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参加一战了吗?

中国没有真正参加这次战争,而是无意中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3月14日,北京政府布告:自即日起对德国正式断绝外 交关系,同时宣布收回天津、汉口德租界,停付对德赔款与欠 款。这一决定是经参众两院投票作出的。国会中的研究系追随段 棋瑞,主张绝对“加入”。 3月7日,梁启超给段祺瑞的信中说,对德国“早绝一日,则 德人及国内捣乱分子即少一部分活动余地”。 商榷系各派虽多持反对参战态度,但各派反对段内阁对德方 针的程度又有所不同。丙辰俱乐部和韬园系不仅反对向德国宣 战,而且反对对德绝交,益友社和政学会则主张对德问题可做到 绝交为止。益友社和政学会投了赞成票。3月10日、11日,众参两 院分别通过对德绝交案。湖北督军王占元3月15日收到北京的训 令,立即派军警进入德租界,接管租界的警察权。汉口警察厅长 周际芸被任命为德租界特别区管理局局长。 3月16日,天津地方当局接管天津德租界,改为特别第一区。 接着,参战问题成为府院和国会两派斗争的焦点,14日,上 海商界联合会通电反对向德宣战,广州、武汉商会继起响应。当 段祺瑞邀梁启超同到总统府迫黎元洪表态赞同参战时,黎便以社 会舆论不赞成反驳他们。使段祺瑞感到棘手的,不仅孙中山和国 民党议员以及其他名流掀起反对参战的强大舆论,北洋各省的督 军也多不理解段祺瑞参战的用心,对这一问题态度消极。所以尽 管日本一再迫中国迅速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

中国有没有参加过一战

依据我国主流媒体网站的信息,中国没有参加过一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以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和4月6日美国参战为标志,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在大战的第一个阶段,虽然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的争夺带有争夺世界霸权、扩大和巩固殖民帝国的性质,但更为直接的还是表现为解决欧洲列强间的领土纠纷,如阿尔萨斯—洛林问题,以及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民族国家的独立与重组等问题,说到底,也就是欧洲霸权问题。这样,不仅使得战争的主战场在欧洲,而且交战双方基本上也是欧洲国家。

在同盟国阵营中,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是传统的欧洲国家,土耳其此时在欧洲巴尔干地区也占有着大片的土地。在协约国阵营里,1917年4月份之前参战的国家除英、法、俄、意外,还有葡萄牙、门的内哥罗、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圣马力诺、日本和汉志(今沙特阿拉伯王国的一部分)。

    在这些国家中,除日本和汉志外,都是“正宗”的欧洲国家。汉志在大战前为奥斯曼帝国所控制,它于1916年10月在协约国的帮助下摆脱奥斯曼帝国的控制后,才向同盟国宣战的,其影响和作用可想而知。日本虽在20世纪初崛起为地区性大国,而且又是英国的盟友。但它在参战后,只是为了在亚洲扩大其利益,并未直接介入欧洲的战争,也没有给协约国提供多少军事援助。在1914年12月,英国驻日大使格林曾认为日本“已根据我们的要求,在试着尽自己的职责了”。但在三年之后,他认为协约国并未得到日本的实质性的军事援助。因此,在大战的第一个阶段中,战争带有明显的地区性。“它是一场欧洲的内部战争”,其“世界性”不明显。

但随着1917年俄国革命的爆发和美国的参战,这场大战便由欧洲阶段过渡到了全球阶段,大战的世界性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正如美国著名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所指出的那样,“在俄国,3月和11月爆发了两次革命。它们不仅深刻地影响了战争的进程,而且深刻地影响了战后数年世界历史的模式。实际上,1917年因两大发展——俄国革命和美国参战——而证明是决定性的一年。这些事件改变了战争的性质──从最初为欧洲问题开战,到事实上从欧洲的战争转变为全球范围内的战争。”

随着美国的参战,巴拿马、古巴、希腊、暹罗、利比里亚、中国、巴西、危地马拉、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海地、洪都拉斯等许多亚非拉国家也投入了大战。笔者认为,当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这一阶段时,这场因争夺欧洲霸权的大战才开始演变成为“世界大战”。

中国参加过一战吗?

当时中国参加一战了吗,中国还是处于中华民国时期,西方列强在中国仍然有大片中国参加一战了吗的殖民地,但还是拥有自己的主权。一战开始后,受协约国英国、法国和俄国的邀请,中国政府也派了一支部队参加了欧洲战场的作战,表示加入了协约国一方。一战以协约国主获胜而告终,帮中国也算胜利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也参战了,只是没有派兵参战.当时由中国的北洋政府宣布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期间,中国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参加了协约国一方作战,和英法约定参战的形式是派出劳工,解决了协约国兵源不足的问题。随着一战的结束,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巴黎和会。但弱国无外交,中国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中国人民觉醒了。

因为在中国,英、法、俄的势力远大于德国的势力,而奥匈帝国在中国没有势力范围,加之从中国到欧洲的通道被英、法、俄控制,德国在远东势力孤悬于海外,如果保持中立,德国在华利益也会被协约国瓜分,所以中国站到了协约国一方,试图分一杯羹,收回点自己的利益。

中国参加一战了吗-中国参加一战和二战了吗

1914年7月,国际形势风云突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参战还是不参战中国参加一战了吗?如参战,参加哪一方作战?这些问题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中国一开始选择了置身事外。

1914年8月6日,北京政府宣布中立,希望欧洲战火不要殃及中国。那么,选择中立有什么好处呢?从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看,中国保持中立是很自然的选择,符合中国的国情。

一是战争与中国没有直接关系。无论德奥还是英法,都无所谓人道、公理,中国参加一战了吗他们都是侵略中国的强盗,中国没有必要为列强效力,况且参战对中国并无直接的好处。

二是中国力量弱小,没力量加入任何一方作战,也没有力量制止任何一方在中国的胡作非为。

三是畏惧与西方列强的战争。近代以来,中国在反对列强入侵的战争中,屡战屡败,一次次挫折,一次次丧权辱国,使中国人对西方列强有一种潜在的恐惧感,避之唯恐不及。

但是,无论参战还是中立,都需要能力。中国既然没有力量参与作战,那么也很难通过中立维护自身的利益。在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中国想置身事外只是一厢情愿。

一战中国在欧洲的劳工

当时,欧战双方虽然在中国都有少量兵力,但由于中国远离欧洲战场,对战争胜负不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中国限制战区得到了交战双方的赞同。按理说,欧战双方既有此意愿,远东战事似乎可以消弭。然而,中国限制战区的希望却遭到了日本的反对。此时,列强卷入欧洲战事,无暇东顾,日本巴不得战火早日烧到亚洲,趁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8月7日夜,日本内阁通过了参战决定。8月8日,也就是中国宣布中立之后的第二天,日本舰队便声势浩大地出现在德国租借地胶州湾海岸之外,准备趁火打劫。8月15日,日本对德国发出最后通牒,限其在8月23日之前将胶州租借地交与日本接收。8月23日,日本对德宣战。9月2日,日军在远离胶州湾的山东半岛北岸龙口登陆。

为限制战火在华蔓延,羸弱的中国政府再次让步,被迫在自己的领土上划定交战区域,以限制日军的活动范围。9月3日,北京政府照会各国公使声明,划出龙口、莱州及连接胶州湾附近各地为“战区”。

然而,日本对此置若罔闻。登陆日军竟先沿铁路西进,占领济南,控制了胶济铁路,最后于11月7日攻占青岛。

面对中国的抗议,日本竟然警告中国政府中国参加一战了吗:“中国方面的任何抵抗都将被认为是援助日本的敌人,中国必须为由此而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承担责任。”至此,中国政府的一切努力化为乌有,避开战火的愿望终成泡影,陷入了“中而不能立”的境地。

中国政府判断,英法俄对德奥意之间的对决,对中国利益冲击最大、充满变数的就是山东主权。其时日本对山东的觊觎,已是昭然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