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祭是什么意思?
一种风俗习惯,人去世百日需要亲人前去祭奠,又称百日祭。
人死后或安葬 100天后,即“百日”,也是一个隆重的祭供日,又称“百日祭”。到这天,容重孝服的要改穿常孝服,一般人多除去孝服。
1、旧时丧葬礼俗,孝子百日内不宴客,不饮酒娱乐,不到别人家去、不剃头、甚至不洗澡,也不换衣服,谓之“百日守灵尽孝”。
2、过了百日,这些禁忌便可取消,孝服也可逐渐减除,孝子除在重要祭奠日穿白戴孝外,平时只穿白鞋,男的在帽子上逢一圈白布;女的扎白头绳,有的地方男的用自帽顶、女的用白衣扣表示戴孝。
3、死后百日头上叫“百期”,文称“过百日”。也是例祭日之一。这天死者的一般亲戚不来,但死者的亲属及近亲中的晚辈如侄儿、外甥、已出嫁的女儿等必须上坟祭祀。
扩展资料:
去世:去世一般是对伟人的尊重所说。而且用于书面语较多。
死亡:口语,基本上无感情色彩。
驾鹤西归:死的婉称。鹤是一种吉祥的东西,西去,指进入天堂。意思是骑着鹤飞往天堂。引申意思:对死亡的一种避讳的说法。含有对死者的尊敬、祝福之意。
一般在人死100天后由其家人上坟祭莫。内容有明烛、描香、化纸、献果品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日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去世
百日祭奠注意事项
百日祭奠注意事项
百日祭奠注意事项百日祭,人类有生老病死百日祭的正常规律,老人去世之后家人就会举行祭奠仪式,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祭祀风俗也经历了长足的发展,再加上地域的差异,地区之间的祭祀方式也不一样,其中百日和上坟都有诸多禁忌,下面一起来看看百日祭奠注意事项。
百日祭奠注意事项1
百天上坟需要什么讲究
百天上坟
1、忌嬉笑打闹
上坟的时候言行举止要有所讲究,不要在扫墓的时候嬉笑打闹,或者做一些不严谨的举止,因为按照老人的说法,这会惊扰了先人,也是对先人的不尊重的行为。所以扫墓的时候,尽量要恭敬和严谨些,以表达对先人的尊敬。
2、忌先食用贡品
贡品是用来祭献祖先的,在没有给先人祭献之前的,人是不能先食用的。而是等上供之后,大家回到家,再一起分享。如若不然,也是对先人的一种不尊重。没有先人,就没有后人,没有先人辛苦的付出,也就没有后人幸福的现在。所以我们对于先人的尊重,也是需要在清明节的时候体现出来的。
3、不可践踏别家墓地
一般上坟的地方,都会有别人家的墓地相连,这个时候就不要践踏别人家的坟墓,不然会引起别人家先人灵魂不安,甚至缠上百日祭你,上个坟还惹了一身麻烦回家。
4、上坟前要吃素
一般上坟之前吃东西最好吃素,这是表达对先人的一种尊重和礼貌,所以千万不能吃肉,反正也就这一天忍忍就过去了。
上坟需要带什么
上坟拜祭祖先,必然少不了供品,虽说供品的之所以选择没那么多的讲究,且每个地方的习俗不同,所带的供品也会有所不同,就好像有些地方会带青团,而有些地方会带饭团,这个需要依据自家习俗来决定。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你家乡的习俗如何,在上坟拜祭先人时,必然少不了香烛、黄纸、冥币、一直酒、水果等,在上坟时拜祭先人,烧香、烧纸钱、倒酒都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所以在带供品时,也万万不可少了这几样东西。另外现如今很多人去拜祭先人时,也会带上鲜花,其实带上鲜花作为供品,也可以。
上坟时忌讳带哪三样
上坟的贡品每样都应该准备单数,一般摆的水果起码是三个,摆的`水果、贡品不宜随意,一般以三个、六个、九个这样的数量递增。上坟都会带很多东西,特别是水果是必带的,但有三样是不能上的。
水果不能成串的,例如葡萄,龙眼,上坟带葡萄的话有死成串跟先人走的意思,那样子是很不吉利的兆头。
水果也不能的空心的,例如蒲桃,香瓜,这样子的话去上坟是寓意没有心,因此是有对先人不敬之意。
水果也不能是很多种籽的,例如芭乐,百香果,其寓意不洁,兆头也是不好的。
上坟
祭奠百日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旧时丧葬礼俗,孝子百日内不宴客,不饮酒娱乐,不到别人家去、不剃头、甚至不洗澡,也不换衣服,谓之“百日守灵尽孝”。过了百日,这些禁忌便可取消,孝服也可逐渐减除,孝子除在重要祭奠日穿白戴孝外,平时只穿白鞋,男的在帽子上逢一圈白布;女的扎白头绳,有的地方男的用自帽顶、女的用白衣扣表示戴孝。
百日祭奠可以烧纸、银元宝、金元宝等,上供,馒头是必不可少的,可以买些水果等供品。祭奠逝者应该尊重宗教、民族当地风俗。
烧百天,烧的纸,从种类、数量上没有什么限制,一般都是使用黄色“烧纸”,还可以烧金元宝、银元宝。地点,一般都是到墓地、骨灰寄存处烧纸。时间,在东北,都是在12点中午之前。烧完纸,走时不能回头。通过烧纸祭奠逝者,只要能够表达亲人对逝者的爱戴与思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就达到了中国传统习俗的核心目的。
通过对逝者的祭奠,可以增加亲人之间联络,加强感情,促进家庭和睦、团结,推进社会和谐。通过祭奠活动,还可以教育年青一代,尊老、爱老、敬老,形成良好家庭风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良好家风推动社会风气进步与发展。
百日祭奠注意事项2
问题一百日祭:人去世百天有什么讲究
1.百日坟
2.这是除了去世后的三日坟,三七坟,五七坟之后的又一个大坟
3.百日坟这天,要去烧纸摆供品,有女儿的还要扎个树,说是“摇钱树”。不同地区不同的祭法,南方那边的还有在这天放鞭炮的,青岛市区这边没那么多讲法,一般就是烧烧纸烧烧香,摆摆供品,磕磕头,献献花,戴孝的可以把那个黑色的袖章烧了(戴到100天已经是很有孝心了,其实1个月就差不多),出了这天也可以理发了,有的地方还要请亲戚朋友吃饭。
问题二:祭奠百日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
百日还要祭奠呢,真是孝顺,见过7天都不给摆双筷子的,对比之下,真是对你的先人钦佩不已,好家教啊
问题三:一般死人百日有什么讲究
古语说 “长周年短百天” ,故百天要提前个两三天。
百天没什么特别的.古人到是很讲究百天的.故人离去百日,表示思念,所以才有的百天一说!
水果.燃香 如果没有这样的习惯 就拿花也行!
问题四:老人百天祭日有什么讲究
十里不同俗,还是问问身边的老人或者经历过白事的人吧
问题五:百天祭日需要准备什么
香纸 (纸钱 )爆竹檀香,祭品就是 鱼 、肉 、米饭 、和孩子以前喜欢吃的零食都可以。 唉,人生无常,没有办法。祝你们幸福美满!孩子一路走好!
问题六:忌日有哪些讲究
七七四十九天,是佛教中认为的超升的一个轮回。过去,人死后,是要请僧人设坛念经的,叫做“打醮”。每七天一个段落,逢单数(比如七、三七、五七、七七)要做大功课,孝子们也得随着悼念和哭祭。
后世,这种悼念和祭奠形式,就流传了下来。在农村,一般三天到五天,就得发丧入土,所以烧七日纸,只能到坟上了。七七纸烧完,再烧百日,下来就是第二年的“忌日”纸了。
现在,在祭奠形式上,人们已经不是太讲究了,尤其城市里,尽到孝心是最重要的。
百日祭奠注意事项3
人去世百天怎么祭奠?有什么说法?
人去世百天祭奠又称烧百日,这天需要携带食物、纸钱祭拜。
百日上坟时,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然后叩头行礼祭拜。上坟的的通常程序是:修正墓地、上香、上祭品、敬酒、烧纸钱拜祭、放炮送别。另外,传统习俗认为,祭祀必须要上香,因为烧
香的袅袅清烟不仅是祭拜者和先人的沟通桥梁,香也是供养三界(佛、神、鬼)的佛宝。
人死后为何要停尸三天?
在民间风俗里,为逝者举办丧事,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作为告别仪式,所以要举办的非常的慎重。而在民间对于死者也有一些习俗,那就是在人死了之后要先停尸三天,之后才可以进行安葬。
一、人去世后要头七过了才能下葬。这是因为在去世后的第七天,去世的人的灵魂就要回来看看,才能安心的走。而有些地方也缩短成了三天。
二、在人死以后,这个人就会从这个世界上彻底的被抹去,而除了那些回忆可以拿来怀念之外,从此以后就再也不能看到这个人了。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总是会有着诸多的牵绊,而通过这三天时间,也就可以把这些事情料理妥当,走得也就安心,也就是真正的入土为安了。所以停尸这一习俗,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迷信,还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居丧期的禁忌
所谓的居丧期是从临终者气绝亡故开始到服孝期满为止。实际上,居丧期可以分为初终期、葬期、守孝期,如果有停柩待葬,则可加一个停柩守灵期。
在居丧期期间通常都有一些禁忌,其中居丧期禁忌最普遍的是:丧家的卑亲必须脱掉冠履,披发跣足,换上素服;妇女去掉饰物,不得华服;孝男等在一段时期中禁止理发,也不得会晤宾友、赴宴、娱乐和入宫庙拜神等。
东北黑龙江瑷珲等地人居丧期的禁忌为了表示悲哀,在老人死后百日内,男不剃发,女去首饰。
望奎人则是父母俱殁者,男不满百日不剃发;存一者,九十五六日即剃。
而绥化等地稍有差异,通常是百日男不剃发,女不首饰。
据文献记载,吉林通化地区居丧期的禁忌多一些,凡丧三年者,百日理发,在丧不饮酒、不食肉、不处内、不与吉事、不娶妻纳妾、门庭不换旧符。期之丧,二月理发,在丧不婚嫁。九月、五月者,逾月理发,在居丧期均不与宴乐的禁忌。
百日祭的日期是怎么定的?
短百日百日祭:就是百日的时候祭奠,千万不可以推迟,只能在百日那天,或是百日之内。
长周年:就是周年祭奠的时候,不能提前祭奠周年,可以晚上一两天。以表示舍不得、怀念的意思。
就是九九归一的意思,短百天,百天就是100天,提前一天就是99天,正好是九九归一,表示圆满百日祭了,长周年,一年365天,366天多出一天,3+6 =9 3+6=9二九,又是九九归一的意思。
拓展资料:
周年
1.满一年百日祭;一年。《淮南子·道应训》:“墨者有 田鸠 者,欲见 秦惠王,约车申辕留於秦 ,周年不得见。”
2.特指死亡满一年的日子。《老残游记》第十五回:“今年八月十三是 贾老大 的周年,家里请和尚拜了三天谶。”
3.周(周朝)代,周时。
4.结婚恋爱等一个周期。
引证解释
1. 满一年;一年。
①《宋书·孔琳之传》:“锦帛易败,势不支久。又昼以御寒,夜以寝卧,曾未周年,便自败裂。”
②《陈书·徐陵传》:“戡定艰难,便是匡 周 之霸,岂徒 豳王 徙雍,朞月为都; 姚帝 迁 河 ,周年成邑。”
③ 郭沫若 《“五一”颂》诗:“寰宇八方传捷报,周年四季颂东风。”
④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一折:“你道这子弟情肠甜似蜜,但娶到他家里,多无半载周年相弃掷。”
⑤明 孟称舜 《娇红记·遣媒》:“你去他家半载周年。”
2. 特指死亡满一年的日子。
①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周岁周年》:“今小儿生曰周岁,死者曰周年,吉凶之称,未尝混也……周年即朞年, 唐明皇 讳 隆基 ,故改为周年。”
② 聂绀弩 《废话》:“刽子手:明年今天,你家里会替你烧周年纸。”
③《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光阴迅速,大娘子在家巴巴结结,将近一年。父亲见他守不过,便叫家里老王去接他来,说:‘叫大娘子收拾回家,与 刘官人 做了周年,转了身去罢。’”
④《老残游记》第十五回:“今年八月十三是贾老大的周年,家里请和尚拜了三天谶。”
⑤明 施耐庵《水浒》第六十二回《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场石秀跳楼》 你到阴司地府不要怨我们。明年今日是你周年!
3. 周代,周时。
百日
古代特指人去世后的第一百天,或指婴儿出生后的第一百天。在古代风俗中,在亲人去世后的百日,家人常常要宴请僧人举行诵经拜忏的仪式。
民间风俗
又叫百岁,为初生婴儿一百天举行的庆祝仪式。中国在婴儿出生的第100天举行的祝其长寿的仪式。又称百岁、百晬。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明沈榜《宛署杂记》中都有记载。百日庆贺的习俗延续至今,庆贺的内容和形式虽有变化,但许多地区还保留喝百日酒、拍百日照、赏日的传统。
怎样祭奠过世百日的人?
百日祭顾名思义就是人去世之后第一百天的拜祭。这个百日祭就像我们小孩刚刚出生时的百日宴一样。当然他们代表的意义是相反的,百日宴是对新生小生命的庆祝,百日祭则是对生人的缅怀。
百日祭和百日宴是不同的。百日宴是在家大摆流水宴席,请亲戚朋友一起来庆祝,搞得热热闹闹的。百日祭的进行则是,在家买好金银蜡烛,带着家中的成年人,一起道去世的人的坟墓上拜祭。焚烧买好的金银蜡烛,在坟墓面前和诉说心里话。
形式虽然简单,但是意义是很大的。对于生者而言,百日祭的举办是为了抒发自己心中的伤感。将自己对去世之人的情感宣泄出来,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个形式表达出心中的哀思。百日祭的举办是我们祖先传下来的,在古代这个时候,人们要穿着孝服,给先人上供的。到了现代虽然没有那么讲究,但是最起码的烧香还有要的。
用古代的说法而言,人去世之后是去往另外一个世界的居住。在百日祭烧纸钱是有讲究的。对于生者而言是一种对亡者的缅怀,然而对于亡者而言,在另外一个世界生存也是货币的。人们烧的纸钱就是在另外一个世界流通的货币,在百日祭烧过去,可以让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们生活的更好一些,同时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另外一个世界的亡者,生者还记得他们,还很想念他们。
这些神秘的葬礼文化都是老一辈代代相传的,不过随着现在人们大多都背井离乡,投身大城市寻找工作,这些文化也随之改变。在百日祭要是家中比较忙的,就会选择在家门口起炉子,由家中的长辈焚烧纸钱,表达对亡者的哀思。
百日祭是什么意思呢?
百日祭也叫烧百日百日祭,就是人去世100天后需要举行的一个祭祀仪式,这个葬俗大多在汉族家盛行。
人去世100天后,其家属需要买上香火、纸钱,祭品果实等去给其上坟祭祀。
内容大致有点蜡烛(明烛),一般是一天,不同地区可能规定不一样,我老家是一天,就是从白天到晚上十二点。
还需要点香,在坟堆前面烧纸钱,用祭品供逝者等,有时还需要放鞭炮或礼炮。
农村下葬后要做百日祭和周年祭,可提前不可延后,3个细节需注意
周年祭
周年祭是祭奠礼仪中最重要的一个仪式,不过各地方说法不一样,去世一周年叫一周年祭,大部分地区,都祭祀一周年和三周年。
农村下葬后要做百日祭和周年祭,可提前不可延后,3个细节需注意
一、周年祭需要准备哪些祭品?
周年祭需要准备供案、香炉、冥币、纸钱等,以及猪头肉、羊头、馒头、水果等祭品。
这点看各地方的习俗准备,比如有的地方选择逝者生前爱吃的食物作为祭品,有的地方则选择和生活有关的物品。
但大部分地方,周年祭都离不开猪牛羊肉,需要有一种肉食。
食物在摆放格式上,需要以三或三的倍数关系摆放。
农村下葬后要做百日祭和周年祭,可提前不可延后,3个细节需注意
而且水果摆放也有讲究,至少一个盘子里的水果是三个,或六个、九个、十二个成倍数摆放,忌讳一个盘子摆放一两个百日祭!
上供的盘子也遵循这个规律,在盘子数量还是三个,需要放三盘,比如一盘水果,一盘点心,一盘肉之类的,不能只放一盘。
农村下葬后要做百日祭和周年祭,可提前不可延后,3个细节需注意
一些比较讲究的,还要在坟头供奉一杯酒,四个菜肴,需要有猪肉、鱼肉,豆腐青菜只额里的,还有一碗饭。
祭品大致上就是这样,
逝者百日祭准备什么
人死后或安葬 100天后,即“百日”,也是一个隆重的祭供日,又称“百日祭”。到这天,容重孝服的要改穿常孝服,一般人多除去孝服。祁县等地,纸扎要糊“斗”,俗话称为“五七升,百日斗……”
一个人死后 ,其子女要服孝三年,俗称“ 服三”,满一周年烧纸祭奠,叫“周年”或“ 烧周年”,古代称为“ 小祥”。第二个周年叫“大祥”,也要去坟地致祭 。满三周年烧纸祭奠 ,死者的亲友毕至,各带供品、纸扎。三周年过后,死者的子女即可脱去孝服,改换平常衣着。所以三周年又叫“脱服”或“除孝”,古代称为“衤覃”(tan 坦)服。按照传统的说法,丧葬礼仪至此才算正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