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的散文集有哪些?

萧红的散文集有《呼兰河传》、《生死场》、《孤独的生活》、《小城三月》、《马伯乐》等。

1、《呼兰河传》

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

2、《生死场》

萧红早期创作的一个巅峰。这部作品奠定萧红的散文集有哪些了萧红作为抗日作家的地位萧红的散文集有哪些,使她成为三十年代最引人注目的作家之一。

3、《孤独的生活》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萧红的散文集有哪些,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4、《小城三月》

萧红的最后一部作品,这位正值青春年华的女作家,在写完这部作品不到半年的时间,就离开人世了。

5、《马伯乐》

萧红的《马伯乐》是她全部作品中被评论界评论得最少,甚至被视为萧红创作的“异端”作品。《萧红代表作》是1987年黄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萧红。这本书收录了作者的精选优秀作品。

萧红的散文集是什么

《萧红散文》,是2008年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汇集了萧红的多部散文,精选了作者的著作:小黑狗、中秋节、烦扰的一日、夏夜、蹲在洋车上、镀金的学说、饿、祖父死了的时候、初冬、同命运的小鱼、索非亚的愁苦、春意挂上了树梢、册子、剧团、欧罗巴旅馆、孤独的生活等。

拓展资料: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2年,结识萧军。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萧红的作品有哪些?

《跋涉》(小说、散文集)与萧军合著, 1933(自费出版)

《生死场》(中篇小说)1935,上海容光书局;1980,黑龙江人民

《淌薪帧散文集》1936,文生

《桥》(小说、散文集)1936,文生

《牛车上》(小说、散文集)1937,文生

萧红的散文集有哪些-萧红的散文有哪些?

《旷野的呼喊》(短篇小说集)1940,上杂

《萧红散文》1940,重庆大时代书局

《回忆鲁迅先生》(散文)1940,重庆妇生活社

《马伯乐》(中篇小说)1941,重庆大时代书局

《呼兰河传》(长篇小说)1941,上杂 1954,新文艺;1979,黑龙江人民

《手》(小说)1943,桂林远方书店

《小城三月》(小说)1948,香港海洋书屋

《萧红选集》(中、短篇小说集)1958,人文

《萧红选集》1981,人文

《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萧军辑,1981,黑龙江人民

《萧红短篇小说》1982,黑龙江人民

《萧红散文选集》1982,百花

《萧红》(中国现代作家选集)1984,人文

《萧红代表作》(短篇小说集)1987,人文

1933年3月,萧红参加了中共党员金剑啸组织的赈灾画展,展出她的两幅粉笔画.同时,在萧军的影响下,萧红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可纪念的枫叶》、《静》、《春曲》、《偶然想起》、《栽花》等是萧红最早(1932年)创作的诗歌.

《幻觉》是萧红认识萧军后,创作的一首诗歌(1932年7月30日),后发表在哈尔滨《国际协报》副刊《国际公园》上(1934年5月27日).

1933年4月18日,完成第一篇纪实散文《弃儿》(载长春《大同报》副刊《大同俱乐部》)

1933年5月21日,完成第一篇短篇小说《王阿嫂的死》.作品通过描写王阿嫂一家的悲惨遭遇,愤怒地控诉了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这篇小说发表以后,她陆续发表了《看风筝》、《腿上的绷带》、《太太与西瓜》、《小黑狗》、《中秋节》等小说和散文,从此踏上文学征程.

“牵牛坊”是画家冯咏秋的宅院,因院内种植牵牛花而得名,是位于道里水道街(今道里兆麟街)的一处平房.萧红、萧军经常到这里参加左翼文化人的聚会,常来的还有罗峰、白朗、金剑啸、舒群等人.通过与他们接触,使萧红开阔了眼界,增加了文学知识,而且还受到了一些共产党员爱国进步思想的影响.

萧红的文学创作开始于1932年,到她去世,只有9年的.时间.在这短短的9年中,她创作了三部长篇小说《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三本短篇小说与散文合集《跋涉》、《桥》和《牛车子》;另有《商市街》、《萧红散文》、《回忆鲁迅先生》等三本散文专集,以及一些散见于报刊的作品.萧红独特的创造在于她打破了现代文学中小说通常的叙事模式,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并以其超常规语言、自传式叙事方法、散文化结构及诗化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文体风格,促进了现代小说观念的更新,使小说取得另一种特殊意义的存在.萧红小说正是以其深沉的悲剧意蕴和独特的文体风格在我国现代文坛上独树一帜,构筑了一个独具韵味的艺术世界.

本作品中编选的小说大多是经较典型的“萧红体”作品,其中的《手》和《小城三月》还是她短篇小说中的代表作.《逃难》、《马伯乐》等幽默的讽刺类作品在萧红的创作中并不多见,既是学术界萧红研究中相对薄弱的环节,也是读者较少阅读的.但从这些作品中可见萧红多方面的创造才能,因此我们也将其选入,作为这一类作品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