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师府里面有多少代天师的神像啊
嗣汉天师府,又称龙虎山天师府、相国仙府、天下道庭,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上清镇龙虎山上,地处龙虎山中部,南朝琵琶峰,背靠华山,门临泸溪河;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后屡加修建,现存木构建筑均为明清建造遗存,为道教第十五洞天第三十二福地、道教正一派兼龙虎宗祖庭。
嗣汉天师府总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坐北朝南,在保持明清建筑格局的基础上,以府门、二门、私第为中轴线,修有玉皇殿、天师殿、玄坛殿、法箓局、提举署、万法宗坛等建筑,是现龙虎山地区唯一的道教活动场所。
天师府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
全国重点宫观保护单位
嗣汉天师府,又称龙虎山天师府、相国仙府、天下道庭,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上清镇龙虎山上,地处龙虎山中部,南朝琵琶峰,背靠华山,门临泸溪河;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后屡加修建,现存木构建筑均为明清建造遗存,为道教第十五洞天第三十二福地、道教正一派兼龙虎宗祖庭。
嗣汉天师府总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坐北朝南,在保持明清建筑格局的基础上,以府门、二门、私第为中轴线,修有玉皇殿、天师殿、玄坛殿、法箓局、提举署、万法宗坛等建筑,是现龙虎山地区唯一的道教活动场所。
1983年,嗣汉天师府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宫观保护单位。1987年,嗣汉天师府被国务院列为全国21座重点道观之一。[1]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嗣汉天师府
地理位置 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上清镇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景点级别
全国重点宫观保护单位
占地面积
42000m²
别名
天师府
所处时代
明代
开放时间
8:00--17:00
收起
历史沿革
天师府
传说从东汉时期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在龙虎山炼九天神丹伊始,张氏子孙在龙虎山承袭了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是我国一姓嗣教时间最长的宗派,曾被元世祖忽必烈官封一品(相当于宰相官职),天师府被称为“龙虎山中宰相家”。
嗣汉天师府是历代天师生活起居和祀神之处,原称真仙观,建在龙虎山脚下。
嗣汉天师府始建于宋崇宁四年(1105年),道教正一道龙虎宗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由于道法高深,医治瘟疫有功,得到宋徽宗的赏识和嘉奖,遂敕建天师府于关门口(今天师府府门东)。
元延祐六年(1319年),道教正一道龙虎宗第三十九代天师张嗣成迁宋代天师府于长庆里(今府门西)。
元末明初,道教正一道龙虎宗第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为明太祖朱元璋发告天文书有功,朱便于洪武元年(1368)封张正常掌管天下道教事务,扩建天师府,此次扩建使天师府初定规模。
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嘉靖皇帝命中官吴猷同江西抚按根据洪武年间的建置对嗣汉天师府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和扩建。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龙虎山上清一带发生动乱,嗣汉天师府被焚毁。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9年),道教正一道龙虎宗第五十七代天师张存义根据明朝的建置进行重建。
清咸丰七年(1857年),清末农民起义政权太平天国攻占上清,天师府又遭兵火之灾。
清同治年间(1862年─1875年),道教正一道龙虎宗第六十一代天师张仁晸再次仿照明时的建置进行维修。
1950年,嗣汉天师府内设贵溪县上清区粮管所。
1953年,鹰厦铁路铁道兵后勤部占用嗣汉天师府。
1961年,上饶地区教师进修学校设于嗣汉天师府内。
1978年,上清师范学院设于嗣汉天师府。
1982年,贵溪三中设于嗣汉天师府。
1986年2月5日,成立了贵溪县上清嗣汉天师府管理委员会。
1993年9月18日,嗣汉天师府划归鹰潭市风景旅游区管理。
1998年5月,嗣汉天师府划归鹰潭市宗教局管理。
建筑特色
综述
天师府是一座王府式的道教古建筑群,依山傍水,规模宏大,气势非凡。府内豫樟成林,荫翳蔽日,鸟栖树顶,环境堪幽。因道教兴起于山泽草莽之间,道士追求超凡脱俗、清静无为的境界,因此天师府内多植奇花名木,以增秀色,暗寓仙境。天师府建筑工艺群,整个府弟由府门、大堂、后堂、私第、书屋、花园、万法宗坛等组成,在布局和风格上保持了道教正一派神道合居的鲜明特色,是我国私第园林和道教建筑的艺术瑰宝。
嗣汉天师府总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整体坐北朝南,在保持明清建筑格局的基础上,以府门、二门、私第为中轴线,修有玉皇殿、三省堂、玄坛殿、法箓局和提举署、万法宗坛、授箓院等,宫观与王府建筑合为一体。
嗣汉天师府为四进前宫后府式古徽派风格建筑群,重檐丹楹,彤壁朱扉;玄坛殿为历代天师登坛授箓旧地,有正殿三间,东西屋各三间,前有院门廊房,呈四合院式,背东朝西,占地492平方米;法箓局曾为掌管道门公事之官署;二进为玉皇殿“宫保第”;三进为天师居室,称“南国无双地,西江第一家”;授箓院与万法宗坛分置两侧,是万法归宗的根基,道门玄风的祖脉;四进为灵芝园、敕书阁,后有百花塘。
府门
嗣汉天师府府门坐北朝南,高大宽阔,面河而立,有正门三间,东西耳房各一间,其朱垣碧瓦,金铺铜沓冒。正门上悬“嗣汉天师府”金字直匾,两旁挂有“江西省道教协会筹备委员会”、“江西龙虎山道教协会”、“龙虎山嗣汉天师府管理委员会”三块木牌标志;府门东侧红墙上镶有1983年国务院颁布嗣汉天师府为“全国重点宫观保护单位”的黑色大理石牌;府门廊柱上有抱柱对联:“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为明嘉靖年间礼部尚书、书法家董其昌所作;府门前院地面正中有直径3.3米的先天八卦太极图,图的东西两边有一对高大的石麒麟守护大门。
二门
嗣汉天师府二门有正门三间,东西耳房各一间,东西两壁砌上青石版刻的老子《道德经》,六扇门上分别绘有隋唐名将秦琼、尉迟恭、程咬金、单雄信、罗成、杨林的神像,喻示道教对忠、孝、仁、勇、信、义的崇拜;正门两旁有书画家彭友善题书的“道教圣地龙盘虎踞千古胜,人间仙乡鬼斧神工十分奇”门联;门前廊柱上有原上海道教协会会长陈莲笙所书的对联“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
嗣汉天师府二门内为大院、钟楼、鼓楼,过鹅卵石甬道,旁《龙虎山志》描述的是南宋金丹派南宗祖师白玉蟾开凿的“灵泉井”(历代天师画符建醮取井之水,故又称法水井);灵泉井后原为演法大堂,是天师演练道法及其府中道士每天诵经礼忏之处,大堂堂壁正中挂有大幅的墨龙穿云图和清乾隆七年(1742年)御赐的“教演宗传”匾。1992年,大堂破损拆除,改建为今玉皇殿。
主要景观
玉皇殿
嗣汉天师府玉皇殿占地面积500平方米,殿高19米,是目前天师府内最高的建筑,建筑歇山翘角,朱垣碧瓦,雕梁画栋;殿内供奉有9.99米高的玉皇大帝金身神像,左右有金童、玉女,东西有岳飞、朱彦、苟兴、宠乔、张骄、邓忠、温琼、殷郊、毕环、刘甫、陶荣、辛环等十二天将;殿中,八根大柱上雕塑着八条盘龙;殿门两旁置有钟、鼓,殿门廊柱上有张贵华道长题书对联“金童玉女侍九龙十二天将扬道法,暮鼓晨钟震四海九五仙尊布玄机”。玉皇殿前有平台,平台正中摆有大型看炉与烛台,香炉前斜放有双龙戏珠石雕。
玉皇殿西沿院墙上砌有一排“道教箴言荟萃”石刻,石刻前地面上置有上清宫大钟和仁靖真人碑及道教正一道第四十四代天师麻玉慧 清的神道碑和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重修上清宫碑记”石碑。
天师私第
综述
嗣汉天师府天师私第是历代张天师的生活区,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638年),门联“南国无双地,西江第一家”为明太祖朱元璋御赐给道教正一道第四十三代天师麻玉慧 初的对联,因此便有皇帝口谕肯定了南张北孔的宗教地位;私第门内有一堵古老的照壁,宽4米,高3.5米,厚0.4米,由整块大石砌成,将门路左右分开;照壁面外绘有道教标志阴阳太极图,图上方书有“道炁长存”四个金字,图左右配有对联“道贯古今包宇宙,法遵自然驭人神”;照壁面内是一副自然风光图,雕塑有鹤、鹿、蜂、猴、梅、兰、竹、菊、青松、灵芝、山川、阳光等表达了道教徒对光明、永生、祥瑞的追求。
嗣汉天师府天师私第分前、中、后三厅,面阔五间,占地1100平方米;其青砖灰瓦,系石铺地,木楼贯通,雕梁画栋,天井装点,具有浓郁的古代王府建筑特色;私第前厅本为客厅,又称三省堂(张天师的都省、许真君的泰省、葛仙翁的玄省),是张天师掌教后的主教议事之所。1985年,私第前厅改称天师殿,殿门上方有原江西省政协副主席叶学龄书写的匾额。
中厅
嗣汉天师府天师私第前、中厅搭接处,东有紫气门,西有金光门,中厅门上石刻“道自清虚”四字,提醒世袭天师依道传教。私第中厅原为天师府内客厅,系接待贵宾之处,誉称“壶仙堂”,堂有木楼与后厅木楼贯通;堂东西各有套房两间;壶仙堂堂壁上挂有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的画像,下有供桌,堂的东西板壁上配有当今书法家书写的张继先的诗词名作。
天井
嗣汉天师府天师私第中、后厅之间有一个40余平方米的天井,天井东西建有厢房,厢房之外廊房四周贯通;在天井四周的廊房木板壁上,分别挂有《龙虎山张天师世系表》《张天师的世传稀宝─法印、法剑》《斋醮和符箓》,龙虎山、上清宫、天师府、天师道等文字和图片资料;天井前上方(中厅堂壁后)还挂有“宗传”金匾,原为玉刻,系明朝万历五年(1577年)十一月万历皇帝诏书恢复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正一真人”封号时御赐。
后厅
嗣汉天师府天师私第后厅也叫“上房”,是历代天师食宿生活之处;后厅中堂原是天师餐厅,清时两旁有太师椅四把,茶几四个,四壁贴有名画诗词,房门用珠帘装饰;后厅中堂后壁悬挂着祖天师张道陵的画像,香案上有屏风、净瓶、时钟、灯台、香炉供器等,故天师私第后厅既可以叫迎客宴宾厅,又称供奉祖先之堂;现中堂堂壁上挂有号称“列仙之儒”的第四十三代天师麻玉慧 初的神像;神像上方挂有清乾隆七年(1742年)御赐给第五十六代天师张遇隆的匾额“教演宗传”;中堂前穿枋上挂有民国时江西督军陈光远题赠给第六十二代天师张元旭的花甲寿匾“壶天春永”;中堂东西木板壁上贴有古代名人诗作,东西有穿房各二间;后厅木楼西有天师的观星台,可以俯视龙虎山奇秀风光。
灵芝园
嗣汉天师府灵芝园位于天师私第后厅,是历代天师栽花种药之地,也是天师茶余饭后的逍遣场所;园门为八卦形,正面为先天八卦,并配有鹤、鹿、松、梅、灵芝等吉祥图案;反面为后天八卦,左右配有门联“八卦涵宇宙,双龙卫乾坤”;上面为大型的双龙戏珠浮雕;园为四合院式,东西庑各四间,后为敕书阁残垣围墙。
敕书阁
嗣汉天师府敕书阁位于灵芝园后,始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年),为嘉靖皇帝敕建,面阔五间两层,内藏历代皇帝的诏书和道教经典,故又称藏经楼,原建筑毁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
纳凉居
嗣汉天师府纳凉居位于敕书阁,建于清同治年间,三室一厅,临真武池东岸,是历代天师纳凉、品茶,观月赏花之处。
真武池
天师私第后的真武池因位于府的最北端,又在真武殿后而得名。池的水面约1700平方米,古时四周有松篁花卉,池中有亭、桥,水面比如今也大得多。
天师殿
嗣汉天师府天师殿(天师私第前厅)内供奉有五尊神像,正中仗剑危坐的是祖天师张道陵,东西端坐的分别是《水浒传》中描述的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和明代永乐时编写《道藏》的第四十三代天师麻玉慧 初,祖天师前东西持剑、捧印而立的分别是与祖天师同时得道的弟子王长和弟子赵升,传闻玉帝分别封两人为左、右侍宸真人;厅堂的旗幡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排开,分别绣有“泰玄上相正一真君”、“虚靖元通守悟真君”、“正一嗣教道合无为阐祖光范大真人”等三位天师的赐号;天师殿正中大柱擎起的穿枋上有三块金匾,中为“道契崆峒”、东为“仙派名裔”、西为“纳甲周呈”,东西两匾作于何时何人无考。殿门处有一块古老的翠绿色天然圆盘石,鼓状,俗称“迎送石”,又称“太极石”,传为历代天师迎送客人止步之处。天师殿东西两旁摆有九种兵器,喻示传闻天师享受半副銮驾的待遇。殿的东西厢房分别置有明清时嗣汉天师府的规模沙盘图和清雍正九年(1731年)重修龙虎山大上清宫的规模沙盘图。
天师殿是今天师府道士早晚诵经、演练法事、斋醮祈禳的主要活动殿宇。
天师私第东
综述
嗣汉天师府天师私第东面原建有天师家庙和味腴书院,今改建为道士客观。
天师家庙
天师家庙是天师家人在府中祭祖的地方,始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年),有享堂五间,东西庑各五间,正殿三间,后殿五间,庙内供奉有得道飞升诸天师的神像,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焚毁。
味腴书院
味腴书院位于天师家庙后,又称味腴书院,是天师眷属子弟读书之私塾学校,始建于明代,清同治四年(1865年),第六十一代天师重建,上下两栋共九间,分前后二进,中有天井两厢构成四合院式,占地540平方米;石门上凿有“泮芹蔓衍芹期来,丹桂花开栏可攀”对联。
天井周
天井周以楼屋,堂为楼厅五间,雕梁画栋,浮雕图案大致为三,一是神话故事和戏剧人物,二为云龙玉免,瑞兽祥禽,三为松竹花卉,清淡高雅,不落俗套。
万法宗坛
龙虎山天师府“私邸门”西侧有一座万法宗坛,始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是历代天师奉旨祀神演法之所。“万法宗坛”是道教正一派祖庭的重要标志。《道教要义问答大全》记载:“道教原有四大宗坛,龙虎山天师派为正一玄坛,茅山三茅真君派为上清法坛,阁皂山葛仙翁派为灵宝玄坛,西山许旌阳派为净明法坛。后因三山甚少传世,元时天师奉旨领江南道教事,故三山符箓均收归龙虎山天师府,乃改正一玄坛为‘万法宗坛’,至今仍之”,可见“万法宗坛”乃是道教正一派的共同宗坛。
嗣汉天师府万法宗坛是道教正一天师道最高的法坛,是万神聚集的地方,为张天师作为道教教主以及掌管天下道教事务的象征。元时第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赐封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包括净明宗坛)符箓,遂改龙虎山的正一玄坛为万法宗坛。
嗣汉天师府万法宗坛系明嘉靖五年(1526年)敕建,坐北朝南,正殿五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前有门屋,组成四合院;嘉靖皇帝御赐三清四御、三官五老、南北二斗、二十八宿、三十六天将等138尊铜像供奉在坛内。万法宗坛古时是张天师在府中祭神的地方,现在是海内外道教弟子参神谒祖、授箓传箓的圣地。
嗣汉天师府万法宗坛正殿为三清殿,整体朱垣碧瓦,面阔五间,殿内供奉着三清四御、三官五老共15尊神像,且配有法坛、神幡;殿外正中廊柱上有抱柱对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东配殿为灵官殿,面阔三间,坐东朝西,木质结构,殿内供奉着道教护法神都天灵官王善;殿外廊柱上有篆书对联“慧眼穿射尔肺腑,孽徒莫怪我金鞭”。西配殿为财神殿,建筑与灵官殿相同,方向相对;殿内供奉着骑虎举鞭托宝的财神赵公明,殿外廊柱有对联“莫笑我泥塑偶像许个愿试试,哪怕你多财善贾不烧香瞧瞧”。财神殿南侧有土地庙,庙内供奉着土地公和土地婆;万法宗坛内还保留着清同治年间修建的门屋,上有原中国道协会长黎遇航题书的“万法宗坛”匾。
天师神医王欢有几个女人
天师神医王欢有一个女人。《天师医相》小说是最近很火天师神相的都市热血爽文天师神相,围绕着男女主角是王欢、胡芊芊展开,由作者抽刀断水倾心创作,又名《天师神医》,小说主要讲述天师神相的是天师神相:来到繁华都市天师神相的王欢,原本想要低调的生活,奈何命运竟一直在牵引他,如何可以斩获世人的目光。一直生活在深山之中,他就是隐秘的绝世高人。一手出神入化的医术,更是可以救人于生死之间。与死神抢人,他还没有输过。属于王欢的时代与辉煌,再也不可能被掩盖住。佳丽陪在身边,所向披靡的他,可以考研英语分级词汇记忆宝典 ,混的自在。
道教的四大天师
以下不属于道教“四大天师”天师神相的是 天师”原是古代对有道者的尊称,后世道教徒称张道陵为天师。“四大天师”为道教史上的四位重要真人,分别是张道陵、葛玄、许逊(许旌阳)、萨守坚,为玉皇殿前的四位天神。 另有一说天师神相:张道陵、许逊、邱弘济、葛洪为四大天师
道教四大天师是谁 道教四大天师
张道陵、葛玄、许逊、萨守坚
神话四大天师
张道陵、葛玄、许逊、邱弘济
张道陵baike.baidu/view/94655
葛玄baike.baidu/view/268383
许逊baike.baidu/view/302182
萨守坚baike.baidu/view/914757
邱弘济baike.baidu/view/1664773
道教四大天师是谁? 四大天师,即张天师张道陵,许天师许逊,萨天师萨守坚,葛天师葛玄,道教尊为四大天师。四大天师在道教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张天师为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又称“降魔护道天尊”,“高明大帝”,“正一真人”,“祖天师”。张道陵本名张陵(34-157年),字辅汉,号天师,道教尊称为张道陵。天师神相他于东汉末年创建五斗米道,川被道教奉为创教者。正一真人是太上老君授予天师神相他的称号。许天师,为晋代道人许逊,字敬之,南昌(今江西)人,又称“许真君”。许逊生于吴赤乌(238-251年)二年(239年)正月十八日。萨天师,又称萨真人,崇恩真君。相传为宋代著名道士萨守坚,号全阳子。一说为蜀西河(今西川崇宁县西)人,一说南华(南华山今广东曲江县南)人。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云:自称汾阳萨客。天师姓葛,名玄,字孝先,丹阳句容(今江西句窖)人。三国时的方士,据《抱朴子》记载,曾经从左慈学道,修炼道术,受《九鼎丹经》、《太清丹经》、《金液丹经》等,并受诸秘诀,后以之俱传郑隐,相传他在江西阁皂山修道,常辟谷服饵,擅符咒诸法。道教尊其为“葛仙公”,又称“太级左仙公”。
道教的四大天师都有谁 四大天师是怎么来的 四大天师之名最早见于《西游记》,分别是张道陵、葛玄、萨守坚、许逊(许旌阳),为玉皇殿前的四位天神。实际为天府四相者乃是通明天宫凌霄宝殿辅佐玉皇上帝的四大宰相,分别为:
泰玄上相张讳道陵(即正一教主)
2. 玉清上相尹讳喜字公度(即楼观教主),
3、天枢使相许讳逊(即净明教主),
4.天机内相陆讳通(即接舆真人)
道教四大天师,四大天师最厉害的是谁道术最高的是谁 四大天师分别是张道陵、葛玄、魏华存、许旌阳,为玉皇大帝凌霄宝殿前的四位天神。
他们是负责传法的・・・・・・・・
张道陵。
本名张陵(34-157年),字辅汉,号天师,道教尊称为张道陵。他于东汉末年创建五斗米道,后被道教奉为创教者。正一真人是太上老君授予他的称号。张天师为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又称“降魔护道天尊”,“高明大帝”,“正一真人”,“祖天师”。
张道陵为道教的创始人,加之其是道法高深、阵魔伏妖、神通广大,白日飞升的仙人,故在道教中的地位十分崇高。又为历代神仙故事所烘染,其在民间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奉祀一直至今
四大天师和太上老君谁地位高 太上老君是道教三清,而三清是道教最高神。所以自然是太上老君地位高。太上老君是道教界公认的道教创始者、道祖,即太清道德天尊。
哪位不是道教四大天师之一 科举答案 “四大天王”是中国汉传大乘佛教中四尊守法尊天神的代称,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是佛教伽蓝中最为重要的护法神,相传道场在须弥山。在道教传说中,四大天王同时是天界四方天门的守护神,称为“魔家四将”,分别为东方持国天王魔礼海、西方广目天王魔礼寿、南方增长天王魔礼青、北方多闻天王魔礼红。
道教供奉的四大天尊,谁的战斗力最强 首先说下,道教没有四大天尊这个说法。道教的神仙体系大约可以分为:“三清上圣,六御高真,南北二斗,四府朝元,五师三省,四相师真,天地水阳,四府群真,雷员官将,府县城隍社令。”从封号上讲,都有天尊的封号。从三清开始,分别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六御分别是昊天至尊玉皇上帝(玉皇大天尊)、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东极太乙救苦天尊(即青华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后土皇地。四相就是四大天师也有天尊封号,分别是玉虚师相玄天上帝真武荡我天尊、太玄上相显佑真君大圣降魔护道天尊、天机内相孚佑真君慈悲大帝度人无量天尊、天枢伏魔上相天医大帝净明普化天尊。然后还有东岳大帝,封号是威权自在天尊。又有雷祖封号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还有之类种种很多天尊。就是没有四大天尊这个说法。按照您的描述应该指的是四大天师,战斗力不分仲伯。一定要说,应该是真武荡魔天尊。
中国古代道家四大天师各叫什么名字?有什么故事? “天师”原是古代对有道者的尊称,后世道教徒称张道陵为天师。“四大天师”为道教史上的四位重要真人,分别是张道陵、葛玄、许逊(许旌阳)、萨守坚,为玉皇殿前的四位天神。 另有一说:张道陵、许逊、邱弘济、葛洪为四大天师
麻衣神算子里相师的品级怎么划分
《麻衣神算子》相师的品阶:黄阶、地阶、玄阶、天阶、神相、通天。进阶天师之后:入门、神通、立宗、渡劫、地仙、天仙。
《麻衣神算子》是黑岩阅读网连载的一部原创作品,其作者是黑岩阅读网签约的“骑马钓鱼”,属于悬疑灵异类型小说。《麻衣神算子》首发、独家签约于黑岩阅读网。
扩展资料
《麻衣神算子》主要人物介绍:
1、李初一:通天神相,相当于顶级化神实力,新西南分局的五鬼圣君,后成为三大天道维持者之一,掌管天罚之力。
2、李义仁:主角爷爷,神相十段,接近通天,后为保护李初一与将臣斗法中了尸毒,后躲进仙极洞全身尸化。在李初一第三次上昆仑时,被王俊辉所杀。
3、徐若卉:主角妻子,蛊师,实力蛊王四品。
4、王俊辉:主角好兄弟,仙帝(青衣门人),后被造神者利用错杀李义仁,最后醒悟与主角重归于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麻衣神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