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分别称为什么
15岁(女)——及笄之年五十岁称什么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15岁(男)——束发;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扩展资料
古代其他年龄称谓:
汤饼:出生三天五十岁称什么年华,邀亲友吃汤饼。
初度:周岁。《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五十岁称什么年华,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
生小:幼年。《孔雀东南飞》“昔作女儿时五十岁称什么年华,生小出野里”。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教数:9岁。
外傅:10岁,出外就学。
束发: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舞勺:13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特殊称谓
50岁的代称是什么
50岁被称为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五十岁称什么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五十岁是什么之年?
哈喽,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语,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精彩资讯分享给你。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十三岁为豆蔻二十岁是弱冠,那五十岁又被称为什么年?
五十岁是知命之年。下面我们来具体说一下。
13岁-豆蔻之年,16-20岁-弱冠之年,30岁-而立之年,40岁-不惑之年,50 岁-知命之年,60岁-花甲之年,70岁-古希 之年,80岁-杖朝之年,90岁-耄耋之 年,100岁-期颐之年。
为什么古代诗文中常用“豆蔻”比喻少女?
豆蔻,是一种植物,其种类有草豆蔻、白豆蔻、肉豆蔻三种。一般用来专称白豆蔻。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外形像芭蕉,叶厚,果实状似葡萄,种子像石榴子,黄色,有辛辣香气,可入药。此外,豆蔻又作为白豆蔻种子的俗称,可作为调味品、芳香剂、芳香兴奋剂、驱风剂等。
豆蔻子有辛辣香气,可入药。
豆蔻约一丈多高,在初夏开花,秋季结成果实和种子。豆蔻花未大开时就显得非常丰满,故俗称为“含胎花”,因此也就成为少女的象征。
豆蔻一词,典出唐朝杜牧《赠别诗二首之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意思是说,姿态轻盈举止优雅正是十三年华,就像二月初枝头上含苞待放的豆蔻花。看尽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人,卷起珠帘故作娇俏的美女没有人比得上她。
“豆蔻年华”,出自唐人杜牧《赠别》诗。杜牧年轻时曾随丞相牛僧孺在扬州供职,后来离开扬州赵长安,临行时写了两首七绝给一位女子,其中一首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之句。豆蔻,草木植物,春末开花,色淡红,极鲜艳。二月初豆蔻花正含苞待放,因而诗人借用“豆蔻梢头二月初”来比喻“娉娉袅袅十三余”的少女,言其年少而体态柔美,自后人们便常以“豆蔻年华”一词特指十三四岁尚未成年的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