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己以敬的真正含义?
孔子的门人子路,有一天问孔子说:"怎样才能做成一个君子?"孔子回答说:"修己以敬"。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要把自己慎重的培养、训练、教育好的意思。"敬"在古文解释为慎重。子路又说,这样够了吗?孔子回答说:"修己以安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先把自己培养、训练、教育好了,再为别人。子路又问,这样够了吗?孔子回答说:"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培养、训练、教育好了自己,再去为百姓,培养好了自己再去为百姓,就是圣人如尧舜,也很不易做到。孔子这一席话,也是以个人主义为起点的。自此可见,从十九世纪到现在,从现在回到孔子时代,差不多都是以修身为本。修身就是把自己训练、培养、教育好。因此个人主义并不是可怕的,尤其是年轻人确立一个人生观,更是需要慎重的把自己这块材料培养、训练、教育成器。
修己以敬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为:君子修养自己以做到恭敬认真;修养自己并且使别人安乐;修养自己并且使百姓安乐。
出处:《论语·宪问》
原文: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译文:
子路问怎样做才是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以做到恭敬认真。”子路说:“像这样就可以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并且使别人安乐。”子路又问:“像这样就可以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并且使百姓安乐。修养自己,使百姓都安乐,尧、舜大概都担心很难完全做到吧!”
扩展资料:
孔子在这里回答了作为“君子”的两大目标,也可以说是两大标准,即修养自己与治国安民。他认为,作为君子的首要目标是修养自己,成就高尚人格,具有崇高道德,这是君子立身处世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做,才能安定周围的人,进而使所有人都得到平安快乐。
换言之,在孔子看来,“修身立德”与“治国安民”的关系是确立根本之道与在政治实践中应用、践行根本之道的关系。这就是儒家一贯倡导的“内圣外王”“修己治人”之道。
君子修己已敬 修己以安人 修己以安百姓是什么意思
修养自己修己以敬的真正含义,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
出处:春秋时期孔子修己以敬的真正含义的《论语·宪问》。
【原文】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修己以敬的真正含义?”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敬的真正含义,尧舜其犹病诸?”
译文:子路问什么叫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们安乐。”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尧舜还怕难于做到呢?”
扩展资料
论语·宪问篇共计44章。其中著名文句有:“见危授命,见利思义”;“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君子思不出其位”;“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修己以安百姓”;“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这一篇中所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作为君子必须具备的某些品德;孔子对当时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所发表的评论;孔子提出“见利思义”的义利观等。
论语·宪问篇共计44章。其中著名文句有:“见危授命,见利思义”;“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君子思不出其位”;“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修己以安百姓”;“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修已以敬 是什么意思?
"修已以敬”出自《论语·宪问》。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已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已以安百姓。修已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这句话的意识,据于丹说是修炼自己,怀着这么一种恬静的心,保持着严肃、恭敬的态度。
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看法也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