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老师不仅要将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教师塑造了人类的灵魂,像工程师一样。
“人类灵魂工程师”一词原是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对作家的称谓,后来被教育家加里宁引用到教育界,他说:“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该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从此,“人类灵魂工程师”成为老师特定的称谓,这也是社会给予教师的崇高赞誉。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
扩展资料: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是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说的。
成就:
1、十月革命之后,1919年加里宁成为俄罗斯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同年三月,加里宁成为全俄罗斯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等同于当时的国家元首。
2、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之后,加里宁成为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最高苏维埃改组之后,加里宁成为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到1946年过世为止都保有这个地位。1925年开始为党政治局委员。
3、加里宁与列宁一样都是相当关心劳工与农民的领导人,常常以国家领导人身份与一般市民接触并且了解市民的希望,并且展现一个“好爷爷”的风范,因此深受人民爱戴。很多人也称呼加里宁为“亲切的祖父加里宁”。但是在卡廷事件中,加里宁却也有在公文上签名批准。
为什么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是由谁提出来的呢?前苏联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加里宁提出来的。当然,大家还一致认为,“人类灵魂工程师”一词原是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对作家的称谓,后来才被加里宁引用到教育界的。他说:“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该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此,“人类灵魂工程师”成为老师特定的称谓,这也是社会给予我们教师的崇高赞誉。 从字面上理解一下,“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是说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塑造学生的灵魂。其实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说法。用我们现在对“灵魂”这个词的认识去理解这句话是比较片面的。这种说法应该是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结合的产物。 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前,哲学心理学在指导教育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比如,中国两千多年前的伟大教育家孔子,他巨大的教育成就就是在其哲学思想的指导下所取得的。他在指导教育方面的哲学思想归纳起来有七个方面: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时习、笃行。而在西方,在冯特提出科学心理学之前,哲学心理学在古代和近代时期分别被定义为“研究灵魂之学”和“研究心灵之学”。在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亚里斯多德,其代表著作是《灵魂论》。他把教育与人的发展的需求视为思想性灵魂成长的需要。教育就是塑造和完善思想性灵魂的过程。 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后,心理学成了一门不再依附于哲学的独立的学科。研究的对象就是“各种心理现象”,亦即原先所谓的“灵魂”。不管何时何地,我们教育的本质是不会变的,就是在教育的情境下人类的一个特殊的心理活动过程。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此,你怎么理解?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此,你怎么理解?
我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是这样理解的:
第一、这是对教师的赞誉,同时也说明了教师的职责。由史以来,人们就把教师看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众所周知。我国有尊师重道的传统,有“天地尊亲师”之说。教师之所以受人尊重,被人赞誉,是因为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是伦理道德的传授人,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重任。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被人赞誉,教师必须尽到自己的责任。教师的职责是既要教学生有关具体事物的知识,又要让学生知晓立身处世的品德。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做“经师”又要当“人师”。
第二、这是对教师的鼓励也是鞭策。我国从1985年以来,就把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现在又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地位,尊师重教已成为一种社会意识。所有这些都是对教师的鼓励。我们要把这些鼓励当作行动的动力,当作工作的鞭策。我们要从这些鼓励中培养起对教师职业的尊重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形成坚定的职业信念。
第三、这是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追求。二十一世纪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是科学技术更加发达、竞争更加激烈、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更高的信息世纪。提高人的素质,关键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只有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满足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要求。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就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方法
第一、这是对教师的赞誉,同时也说明了教师的职责;
第二、这是对教师的鼓励也是鞭策;
第三、这是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追求;
第四、进行综合总结。
为什么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家都知道这句话,意思是说育人要比种树复杂、艰难得多。要想让学生这棵“苗”得以茁壮成长,教师就要持续不断地输出优质的“营养液”。教师是特殊的职业,其职责是教育学生,并把他们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才。所以,所有国家都把教育事业看作是人才工程,对教育极其重视,因为,这关乎着一个国家现在、未来的荣辱兴衰,发展历程。
01 铸造爱国之魂
从小学到大学,甚至研究生,需要经过漫长的培养,才有可能把一个人塑造成“人才”,使之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而“树人”的过程,需要千千万万各个阶段的教师不间断地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不断地“浇水、施肥”。更重要的是,能否把人培养成才,不仅要看其掌握的知识多少,更重要还要看其“魂”,而这个“魂”就是“爱国爱家”。如果培养的人没有爱国意识和责任担当,甚至损害国家声誉和利益的话,那么,他(她)再有能力也不是国家所需要的“才”。
02 塑造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最早是苏联政治家、革命家、教育家、早期的国家领导人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提出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很形象地道出了教师职业的光荣之处,以及为什么受人尊敬的原因。教师,其实也是学生的海文 员与指路人,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03 为人师表
虽然,现在一些不正之风、污名化操作,还有一少部分言论极其自由的教师本身的行为,使得教师的称号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但是,并不能否认在培养后代方面,教师表率作用的重要性,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很深的影响,从而对学生未来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4 家长是培养孩子的“根”
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在家长关心支持下,学生的“灵魂”经过教师的“雕刻与塑造”,才能不断地朝着国家的人才培养目标接近,最终被培养成对国家有用的人才,魂系祖国,并为之强大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如果,家长从小灌输孩子的是外国如何好,那么,即使在本国培养成“才”,他们依然会以为祖国真的不好,从而毅然决然地走向“向往已久”的自由国度,从而抛弃“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