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尚书是几品官
兵部尚书是统管全国军事的官职。
职能相当于现代各国的国防部长。又称司马、武部尚书、大司马、夏官卿。明代正二品,清代从一品。明清两代,因为兵部下辖4部门,当时各分管各地驻军的粮草,军队的调动以及军队官员的任命还有一个类似参谋部的衙门。
扩展资料:
曹魏时置五兵尚书,掌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晋代又增驾部、车部、库部等。隋唐始键备设兵部,成为六部之一。
西魏、北周废尚书省。隋唐后又恢复尚书省,龙朔二年(662年),改为司戎太常伯。
咸亨稿姿毁元年(670年),复为兵部尚书。光宅元年(684年),改为夏官尚书。
神龙元年(705年),复为兵部尚书。
宋初无职事,为文官迁转阶官,正三品。北宋神宗元丰改制后,为职事官,从二品。
明代正二品,清代从册凳一品。明清时期雅称为“大司马”。
尚书是几品官
尚书"的官衔是从一品
"侍郎"的官衔是正二品
每品有正、从之分,共十八级。
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l
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总督、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武)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文)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将。
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武)参将。
从三品――(文)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武)游击。
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各省道员。(武)都司。Q0GR=
从四品――(文)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武)城门领
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州知州。(武)守备。d
从五品――(文)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史、翰林院侍读、各部员外郎、各省知州。(武)守御所千总。
正六品――(文)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各省通判。(武)门千总、营千总。
从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直隶州州同、州同。(武)部千总。
正七品――(文)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帖式、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县长、各府学教授。(武)把总。
从七品――(文)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武)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文)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帖式、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武)外委千总。eg|
从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武)委署骁骑尉。
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笔帖式、县主薄。(武)外委把总。
从九品――(文)翰林院侍诏、邢部司狱、州吏目、巡检。(武)额外外委。
未入流――(文)京、外县典史、驿丞、河泊所所官(武官未入流)。
宋代尚书 是几品
一、宋代时尚书是几品官职,尚书是正三品。是亲王及使相兼官,班次在太师上,非实职。
二、魏有五曹,晋增为六曹。后尚书台改名尚书省,曹改称部,列曹(各部)尚书遂为贵官。隋以后尚书为六部长官,是古代中央政府部级长官。尚书在隋、唐正三品。尚书在明正二品。
三、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尚书是几品官职的政府高官名称,相当于现各国家部委的部长。在清朝,六部和理藩院等部门的主官称为尚书。
扩展资料
相关官职
吏部尚书尚书是几品官职:吏部的主官,相当于当代的中组部部长。
礼部尚书:礼部的主官,相当于当代的中宣部部长兼外交部部长、文化部部长、教育部部长。
户部尚书:户部的主官,相当于当代财政部部长兼国土资源部部长、商务部部长、税务总局局长、工商总局局长、海关总署署长、审计署署长、发改委主任。
兵部尚书:兵部的主官,相当于当代的国防部部长兼总后勤部部长、总装备部部长、总参谋部总长(明清兵部负责作战计划,明清前只负责兵籍管理、战马的繁育、军需物质的转发)。
刑部尚书:刑部的主官,相当于当代的中央政法委书记兼公安部部长、司法部部长、副最高检检察长、副最高法院院长(有人说是相当于最高检察长和最高院长,其实最高检是御史台,明清叫都察院,最高院是大理寺。)
工部尚书:工部的主官,相当于当代的工信部部长兼水利部部长、科技部部长、住建部部长,交通部部长。
理藩院尚书:理藩院的主官,相当于当代的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兼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外交部副部长兼亚洲司司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