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阵的公式是什么?
矩阵的常见相关公式有矩阵的交换律A+B=B+A,矩阵的结合律(A+B)+C=A+(B+C)。矩阵与数的乘法分配律公式为λ(A+B)=λA+λB。
英国数学家凯莱一般被公认为是矩阵论的创立者,因为凯莱首先把矩阵作为一个独立的数学概念提出来,并首先发表了关于这个题目的一系列文章。凯莱同研究线性变换下的不变量相结合,首先引进矩阵以简化记号。
用途:
矩阵的一个重要用途是解线性方程组。线性方程组中未知量的系数可以排成一个矩阵,加上常数项,则称为增广矩阵。另一个重要用途是表示线性变换,即是诸如f(x) 4x之类的线性函数的推广。
设定基底后,某个向量v可以表示为m×1的矩阵,而线性变换f可以表示为行数为m的矩阵A,使得经过变换后得到的向量f(v)可以表示成Av的形式。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可以揭示线性变换的深层特性。
符号:
以下是一个 4 × 3 矩阵:某矩阵 A 的第 i 行第 j 列,或 i,j位,通常记为 A[i,j] 或 Ai,j。在上述例子中 A[2,3]=7。此外 A = (aij),意为 A[i,j] = aij 对于所有 i 及 j,常见于数学著作中。
矩阵的基本运算公式大全
矩阵的基本运算公式大全如下:
1.行矩阵、列矩阵:mxn阶矩阵中,m=1,称为行矩阵,也称为n维行向量;n=1,称为列矩阵,也称为m维列向量。
2.零矩阵:所有元素都为0的mxn阶矩阵
3.n阶方阵:mxn阶矩阵A中,m=n;n阶方阵A,可定义行列式记为A;n阶方阵存在主对角线及主对角线元素。
4.单位矩阵:主对角线上的元素都为1,其余元素均为0的n阶方阵称为n阶单位矩阵,记为E。
5.对角形矩阵:非主对角线上的`元素全为0的n阶方阵称为对角形矩阵。
6.数量矩阵:n阶对角形矩阵主对角线上元素相等时,称为数量矩阵。
7.上(下) 三角形矩阵:n阶方阵中,主对角线下方元素全为零,称为上三角矩阵;主对角线上方元素全为零,称为下三角矩阵。
8.同型矩阵:A=aij(mxn),B=bij(sxt),m=s、n=t,A与B为同型矩阵,若对应元素相等,则A与B相等。
9.逆矩阵:设A是n阶方阵,若存在一个n阶方阵B,使得AB=BA=E,则B称为A的逆矩阵,A称为可逆矩阵或非奇异矩阵。(可逆矩阵一定是方阵,并且它的逆矩阵为同阶方阵;A与B地位是等同的,所以B也是可逆矩阵,并且A是B的逆矩阵。)记为A-1,AA-1=A-1A=E.
10.伴随矩阵:设矩阵A,Aii为行列式|Al中元素aij的代数余子式,称A*为矩阵A的伴随矩阵。
AA*=A*A=|AE
矩阵公式是什么?
若A、B和C表示三个矩阵并有C=AB,A为n行m列,B为m行q列,则C为n行q列。
则对于C矩阵任一元素Cij都有Cij=ai1*b1j+ai2*b2j+ai3*b3j+...+ain*bnj。
矩阵相乘最重要的方法是一般矩阵乘积。它只有在第一个矩阵的列数(column)和第二个矩阵的行数(row)相同时才有意义。一般单指矩阵乘积时,指的便是一般矩阵乘积。
1、当矩阵A的列数(column)等于矩阵B的行数(row)时,A与B可以相乘。
2、矩阵C的行数等于矩阵A的行数,C的列数等于B的列数。
3、乘积C的第m行第n列的元素等于矩阵A的第m行的元素与矩阵B的第n列对应元素乘积之和。
矩阵乘法的运算规则:
顿时矩阵乘法的运算规则诞生了。也许凯莱特别幸运,也或许是他的数学直觉格外敏锐,但不论如何,他给出了一个自然而且有用的矩阵乘法定义。
凯莱的基本思想是用矩阵乘积来表示线性复合映射,但他并不是第一个考虑线性复合映射问题的数学家。早在 1801 年,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 就已经使用这种复合计算,但高斯并没有以阵列形式记录系数。
矩阵计算公式
矩阵计算公式如下:
1、矩阵的计算,首先确认矩阵是否可以相乘。只有第一个矩阵的列的个数等于第二个矩阵的行的个数,这样的两个矩阵才能相乘。再计算结果矩阵的行列数。画一个空白的矩阵,来代表矩阵乘法的结果。矩阵A和矩阵B相乘得到的矩阵,与矩阵A有相同的行数,与矩阵B有相同的列数。
2、矩阵指在数学中,按照长方阵列排列的复数或实数集合,最早来自于方程组的系数及常数所构成的方阵,由19世纪英国数学家凯利首先提出。它是高等代数学中的常见工具,其运算是数值分析领域的重要问题。将矩阵分解为简单矩阵的组合,可以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上简化矩阵的运算。
3、矩阵的乘法规律:不满足交换律A×B≠B×A。满足结合律,A×B×C=A×B×C。满足分配率,A×B+C=A×B+A×C。单位矩阵:任何矩阵乘以单位矩阵都等于它本身,且此处复合交换律,及任意矩阵乘以单位矩阵=单位矩阵乘以此矩阵,满足:A×I=I×A=A。
矩阵公式是什么呢?
矩阵的常见相关公式有矩阵的交换律A+B=B+A,矩阵的结合律(A+B)+C=A+(B+C)。矩阵与数的乘法分配律公式为λ(A+B)=λA+λB。
英国数学家凯莱一般被公认为是矩阵论的创立者,因为凯莱首先把矩阵作为一个独立的数学概念提出来,并首先发表了关于这个题目的一系列文章。凯莱同研究线性变换下的不变量相结合,首先引进矩阵以简化记号。
简正模式
矩阵在物理学中的另一类泛应用是描述线性耦合调和系统。这类系统的运动方程可以用矩阵的形式来表示,即用一个质量矩阵乘以一个广义速度来给出运动项,用力矩阵乘以位移向量来刻画相互作用。
求系统的解的最优方法是将矩阵的特征向量求出(通过对角化等方式),称为系统的简正模式。这种求解方式在研究分子内部动力学模式时十分重要:系统内部由化学键结合的原子的振动可以表示成简正振动模式的叠加。描述力学振动或电路振荡时,也需要使用简正模式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