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族乐器有哪些
中国传统乐器(ThetraditionalChineseMusicalInstruments),主要有骨笛、古琴,瑟,箜篌,方响,八音等。
当古典音乐流泻而出的一刹那间,你可以清楚的看到,在空气中流动的是高山、是流水、是丝竹、是冬雪、是千古的生命,那份说不出、道不尽的感动,就是中国古典音乐之美。中国音乐是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世纪中叶之前,经历了远古、中古、近代三个时期。数千年的漫长岁月,以其多姿多彩的品种和内涵丰富的体系闻名于世。人们习惯上将他称为中国音乐的“古代期”或“传统期”,但每个历史上的时期都有“古”、“今”之分。
求中国有哪几种少数民族乐器?
我国的民族乐器按照其性能的不同,可分为吹、拉、弹、打四类。 (l)吹管乐器有:萧、笛、笙、唢呐等。 (2)拉弦乐器有:京胡、板胡、二胡、革胡等。 (3)弹拨乐器有:三弦、琵琶、扬琴、月琴、阮、柳琴、筝、古琴等。 (4)打击乐器有:鼓、锣、钹、木鱼、板鼓、铃鼓等。 各民族乐器 ——回族的埙黎族的"打叮咚" 鄂温克族的鹿哨羌族的羌笛朝鲜族的奚琴 朝鲜族长鼓起源于印度细腰鼓,又名“杖鼓”,历史曾流行于中原地区。 蒙古族的马头琴 维吾尔族的木唢呐 苗、侗、瑶、彝等民族的芦笙、葫芦笙 瑶族长鼓于宋代已流传,多以燕脂木制作,工艺精细,主要用于舞蹈伴奏。 傣族的巴乌傣族大鼓:怒江下游保山傣族地区称之为“光弄”,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称之为“光边”。另有“两面鼓”、“双筒皮鼓”之称。 蜂鼓是流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细腰鼓,其式样和演奏方法与朝鲜族长鼓相似,两者同出一源。 八音鼓是壮族、仡佬族民间乐器。因在民间器乐合奏“八音”中使用而得名。流行于桂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和黔桂交界的仡佬山寨。 竹鼓:佤族的民间乐器。广泛流行于阿佤山区,在沧源等地的佤族山寨,几乎家家都有竹鼓,供儿童敲击娱乐。 藏族神鼓:又名“喇嘛鼓”。臧族喇嘛寺院所用宗教乐器。 补充:少数民族乐器之一 (击奏类) 朝鲜族长鼓,蜂鼓,瑶族长鼓, 傣族大鼓,八音鼓,扁鼓,藏族神鼓,八角鼓,竹鼓, 木鼓,太平鼓,那额, 羌族手鼓,铃鼓,达卜,抓鼓,象脚鼓,边鼓,纳格拉,乐杵,竹筒,布姑,扁担,棒棒,叮咚,烟盒,阔朗克,萨巴依,竹皮琴, 少数民族乐器之二 (吹奏类): 筚,三比,牛角,铜角,刚洞 筒钦 号筒 海螺 短箫 马布 苗笛 侗笛 叶子笛 咚咚喹 木叶 笔管 毕毕 芦管 细筚篥 苗族双管 小闷笛 贝处鲁 合欢箫 鹰笛 吐刃 斯不斯额 鼻箫 小独笛 羌笛 巴乌 葫芦笙 葫芦丝 芦笙 排笙 夜箫 唎咧 笛咧 哗哒 口弦 藏族唢呐 新疆唢呐 苗族大唢呐 呗 吐温 苇笛 勒尤 少数民族乐器之三 (弹奏类) 卡龙 独弦琴 侗族琵琶 彝族三弦 拉祜族小三弦 其布厄 达比亚 玎琴 布朗族玎琴 天琴 火不思 库木孜 苏古笃 札木聂 弹不尔 独它尔 塞依吐尔 热瓦甫 巴朗孜阔木 库木日依 东不拉 东不尔 斐特克呐 弓琴 彝族月琴 少数民族乐器之四 (拉奏类) 琤尼 铁琴 藏京胡 朗多依 马头琴 彝族三胡 呼日 根卡 艾捷克 萨它尔 胡西塔尔 马骨胡 果哈 牛腿琴 柯布孜 克雅可 朝鲜族奚琴
求25种较常见的少数民族的乐器名称!
1、羌族:羌笛
2、蒙古族:马头琴
3、维吾尔族:呼西塔尔
4、维吾尔族:手鼓
5、维吾尔族:艾捷克
6、回族:哇呜
7、壮族:田螺笛
8、景颇族:吐良
9、哈萨克族:斯布斯额
10、苗族:树皮拉管
11、怒族:竹号
12、黎族:鼻箫
13、黎族:口利咧
14、侗族:侗笛
15、布依族、苗族:姊妹箫
16、侗、苗族等:芒筒
17、苗,瑶,侗族:芦笙
18、彝、苗、哈尼族:巴乌
19、鄂温克族:鹿哨
20、奚族:奚琴
21、彝族:竹制口弦
22、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热瓦甫
23、哈萨克族:冬不拉
24、藏族:扎木聂
25、朝鲜族:伽倻琴
少数民族乐器有哪些?各个民族的乐器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华夏音乐文化也是其中的一朵艺术之花。华夏音乐是汉族与少数民族音乐的交融,是丰富多彩的音乐体系。下面,要介绍的是关于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的乐器,让我们一起到 民族乐器大全 中了解少数民族乐器都有哪些。
吹奏乐器
壮族:田螺笛
壮族拟声田螺笛,在靖西等地历史悠久,只是多年来没引起人们注意。田螺笛的制法很简单。只要选择大个田螺,剪掉尾部尖端处为出音孔,去掉内肉,在离大口处约2厘米处开一笛孔贴上笛膜即可。吹奏时嘴贴笛口,模拟歌曲调子进行吹唱,声音经笛膜震荡,变成笛音由出音孔传出,音质既像男低音,又具有喉管乐器的声音。田螺笛可吹奏民间曲调和壮剧、巫伦等曲调,与壮族马骨胡、葫芦胡、葫芦琴搭配演奏音色更佳。
景颇族:吐良
吐良是景颇族民间的一种吹管乐器。流行于云南景颇族人民中。竹制,管身长短及大小等形制不一。有用粗细相差不大、长度相等的两支竹管相接而成;也有用一支长竹,中间开一吹孔。管身无指孔,凭管筒泛音与管口两端的开闭而发出高低不同的音,音域可达两个八度。可以伴奏或独奏民间音乐。
演奏时,左手拇指置左管口,右手掌心置右管口,两手做各种闷、放组合,并配合以吹气的力度变化,可奏出两个八度以上的音。它多用于独奏或民间集体舞伴奏。乐曲如《丰收调》、《山鸟鸣》。多为景颇族使用。
哈萨克族:斯布斯额
斯布斯额,是哈萨克族边棱气鸣乐器。管身原用草原上或背阴山坳里生长的一种粗壮的芦苇制作,现多用杨木、松木或毡房的蓬杆制作。管身一般长50厘米、管径1.5厘米,管体中空,无簧哨装置。管身上开有三个或四个按音孔,管上端将外壁削薄作为吹口,管外捆扎羊肠或细绳,以防气候干燥管身开裂,起保护作用。
苗族:树皮拉管
巴葛丢冬,苗族边棱气鸣乐器。因使用树皮制成,故汉族称其为树皮拉管。由树皮管和木杆构成,采用同一根细树枝为材料,以选取粗细均匀,杆身顺直者为佳。民间自制自用,规格尺寸不定,一般管长13厘米~16厘米、外径1。5厘米、内径1厘米。制作时,将一根长24厘米~30厘米的顺直树枝,用刀在13厘米~16厘米处将树皮割破,并使这段树皮与木杆松脱,即成为两端通透的树皮管。将掉皮的木杆再套入原来的树皮管内,就成了一端开口、一端闭口的空心管。未脱掉树皮的一段木杆作为把柄,以便手执。
有哪几种乐器是少数民族的传统乐器呢?
1、曲笛
曲笛又叫“班笛”、“市笛”或“扎线笛”,是一种用于南方昆曲等戏曲的伴奏的乐器,因盛产于苏州,故又有“苏笛”之称。
2、三弦
三弦:又称“弦子”,中国传统弹拨乐器,其他少数民族也有类似三弦的乐器。柄很长,音箱方形,两面蒙皮,弦三根,侧抱于怀演奏。音色粗犷、豪放。
可以独奏、合奏或伴奏,普遍用于民族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现代三弦是在传统三弦基础上改进而来,大三弦分60型、80型大三弦,分别于1960年和1980年研制成功,故而得名。
3、琵琶
琵琶,是弹拨乐器首座, 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
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
4、唢呐
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呈圆锥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称作碗),所以俗称喇叭。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在广东地区又被称为嘀嗒,是广东“八音”乐器中的一种。
5、笙
笙,是我国古老的簧管乐器,一般用三十六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用于吹奏。它由笙簧、笙笛、笙斗三个部分组成,由笙簧振动引起笙笛内的空气振动而发音。
乐队中经常使用的是三十七簧高音笙。在传统器乐和昆曲里,笙常常被用作其它管乐器如笛子、唢呐的伴奏,为旋律加上纯四度或纯五度和音。在现代国乐团,笙可以担当旋律或伴奏的作用。
哪些乐器是中国民族乐器?
中国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吹奏乐器包括葫芦丝、笛、排笛、箫、排箫、唢呐、芦笙、巴乌、埙等。1、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常用于吹奏山歌、农曲等民间曲调。2、笛子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汉族乐器,也是汉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的横吹木管乐器之一,中国竹笛,一般分为南方的曲笛、北方的梆笛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音笛。音域一般能达到两个八度多两个。3、排箫,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排箫,是距今3000年的中国西周初期的骨排箫。排箫是把若干支同种材质的音管,用粘接、捆绑、或框架固定的方式把它们结合成一个整体乐器,在音管的内部用蜂蜡或软木塞堵住。吹奏时,气流从吹口上方滑过,撞击对侧的内管壁,气流在音管的内腔振动,产生了乐音,由于蜂蜡、软木塞的位置不同,气流在音管内的振动周期不同,所以气流的振动频率不同,因而就产生了不同的乐音。4、唢呐,双簧气鸣乐器。公元3世纪,唢呐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唢呐的音色雄壮,音量较大,管身由红木制,呈圆锥形,上端装有带苇哨的铜芯,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碗口。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5、芦笙,为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 发源于中原,后传入少数民族地区,其前身为汉族的竽。在贵州各地少数民族居住的村寨,素有“芦笙之乡”、“歌舞之乡”的称誉,是少数民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乐器之一,逢年过节,他们都要举行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芦笙会,吹起芦笙跳起舞,庆祝自己的民族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