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类有哪些主要生活习性?

鼠类的一般生活习性包括以下几方面。

栖息环境——按鼠类种群选择习性可分为最适栖息地、可居栖息地、不适栖息地。

活动规律——指鼠出洞后的活动,如觅食、占域、交配等。

洞穴——鼠类洞穴比较复杂,包括洞口、洞道、窝巢、仓库、粪洞、盲道、暗窗及洞外的土丘和跑道。

越冬——冬季对我国大部分地区鼠类的生活习性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黄河流域以北。农田害鼠越冬的方式主要有冬眠、贮粮、迁移以及改变食性。

食性与食量——大多数鼠类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其可食的种类一般可达几十种。家鼠类基本是杂食性,只要能吃的东西都吃。鼠类的食量很大,一般鼠类的日食量大约相当于其体重的10%~20%,田鼠的日食量可达体重的1~3倍。

迁移——有季节性迁移和扩散迁移两种。一般情况下多数老鼠没有迁移现象。但是由于食料、气候和农事操作等影响促使一些老鼠迁移。如小家鼠在秋冬季气温下降时,作物收获后由农田大量迁移到农舍,而当春夏时节,农田有大量的食料时又从农舍迁移到农田。

繁殖——春季是鼠类开始大量繁殖的季节,鼠类的繁殖力是由种群的年产仔窝数、每窝产仔数、开始参加繁殖的年龄、雌雄比例等因素决定的。

生长发育——鼠类完整的个体发育需要经过胚胎期、幼鼠期、亚成体期、成体期和老体期。

社群行为——是在物种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复杂的群体行为,个体间通过这些行为调节着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并最终达到有利于种群存活和延续的目的。

活动习性——根据不同的鼠种可以把老鼠分成3种类型,即白天活动型如黄鼠、长爪沙鼠、东方田鼠、布氏田鼠等;夜间活动型如黑线姬鼠、大仓鼠、黑线仓鼠、子午沙鼠等;以及昼夜活动型如褐家鼠、小家鼠、鼢鼠、巢鼠等。

行走习性——各种老鼠一般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性即行走多循一定的路线,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行走路线是不会发生改变的。如褐家鼠在农舍沿墙根、墙角、下水道等夹道行走,鼠多次行走后常形成明显的跑道。褐家鼠在农田活动时则沿田埂内侧或沟渠底部行走,形成跑道。

活动范围——老鼠的活动范围因不同的鼠种而不同,家栖鼠一般在农舍区内活动,但也可在野外食料丰富的季节进入附近的农田活动,活动范围一般在30~60米,野栖鼠种一般在农田、草地、荒坡活动,有时如季节变换也可进入农舍活动。

老鼠有哪些种类?

1、仓鼠科

哺乳动物的最大一科鼠类,现存种类超过600种鼠类,化石种类也不少鼠类,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亚科和族,而这些亚科和族的划分争议比较大。仓鼠科以新大陆种类最多,其中南美洲所有的鼠型亚目成员均数此类,其次是欧亚大陆北部,是欧亚大陆北部的主要鼠类,在非洲大陆和马达加斯加也有分布,并且是马达加斯加仅有的啮齿类,而在鼠科的分布中心亚洲东南部和大洋洲却没有分布。

鼠类-鼠类动物名称及图片

2、西方鼠亚科

主要分布于中南美洲,少数分布于北美洲,是南美洲仅有的鼠型亚目成员,由于缺少其它啮齿类的竞争,发展成了种类繁多,生活习性非常多样的一个类群,约有350种,超过了仓鼠科的半数。西方鼠亚科的多数成员外形和习性类似旧大陆的鼠科的典型成员,占据着鼠科在就大陆的位置,但是也包括食昆虫和小型动物的成员,食鱼和食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半水栖成员,穴居的成员和树栖的成员,占据着各种不同的生存环境。

3、沙鼠科

因主要分布于荒漠地带而得名。沙鼠主要分布于非洲,在亚洲内陆地区和欧洲也能见到,其中有几种见于中国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沙鼠非常适应干旱地区的生活,一生中几乎不用喝水,有锋利的爪,可挖掘复杂的洞穴,并在洞穴中储藏大量食物。沙鼠中有些种类后肢比较长,将身体远离滚烫的沙地,适合跳跃行走,尾较长,用于平衡。沙鼠是沙漠肉食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

4、瞎鼠科

高度适应地下穴居的啮齿类,比其它的穴居啮齿类更加特化,眼睛已经完全退化,没有外耳,尾巴也消失。瞎鼠有很大的头和发达的门齿,更多的是使用头和门齿而不是用前肢来挖洞。瞎鼠主要食用植物,偶尔也食用昆虫等其它食物。瞎鼠分布于里海地区、中近东、北非和东南欧。

5、竹鼠科

竹鼠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向南可到达马来亚和苏门达腊,常生活于竹林中,喜食竹子的地下茎和竹笋,体型肥大,体重可达600~800克。小竹鼠体型较小,分布于从缅甸、泰国到尼泊尔、不丹一带,并出现于中缅边境地区。速掘鼠又称非洲竹鼠,分布于东非,对地下生活的适应高于竹鼠,但是不及瞎鼠,有外耳和有视力的眼睛,尾巴也相对较长。

老鼠的种类有哪些

大家鼠、小家鼠、屋顶鼠、大仓鼠、小仓鼠、黄毛鼠、黄胸鼠、臭鼩鼱、花背仓鼠、搬仓腮鼠等。世界约有1700多种鼠类鼠类,在我国有鼠类约170多种鼠类,我国南方主要鼠种有32种,具体可以分为家栖鼠和野栖鼠两大类。1、大家鼠一般指褐家鼠,也称为褐鼠、白尾吊、粪鼠、沟鼠,为一种中小型啮齿动物,分布于全世界各地。

大家鼠、小家鼠、屋顶鼠、大仓鼠、小仓鼠、黄毛鼠、黄胸鼠、臭鼩鼱、花背仓鼠、搬仓腮鼠等。世界约有1700多种鼠类,在我国有鼠类约170多种,我国南方主要鼠种有32种,具体可以分为家栖鼠和野栖鼠两大类。

1、大家鼠一般指褐家鼠,也称为褐鼠、白尾吊、粪鼠、沟鼠,为一种中小型啮齿动物,雄性体重133g左右,体长133~238mm,雌性体重106g左右,体长127~188mm,尾长明显短于体长,尾毛稀疏。分布于全世界各地,凡是有人居住鼠类的地方,都有该鼠的存在,主要栖居于人的住房和各类建筑物中。

2、小家鼠为鼠科中的小型鼠,分布很广,遍及全国各地,是家栖鼠中发生量仅次于褐家鼠的一种优势鼠种。种群数量大,破坏性较强。小家鼠适应性强、行动敏捷,主要活动于居民住宅区的室内及室周环境,是最常见的家栖鼠种之一。另外,小家鼠不但是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实验小鼠的祖先,也是人兽共患病的主要动物传染源和动物宿主之一。

3、屋顶鼠,是鼠科、家鼠属的动物。屋顶鼠体形细长,尾长大于体长,耳大而薄,后足细而长,有两个主要色型鼠类:黑色型与棕褐色型,黑色型背毛黑色、腹毛铅灰色,棕褐色型背毛暗灰黄褐色、腹毛灰白色。

4、大仓鼠,也称大腮鼠、灰仓鼠,是仓鼠科、仓鼠属动物。大仓鼠体形较大,尾短小,头钝圆,具颊囊。耳短而圆,具很窄的白边。大仓鼠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主要分布于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华中平原农作区及临近山谷川地。中国以外则分布于俄罗斯乌苏里、蒙古和朝鲜等地。

5、小仓鼠一般指仓鼠亚科,是在生物分类学上是仓鼠科中的一个亚科。共7属18种,其中中国有3属8种,通称仓鼠。除分布于中亚地区的小仓鼠外,臼两颊均有颊囊,可将食物暂存口内,搬运到洞内贮藏,故又称腮鼠、搬仓。眼小 ,耳朵被毛,耳壳显露毛外。体长范围从50毫米到340毫米,腿短,脚宽,尾巴粗短。温带陆生动物,在开阔的地区最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