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ITDA是什么意思
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简称EBITDA,是EarningsBeforeInterest,Taxes,DepreciationandAmortization的缩写,即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利润。EBITDA被私人资本公司广泛使用,用以计算公司经营业绩。
EBITDA的使用必须要有一个前提假设。假设当收购一个企业时,被收购企业肯定是把投资活动控制到最低的。所以我们分析的时候只看经营性活动。而经营性活动看的时候,EBITDA是很有意义的,意义在于:当营运资金净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经营性现金净流入也就等于EBITDA。
扩展资料:
基本原理
EBITDA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使用杠杆收购的投资机构在对那些需要再融资的账面亏损企业进行评估时开始被大量使用。他们通过计算EBITDA来快速检查公司是否有能力来偿还这笔融资的利息。
玩杠杆收购的那些投资银行家们推广了EBITDA的使用,他们通过EBITDA来检测某家公司是否有能力偿还短期(1-2年)贷款。至少,从理论上讲,EBITDA利息覆盖率(EBITDA除以财务费用)可以让投资者知道这家公司在再融资之后究竟是否有足够利润支付利息费用。
例如,若某家公司的EBITDA为5000万元,它的利息费用为2500万元,则EBITDA利息覆盖率为2,那么银行可能就会认为这家公司有足够的利润支付利息费用。
自那以后,EBITDA就在商业范围内大量使用。它的支持者认为,EBITDA剔除了容易混淆公司实际表现的那些经营费用,因此能够清楚的反映出公司真实的经营状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EBITDA
ebitda是什么意思啊?
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盈利或税前息前折旧前摊销前利润(EBITDA,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是在利息、税、折旧(贬值)、摊销之前的盈利收入。
EBITDA的使用必须要有一个前提假设。假设当收购一个企业时,被收购企业肯定是把投资活动控制到最低的。所以我们分析的时候只看经营性活动。
而经营性活动看的时候,EBITDA是很有意义的,意义在于:当营运资金净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经营性现金净流入也就等于EBITDA。而企业也就可以利用这个钱(约等于EBITDA)来进行偿付利息了
EBITDA是一种利润衡量指标。目前国内的会计准则和上市公司财报披露指引虽然没有强制规定上市公司必须披露EBITDA值,但根据公司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和信息,投资者和分析员可以很容易计算出公司的EBITDA值。
营业利润、所得税和利息支出这三项会在损益表和财务附注中出现,折旧和摊销两项通常在财务报表附注或者现金流量表中可以找到。
计算EBITDA的捷径是先找到营业利润这项,不过,和境外公司披露的营业利润(通常也称做EBIT-息税前利润)不同,国内公司的营业利润是减掉财务费用后的,所以要先把财务费用加回营业利润后,再把折旧和摊销两项费用加回去,就可以得出EBITDA了。
到2013年,工行、农发行等多家银行所通行的EBITDA(息税折摊前收益)的指标含义是:指净利润和所得税、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之和。是银行对客户信用等级评定的一个基本指标。
算法
净销售量 - 营业费用 = 除税及利息前盈利
除税及利息前盈利 + 折旧费用 + 摊销 = 税前息前折旧摊销前之获利。
扩展资料:
用法
尽管EBITDA不是公认的会计原则认可的财务指标,但在评估公司的绩效(例如证券分析)时,它广泛用于许多财务领域。旨在通过比较不同融资形式的利息支付的影响(忽略利息支付),政治管辖区(忽略税收),资产集合(忽略折旧)来比较不同公司之间的获利能力。
和不同的收购历史(通过忽略通常由商誉产生的摊销)。EBITDA是对运营现金流的一种财务计量,广泛用于并购中小企业和中间市场的企业。通常对EBITDA进行调整以使度量标准化以使购买者可以将一项业务的绩效与另一项业务的绩效进行比较是很常见的。
这些调整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坏账费用,已支付的任何法律和解,慈善捐款以及所有者或家庭成员的薪水。
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负表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存在根本性问题。另一方面,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正,并不一定意味着该业务产生现金。这是因为EBITDA忽略了营运资金(通常在发展业务时需要),资本支出(需要替换已损坏的资产),税收和利息方面的变化。
一些分析家在评估公司的盈利能力时不支持忽略资本支出:资本支出需要维持资产基础,从而获得利润。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著名地问道:“管理层是否认为牙仙会支付资本支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EBITDA
ebitda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利润。
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简称EBITDA,是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的缩写,即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利润。 EBITDA被私人资本公司广泛使用,用以计算公司经营业绩。
EBITDA的运用
最初私人资本公司运用EBITDA,而不考虑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是因为他们要用自己认为更精确的数字来代替他们, 他们移除利息和税项,是因为他们要用自己的税率计算方法以及新的资本结构下的财务成本算法。
摊销费用被排除在外,是因为它衡量的是前期获得的有形资产,而不是本期现金开支。
折旧是对资本支出的非直接的回顾,也被排除在外,并被一个未来资本开支的估算值所代替。
后来,许多上市公司、分析师以及媒体记者亦纷纷怂恿投资人用EBITDA去衡量上市公司的现金情况。 EBITDA常被拿来和现金流比较,因为它和净收入之间的差距就是两项对现金流没有影响的开支项目, 即折旧和摊销。
ebitda通俗理解
关于ebitda通俗理解内容如下:
EBIT息税前润首先登场;EBIT——息税前利润就是企业的营业利润, 它反映了企业主营核心业务的经营成果。此阶段的经营成果不会受到企业“资本结构”(简单来说,就是企业的资本来源有多少是靠负债,有多少是靠股东的投资和再投资,这一资本结构决定了这个EBIT蛋糕怎么切)和“税收”的影响。
因此,EBIT是上述三方面—债权人、政府和股东—总的分配来源,是一块完整的大蛋糕。这是EBIT不同于其余两个指标的显著差别。
继续把EBIT拆解来分析:它是由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成本、运营成本还有长期资产的折旧摊销(会计上会把与商品直接相关的折旧摊销计入商品成本)而来。EBIT反映了成本费用与长期资本性支出(通过折旧)对企业盈利的影响。
联想到勤勤之前提到的“自由现金流” 是经营净现金流减掉长期资产资本性支出(Capex),这与EBIT有异曲同工之妙。
EBIT加上折旧和摊销就是EBITDA——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利润,可以看做是企业经营现金流的代表,而不是字面上称的“利润”。与EBIT一样,该指标反映了企业未受其资本结构和税收影响的净现金流情况。
如果您对间接法下的现金流量表熟悉的话(如下表所示,不考虑其他情况),就很容易理解EBITDA为什么可以代表企业的经营现金流。因为企业的“经营现金流”是由净利润加回折旧和摊销、加或减营运资本的变化调节得到的,这和EBIT加回折旧摊销得到EBITDA的过程又是异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