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东北方言土话有哪些?
经典东北方言土话:
1,喇子:塑料水桶。
2,喂得罗:下小上大的水桶。
3,棒槌:人参。
4,苞米:玉米。
5,被垛:几床被垛在一起。
6,哈喇:肉和油变质称。
7,砬子:陡峭的石头山。
8,喝咧:唱歌。
9,喇忽:遇事疏忽。
10,列巴:开口面包。
11,唔们:我们。
12,那嘎哒:那个地方。
13,嘎哈:干啥。
14,稀罕:喜欢。
15,贼:非常、特别、很。
16,犊子:混蛋。
17,扯犊子:闲扯、不干正经事。
18,埋汰:脏。
19,得瑟:不务正业或臭美。
20,整个浪儿:全部。
21,随份子:随礼,随人情。
22,松明子:含松脂的木柈儿。
23,水筲:雪花铁做的上下一样粗的水桶。
24,双棒儿:双胞胎。
25,甩技子:发脾气,甩手走人。
26,上外头儿:去外面。
27,上赶子:主动。
各地经典方言土话有哪些?
杭州话---杭州风,一把葱;花簇簇,里头空。(旧指一些杭州人,只讲空话不务实)
唐山---奏啥捏? = 干什么呢? 拿则=脏 能得儿=鼻涕 地角儿=地方 忒呐=好饿 些虎鲁子=壁虎
知不道=不知道 鞋颗方言土语了=鞋子 列儿跟=昨天 忒好崴=非常好 咋儿着列=怎么了 这家
火势子=西红柿 瞎白六九=胡说八道 竟故已儿=故意 瞎掰=胡说 化岔儿=不时 晌活=上午
白山---[挨克] āi kēi 受到指责、训斥。[例]那家伙~多少次了,也没脸。
[哀咕] āi gu 央告。[例]“小白鞋怎么~,方言土语他就是不答应。
[爱小儿] ài xiǎor 贪便宜,图小利。[例]那个姜老板是个土鳖财主,贪财~……
[八杆子拨拉不着] bā gān·zi bō·la bù záo 互不相干,毫无联系
[拔尖儿] bá jiānr (1)好胜,抢上。[例]二丫头在姐们里最能~。
[掰扯] bāi·che 说话,讲道理。[例]“杨大叔,让我把破沙发拉回家去
[半拉克叽] bàn lǎ kē jī 不完整的东西;半完成的活计。[例]那犁杖方言土语他弄个~,就不干了。
天津---倍儿:副词,很、非常的意思,如:倍儿哏儿
白豁:漫无边际的瞎聊、吹牛,北京叫山侃、侃大山
霸呲:乱踩踏,乱走;比如妈妈说小孩:“二子!下雨了,别上外边乱霸呲
扯:指年轻女性疯疯颠颠,不稳重
椽儿亮:办事大方、周到,善解人意,也作“亮嗖”
大了:专门替人操持婚丧嫁娶一应事情的人
得空儿:有时间、有空
二五眼:稀里糊涂的人
上海--- 实哦——我 实伲——我们 小长——小辈、后代 官官——尊称方言土语他家的男孩
芦花头娘舅——母亲同宗或亲戚中的同辈男性 过房儿子——干儿子 依——你
麻将——麻雀 摇铃鸟——猫头鹰 鱼秧——鱼苗 骚老蜞——脚有毛的大螃蜞
猪郎——种公猪 蜢蝇——牛虻 暂叽——蟋蟀 花愚头——花蕾 落苏——茄子
潮头猪——正在发育中的幼猪 哑子核树——苦楝树 骷郎头——头 后头枕——后脑勺
眼仙人——瞳仁 鼻头洞——鼻孔 节头骨——手指
马鞍山---啊好吃:好不好吃 喝人拔辣地:表示很吓人。 喝七麻乌地(或者“乌七麻喝地”):代表外面很黑。
幺的:没有。 胡里八涂:糊涂。 哪块:哪边。 讨嫌:讨厌。 拿翘:故作姿态,借故推托。 韶:形容说话噜嗦。 二五:指人神经质,不识好坏。 塔僵、夹十:为人不随和,不好相处。
桂林---1、歹马老板 ——吃空子(有空再写典故)。 2、嘎嘎 ——指熟了的肉,生的不这样叫。
3、克料子 —— 死了;完了。 4、cà(第四声)5 —— 相当于现在的泡妞
5、丁丁 —— 指男女的性行为;丁丁虫指老嫖客。 6、保爷(báo yē)—— 吸毒
7、麻直—— 一直 8、密密—— 形容转的很快;小时候的一种玩具。
9、勒杯—— 垫圈。 10、蒙蒙娘腔—— 捉迷藏。
方言(topolect或dialect[1] )一词最早出自杨雄(前53—18)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一书。东亚人口中的“方言”全称为“地方语言”,对应英文中的“topolect”,指的是某一地区的语言,官府一般用它来指代非官话(标准语)的语言,这种划分不考虑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而欧洲人口中的“方言”,指的是十八世纪后开始普遍称呼的位于“语言(language)”下一级的“方言”,对应成英文是“dialect”,它根据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发音、词汇、语法)划分出语系(family)、语族(group)、语支(brach)和语言(language),位于语言下的则是方言(dialect),不过也会受到官府的影响,但总体追求学术性。中国的方言,有英文”Varieties of Chinese“一词来翻译。
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方言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所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例如犯扯,犯贫,犯病,之类的很多城市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话都是比较有特点的。
一些语言学者认为,所谓“方言”和“语言”的区别基本上是任意的,遭到其他很多语言学者反对,并提出种种不同的判断标准,这些不同的判准却常常会产生不一致的结论。一般来说,所有的方言实际上都可以被称作或视作语言(相互之间关系亲缘较近的语言可以互称为对方的方言,而相互之间亲缘关系遥远,在形成和发展历史上相关性较小的语言则不可互称为对方的方言。)
在实际操作中,个别语言之所以为“方言”,通常是由于以下的原因:
缺少适当的书面语,语言未达到准确描述的程度;语言使用者没有属于自己的国家; 同一民族(或国家)拥有多个语言系统。以下对语言学者几种比较常用的“方言与语言比较”的判别方式进行讨论,并进一步指出这些判准在实际应用上的困难。在一些情况之下,对于语言和方言的界定,已不仅是语言学层面上的问题了。
注意:“所谓“方言”和“语言”的区别基本上是任意的”,指的是,一种语言(口音),如济宁话,可以称其为一种方言,同时也可以称其为一种语言,而不可理解为,任何一种语言,可以称作另一种语言的方言,判定一种语言是否另一种语言的方言,要从语系归属,语法,同源词等多方面考量,同时兼顾一些政治等其他因素。
东北方言土话大全
东北方言土话大全:
1、厕所不叫厕所,叫猫楼。
2、味道不叫味道,叫哈拉。
3、大话不叫大话,叫扒瞎。
4、抚摸不叫抚摸,叫扒楞。
5、失手不叫失手,叫秃噜。
6、沉默不叫沉默,叫蔫巴。
7、回答不叫回答,叫嗯哪。
8、脑残不叫脑残,叫山炮。
9、另类不叫另类,叫隔路。
10、浪费不叫浪费,叫霍霍。
11、解决不叫解决,叫咋整。
12、显摆不叫显摆,叫得瑟。
13、寻找不叫寻找,叫撒摸。
14、外貌不叫外貌,叫磕碜。
15、重复不叫重复,叫墨迹。
16、状况不叫状况,叫毛楞。
17、讨厌不叫讨厌,叫膈应。
18、软弱不叫软弱,叫尿唧。
19、聊天不叫聊天,叫唠嗑。
20、疑问不叫疑问,叫葛啥。
21、掩护不叫掩护,叫打狼。
22、习惯不叫习惯,叫埋汰。
23、速度不叫速度,叫麻溜。
24、逛街不叫逛街,叫上该。
25、街道不叫街道,叫该里。
26、泥泞不叫泥泞,叫稀能。
27、农村不叫农村,叫屯子。
28、挑逗不叫挑逗,叫撩哧。
29、坚强不叫坚强,叫皮实。
30、口袋不叫口袋,叫挎兜。
31、家具不叫家具,叫炕琴。
32、舒服不叫舒服,叫得劲。
33、错误不叫错误,叫岔劈。
34、能耐不叫能耐,叫尿性。
35、心烦不叫心烦,叫闹听。
36、愤怒不叫愤怒,叫急眼。
37、喜欢不叫喜欢,叫稀罕。
38、停顿不叫停顿,叫卡克。
39、心情不叫心情,叫憋屈。
40、夹菜不叫夹菜,叫叨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