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按照日期排序如下:
1、元旦(1月1日):New Year's Day
2、春节(农历新年,除夕):Spring Festival
3、元宵节(正月十五):Lantern Festival
4、清明节(农历清明当日):Tomb Sweeping Day
5、端午节(农历端午当日):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6、中秋节(农历中秋当日):Mid-Autumn Festival
7、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Double Ninth Festival
8、国庆节(10月1日):National Day
9、冬至节(12月21或22日):Winter Solstice
一、春节
春节英文单词为:Chinese New Year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二、元宵节
元宵节英文单词为:Lantern Festival
元宵节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因此又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日。
三、端午节
端午节英文单词为:Dragon Boat Festival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一个最古老的传统节日,由古越人干支历午月午日龙图腾祭演变而来。
四、七夕节
七夕节英文单词为:Tanabata Festival
七夕节最早由来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古人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
五、中秋节
中秋节英文单词为:the 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丰收祭月活动。“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六、重阳节
重阳节的英语单词为: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九日,是传统的节日,又称“老人节”。
扩展资料:
外国常见节日
一、圣诞节
圣诞节(Christmas)又称耶诞节、耶稣诞辰,译名为“基督弥撒”,是西方传统节日,。
圣诞节起源于基督教,在每年公历12月25日。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因为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故名“耶诞节”。
二、万圣节
万圣节(All Saints' Day)又叫诸圣节,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而万圣节前夜的10月31日是这个节日最热闹的时刻。在中文里,常常把万圣节前夜(Halloween)讹译为万圣节。
三、复活节
复活节(Easter Day)是一个西方的重要节日,在每年春分月圆之后第一个星期日。基督徒认为,复活节象征着重生与希望,为纪念耶稣基督于公元30到33年之间被钉死在十字架之后第三天复活的日子。
中国的节日大全
一年中的节日如下:一、按照农历:(一)农历一月: 1、正月初一, 春节,鸡日,道教中元始天尊诞辰,佛教中弥勒佛诞辰,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2、正月初二,犬日。3、正月初三,猪日,小年期。4、正月初四,羊日,孙天医(孙思邈)诞辰。5、正月初五,牛日,破五日,开市,神话中五路财神诞辰。6、正月初六,马日,送穷日。7、正月初七,人日,又称人胜节,送火神。8、正月初八,谷日,道教中阎王爷诞辰,八仙日。9、正月初九,天日,道教中玉皇大帝诞辰。10、正月初十,地日,石头生日(祭石头)。11、正月十二,火日,民俗中老鼠娶媳妇日,炒黄豆(老鼠眼),点百火,丢百病。12、正月十三,上(试)灯日,关公升天日。13、正月十五,元宵节,正灯日,道教上元节,是天官尧的诞辰。14、正月十八,落灯日。15、正月二十,天穿节,天穿节又叫补天节,“小天仓”,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这一节日又与“雨水”节气相关。立春后的节气是“雨水”。古人认为,是日“天一生水”,应节则下雨,故谓之“天穿”。神话与节令像融合,就形成了天穿节这一民俗节日传统。天穿节的要习俗:煎饼“补天穿”、天穿射、乱饭扎针。16、正月二十五,天仓节(填仓节),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二)农历二月:1、二月初一,中和节,太阳生日。2、二月初二,春龙节, 又叫龙抬头、 青龙节 ,佛教中济公菩萨生日。3、二月初三,神话中文昌帝君诞辰。4、二月十二,花朝节(一说二月十五),又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花期)。5、二月十五 ,道教中九天玄女娘娘诞辰,道教中太上老君、精忠岳王诞辰。6、二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诞辰。7、二月二十一,佛教中普贤菩萨诞辰。。8、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节的前一天 ,寒食节,农历日期不固定(见清明)。9、清明,24节气之一,农历日期不固定,通常在二月后半月至三月上半月之内。(三)农历三月:1、三月初三 ,上巳节 ,姑娘回娘家,黄帝的诞辰,道教中真武大帝诞辰,神话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2、三月十五,神话中赵公明元帅诞辰,道教中泰山老母诞辰(四)农历四月:1、四月初一,祭雹神2、四月初四,佛教中文殊菩萨诞辰4、四月初八 ,浴佛节(龙华会),佛教中释迦牟尼诞辰5、四月十二,道教中蛇王诞辰6、四月十四,道教中神仙生日(吕洞宾诞辰)7、四月十八,神医华佗诞辰8、四月二十八,药王(神农)诞辰(五)农历五月:1、五月初五, 端午节2、五月十三,雨节(六)农历六月:1、六月初一,半年节(过半年)2、六月初六,晒衣节, 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 “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祭祀山神3、六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得道4、六月二十四,关公诞辰,神话中雷神诞辰,荷花生日(七)农历七月:1、七月初一,祭祀海神2、七月初七, 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3、七月十五 ,是地官舜的诞辰,佛教的盂兰盆节,有盂兰盆会传世,儒家俗称鬼节,道教称中元节4、七月十八,道教中西王母诞辰5、七月二十,棉花生日6、七月二十三,诸葛武侯诞辰7、七月三十 ,佛教中地藏王菩萨诞辰(地藏节)(八)农历八月:1、八月初一,天医节2、八月初三,道都中灶君生日3、八月初八,神话中瑶池大会4、八月十五 ,中秋节5、八月二十,水稻生日7、八月二十七,孔夫子诞辰(九)农历九月:1、九月初九 ,重阳节2、九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出家(十)农历十月:1、十月初一 ,十月朝,寒衣节,又称祭祖节,也是儒家鬼节之一2、十月十五 ,道教下元节 ,水官禹的诞辰(十一)农历十一月:1、冬至,故又称日南至,亚岁(仅次于新年),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被用来确定月序和闰月的节气,冬至在十一月(子月)月内(即最早十一月初一,最迟十一月二十九或三十)是制定闰月的大前提。因节气和公历都是阳历属性,所以节气公历日期反而相对固定,冬至常在公历(阳历)12月22日前后。(十二)农历腊月:1、十二月初八 ,腊八节 ,佛教中释迦牟尼佛成道日2、十二月二十三 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3、十二月二十四 扫尘4、十二月二十五,道都中接玉皇5、十二月的最后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封井(祭井神),贴春联,迎财神,吃年夜饭,守岁。二、按照阳历:(一月):1、1月1日元旦节2、1月第一个星期日是黑人日3、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是国际麻风日(二月):1、2月2日世界湿地日2、2月14日情人节(三月):3、3月3日全国爱耳日4、3月5日青年志愿者服务日5、3月8日国际妇女节6、3月9日保护母亲河日7、3月12日中国植树节8、3月14日白色情人节9、3月14日抚际警察日10、3月15日世界消费者权益日11、3月21日世界森林日12、3月21日世界睡眠日13、3月22日世界水日14、3月23日世界气象日15、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四月):1、4月1日愚人节2、4月5日清明节3、4月7日世界卫生日4、4月22日世界地球日5、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五月):1、5月1日国际劳动节2、5月3日世界哮喘日3、5月4日中国青年节4、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5、5月12日国际护士节6、5月15日国际家庭日7、5月17日世界电信日8、5月20日全国学生营养日9、5月23日国际牛奶日10、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六月):1、6月1日国际儿童节2、6月5日世界环境日3、6月6日全国爱眼日4、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5、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6、6月25日全国土地日7、6月26日国际禁毒日(七月):1、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日2、7月1日国际建筑日3、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4、7月11日世界人口日(八月):1、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2、8月12日国际青年节(九月):1、9月8日国际扫盲日2、9月10日中国教师节3、9月16日中国脑健康日4、9月16日国际臭氧层保护日5、9月20日全国爱牙日6、9月21日世界停火日7、9月27日世界旅游日(十月):1、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2、10月1日国际音乐日3、10月1日国际老年人日4、10月4日世界动物日5、10月5日世界教师日6、10月8日全国高血压日7、10月9日世界邮政日8、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9、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10、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11、10月15日世界农村妇女日12、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13、10月17日国际消除贫困日14、10月24日联合国日15、10月24日世界发展新闻日16、10月28日中国男性健康日17、10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18、10月31日万圣节(十一):1、11月8日中国记者节2、11月9日消防宣传日3、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4、11月17日国际大学生节5、11月25日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十二):1、12月1日世界爱滋病日2、12月3日世界残疾人日3、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4、12月9日世界足球日5、12月25日圣诞节6、12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中国的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除夕(大年三十)、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4月5日前后)、端午节(五月初五)、七夕节(七月初七)、中秋节(八月十五)、重阳节(九月初九)、腊八节(十二月初八) 等。此外,我国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
中国节日有哪些
01
中国十二个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小年、除夕。中国传统节日(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大多数与原始信仰、天象物候、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十二个传统节日有如下:
1、春节
正月初一为春节,为新的一年的开始,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节日活动主要有拜年、贴春联、燃放爆竹、包饺子等。描写春节的诗作有北宋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宵节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元夕、元夜,有观灯、吃元宵(汤圆)的习俗。南方包汤圆北方滚元宵。描写元宵节的诗作有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3、寒食节
寒食在清明前二日或一日,不得用火,吃冷食三日。传说晋文公流亡时,介子推曾为他割股充饥,但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忘记介子推,而介子推也不愿夸功争宠,于是携母隐居,后来晋文公反复请介子推出山,他不愿为官,最后晋文公放火焚山,介子推抱着母亲烧死在树下。后人为纪念忠臣义士,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吃冷食。
4、清明节
清明节是每年的四月五日,主要活动是扫墓和踏青。清明也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描写清明节的诗作有唐代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端午节
端午为农历五月初五,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采艾叶、系红线等。据说是为纪念屈原于此日投汨罗江而死。
6、七夕节
七夕为农历七月初七,又叫乞巧节,传说牛郎织女每年此夜通过天河相会,妇女们摆酒脯瓜果于庭前,用五色线对月穿七孔针,过者为巧,谓之乞巧。七夕节可以说是中国的情人节。描写七夕的诗作有秦观的《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7、中元节
中元为农历七月十五日,旧时道观于此日作斋醮以饲恶鬼,僧寺作盂兰盆会以使亲人脱离恶鬼道,后逐渐成鬼节,民间此日有祭祀亡故亲人等活动。
8、中秋节
中秋为八月十五,处在秋季三个月的中央。此时为秋分前后,秋高气爽,月亮圆时显得更为明亮皎洁,为家人团聚之时。在这个节日家人团聚,赏月、祭月、吃月饼等。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
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其起源说法多种。-说元代末年,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鞑子”(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
9、重阳节
重阳为九月九日,九为阳数之极,故名。此日有登高、赏菊、饮酒、佩带茱萸的习惯。现定为老人节。描写重阳节的诗作有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0、腊八节
冬至日白昼最短,古人将其看做节气的起点,要举行庆祝祭祀活动。古代于岁末要举行腊祭,该日称腊日(日期不定),该月称腊月。佛教传说释迦牟尼于十二月初八成道,故佛寺此日要煮粥敬佛,受此影响,民间将腊日定在此日(即腊八),并煮腊八粥。
11、小年
小年为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现今为二十三日),又称祭灶日,据说灶王爷是上帝派往民间的监护神,每年此日上天报告民间善恶,于是此日祭灶,期望向上帝说自己好话,形成了中国人过小年吃灶糖。这一天主要扫尘、祭灶等。
12、除夕
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晚,旧岁至此夕而除,次日即新岁,故称。习俗有避邪(燃爆竹)、守岁、吃团圆饭等。
中国26个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如下:
春节、元宵节、龙抬头、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腊八节、冬至节、祭灶节、除夕。节日不同,蕴含的寓意也不—样,各地的习俗也虽有差别,但出入不大。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春节简介: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春节起源上综合原始信仰、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因素以及后世节俗遗迹来看,由上古时代的岁首祈年祭祀活动演变来的。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称春节。
时间:原始意义年节是干支历的立春,后来演变为夏历正月初一(即农历正月初一)。现今春节时间为:狭义农历正月初一,广义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别称:岁首、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等。
中国传统节日一览表
中国传统节日一览表:除夕(大年三十)、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4月5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1、除夕(大年三十)
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指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有吃年夜饭、贴春联、给压岁钱等风俗。
2、春节(正月初一)
即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有拜年、放鞭炮等习俗。
3、元宵节(正月十五)
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有吃元宵、闹花灯、猜灯谜等习俗。
4、清明节(4月5日)
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又称为端阳节、龙舟节等,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各国,有划龙舟、吃粽子等习俗。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巧夕、牛公牛婆日、双七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活动在七月七日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经久不息。
8、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9、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这节日的习俗是“喝腊八粥”。腊八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