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朴胃苓汤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藿朴胃苓汤--《湿温时疫治疗法》引樊开周先生经验方

【别名】藿朴夏苓汤

【处方】杜藿梗3钱,真川朴1钱,杜苍术8分,炒广皮1钱半,炙甘草5分,生晒术1钱半,浙茯苓3钱,猪苓1钱半,建泽泻1钱半,官桂5分。

【功能主治】辛淡泄湿,芳香化浊。主治湿霍乱。上吐下泻,胸痞腹痛,口腻不渴,小便短少,脉多弦滞,或沉而缓,舌苔白滑。又治湿泻,腹中微痛,大便稀溏,小便淡黄,口腻不渴,胸痞肢懈,身重神疲,脉右缓滞,舌苔滑白而腻。

【摘录】《湿温时疫治疗法》引樊开周先生经验方

藿朴胃苓汤--方出《医原》卷下,名见《湿温时疫治疗法》

【处方】杏仁、蔻仁、半夏、厚朴、藿梗、苡仁、通草、茯苓、猪苓、泽泻。

【功能主治】启上闸,开支河,导湿下行。宣化畅中,芳香化湿。主治湿气内蕴,氤氲浊腻,证见面色混浊如油腻,口气浊腻不知味,或生甜水,舌苔白腻;膜原邪重则舌苔满布,厚如积粉,板贴不松,脉息模糊不清,或沉细似伏,断续不匀,神多沉困、嗜睡。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感证辑要》引作「藿朴夏苓汤」,方中通草,《感证辑要》作「淡豆豉」。又,本方剂量及用法,《湿温时疫治疗法》作:杜藿香一钱半至二钱,真川朴八分至一钱,姜半夏二钱至三钱,光杏仁二钱至三钱,白蔻仁八分(冲),生米仁四钱至六钱,带皮苓三钱至四钱,猪苓一钱半至二钱,建泽泻一钱半至二钱;先用丝通草三钱或五钱煎汤代水,煎上药服。兼风者,汗出恶风;兼寒者,恶寒无汗,前法酌加苏梗、桔梗、豆豉、葱白、生姜之类;邪在经络,一身掣痛,酌加桂枝、水炒防己、秦艽之类,以开毛窍经络之壅;兼暑者,面赤,口渴,心烦,前法去蔻仁,酌加扁豆花、鲜荷叶清香辟秽,连翘、山栀、滑石轻清微苦淡渗,以解暑湿热之结。

【各家论述】《中医方剂与治法》:方用香豉、藿香芳化宣透,以疏表湿,使阳不内郁,则身热自解;藿香、白蔻、厚朴芳香化湿;厚朴,半夏燥湿运脾,使脾能运化水湿,不为湿邪所困,则胸闷肢倦,苔滑口腻等证即愈;再用杏仁开泄肺气于上,使肺气宣降,则水道自调;茯苓、猪苓、泽泻、苡仁淡渗利湿于下,使水道畅通,则湿有去路,共奏开源洁流之功。全方用药照顾到上中下三焦,以燥湿芳化为主,开宣肺气,淡渗利湿为辅,与三仁汤结构略同。此方宣肺达表于上,淡渗利湿于下,体现上下分消之法。

【摘录】方出《医原》卷下,名见《湿温时疫治疗法》

除湿胃苓汤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除湿胃苓汤--《医宗金鉴》卷六十四

【处方】苍术(炒)

厚朴(姜炒)

陈皮

猪苓

泽泻

赤茯苓

白术(土炒)

滑石

防风

山栀子(生研)

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和胃散的功效与作用

木通各3克

肉桂 甘草(生)各1克。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主治缠腰火丹。水泡大小不等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其色黄白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破烂流水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痛甚。

【用法用量】水400毫升,加灯心165厘米,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四

除湿胃苓汤--《外科正宗》卷四

【处方】防风1钱,苍术1钱,白术1钱,赤茯苓1钱,陈皮1钱,厚朴1钱,猪苓1钱,山栀1钱,木通1钱,泽泻1钱,滑石1钱,甘草3分,薄桂3分。

【功能主治】脾肺二经湿热壅遏,致生火丹,作烂疼痛。缠腰火丹(俗名蛇串疮)属湿者,色黄白,水疱大小不等,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疼。

【用法用量】水2钟,加灯心20根,煎8分,食前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四

加减除湿胃苓汤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加减除湿胃苓汤--《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处方】苍术2钱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厚朴2钱,陈皮3钱,滑石块4钱,炒白术4钱,猪苓4钱,炒黄柏4钱,炒枳壳3钱,泽泻3钱,赤苓4钱,炙甘草3钱。

【功能主治】健脾燥湿,和中利水。主治带状疱疹(湿盛型缠腰火丹),湿疹(湿疡),牛皮癣(湿寒性白疕)。

【用法用量】痒感明显者,加白鲜皮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若湿滞、食滞重者,加焦槟榔或伏龙肝。

【各家论述】方中厚朴、陈皮、苍术、甘草燥湿和中;泽泻、猪苓、茯苓、白术健脾利水;赤苓、黄柏、滑石清热利湿;枳壳行气以助水湿之运化。临床治疗湿盛型湿疹,如有湿盛无热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的特征,即可应用。

【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中草药名方: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胃苓汤

【来源】《丹溪心法》卷四。

【组成】甘草茯苓苍术陈皮白术官桂泽泻猪苓厚朴

【用法】上药锉碎。每服15克,加生姜5片,大枣2枚,水煎服。

【主治】脾虚湿胜,致成黄疽,或大便泄泻,小便清涩,不烦不渴。

提醒您:胃苓汤 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