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常见类型

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进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具,以纱布或纸等制成。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一、口罩的分类及相关标准

根据适用标准不同,口罩可分为医用口罩、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普通脱脂纱布口罩三类。

(一)医用口罩

医用口罩分为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普通医用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1.医用防护口罩,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GB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相关要求。适用于医疗环境工作下,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阻挡飞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的自吸过滤式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按照GB19083采用“1级”“2级”和“3级”的说法来表示过滤效率等级。GB19083还提出口罩分为几种类型了“合成血液穿透”的要求及“表面抗湿性”的参数要求,明确了医用防护口罩对血液体液等液体的防护效果。一般1级就可以达到N95/KN95的过滤效率。

另外,大家目前关注的N95口罩,是符合美国国家职业安全研究所(NIOSH)的NIOSH42 CFR84-1995标准要求,包括N95、N99、N100以及R系列、P系列等。达到医用标准的N95口罩可以用于医疗机构防护用。3M公司生产的符合N95 标准的口罩有10余种,但其中只有1860(儿童版为1860S)和9132两种型号是医用防护口罩,另外2042F及2042FP型号可作为医用外科口罩。

2.医用外科口罩,符合医药行业标准YY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相关要求,适用于临床医务人员在有创操作等过程中所佩戴的一次性口罩。用于覆盖住使用者的口、鼻及下颚,为防止病原体微生物,体液、颗粒物等直接透过提供物理保障。该类口罩一般对非油性颗粒的过滤效率应达到30%以上,对细菌的过滤效率要达到95%以上,此外,对合成血液穿透性的要求,一般会将口罩分为三层口罩分为几种类型:内部吸水层,中间过滤层,外面防水层,每一层都有特别的作用。

3.普通医用口罩,符合相关注册产品标准(YZB)或医药行业推荐性标准YY/T 0969-2013《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相关要求,适用于覆盖使用者的口、鼻及下颚,用于普通医疗环境中佩戴,阻隔口腔和鼻腔呼出或喷出污染物的一次性口罩,一般无法保证对病原微生物、粉尘的过滤性,在医院中一般用于常规护理,用于阻隔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日常交叉感染。

(二)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1.KN口罩、KP口罩。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GB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相关要求,适用于防护各类颗粒物的自吸过滤式防护用品,不适用于防护有害气体和蒸汽,不适用于缺氧环境、水下作业、逃生和消防用呼吸防护用品。其中KP口罩主要用于化工行业,不适用于民用。KN口罩根据其对非油性颗粒物的过滤性能,分为KN90、KN95、KN100。其中KN95口罩对非油性颗粒物的过滤性能达到95%以上,但是KN口罩、KP口罩由于没有防渗透的要求,不能用于医疗机构防护用。

2.韩国KF94口罩。该类口罩是韩国生产制定的标准,该标准下的口罩对于直径0.4μm的颗粒物过滤率大于94%,因此KF94口罩同KN95类似,KF94口罩并不是针对医用标准,不能用于医疗机构防护用。

口罩有哪些种类

现在市面上口罩口罩分为几种类型的名字可多了,有的叫“普通口罩”,有的叫“医用防护口罩”,有的叫“医用外科口罩”,有的叫“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这些名字五花八门,叫人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选。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只要了解了以下这些分类,以后再也不怕挑不到好看好用的口罩了。

1.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也被叫做普通医用口罩,它的执行标准是YY/ T0969-2013《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这类口罩防护等级较低,一般建议在非人员密集场所使用,每4小时需更换一次。

2.医用外科口罩

医用外科口罩的执行标准是YY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防护等级中等,可以应用于医院手术室、疫情期间人流密集场所,如口罩分为几种类型:公交、出租车、商城、机场、火车站等地使用,也是每4小时更换一次。

3.N95/KN95/FFP2颗粒防护口罩

KN95/N95并不是特定的产品名称。N95、KN95、FFP2等口罩型号,分别源于美国、中国、欧洲的普通防护口罩标准。

(1)KN95口罩

主要执行普通口罩GB 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和GB/T 32610-2016《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标准。

(2)N95口罩

中国的标准里其实没有N95这一说法,N95源于美国的普通防护口罩NIOSH CFR 42-84标准,N95代表针对非油性颗粒的过滤效率≥95%,与KN95相同。

(3)FFP2口罩

符合欧洲EN 149-2001标准,FFP2代表对油性和非油性颗粒滤过效率≥94%,基本与N95/KN95相同。

N95/KN95/FFP2口罩适用于现场探查、采样、检测人员。根据说明书或者每6-8h更换一次,不建议佩戴带有呼吸阀的N95/KN95/FFP2口罩。

4.医用防护口罩

医用防护口罩执行标准GB 19083-2010,是防护等级分类里最高的口罩,适用于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及确诊患者转诊时使用,需根据说明书或者每6-8h更换一次。

口罩的种类有哪些

口罩主要有三类口罩分为几种类型,一类是一次性口罩分为几种类型的医用口罩口罩分为几种类型,一类是医用外科口罩,还有一类是医用防护口罩。

口罩分为几种类型我们大多数的情况应该是一个感染的低风险状态,也就是说我们科学地选择一次性的医用口罩或者医用外科口罩就可以口罩分为几种类型了。医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的医用口罩又有什么区别呢?一方面,医用外科口罩具有防喷溅的功能。第二,医用外科口罩还有一定的防气溶胶的功能,它对于气溶胶的防护效果能够达到30%。

第三种口罩就是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主要是在暴露于感染高风险的环境下佩戴的,比如说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新冠定点医院,这时候病原体的浓度是比较高的,可以选择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的防护效果比医用外科和医用口罩对气溶胶的防控效果要好一些,但是它也有缺点,戴的时间长了以后,可能人会感觉到缺氧,长期的缺氧会容易产生疲劳,对于我们的心和脑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也就是说它是在医疗专业人员当中使用的。

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的使用也有一些注意事项,比如说是一次性使用,有效时间是4—6小时,所以公众在一般的低风险环境下是不用佩戴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的。

口罩的种类

1、按形状分类:

口罩根据外形,分为平板式、折叠式和杯状三种。平板式口罩便于携带,但密合性差;折叠口罩方便携带;杯状呼吸空间大,但不方便携带。

2、按佩戴方式分类:

口罩分为几种类型-kn95和n95口罩有什么区别

头戴式:适合佩戴时间长的车间工人使用,佩戴麻烦。

耳戴式:佩戴方便,适合经常戴脱。

颈戴式:用S钩、一些软质材料连接件,连接耳带转换成颈带式适合长时间佩戴,更便于戴安全帽或穿防护服等车间工人使用。

3、按使用材料分类:

纱布口罩:现在仍然有部分车间使用纱布类口罩,但其遵循的GB19084-2003标准要求较低,不符合GB2626-2019的标准,只能防护大颗粒粉尘。

无纺布口罩:随弃式防护口罩大部分为无纺布口罩,主要是以物理过滤辅以静电吸附的过滤方式为主。

布料口罩:布料口罩只有保暖效果无过滤PM等极小颗粒的效果。

纸口罩:适用于食品、美容等行业,具有透气度好、使用方便舒适等特点,所用纸遵循GB/T22927-2008标准。

其他材料的口罩,如生物防护过滤新材料等。

4、按适用范围分类:

医用口罩:国内分为三类,医用普通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

颗粒物防护口罩:工业用符合GB2626-2019标准,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认证(LA认证),2015年由强制认证改为自愿认证。如果用于防雾霾需要使用插片式,需符合GB/T32610-2016标准。民用符合GB/T32610-2016标准。

保暖布口罩:保暖用口罩,适合冬天佩戴,只需要符合织物类的相关标准即可。

其他特殊行业: 如化工等。

5、按防护等级:

不同国家、不同行业制定了不同的标准,按不同的颗粒过滤效率分为不同的防护等级,将在标准部分详细介绍。

6、其他

呼吸防护口罩可以分为过滤式和隔绝式,过滤式又可分为送风过滤式和自吸过滤式,后者可以分为半口罩和全口罩;隔绝式可分为供气式和携气式,两者又分别包括正压式和负压式。

扩展资料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流行区域内的所有人员均需采取防护措施,并根据与患者接触的密切程度、从事工作方式,以及是否为老年人或儿童等易感人群确定被感染风险,采取适当防护。

本次武汉肺炎疫情应对中开展疫情现场处理和感染病人救治的医疗卫生工作者是高风险的人群,要给予高等级防护并优先保障。公众不要过度防护,在现阶段口罩短缺的情况下,合理分配有限资源,控制疫情蔓延和保护人民健康。

口罩是保护人们免受呼吸道感染的一道重要防线,还要提倡不接触野生动物,建立病人和疑似者的管理系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清洁消毒习惯,场所通风,避免大量人群聚集等综合措施,远离病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口罩

口罩类型有哪些呀?

口罩类型如下:

1、一次性医用口罩

日常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细菌过滤效率(BFE)≥95%,通气阻力不应大于49Pa/cm2。此类口罩适用于普通人在未接触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病人时使用,一般外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戴它就够了。

2、医用外科口罩

去医院可用。医用外科口罩细菌过滤效率(BFE)≥95%,两侧压力差(相当于通气阻力)不大于49Pa/cm2,颗粒过滤效率(PFE)≥30%(非油性颗粒);还须通过合成血液穿透试验(2mL合成血液16.0kPa,内侧不渗透),即检验口罩能不能被喷溅的血液、打喷嚏喷出的飞沫等渗透。

此类口罩适用于医院环境,与具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病人有大于3米的远距离接触,去医院或是看望病人建议戴它。

3、医用防护口罩

接触患者时用。医用防护口罩可过滤大部分微生物,能抵抗一定程度血液、体液等喷溅,外表面具有一定防水性,密合性高。其颗粒过滤效率≥95%(非油性颗粒),通过更高标准的合成血液穿透试验(2mL合成血液10.7kPa,内侧不渗透),具有一定的表面抗湿性。此类口罩防护效果更好,但舒适性较差,会让使用者感到呼吸不畅。一般用于专业人员接触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时。

4、KN95口罩

短时接触患者可用。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的过滤元件按过滤性能分为KN类和KP类。对于微生物,认准KN即可,数字“95”指的是过滤效率水平。KN口罩仅测试颗粒物过滤效率,未对合成血液穿透、表面抗湿性等指标进行测试,这类口罩短时间使用可阻挡病毒,但不能用于接触可能有喷溅的病人或长时间接触病人。

普通人、短时间接触新冠肺炎病人的医务人员可使用,但长时间接触病人的专业人员不能使用。此外,N95口罩是一种符合美国标准的口罩。中国医用防护口罩是N95口罩的一种,但不是所有N95口罩都是医用防护口罩。

5、一次性儿童口罩

一般情况下,使用一次性口罩一天一换足够了。要选择合适尺码的儿童口罩,规格有大号(L)、中号(M)、小号(S),教导孩子戴口罩时用双手紧压鼻梁两侧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向下拉伸口罩,不留褶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