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月是几月份
子月是农历十一月。子月是从大雪至小寒这一个月时间子月,也就是农历十一月。
农历以十一月为子月,十二月为丑月,一月为寅月,二月卯月、三月辰月、四月巳月、五月午月、六月未月、七月申月、八月酉月、九月戌月、十月亥月。
十二地支是子月: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中国古代用十二地支纪时、纪月。地支纪月就是把冬至所在的月称为子月,下一个月称为丑月,依次类推。
农历的发展简史
古人观察到子月了天象的运动规律,上古时代已采用干支纪元,据明代史学家万民英根据中国古文献明文记载确定干支为天皇氏时发明,在其著作《三命通会》中有详细记载。干支的发明标志着最原始的历法出现,配合数字用来计算年岁。
先秦时期,各地还有自己的历法。秦与汉初时期使用秦历,闰月放在九月之后,叫做“后九月”。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又把闰月安置在一年中不包含中气的月份来作为前一个月的闰月。
汉武帝开始中国历法出现了大转折,全国统一历法,历法也成为了一门较为独立的科学技术。汉武帝责成邓平、唐都、落下闳等人议造《汉历》,汉武帝元封七年历成。
是年五月改年号为太初(即为太初元年),并颁布实施这套《汉历》,后人以此称呼此历为《太初历》,之后刘歆作《三统历》,这两历的重要特点是年岁合一,一年的整数天数是365天,不再是之前历法的366天。
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减差法”以调整时差,年岁周期起始相当固定,用数学计算就能确定闰月。
子月是农历几月
十一月。
每年都有,子月:农历11月子月;丑月:农历12月子月;寅月:农历1月;卯月:农历2月;辰月:农历3月;巳月:农历4月;午月:农历5月;未月:农历6月;申月:农历7月;酉月:农历8月;戌月:农历9月;亥月:农历10月。
月份
阴历以十一月为子月,十二月为丑月,一月为寅月,以下依次为二月卯月、三月辰月、四月巳月、五月午月、六月未月、七月申月、八月酉月、九月戌月、十月亥月。但相者所说的十二月有所不同,是以二十四节气为标志的。每年的立春之日至惊蛰之日为一月即寅月,惊蛰至清明为二月卯月,清明至立夏为三月辰月,立夏至芒种为四月巳月。
文言文中“子月”为什么是十一月?
因为农历十一月初一。按干支记时法,十一月称为“子月”。而按照十二支配月建,
正月寅、2月卯、3月辰、4月巳、5月午、6月未、7月申、8月酉、9月戌、10月亥、11月子、12月丑。
十一月就当属子月,就像晚上十一点也是子时一样
农历十一月为什么称为“子月”?这就得从“子”字的本义说起。《说文》曰:“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偁”。徐锴云:“十一月夜半,阳气所起。人承阳,故以为称”。段玉裁云:“十一月昜气动,万物滋。律书:子者,滋也,言万物滋於下也。《律历志》曰:孶萌於子...... 万物莫灵於人,故因叚借以为人之偁。”
以上许、徐、段诠释之言,可概括为三点:(1)子本义为滋生;(2)十一月阳气动,万物开始孶萌,故历书定为子月;(3)人乃万物之灵长,所以将子叚借为人之初生者。
世间所有的“子”,无一不是在阳气涌动的情况下孶萌的;阳刚之气也正是在与阴寒之气的搏击中雄起的。故所以,人世间不可缺少阳刚之气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