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跟契是什么关系?后稷的前世今生!
后稷跟契是什么关系?后稷的前世今生!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一起看一看。
后稷在历史算是一位半人半神的人,因为他所处的时代距离我们实在太遥远,是母系氏族时期的人物。后稷又被称为农神,因为传说他是人类掌握农耕的鼻祖,如果真是这样那后稷就是将母系社会变成父系社会的关键人物。古人一直把后稷当做上古时代功德最高的三公之一,是他教会人们耕种,使得人类文明有了新的提升。相信不少朋友都对后稷感兴趣,下面就来了解下后稷的前世今生吧。
传说是后稷教会人们种植百谷,解民倒悬,从此亿万人民才不会遭到饥饿的折磨,故而他被尊为华夏大地的千古农神。但要说起这位大神的身世来,不由令人唏嘘。他本是个皇二代,是三皇五帝之一帝喾的儿子,但是刚出生就被遗弃,后来因为天现异象,才被母亲又捡了回来。
我们现在都知道,是周武王最终杀死了殷纣王,推翻了他的统治,灭掉了商朝,从而建立的周朝。表面上看起来,这两家人是世仇,周文王就曾经被商王关押在朝歌十几年,差点被他害死,纣王还杀死了姬发的哥哥,周文王的长子伯邑考。
但如果追溯起来,他们的祖先还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根据《史记》中的记载,商朝的祖先名字叫做契,他的母亲是帝喾的次妃,也就是二老婆。她的名字叫做简狄,在与同伴一起在山间洗澡的时候,碰到一个玄鸟蛋落在了地上,简狄就捡起来吃掉了,结果就怀孕,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契。
契曾经与大禹一起治水,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大禹即位之后就把他封在了商这个地方,这也就是后来商王朝的王都。
周朝的始祖,称号为后稷,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知的农神。他的母亲叫做姜嫄,她是帝喾的原配夫人,有一天在野外看到一个巨人的脚印,姜嫄有些好奇,便踩了上去,谁知马上身体就有了感应,回到家就怀孕了。
家里人都觉得这个事情很尴尬,于是这个孩子刚生下来就遭到了遗弃,因而得名弃。如果事情就此结束,那历史就会遭到改写,因为周朝就不会产生。
农神的前身
弃第一次被扔在了一个偏僻的巷子里,这里是牧民放牧牛羊的必经之地,本想着他可能会被捡走或者被牛羊踩死,可是每次牛羊走到这里都远远避开他,生怕踩到他。几天过去了依然如此,大家谁也不知道,谁也不敢问。
帝喾家里人觉得还不够狠,第二次又把他扔到了山林里,但是碰到很多人在这里聚会,就又转丢在了结冰的河上,想着这回他应该会被妥妥的冻死。神奇的事情又发生了,一群大鸟纷纷张开翅膀,用羽翼为这个弃子遮风挡雨。
大伙儿开始感觉到了神异之处,意识到这个孩子不简单。于是姜嫄便把他带回去,养大成人。
项羽在还很年轻的时候,看到秦始皇的车队经过,当时就被那种豪华的排场震撼到了,但是他很有志气,当场就表明,有一天自己将取而代之,最终项羽率军攻入咸阳,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弃的少年时期也同样胸怀天下,但是他不喜欢打打杀杀,而是喜欢种植各种谷物,后来就培育出来各种各样的庄稼,并对原始农业进行了大力的推广,教会百姓种植百谷,免受饥饿之苦。
封号的由来
我们都知道,周朝的始祖名字叫弃,他和商朝始祖契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就连名字都是同音字。契因为辅助治水有功,因此被分封在了商地。
而周朝的祖先叫弃,后稷这个名字又是怎么来的?
原来自从弃开始推广农业,他就慢慢积累了很多粉丝,很多百姓都是他的忠实铁杆。尧帝听说之后,就把他举荐为农师,天下百姓都因为他而造福。在舜帝的时候,就将其分封在了邰州,封号为后稷,并赐姓姬。这便是农神后稷的来历。
农神后稷生平简介
农神后稷生平简介
农神后稷
后稷之所以被称之为“农神”,是因为他在农业上作出的巨大贡献,使得当时的社会向前进了一大步,更使得人们的生活从生存的根本上得到了保障。
后稷铜像
后稷从小便喜欢研究农业种植方面的知识,做了很多实验,研究出了很多比较好的方法。他也没有藏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给了其他人,在他的帮助下,农民的收成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附近的农民对他的贡献也非常感激。
后稷也没有因此而停住脚步,甚至走遍天下遍尝百草,只是为了尝试新的品种,改善人们的生活,而他之所以是农神,也和他遍尝百草的事迹离不开关系。据说他遍尝百草,感动了天帝,天帝特意派人给他送了百谷的种子和种植的方法,后稷用天帝给的种子播种,果然获得了大丰收,随即他又将这样的方法教给了各地的农民,所以农民将改善他们生活的后稷奉为神明,这也是后稷为什么是农神的原因。
当然,农民们之所以将后稷奉为神明和他们自己本身对农业丰收的期待和希望神明眷顾的美好愿景息息相关,毕竟那个时候,百姓对于神明还是非常信仰的。
后稷一生为农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苦于钻研的精神,和他乐于奉献的品德,都是他能成为人们心中的神的原因,如果他藏私,仅仅只是将成果运用在自己的身上,估计他也就是一个钻研家,而不是人人都尊崇的农神了。
后稷像
后稷是尧舜时期专管农业的农官,教人们如何耕种和收获庄稼,感动了天帝,送来百谷的种子和种植的方法,给百姓带来了福利,所以被后世人尊称为农神。而后稷的像,无论是雕像还是画像,大多有几个共同特点。
后稷雕像
一是后稷的一只手上拿着锄头。另一只手上捧着稻穗。这是有着寓意的,表示了后稷尝遍了百草,获得了百谷的种子和方法的一种象征,也是后世人对他的尊敬,一看到这些就能辨识出来后稷的身份。而这也和后稷一生都和农业打交道有关系。后稷自小就喜欢研究这些,特别是种植类的,长期下来还真的研究出了嫁接的办法,成功之后他便将这种方法交给别人,使得附近的百姓都能感激他,因为他的方法让庄稼的收成好了不少,直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当然拿着稻穗也表示他感动了天帝,天帝给他送来百谷的种子的象征,当然这一传说比较具有神话色彩,是农民在心中对后稷的一种期望和感激的心态。
而是后稷的眼神大多深邃的看着远方,我们都知道,后稷曾经走了很多地方,就是为了尝百草,找出对人们比较有用的植物。所以他的各种画像也好 后稷简介 ,雕塑也好,大多都是眼神深邃并且注释着远方,表示他曾经的功绩。
后稷的雕塑、画像有很多,大多是后世人为了感激他的贡献而创作出来的,更有些地方的雕塑年年都会有人进贡,以感谢他对农业的贡献。
后稷故里
后稷本叫姬弃,是黄帝的后人,他的母亲姜嫄是帝喾的嫡长女。但对于后稷的故里至今还存在着两种说法,一说认为后稷出生在山西的稷山县,被后世尊称为“稷王”。另一说则认为后稷出生在山西的武功县,据传后稷教人们稼穑便是从这个地方开始的。
后稷故里图
不过这两个地方相距不远,都有可能是后稷的故里,因为后稷的出生就比较奇特,所以后稷的故里有所争议是很正常的。后稷的母亲根本没有成婚,是在一次散步的途中遇到一个巨大的脚印,鬼使神差的走到了脚印的大拇指处,因此而怀上了后稷,出生之后一直觉得后稷是妖怪,就想将他丢弃,不过几经丢弃都没有成功,他的母亲认为可能是天意,所以只好将后稷抚养长大,也因此给后稷取了个姬弃的名字。
不过,关于后稷的故里很多人认为山西的武功县这一说法要比较可信一些,因为关于后稷的两个传说中,另一个后稷稼穑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而且当地的农民却是也有相关的传说。
当然,另一种说法,后稷的故里是稷山县也是有所依据,稷山县的命名也是根据后稷而来。
不过不管是哪一种说法,可以确定的是后稷确实是山西人,而且两个地方关于后稷的传说也都差不多,所以一直以来,两个地方都被看成是后稷的故里,至于到底是哪一个是真的已经没有人去追究了。
后稷是个什么样的人
后稷,相传是黄帝的第五代子孙,是尧舜时期专管农业的农官,教人们如何耕种和收获庄稼,原名叫姬弃,被认为是稷和麦的最开始种植者。
后稷雕塑
首先后稷是一个胸怀天下的人,面对人们经常吃了上顿没了下顿,他想要改变;面对人们长途跋涉的辛苦找食物,他想要改变。
其次,后稷是一个踏实干活的人。他并不是一个只想不做的人,他上山尝遍各种野生植物,能吃的、不能吃的,好吃的、难吃的,只为能够为人们找到更多吃的,以能够生存;他细心观察着野生植物,看它们如何生长,在生长过程中又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再次 后稷简介 ,后稷是个有志向、能吃苦且聪慧的人,他的志向便是能让人们有足够的食物得以生存,所以他毕生都在为之奋斗着,最后被人们尊称为“农神”。后稷尝遍各种野生植物,经历了层层磨难为人们找到可以维系生命的植物食材,这样的苦即使是今日的你我已经有了知识的前提下,也未必能走遍山野做得到。不是每个苹果的掉落都能砸到爱迪生的头上,更不是任何一个人随便的看两眼,食物就能轻而易举的种出来,这需要智慧的思考,更需要一次又一次耐下性子来的尝试。
最后,后稷是个不断进取的人。在找到野生植物作为食用素材后,他并没有得到满足,他开始思虑如何种,如何能够种出来好的农作品。
后稷教民稼穑
稼穑的意思就是种庄稼、收庄稼。
后稷像
相传在很久以前人们只能茹毛饮血,对于吃的都是从自然界中获取现成的,并且在自然界中,可供人们食用的食物并不多,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事情常有发生,后稷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生了,他看着与他生活在一起的人们经常为了吃的发愁,就决心想要找到一种方法能够使得人们有充足的食物食用,保证他们能够生存下去。于是他上山尝遍了各种野生植物,来确定哪些野生植物是可以食用的,哪些是不能够食用的,哪些能够食用的野生植物吃起来会比较好吃,哪些能够食用的野生植物不好吃,经过了重重磨难,他终于为人类找到了大量可供生存的食物。
可是,后稷没有因为找到大量的食物而感到满足,而是看到了人们为了找到这些能够食用的野生植物很辛苦,他便开始思考着如何能让人们不这样辛辛苦苦的走好远好远的路去找吃的,如何让人们能在自己的家门口就能找到食物,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将食物能够长到人们生活的地方。后稷便开始细心的观察自然界中所有能够使得植物生长的细节,比如从飞鸟口中掉落的种子,再比如人们吃完的果核,它们在掉落在地上之后,来年就会长出新芽,长出新的果实。他更细心的发现这些植物的开花结果与天气和土壤也有关系,于是他利用不同的时节,不同的土壤来指导人们开始有计划的耕种。相传后稷的行为感动了天帝,天帝遂将百谷种子派人送给了后稷,人们自此之后的生活不再是茹毛饮血,而是丰衣足食。
农神后稷生平简介
教稼穑是谁
教稼穑的人是后稷。
后稷(周始祖),姬姓,名弃。父帝喾,母姜嫄(“帝喾有四妃,元妃姜嫄生后稷,同母弟曰台玺”)。后稷出生于稷山(今山西省稷山县),被称为稷王(也做稷神或者农神)。农耕始祖,五谷之神。
后稷为童时,好种树麻﹑菽,麻﹑菽。成人后,有相地之宜,善种谷物稼穑,教民耕种。尧舜之相,司农之神。尧舜时,为司农之神。后稷生于稷山,他第一个建立粮食储备库和畎亩法,放粮救饥,赐百姓种子,被认为是禹最倚重的三公之一。
《史记·周本纪》载:有邰氏之女姜嫄踩巨人脚印而生弃。稷是黄帝玄孙、帝喾嫡长子。稷母名叫姜嫄,是帝喾的元妃。父帝喾,母姜嫄(“帝喾有四妃,元妃姜嫄生后稷,同母弟曰台玺”)。《山海经》:帝俊生后稷。稷少年时,被父母所弃。
《诗经大雅生民》描述稷是踏着上帝脚印生存出来的,后被唐尧提携为相。唐尧封后稷于有邰(今中国陕西省武功县西南)。《竹书纪年》:“汤时大旱七年,煎沙烂石,天下作饥,后稷是始降百谷,烝民乃粒,万邦作义”。
又说“汤遭天旱七年,明德以荐,而旱不止,故迁社,是以周弃代为稷,欲迁句龙,而德莫继,故作夏社”。又说“尧水九年,汤旱七年,天下弗安,黎民饥阻,拯民降谷,功在后稷,后稷不克,上帝不临,耗斁下土,宁丁我躬!”。
教会人们种庄稼的是谁他的母亲叫姜嫄?
传说,周朝的祖先是活动于中原西部黄土高原的一个古老部落,始祖是帝喾(ku)。姜嫄是帝喾高辛氏的正妃,姜嫄未出嫁时,到野外游玩,看到巨人的脚印,觉得好玩,便用自己的脚踩着这一足迹往前,当踩到拇指的地方时,忽然感到一股暖流汇入身上,回家后不久便身怀有孕,后产下一个儿子。姜嫄认为自己还没结婚就生了儿子,这个儿子又来路不明,所以不吉利,就把这个孩子扔到偏僻的街巷里,但马牛看到这个孩子都躲开走,不去践踏他;姜嫄又叫人把这个孩子抛到荒山丛林之中,有谁知刚碰上许多人来林中伐木,把孩子又收养了起来;姜嫄又把这个孩子扔到结冰的沟里,一群鸟飞过来张开翅膀为这个孩子取暖,姜嫄觉得这个孩子有点神异,就又把他抱了回来。这就是故事“姜嫄践履”的来龙去脉。
后稷的母亲是姜嫄。在后稷出生之前,姜嫄经常敬奉神明。祈求有子。可是当她因在外踩上天帝巨大的足迹怀孕生子后,又以为这是不祥之兆,于是曾三次将孩子抛弃。孩子几次大难不死,姜嫄认为这
是神灵保佑,便将其抱回抚养,由于曾被抛弃的缘故给孩子起名弃。
后稷长大后好农耕,掌握了丰富的耕作技术,教民稼穑,有功于民,得到了尧和舜的重用。后稷死后,后世尊称他为“农神”。后稷的第14代孙周武王姬发灭掉商纣,建立了周王朝,姜嫄也因之成为周人的女祖先。周人为她建祠立庙,祈望她保佑人们婚姻美满、人丁兴旺。姜嫄作为炎帝部落的女子,和黄帝部落首领帝喾联姻,因此姜嫄也是所有炎黄子孙的老祖母。
有邰氏生活在关中西部的渭河平原,长期从事农耕。弃生于斯长于斯,受到农耕文明的熏陶,酷爱农事。儿时常以种植五谷瓜豆作为游戏。稍长又虚心学习姜族的农业技术.不断总结农业生产经验,很快成为一名农业专家。长大后离开舅家,回到姬姓部落,周人从此进入父系社会,弃成为周人的始祖。他教民稼穑,相地之宜,除草间苗,选择推广优良品种,不断提高农业产量使周人的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成为著名的农耕部落。夏朝时弃被任命为“后稷”,负责管理农业。
厥初生民
姜嫄生活的年代正是母系氏族社会的末期,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大自然,对于许多不理解的现象都赋予神奇的传说。而且奴隶社会即将崩溃,氏族林立、斗争激烈、社会动荡不安。据史书载:姜嫄为有邰氏女,有邰氏属炎帝姜姓部族的一个支派。其所以姓姜,是因为该族以羊为图腾,即族徽的形象为羊,而且以女人养羊为姓志,以羊大为美,“斄”(邰)字的字面含义也是硬而弯曲的羊毛。总而言之,当时姜姓部族畜牧业很发达,到神农氏时就“砍木为耜,柔木为耜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随着农业的发展,姜姓部族人口增加很快,地盘越来越大,其中一支也就是有邰氏,沿着渭水向东发展,刚好与黄帝姬姓部族相遇,在漆水一带共同生活、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世代通婚,产生了新的一代民众,使母系氏族会彻底崩溃,父系氏族社会逐步确立。这一划时代的功绩正是姜嫄所为,因此后人都尊称她为“圣母”。
姜嫄为帝喾元妃。据史书记载,帝喾是黄帝曾孙,为“五帝”之第三。“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姜嫄生稷
历史记载
《史记.周本纪》:“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同悦),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期,一周年),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
在帝喾执政的时候,有一次姜嫄外出,踩到了巨人的足迹,回来后发现自己已经怀孕,过一段时间孩子越来越大,心里感到奇怪,且厌恶这件事情,通过卜筮,又向神祈求,但是最终孩子还是生了下来。
她认为这人孩子是不详之物,便把他扔到了巷子里,牛羊都躲开孩子不踩。于是又将这个孩子放在平林之中,后来伐平林的人为孩子铺上褥子盖上被子。再后来,又将孩子放在寒冰之上,飞鸟便飞过来用翅膀保护这个孩子。姜嫄感到很奇怪,于是把孩子抱回家,起名叫“弃”(后稷,姬姓,名弃)。
姜嫄履迹生子说既包含历史事实,又具有神话色彩。
其他版本
在远古时候,稷王山上有个纯洁美丽的姑娘,名叫姜嫄。一个大雪后的冬日,姜嫄到山里砍柴。那么厚的积雪,她怎么走得动?可巧路上有一道男子汉踩下的脚迹,她便履其迹而行。那脚印好大,姜嫄姑娘落下脚时便想:“好个魁梧男子啊……”她哪里知道是神的足迹呢?
结果她竟怀孕了。母亲见女儿未婚而孕,好不羞愤,待女儿临盆时,就命她骑匹骒骡到野外去生。姜嫄含泪出门,骑着骡子到个僻静的山凹里。正要生呢,骒骡也要下驹,姜嫄一急用针扎住了骒骡的产门,从此骡子再不会生驹了。
姜嫄将婴儿扔进一个水池中。时值盛夏,池水忽然结冰,婴儿竞未淹着。又飞来一大群鸟儿,用羽毛温暖着冰上的婴儿。那婴儿便是教民稼穑的后稷,俗称稷王爷。稷王山和冰池村便是由此得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