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生平事迹 李煜简介

1、李煜(937年―978年),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2、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并于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今南京)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

3、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4、有一次,李后主带人在青龙山打猎,一只母猴落入捕兽李煜的生平简介的罗网中,它见到李后主眼泪纵横,连连叩额,用爪指其腹。李后主于是告诫佣人,守候保护。当天黄昏时分,母猴生下了二子。

5、后来,李后主到大理寺,查看有关罪犯案卷,发现有一死刑孕妇,被关押在监狱里,时过不久,也生下一个儿子。李后主有感于母猴生子李煜的生平简介的事例,便命有关部门,将这个原来判为死刑李煜的生平简介的妇人,改判作流放处置。

李煜的生平介绍

李煜在文学上是一个文学家,诗人。其主要成就在诗词上,下面是我分享的李煜的生平介绍,一起来看一下吧。

概况

南唐第三任国君,史称李后主。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文及音律均有一定造诣,其中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超过前期”。代表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相见欢》《乌夜啼》《望江南》《子夜歌》《破阵子》等,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凉,充满忧伤气质,主要抒发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感,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眷恋。故有词云:后主虽拙于治国,然在词中犹不失为南面王!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后世影响甚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他还极力推广了澄心堂纸,与与大周后一同修补了《霓裳羽衣曲》。

早期经历

李煜,原名李从嘉,字重光。后以“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之意改名李煜。史载其“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由于李璟的次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长兄李弘冀为皇太子时,其为事实上的次子。李弘冀“为人猜忌严刻”,时为安定公的李煜惧怕李弘冀猜忌,不敢参与政事。在此期间,他曾给自己取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表明自己无意争位,自己的志趣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

公元959年,李弘冀杀死其叔父李景遂(李璟即位初曾表示要位终及弟),七分病情三分“罪”,在景遂死后不到3个月即不满三十岁暴卒。李弘冀死后,李璟欲立李煜为太子,钟谟说:“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从善果敢凝重,宜为嗣。”李璟怒,找了个借口把钟谟贬为国子司业,流放到饶州,封李煜为吴王、尚书令、知政事,令其住在东宫。

登基

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李璟迁都南昌,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在金陵。六月李璟死,25岁时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

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开宝四年(971年)11月,李煜派遣其弟郑王李从善(此时封郑王)。去北宋进贡。于是始去唐号,改印文为"江南国主印",赐诏乞呼名,从之。

973年,宋太祖令李煜去开封,他托病不去,宋太祖遂派曹彬领军队去攻打南唐。此时的李煜仍对宋王朝抱有幻想,希望通过纳贡保全自己父兄的基业,一面派兵消极抵抗,一面向宋太祖求和。然而,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宋太祖与吴越王南北夹攻,兵至金陵。

公元975年十二月,宋军攻至金陵城下,李煜此时才恍然大悟,然大势已去。宋军执行宋太祖"使自归顺,不须急击"的方针,包围金陵至十一月二十七日,才向金陵发起总攻,一举占领金陵。宋军破城,守将呙彦、马诚信、马承俊等在巷战中战死。李煜念完最后一首唐诗后,奉表投降,5000名南唐残兵放弃武器停止巷战南唐灭亡。

公元976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

去世

公元978年(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宋太宗闻之大怒。据宋代王铚的《默记》记载,李煜最后因写《虞美人》而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牵机药一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状极痛苦。

在位总十五年,世称李后主、南唐后主。死后,葬洛阳北邙山。

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王国维人间词话)“性宽恕,威令不素著”(文莹湘山野录),好生戒杀,死后,江南人闻之,“皆巷哭为斋”。他的继后小周后也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去。

李煜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本无心争权夺利,一心向往归隐生活,登上王位完全是个意外。他痛恨自己生在帝王家。功过事非,已成历史之轨迹。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荒废的生活,风格柔靡,但是这并不是他向往的生活,多为空虚无奈;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话到沧桑语始工”(清沈雄《古今词话》)。

被俘后,在开封被封为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史书上说赵光义多次强留小周后于宫中。每次小周后回去,都是又哭又骂,李煜在痛苦郁闷中,写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古代画家还绘有《熙陵幸小周后图》,明人沈德符《野获编》中:“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戴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额不胜之状”。元人冯海粟就在图上题诗:“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小周后乃大周后娥皇的妹妹,后被封为郑国夫人,并被规定定期进宫参拜。小周后是个绝色美女,宋太宗赵炅垂涎其美丽。)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李煜以帝王之尊度过三年“日夕以泪洗面”的囚禁生活,受尽屈辱,尝尽辛酸,最后被宋太宗用药毒害而死。这首词可以看作是他临终前绝命词,据说这首词中抒写自己的悲恨和怀念故国,因而成为他被害的直接原因之一。词中吟咏感叹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诉说自己的悲剧命运和人生的愁恨,追怀往事,怀念故国,表达了亡国之痛。

公元978年8月13日(农历七夕),当李煜在其42岁生日那天与后妃们聚会,写出脍炙人口的《虞美人》时,宋太宗再也不能容忍,赐毒酒毒死李煜,又虚情假意封李煜为吴王,以王礼厚葬于洛阳邙山。并请原南唐旧臣为李煜写了墓志铭,自己也特诏辍朝三日,以示哀悼。

李煜的生平简介

1、李煜,原名李从嘉,字重光。后改名李煜。其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是南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子,由于李璟的次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李弘冀为人猜忌严刻,在此期间,李煜曾给自己取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表明自己的志趣在于山水之间,也表明自己无意与兄长争位;

2、公元959年,李弘冀杀死其叔父李景遂,不久后暴卒。李璟欲立李煜为太子,封李煜为吴王,令其住在东宫;

3、公元961年,李璟迁都南昌,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在金陵。璟死,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

4、公元973年,宋太祖令李煜去开封,他托病不去。宋太祖遂派曹彬去攻打南唐。曹彬攻克金陵;

5、公元975年,后主肉袒出降,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

6、公元978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宋太宗闻之大怒。李煜因写《虞美人》而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李煜死后,葬洛阳北邙山。

南唐后主李煜的生平

五代十国李煜的生平简介的历史很多人都不熟悉,但聊到这段历史,有一个人却是家喻户晓,那就是南唐后主李煜。我们从南唐的建立者李升说起。

五代十国里的吴国创建者杨行密在战乱中看到了一个8岁左右的男孩,觉得这个男孩骨骼清奇,万中无一,便问他的身世,小男孩大哭李煜的生平简介:我父母双亡,现在流落在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杨行密看上了这个男孩,把他收为义子。但杨行密的长子杨渥很嫉妒这个男孩受宠,一直缠着他爹说要把小男孩赶走,杨行密被缠得没办法,就把这个小男孩送给了他的重臣徐温,于是徐温给小男孩取名徐知诰。

杨行密死后,徐温独掌大权,吴国后面的三个皇帝都和三国时的汉献帝一样,生死都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徐温俨然就是曹操第二。徐温死后,徐知诰掌握吴国军政大权近十年李煜简介,统治基础根深蒂固,即使那些杨行密时代的老臣,看到杨家血脉不久就要灭绝,心痛不已,但又没胆量给徐知诰使绊子,也只好向现实低头。干掉了吴国最后一个皇帝后,徐知诰在金陵建立了南唐政权,改名李升。既然姓李,国号当然就叫做唐了。李昪对杨家手段残忍,但对百姓却比较宽仁。江东在杨行密扫灭各路草头王后,社会还算比较稳定,经济也在缓慢的恢复,经过徐温和李昪的治理,江东已经富甲天下。李升建立南唐时,中原地区的皇帝是石敬瑭,李升打不过石敬瑭,不敢随便打中原的主意。李昪将注意力集中在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上,升元四年(公元940年),李昪在庐山白鹿洞建立了著名的白鹿洞书院的前身“庐山国学”,招揽天下贤才来书院讲学。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睢阳书院、石鼓书院齐名的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到了宋代达到极盛,李昪对中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直以来李升的政策都偏向和平,不轻易发动战争,虽然南唐在十国中国力是最强的。李升去世后,李璟即位,虽然李璟的文学功底不如他儿子李煜,但也是相当不错的,李璟最著名的一阙词《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如下: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南唐的文学氛围在整个五代十国时是最浓烈的,经济的富足往往是文化发展的前提保证,南唐君臣中不乏名词高手。不过这种艺术家当道的朝廷是很危险的,后来宋徽宗就以谁的艺术水平高来选拔人才,于是擅长书法的蔡京,足球(蹴鞠)巨星高俅等等都把握了朝政的重心,北宋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灭亡。李璟这个朝代也一样,充斥着乱整五鬼(冯延己、冯延鲁、魏岑、查文徽、陈觉),虽然个个都是一流的艺术家,同时也是祸国殃民的巨奸。

李璟和他爹不一样,从来没停止过打邻居土地的主意,可惜五鬼不擅长打仗,擅长打仗的得不到重用,李璟忙活了几年,也没夺到什么土地。正当李璟考虑着下一步攻打谁的时候,北方一声惊雷传来,柴荣率水陆大军南下,声势浩大、震天动地李煜的生平简介!柴荣是五代十国第一英雄,李璟完全不是对手,被柴荣欺负了几年后,李璟心灰意冷,为了不当亡国之君,赶紧传位给了李煜。因为柴荣这时还没有下江南的打算,历代北方政权统一江南都要先得到四川,对江南实行战略包围。南唐政权得以多存在了几年。

李煜原名李从嘉,是李璟的第六个儿子,但等到他成年的时候,李煜上头五个哥哥夭了四个,只有老大李弘冀还活着。周世宗柴荣南征,尽得淮南十四州,南唐全面撤出江北。李璟屈膝向柴荣称臣。李璟被柴荣折磨的心灰意冷,上奏柴荣,请允许他把“南唐国主”的位子传给李弘冀。柴荣没有同意,李璟只好窝窝囊囊的当“南唐国主”,李弘冀才不管老爹活的如何窝囊,他只等老爹咽气的那一天,好做九五大梦。

对于国势的衰败,做为安定郡王的李煜,虽然也痛心,但李煜从本质上来说只是个纯粹的文人,在这时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刻骨之痛。而且即使父皇死了,也轮不到他继位,安安稳稳的做自己的郡王,扮个名士,这辈子也就知足了。不过太子李弘冀对这个才华横溢的弟弟非常忌讳,担心李煜会抢了他的位子。李弘冀活的真是太累了,即要提防李煜,还要防着前“皇太叔”李景遂。李煜也非常憋屈,心想我没打算抢位子啊,你这么紧张干嘛。结果大概是因为李弘冀心理压力过重,居然一命呜呼了。看来心胸不宽广的人做不成大事,别人不来弄你,自己都能把自己玩死了。李璟走前,立吴王李煜为皇太子,留守金陵,正式把李煜这个文弱书生推向了风口浪尖上。李煜虽然一肚子的不情愿,他最愿意做的还是一个名士,自号为“莲峰居士”,一派名士风度,没曾想有一天自己会成为皇太子。其实这也怪不得李璟,李弘冀死后,李煜是实际上的嫡长子,只能立他了。

李煜即位时,柴荣已经病死,现在李煜要面对的是大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李煜非常谦卑的写一封信,说自己本想师法“巢、许,夷、齐”,做个江湖散人,只是兄弟多夭,迫不得已才当上国主。并拍了赵匡胤的马屁:“陛下怀柔义广,煦妪仁深,必假清光李煜简介,更逾曩日。远凭帝力,下抚旧邦,克获宴安,得从康泰”云云。不过从赵匡胤有负柴荣信任,欺人寡妇孤儿的历史丑行来看,这几句赞美赵匡胤一个字也当不起。赵匡胤现在还没到和李煜翻脸的时候,他要先灭了成都的孟昶,估计轮到李煜时还得几年,所以暂时没动李煜。

李煜有两个正式职业,一是文学家,二是书法家,史称李煜“善属文,工书画”。李煜的词前后期风格明显不同,前期风格活泼、清新,有很浓的贵族气息。李煜文采流丽,风流倜傥,在美女堆中“考察工作”,这时期的词有着明显的脂粉气。

比如一阙《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后来李煜当上了宋朝的俘虏,人生从高峰跌落到了谷底,刻骨铭心的经历也改变了李煜的词风。李煜日夜以泪洗面,这个时期的作品凄凉无奈,字字血泪,让人不忍卒读。

李煜不仅工词,而且精通音律,他的国后周娥皇也是个超级音乐发烧友,能歌善舞,周娥皇最拿手的就是弹奏琵琶。她的老公公李璟有次做寿过生日,娥皇就以为李璟弹奏一曲,李璟大喜,便把他极珍爱的绝品“烧槽琵琶”送给娥皇。周娥皇“名垂”音乐史并不是善弹琵琶,而且修改整理了作为大唐帝国文化强盛标志的《霓裳羽衣曲》谱,到了李煜这时,《霓裳羽衣》谱已经失传近二百年了。李煜得到了残谱,娥皇整理好后,李煜便让娥皇教宫中美女们学习这支经典舞蹈。娥皇身材曼妙,轻盈如燕,李煜在旁边弹琵琶伴奏。

李煜真有福气,得到这位堪称女人极品的娥皇,对娥皇也备加宠爱。周娥皇每日和李煜如胶似漆,自然就有了“爱情结晶”。娥皇给李煜生下了两个儿子:李仲寓、李仲宣。不过李仲宣命短,在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时因一只野猫扑倒了琉璃灯而受到惊吓,没多久就夭了。

而这时的周娥皇却已经病重不起,李煜这时在干什么呢李煜的生平简介?呵呵,在和周娥皇的小妹调情呢,周小妹年方豆蔻(15岁),美貌无比,李煜此时已经二十八岁了,因为小姨子经常入宫找姐姐玩,也不知道李煜用了什么邪法,把小姨子勾搭上手了。

这次姐姐病重,李煜便让周小妹打着探望姐姐的旗号入宫厮混,这边周娥皇病情加重,那边李煜二人做着野鸳鸯。李煜不想让娥皇看到小妹,怕起疑心。结果不巧,被躺在床上的周娥皇给发现了,大为惊疑:“你什么时候进宫的李煜的生平简介?”周小妹到底是个孩子,没有心机,便直说:“我来好几天了。”

周娥皇一听就知道李煜干了什么,委屈的直哭,李煜也来解释:“我教小妹学词呢,没别的什么事情。”这你还解释个鬼啊?李煜越描越黑。周娥皇干脆扭头向里,不再搭理李煜。周娥皇正伤心时,突然得知小儿子李仲宣夭折的噩耗,大哭数日,抱着老公公李璟赐的烧槽琵琶,口中含玉,奄然逝去,死时只有二十九岁。

李煜追谥周娥皇为昭惠国后,李煜写了一篇祭文:

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澘然泪眼低。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纒哀不自持。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池上哭娥眉。

李煜好歹也是一个国主,不能没有国后。至于谁入选,已经毫无悬念了。李煜正式迎娶了小周妹妹。三国乔国老家出了两个大美女,大乔嫁给了孙策,小乔嫁给了周瑜,让北边的曹操吃了不少醋。到了五代南唐,司徒周宗也出了两个大美女,不过都被李煜给打包了。大周后薨了,小周后接着跟进,受宠程度丝毫不逊姐姐。虽然姐俩都是李煜的正室,但总感觉大周后才象是李煜的妻子,小周后和李煜的关系怎么看怎么象是一对情人。李煜和小周后虽然相差十四岁,但丝毫不影响两人之间的爱情,李煜也渐渐淡忘了周娥皇病逝给他带来的打击。

三寸金莲是谁发明的呢?正是这个“一代词宗”李煜。

当然李煜只是在图个人享受时让宫女裹脚进行舞蹈表演,至于“推广”三寸金莲的“贡献”就不能算在李煜的头上了,李煜仅仅是“发明”而已。李煜真会享受,他命人用金子打造了一朵六尺高的“莲花”,让他宠爱的宫女杳娘用锦帛裹起小脚在金莲花上翘起脚尖起舞,类似于现代的芭蕾。都说芭蕾是西方艺术的经典,看来也没什么稀奇的,我们的李煜同志一千年前就发明了中国的芭蕾舞。

李煜宠幸过许多女人,保仪黄氏因貌才无双,深受李煜宠幸。黄氏能文善字,天资聪丽,李煜让黄氏主掌宫中书籍。还有一个宫女流珠,天生绝色,善弹琵琶,也得李煜所爱。可惜李煜的正室周家姐妹都是属狮子的,产地河东的那种狮子,对李煜的夜生活看管很严,李煜平时很难吃到什么腥,只能天天抱着小周后做开心状。

当然小周后美艳冠绝天下,才资自天所出,加上两人感情很深,李煜也没象隋文帝那样骑马逃离独狐后这个河东狮。李煜为了讨小周后欢心,在后花园的花丛中用重金造了一个小亭子,仅仅能容下他和小周后,二人经常在亭子中喝酒,天天牛饮,酒地花天。

好象李煜所处的时代不是五代十国,而是世外桃源,对于外界发生的变化,“不知有汉、何论魏晋”。李煜在金陵城中花天酒地的时候,宋朝皇帝赵匡胤已经在乾德元年(公元963年)二月,宋军消灭荆南高继冲。同年三月,宋军收湖南,送周保权去汴梁喝茶。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正月,宋军攻入成都,蜀主孟昶出降。李煜的“朋友”只剩下了南汉的刘鋹、吴越的钱俶、泉州的陈洪进了。所以李煜觉得不算太孤单,依然有闲情雅致在宫中填词、作画、弹琵琶。李煜性格文弱,可书法却气势不凡,风骨嶙峋,人称“倔强丈夫”。他的书法名作《春草赋》、《八师经》、《智藏道师真赞》等二十多件在北宋灭亡之前都是书法极品。同时李煜也是一位美术家,创作了《自在观音相》、《写生鹌鹑图》等九幅画中珍品,可惜后来靖康之难,天下大乱,李煜的书法和绘画没有一件保存下来。李煜不仅“作”,而且还在“述”,他写了两篇书法评论:《书评》和《书述》,评论前人的作品以及阐述自己对书法的理解,极有艺术价值。

南唐相对于其他政权来说,形势比较稳定,所以南唐的“文化建设”成就非常显著。除了南唐君臣都热爱文学艺术外,在硬件上对后世也有很大的贡献。古人写字作画离不开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到了南唐,文化的繁荣也带动了这几样东西的改革,出现了李廷珪墨、澄心堂纸和龙尾砚。当然这些东西只供皇家和贵族专用,轻易不外流的。

李煜在本国进行着文化建设,这边赵匡胤开始对李煜动手了,南唐无力抵抗,李煜本想自焚殉国,抱了一大堆木柴在宫中,可李煜思前想后,觉得自己还年轻,就这样离开人世有些可惜,便放弃自杀的念头,决定投降。

不过在出降前李煜干了一件对历史极不负责任的事,他让黄昭仪把珍藏的钟繇以及王羲之等人的书法原本尽数烧掉,一件也没留下来。然后在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十一月底,李煜率领群臣开门素服出降。在行前,李煜作了一阙《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

李煜等人乘舟北进汴梁城时,李煜痛永无再返故国之日,痛哭流涕,提笔再作一首亡国诗:“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吴苑宫门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孤舟泪万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间坐细思量。”

赵匡胤做为胜利者,已经准备好了受俘仪式。赵匡胤大陈甲兵,亲临明德门接受李煜的请罪。不过李煜从即位起就对赵匡胤奴颜婢膝,赵匡胤本也是个宽容的人,也就没有让李煜跟五年前接受南汉皇帝刘鋹受俘一样,只是让李煜等人白衣在明德门下请罪。赵匡胤俯身下问:“下面站着的可是江南国主?”李煜见左右卫士持刃而立,吓的跪在地上发抖,无言以对。

赵匡胤知道李煜无用,杀了他只会弄臭自己的名声,便好吃好喝的把李煜养起来。

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时年方五十岁的赵匡胤突然莫明其妙的驾崩,皇弟晋王开封尹赵光义继位,李煜的噩梦开始了。赵光义强占了李煜的妻子小周后,更 *** 的是赵光义还让人把这个过程画下来,就是野史有名的《熙陵幸小周后图》。小周后受此污辱,痛不欲生,但她不敢冒犯赵光义,自己的性命都握在赵光义的手里。只要赵光义一点头,她们李家和周家九族都将灰飞烟灭。小周后回到府中,李煜这时也知道小周后在宫中这几天究竟发生了什么,垂头不语。小周后满肚子的委屈无处发泄,只好狂风暴雨的发向李煜,大骂李煜“你真不是个男人,窝囊废!当初怎么就看上了你!”李煜这时什么都做不了,更不能去安慰妻子,否则对李煜和小周后来说是更大的人格污辱。

赵光义尝到了腥味,便三番五次的召小周后入宫侍寝,即使不为了李煜,为了周氏一族,小周后也不敢不从,任凭赵光义“欣赏”自己的身体。回来之后就接着骂李煜,骂累了,两人就抱头痛哭。小周后虽然知道李煜没用,但十几年的感情不可能在一瞬间抹去,永远也不能。

李煜在汴梁生不如死,忍受着亡国辱妻的人格污辱,郁郁寡欢,开始怀念起小时候在江南春色中任情奔跑,在宫中为起舞的周娥皇弹琵琶,和小周后在小亭中饮酒的快乐场景。当人活着压抑的时候,就会不自然的怀起旧来,而且越陷越深,不可自拔。

李煜开始“重操旧业”,填起词来。李煜词在词史上的地位不用多说,但李煜词真正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还是在亡国之后寓居汴梁的这两年所作。其中有一阙《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另一阙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了。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真是字字血泪,断人心肠。

做为一个亡国之君,在战胜国的土地怀念故国,这是犯了大忌讳的。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七月初四,这天是李煜的四十二岁生日,正值七夕。李煜也没怎么过寿,亡国奴做什么寿?只是简单的吃了点东西,这时大宋皇帝赵光义派人送来一瓶好酒。李煜跪拜后收下,来人自去。李煜开始喝着皇帝送来的美酒,构思着下一阙词。

喝完不久,李煜突然感到腹中一阵巨痛,头部和手脚开始剧烈抽搐,来回做牵机状,李煜拼命挣扎了一会,慢慢的,李煜不动弹了,死了。李煜死状极为惨烈,头和脚迸在了一起,拘搂成一团。宋太平兴国一代词宗、南唐后主、大宋“陇西郡公”李煜,“薨”于汴梁。赵光义送给李煜的不是什么佳酿,而是一瓶牵机药,也就是中药马钱子,喝下这种毒药的人,都会在巨痛中死去。李煜死讯传来,赵光义猫哭耗子,辍朝三日,追赠李煜太师、吴王,葬在洛阳北邙山。小周后看到丈夫的惨死,悲痛欲绝,哀号不已。虽然小周后骂过丈夫窝囊废,但他们之间的感情从来也没有变过,在做了亡国奴后,两人相依为命,准备平平安安的过完下半生。可“人面兽心”的赵光义却断送了他们的未来,小周后哭了数日,在丈夫灵前自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李煜生平简介

李煜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下面是我整理的李煜生平简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李煜,南唐第三任国君,史称李后主。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 相见欢》等,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留恋。故有人说:李煜不是个好皇帝,但是个好的诗人。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甚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生平】

李煜,原名李从嘉,字重光。后以“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之意改名李煜。史载其“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由于李璟的次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长兄李弘冀为皇太子时,其为事实上的次子。李弘冀“为人猜忌严刻”,时为安定公的李煜惧怕李弘冀猜忌,不敢参与政事。在此期间,他曾给自己取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表明自己的志趣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同时也表明自己无意与兄长争位。

公元959年,李弘冀杀死其叔父李景遂(李璟即位初曾表示要位终及弟),不久后暴卒。李弘冀死后,李璟欲立李煜为太子,钟谟说:“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从善果敢凝重,宜为嗣。”李璟怒,找了个借口把钟谟贬为国子司业,流放到饶州,封李煜为吴王、尚书令、知政事,令其住在东宫。

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李璟迁都南昌,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在金陵。六月李璟死,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

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973年,宋太祖令李煜去开封,他托病不去,宋太祖遂派曹彬领军队去攻打南唐。

公元974年十二月,曹彬攻克金陵。

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南唐后主。

公元975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

李煜的生平简介-李煜生平简介1000字

公元978年(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宋太宗闻之大怒。据宋代王铚的`《默记》记载,李煜最后因写《虞美人》而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牵机药一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状极痛苦。李煜死后,葬洛阳北邙山,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去。

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性宽恕,威令不素著”,好生戒杀,死后,江南人闻之,“皆巷哭为斋”。

李煜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本无心争权夺利,一心向往归隐生活,登上王位完全是个意外。他痛恨自己生在帝王家。功过事非,已成历史之轨迹。

他嗣位之时,南唐已奉宋正朔,多次入宋朝进贡,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荒废的生活,风格柔靡,但是这并不是他向往的生活,多为空虚无奈;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始工”。

被俘后,在开封被封为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史书上说赵光义多次强留小周后于宫中。每次小周后回去,都是又哭又骂,李煜在痛苦郁闷中,写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古代画家还绘有《熙陵幸小周后图》,明人沈德符《野获编》中:“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戴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额不胜之状”。元人冯海粟就在图上题诗:“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小周后乃娥皇的妹妹,后被封为郑国夫人,并被规定定期进宫参拜。小周后是个绝色美女,宋太宗垂涎其美丽)

李煜诗词欣赏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作者: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雕栏 通:阑)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作者: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作者: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留 一作:留人)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作者: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长相思·一重山

作者: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作者: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尊罍在 一作:前)

清平乐·别来春半

作者: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柔肠断 一作:愁肠断)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作者: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作者:李煜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一梦 一作:梦里)

忆江南·多少恨

作者: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标题作者正文

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作者:李煜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望江南·闲梦远

作者: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捣练子令·深院静

作者:李煜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作者:李煜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梅花

作者:李煜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作者:李煜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喜迁莺·晓月坠

作者:李煜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啼莺散,馀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浪淘沙(一名卖花声)

作者: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暮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桁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李煜的生平简介?

李煜即南唐后主,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山隐士、钟峰隐者、莲峰居士、钟峰白莲居士,徐州(今江苏徐州)人。他是南唐中主的第六个儿子,历史上称他为李后主,祖父就是南唐开国皇帝李弁。

李煜从小就与众不同,尤其是他的长相,丰额骈齿,有一目是重瞳,按照相面人的说法,他很有富贵相。李煜多才多艺,不仅文章出众,而且擅长书法和绘画,造诣也很深。加上他为人厚道,所以备受大家喜爱。按照一般的顺序他是没有机会做皇帝的,但他的五个哥哥都死得很早,所以李煜才被封为吴王,做了太子,成了皇位的继承人。

李煜继位前几年,南唐国势走上了衰落,他的父亲在后周强大的攻势面前,最终将江北领土割让,南唐和后周隔长江对峙,但面对后周强劲的发展势头,南唐上下只是听从命运的安排,已经无力挽救败势了。

青年皇帝无谋略

在北宋建立后,李煜的父亲就将南唐的都城迁到了南昌,建立了南都,他和文武大臣都搬到那里去了,留下太子李煜守在金陵。几个月后,李煜的父亲病逝,李煜正式继位,当时年仅25岁。李煜非常信佛,结果被北宋的皇帝利用。李煜用宫中的钱招募人为僧,金陵的僧人多达万人。李煜退朝后,就和皇后换上僧人的衣服,诵读经书。僧人犯了罪,不依法制裁,而是让他诵佛,然后赦免。北宋皇帝听说之后,就精选了一名口齿伶俐聪明善辩的少年,南渡去见李后主,和他讨论人生和性命之说,李后主信以为真,以为是难得的真佛出世,从此就很少注重治国安邦以及边防守卫了,而是整天念佛。

李煜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文人,一个很有才华的词人,他很有情趣,也注重豪华的排场,书法、绘画和文章都很出色,总之他是一个优秀的文人。但在皇帝的位子上,他没有皇帝特别是没有周世宗那样的豪气和统一天下的壮志,所以对于军事不感兴趣,即使有将领提出来,他也是极力压制。南都留守林仁肇说,他愿意领兵几万人北上,收复旧地。林仁肇还为李煜拟好了开脱的理由:他起兵的时候,李煜就向外发消息说林仁肇叛变,让宋朝廷知道,以后假如事成得利的是国家,如果失败就杀他全家,李煜不必承担任何责任。就是这样已经为李煜想好托词的计划,他也没有同意,只知念佛、添词、醉生梦死,静候亡期的到来。北方的后周他不敢与之交战,就连东边比较弱的吴越他也不敢碰,沿江巡检卢绛曾经对他说:“吴越是我们的仇敌,将来肯定会和宋朝一道攻击我们,做其帮凶,我们应当先下手灭掉他,免去后患。”李煜却说:“吴越是北方大朝的附庸,怎么能轻举妄动,发兵攻击呢?”卢绛说:“臣请陛下以属地反叛为名先予以声讨,然后向吴越乞求援兵,等他们的援兵到了,陛下就发兵阻挡,臣再领兵悄然前去偷袭,就能一举灭掉吴越。”李煜根本就听不进去。文武大臣们也只好随他一起等着北宋军队来收拾南唐了。

降格求安定

在北宋灭掉南汉后,李煜异常恐惧,上表给宋太祖,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然后又自己把政权降格,他下的书不称诏,改称为教,中央的行政机构也改变了称呼,如尚书省改称司会府。

虽然不喜欢大修武备,不北伐,但李煜词的成就却很大。他的父亲就非常有才华,词也添得很好,在父亲以及当时浓郁的文化环境的熏陶下,李煜的词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加上他喜欢的大臣冯延巳也擅长添词,君臣之间切磋技艺,最后将疆土切磋完了,但词的成就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李煜的词总结一下,可以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描写宫廷之中豪华奢侈以及风花雪月之类的内容,第二是体现极度忧愁的心情,第三是亡国之后在被软禁时写的反应亡国之情的词,这是李煜词成就最高的时候,但时间不长他便撒手西去了。

描写宫廷豪华生活的词中《玉楼春》是一个代表作: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风箫声断水云闲,冲按《霓裳》歌彻遍。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栏杆情未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还有一首是《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绉。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作为一国的君主,李煜也实施过一些仁政的措施,减轻赋税,放宽刑罚,这应当肯定,但他在强敌面前不思进取,积极备战迎敌,而是借酒浇愁,听任国家的衰亡,大的历史形势是一方面的原因,但事在人为,只要努力,任何事总会有起色的。后来北宋发兵进攻时,南唐能够抵抗一年多,就说明南唐经过长期的经济发展,国家还是有很大实力的,如果李煜再像后周世宗那样励精图治,南唐就不会只抵抗一年就落个国亡君被俘的惨痛结局。

李煜并没有励精图治,而是借酒浇愁,不过,在这种真实的情感下写出的词水平还是非常高的,这方面的词有代表性的是《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还有一首《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勾,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酒虽然可以暂时将忧愁浇走,但北宋的军队是几壶酒不可能浇走的,噩运终于来临了。开宝七年(公元974年)的秋天,赵匡胤派使者来请李煜去开封。李煜清楚请去就回不来了,于是就说有病,没有去。不久,到冬天的时候,赵匡胤的军队就渡过长江,将金陵包围了。前线将士拼死抵抗的时候,李煜还在宫中填了一首词《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据说这首词还没有填完,宋军就攻陷了金陵,最后的三句是后来补上的。当年腊月,李煜做了北宋的俘虏。后来被押送到了北宋首都开封。因为李煜曾经对宋称臣,所以赵匡胤没有杀他,而是封了他一个违命侯,实际上是名副其实的亡国奴,享受高级待遇的亡国奴。

不幸亡故国 有幸成词宗

当了囚徒,李煜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虽然吃喝不愁,但身份毕竟不同了,也不能随心所欲地生活和享乐了,再加上亡国之痛,所有这些切身的体会,李煜都融进了词中,由此诞生了词史上最为感人,成就也最高的作品。这方面有三首词最具代表性。

其一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尤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其二是《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其三是《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销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在生命的最后时期,李煜的词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他的词没有丝毫的雕琢痕迹,纯粹是天然而成,可谓鬼斧神工。历代成就高的诗词都是将感情和艺术手法融为一体的,一般的诗词,不是太通俗,就是太晦涩,不能使读者很通畅地理解他的感情,而李煜的词就将两方面的因素都神化性地融合到一起,口语一样的语言包含的却是一般人难以有的也难以体会到的感情,可以说,李煜的词达到了最高境界,也取得了最高的艺术成就。为两宋词的发展开拓了眼界。

词成就了李煜词宗的英名,但那首千古传唱的《虞美人》也将他送上了西去之路。李煜在七夕的晚上,因为心情郁闷,就让歌妓奏乐,声音很大,外面都能听到,宋太宗知道后非常恼怒,又听说李煜的词中有“小楼昨夜又东风”和“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生气,当晚就让人给李煜送去了毒药。李煜死时年仅四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