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窠肉桂为什么火了?
燕子窠肉桂,以岩骨花香的正岩肉桂礼献众茶友,体验燕子窠肉桂“骨力”取胜的魅力。
燕子窠肉桂以“骨力”取胜,“骨力”这个词又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从字面上看骨字含有硬朗的意思,说的是燕子窠肉桂的茶汤矿物质含量比较丰富,给人一种梅花般舒朗的感觉。
喝到嘴里矿物质的极细微颗粒感可以被口腔捕捉到,这种探究细微口感的经验挺让人舒服的。文字形容不了那么贴切,大家有时间可以亲自体验一下燕子窠肉桂“骨力”取胜的魅力。
肉桂简介
肉桂是武夷岩茶中的新宠,以经典的桂皮味辛香而著称。整个武夷山茶区被大家形容为岩岩有茶、无岩不茶,可见武夷山产茶的山场挺多的。虽说武夷山的肉桂树种都是扦插的,这种无性繁殖的方式能让茶树本身没有任何差异,群体品质一致。
但是茶树被栽种到不同茶区,受到地质的影响,肯定会呈现出细微的差别。不过喝茶的乐趣就是体现在寻找这种细微差别之中。
武夷山生产肉桂茶的山场包括马头岩、慧苑坑、牛栏坑、流香涧等地,光看这些好听的地名就知道武夷山是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另外燕子窠也是产肉桂的核心区域,近几年燕子窠肉桂依靠自身过硬的优良品质,逐渐声名鹊起。
春茶正飘香,武夷山call你来采茶啦
“春日百花艳,茶香最风华”
每年从三月开始
一接收到春寄出的邀请
武夷山就开始精致起来了
茶人们的狂欢舞会也就此拉开了帘幕
他们纷纷放下手头的一切俗务
奔向茶山深处
化作了采茶人、造茶人
享受一场茶山里的派对
所以,这个春天
我们不去九曲溪,不走玉女峰
我们也专门去寻那 一味茶香
在各座茶海中走一走
让叶片在指尖翩跹
让茶香在鼻尖流连
九龙窠
“天下第一” 的大红袍母树
就是生长在这个地方
虽然仅有几株,但却足够珍贵
驻足在树下抬头仰望时
能够感受到茶树所带来的百年 历史 遗韵
甚至是山岩耸立的视觉冲击之感
除了大红袍母树
这里也都种了好些茶树
一垄一垄的,交相辉映
挥洒出了满满的茶园风光
位置:大红袍景区内
茶树品种:大红袍
燕子窠生态茶园
不曾何时, 燕子窠肉桂 声名鹊起
受到众多爱茶人们的青睐
就连燕子窠生态茶园也跟着火了
在那绵延的青山中,绿树翠竹之下
就是一畦畦翠美茶田
伫立茶园间
绿波翻涌
流淌着稚嫩的茶树清香
层层叠叠
勾勒着浓厚的武夷茶魂
随后一抓空气
就是春与茶的气息
这个时节
恰好 油菜花也 开得正艳
更是吸引了许多小年轻慕名而去
成为了武夷山另一网红打卡点
位置:九曲溪以北,三仰峰以西
茶树品种:肉桂,水仙
慧苑坑
武夷山岩茶产区中核心地带
不仅名列武夷山岩茶三坑两涧之一
更是三坑两涧中区域最大的
连绵的山谷沟壑
将慧苑坑切割成一个个独立的
特色小环境、小气候
让茶树芽叶能够得到很好的恢复性生长
所以生长着各式独特品质的名丛
继而成为了武夷岩茶的重要产区之一
而且在这里
摘难度和制作难度
都比一般环境更具挑战系数
山场味奇妙又有趣
很值得体验一次
位置:玉柱峰北麓,慧苑寺所在处
茶树品种:铁罗汉
牛栏坑
在章堂涧与九龙窠之间
狭窄的山谷中
有一条溪涧常年不断地流淌着
这条溪谷就是牛栏坑
这也是武夷山风景区三条重要沟谷之一
因为独特的自然环境
为茶树生长提供良好环境
茶品岩韵明显
特别是 肉桂
属武夷岩茶肉桂中的王者
有着非常独特的温柔气
也是武夷山其他地方肉桂无法比拟和模仿的
在涧谷南侧
还有 “虎”、“寿” 等摩崖石刻
另有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第二次入闽时
题刻的 “红军经过此山” 等
与茶园融为一体,别有一番景象
位置:天心寺东北边,北斗峰与曼陀峰的南麓
茶树品种:肉桂、水金龟
大坑口
在通往天心永乐禅寺的路
有一条狭长的岩谷
两面的陡壁,爬满野草和青苔
还有 一条幽涧缓缓地流淌
这便是“大坑口”的所在
别以为这只是平平无奇的一条路
其实正是因为这般地理环境
才让生长在两侧的茶园
吸纳天地之精华
所产出的茶叶
更是香气幽长
滋味醇厚,韵味十足
位置:天心寺的东南边
茶树品种:水仙、肉桂、名丛
流香涧
流香涧,原名 “倒水坑”
因为武夷山风景区内的溪泉涧水
均由西往东流
奔向峡口,汇于崇阳溪
唯独流香涧
自三仰峰北谷发源
流势趋向西北,倒流回山
在倒水坑的两旁壁立苍石丹崖
青藤垂蔓,野草丛生
其间却又夹杂着一丛丛山惠、石蒲、兰花
一路走去
淙淙的流水声与飞花相随不舍
一缕缕淡淡的幽香扑鼻而来
明朝诗人徐火通游历此地,不忍离去
遂将涧改名为“流香涧”
随着山涧往北一折
就是 清凉峡
抬头仰望
犬牙交错的崖石,岌岌欲坠
当中只留下一线空隙
到正午时才会透进一缕阳光
而流挂在石壁上的一道道水痕
又会化成一滴滴岩溜,落入涧中
如此优越的自然环境
让生长在这里的茶树
不仅有 “岩骨花香”
更有流香之韵
令饮者过齿难忘
位置:玉柱峰与飞来峰的西麓,毗邻慧苑坑
茶树品种:水仙
悟源涧
悟源涧,是武夷山三坑两涧的其中一涧
为流经马头岩麓的一条涧水
其水流淙淙,静谧安祥
有助人悟道思源,故名
因在石径的两旁
峭峰林立,深壑陡崖,
使得谷内迷雾沛雨
夏日阴凉而冬少寒风
再加上那汪清澈甘甜的山泉
才养育出了闻名天下的名茶
于涧旁石壁上
还有勒此三字涧名
以及乾隆年间江西茶商捐资修建石径的题刻
位置:武夷山风景区内马头岩南麓
茶树品种:水仙
竹窠
竹窠是一个天然的山间谷地
比起三坑两涧那些狭长的山涧
竹窠的地势更加低洼
被笑称为三坑两涧的“盲肠”
不过,正也是因为低洼的地势
才凝聚了许多的自然肥料和水分
刚好 水仙 最爱这种生活环境
以致于其滋味在武夷山独领风骚
位置:流香涧西侧
茶树品种:水仙
虎啸岩
虎啸岩蟠踞在九溪曲南一线天北面
怪石崔嵬,流水迂回
产自虎啸岩的肉桂
被人们简称为 “虎肉”
光是听名字就觉得霸气无比了
其初入口时会觉略带苦涩甚至辛辣
但很快回甘,且留韵长久,回味无穷
此外,在这里还有 “虎溪灵洞”
四个大字高勒岩壁
更有“极目皆图画”的美称
是一个独具泉石天趣的佳境
位置:二曲溪南
茶树品种:肉桂
马头岩
马头岩是五石骈列
势如五匹骏马竞相腾骧
俗称马头岩,雅称五马奔槽
在马头岩的岩石下方
坐落着一座白墙黛瓦间的古老建筑
周围围绕着成片的茶树
置身其中,颇有世外桃源之境
这里多种肉桂
茶以 “香高” 闻名
不仅是名丛 “竹叶青” 的原产地
还成为了 武夷山核心区三个标志性肉桂产地之一
并且种植氛围较大
其下又分出一些小区域山场
比如 三花峰、桃树窠和云峰 ……
位置:大红袍南面
茶树品种:肉桂
鬼洞
鬼洞并非洞也
实为一条细窄的峡谷
两边岩壁耸立
遍布了青苔和蕨类植物
也孕育了许多武夷山的名丛
甚至可以说,目光所及皆是茶树
微风吹来,各种茶香扑鼻而来
位置:天心寺与慧苑寺之间
茶树品种:水仙、铁罗汉、水金龟
马枕峰
这是武夷山三十六名峰之一
形绝似骏马,穿云矗汉
也好似风景区内的一个骏马形的巨枕
故称为马枕峰
这里还是肉桂的原产地
茶树多生长在半山腰
做出来的茶香气奇特高锐
滋味浓郁富有层次
有人也称此 “马肉”
且一点都不逊色于马头岩的“马肉”
位置:狮子峰的西南边
茶树品种:肉桂
吴三地
吴三地是武夷山的一个自然村
平均海拔800多米
最高海拔有1300多米
村内不仅拥有着远近闻名的
二千多棵百年 老枞水仙
还有 奇兰、丹桂 这些高香品种
滋味更是醇厚馥郁
被当地人称之为 “高山岩茶”
除了茶之外
这里的原始植也被保持完好
山顶上植被丰富,山脚下溪流多
山腰上植被众多,竹林茂密
“上有戴,下有带,中间有腰带”
无疑就是茶园的最佳环境
位置:武夷山景区的西北边高山地区
茶树品种:水仙、奇兰、丹桂
佛国岩
武夷山著名的九十九岩之一
其岩体方正,人们置身其中
俨如游走于佛国之中
膜拜于妙相庄严、端庄肃穆的众佛之下
岩顶、岩麓辟有茶园
四周树木葱茏,绿遍村庄
在岩下也有一座佛国寺
寺额尚存,建筑完好
现为民居及制茶作坊
每到春夏两季之时
茶叶飘香,令人心旷神怡
位置:佛应岩北约1公里、龙峰东侧
茶树品种:肉桂
武夷茶膳
以茶闻名的武夷山
自然也有着各种茶膳
爱茶之人又怎能错过呢?
茶宴
武夷茶宴,就地取材
在不断 探索 与实践中
才荟萃而成宴席之一款
其以武夷岩茶为配料主体
或利用 茶汁 ,或利用 青叶
或以茶为 主料 ,或为 配料
蒸熘爆炒焖炖 都能派上用场
每道菜出锅后
都或飘或藏着岩茶独特的清香与韵味
味清不腻,食之齿颊留香
武夷茶面
取茶青汁和面擀制
让其充满了大自然的色彩和茶的香气
出锅后再加入当地猪油、香葱拌匀
简单清爽,茶香扑鼻
入口柔韧绵软,令人回味无穷
山妖茶香菇
“山妖”即 半天妖
是武夷传统 五大珍贵名枞之一
拥有着独特的浓香
将茶树菇与半天妖茶叶进行煸炒
外焦里嫩又带着丝丝缕缕的茶香气
咬下一口味浓厚回甘
简直就是下饭利器
大红袍茶糕
茶糕虽然很常见
但是大红袍茶糕却不常吃
被做成花形状的茶糕
光是看着就很有食欲
还带着茶叶的清香
一块茶糕,再来一杯茶
每天下午的幸福 养生 时光都来自于此了
武夷山,山有茶,茶有景
如若不急,我们可住在茶汤的山色里
采摘一捧新茶,喝一杯醇厚茶汤
让茶山鲜嫩的空气浸润自己的心灵
燕子窠肉桂为什么这么火?
燕子窠肉桂之所以这么火是因为燕子窠肉桂是武夷岩茶中著名花色品种之一,属于乌龙茶。燕子窠位于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正岩产区内,九曲溪以北,三仰峰以西,正岩的肉桂,香气浓郁辛锐似桂皮香。肉桂的桂皮香明显,香气久泡犹存。入口醇厚而鲜爽,汤色澄黄清澈,叶底黄亮,条索紧结卷曲,色泽褐绿,油润有光。
武夷山燕子窠
燕子窠是武夷山描述地形的一个专有名字,是形容鸟兽比较多的山坳,燕子窠无疑是今年最火的岩茶肉桂了。燕子窠,背靠高耸的风华崖壁,茶树列间烂石突生,是上乘的岩茶山场。茶山还保留了许多原生的植物物种,通过科学和传统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治理茶山,使得茶山生态平衡,且从源头管控茶叶的品质稳定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