架、拉、截、摔、刺、撩等;“锏”常用的锏法有劈、挑、滚、压、搂、旋、撩、刺、崩、扫、滑、粘、脱等。
3、民间影响不同
“鞭”在民间成为驱鬼避邪,祈福求安的神仙使用的兵器;“锏”在民间中,锏往往是铁面无私、公平公正的象征。
“锏”和“鞭”介绍
鞭起源较早,至春秋战国时期已很盛行。鞭有软硬之分。硬鞭多为铜制或铁制,软鞭多为皮革编制而成。常人所称之鞭,多指硬鞭。七节鞭、九节鞭、十三节鞭谓之软鞭。鞭适用于马战与步战,硬鞭一般用于马战,持鞭之将多持双鞭,钢鞭沉重而无刃,以力伤人。
锏,长而无刃,有四棱,上端略小,下端有柄,亦作“简”,武术短器械。锏因其外形为方形有四棱,形状相同,因得其名。锏为铜或铁制,长为四尺。锏由锏把和锏身组成。铜把有圆柱形和剑把形二种。锏身为正方四棱形,锏粗约二寸,其后粗,愈向其端愈细,逐步呈方锥形。
鞭和锏的区别?
鞭:稍长,稍重,前面有一个头(很小)用以加重,主要用于攻击重装骑兵
锏:稍短,略轻,无加重,表面有突起或直楞(秦琼的瓦面镏金锏就是直楞的)在攻击重装骑兵时并无优势,主要用于攻击无装甲者
铁鞭为六角形,铁锏为四楞形「大小短长,随人力所胜用之。」鞭、锏都属短兵器,因为二者形制相似,所以历代都把鞭、锏相提并论。宋《武经总要》:「铁鞭、铁锏二色,鞭,其形大小长短,随人力所胜用之。有人作四棱者,谓之铁锏,谓方棱似形,皆鞭类也。」明《武备志》亦同。
而锏为短兵之一,方形有四棱,连把约长四尺,因形似简故名。锏无刃,每距六七寸有节者,名竹节锏;自把至端,完全平直者,名方棱锏;盖以形之不同而变更其名也。考锏之由来,与剑为同时;至二十四法之出,则在秦汉以后,创自何人,亦不复可考;惟以短兵利于步战之故,后人多有习之者,即今南北拳家,类能娴之;亦正如单刀軮鞭之携带便利,可随身防护也。惟锏无单用,法重双行,故后人有雌雄锏鸳鸯锏等名,亦矜奇胘异,增减原有之二十四法,而另立门户者;然终脱不了此母法也。且有用长兵之人,而藏锏腰间,以防不测者;是则锏为短兵而兼为暗器矣,此大都皆后人之自作聪明,立伪欺人,不可为训也;世之学武者,宜遵古法行之,庶不至多所皆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