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孔子?
原文关于对孔子的评价:
赵简子问子贡曰:“孔子为人何如关于对孔子的评价?”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简子不说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关于对孔子的评价!”
译文:
赵国君主赵简子问子贡说:“孔子这个人怎么样?”子贡回答说:“我不关于对孔子的评价了解他。”赵简子不高兴关于对孔子的评价了,说:“夫子侍奉孔子学习十几年,完成学业才离开他(孔子),我问你,你(却)说:‘不了解’,为什么啊?”
子贡说:“我好像饥渴的人在江海边喝水一样,知道满足就停下了。孔子就像江海一样,我又怎么能够充分了解他?”赵简子说:“好,子贡的话说得很好!”
孔子的“江海”
孔子的政治思想以“仁”为核心,主张“爱人”,提倡“忠恕”,强调“复礼”、“正名”, 以图维护贵族等级秩序。哲学上宣扬天命观和先验论,但对鬼神迷信持存疑态度。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据传有弟子三千,著名者七十二。能因材施教,重视启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但鄙视“学稼”、“学圃”。
先后编修、删订《诗》、《书》、《春秋》等书, 为整理传播古代文化作出重大贡献。在文艺思想上,既主张“事君”、“事父”, 又要求“怨”、“刺”现实,其“尽美尽善”论, “辞达而已”论,以及“兴、观、群、怨”论,正确阐述了文艺内容与形式关系,较全面概括了诗歌特点及社会作用,对后世文学批评理论有很大影响。
其学说自汉以后成为我国封建文化正统,本人亦被历代统治者尊为“文宣王”、“大成至圣文宣王”、“至圣先师”、“大成至圣先师”。现存《论语》一书,乃弟子据其言行辑录整理,系先秦诸子散文中第一部语录体专集,文句简约含蓄,颇多形象性哲理格言,对后世影响很大。
历史上对孔子的评价
对于孔子我们应该客观的评价,褒贬都有。可以说孔子代表了一个时代,他的思想是超前的,但是也有他的局限性,以及他对于封建势力的妥协性。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他其中的一些思想直到现在仍然受用,感染了每一代人,也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所以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孔子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人物评价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关于对孔子的评价,是被后世称为圣人的万世师表,是一个思想伟大、道德高尚,倡导仁义礼智信的人。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创立关于对孔子的评价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孔子不但是儒家的开山祖,同时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位公开教学的教育家,最先把古代氏族贵族所专有的诗、书、礼、乐、这类学问,普及给民间,不问来学者出身贵贱,实行“有教无类”把官学变成私学。
扩展资料
孔子的思想和成就对中国社会产生关于对孔子的评价了远大的影响关于对孔子的评价:
1、孔子的仁说,体现关于对孔子的评价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这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2、孔子的“大同”社会、“小康”社会理想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后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的思想家提出不同内容的憧憬蓝图和奋斗目标,这种思想对进步思想家、改革家也有一定启发,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和孙中山都受其影响。
3、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如何评价孔子
1、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2、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在孔子63岁时,他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3、孔子安贫乐道,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