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最好的特产是什么
淮南最好的特产是什么
淮南市自古商务往来频繁,商业发达,这里特产丰富,不管是点心,还是手工艺品都独具特色。洛河豆饼,祁集豆圆,夏集面圆等都是用绿豆粉等原料做成点心,内含绿豆的清香,松脆可口;采用传统工艺制成的上窑馓子,色金黄,口味众多;堪称砚中绝品的八公山紫金砚,名胜于徽砚、端砚。 那么去淮南旅游,有什么特产值得买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淮南最好的特产是什么
1、八公山豆腐
特点:用八公山豆腐和笋片经炸、烧而成。成菜色泽金黄,外脆里嫩,滋味鲜美。
工艺:将八公山豆腐切成4厘米见方的小块,入冷水锅烧开捞起,沥干水分。炒锅烧热,下花生油烧至五成熟时,将豆腐涂上一层淀粉糊浆,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捞起沥干油。锅内留油少许,下葱段、笋片、木耳、虾子、豆腐,加酒、酱油、精盐、鲜汤少许,烧沸即用湿淀粉勾芡,炒和出锅装盘即成。
豆腐起源于安徽的淮南地区,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豆腐中质量最好的数淮南八公山一带,叫做“八公山豆腐”。这种豆腐采用纯黄豆作原料,加八公山的泉水精制而成。当地农民制作豆腐的技艺世代相传,很多人都掌握了一套好手艺,做出的豆腐细、白、鲜、嫩,深受群众欢迎。据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淮南王刘安。”清朝汪汲的〈事物原会〉说:西汉古籍有“刘安作豆腐”的记载。刘安是汉刘邦的孙子,建都于寿春(即今寿县),招宾客,方士数千人,其中较为出名的有:苏非.李尚.田由.雷被.伍被.晋昌.毛被.左吴八人,号称“八公”。刘安常在八公的陪伴下,炼长生不老之灵丹妙药,不想炼丹不成,反以黄豆.盐卤(又有说石膏)做成豆腐。关于八公山豆腐还有一种传说:刘安在家炼丹不成,胸中烦闷,外出散心,忽见对面北山下来八位老人,虽须长齐胸,但神采奕奕,健步如飞。刘安大惊,疑是神仙,便求长生不老妙方,老人说是吃了用磨碎大豆做成的食物。刘安如法炮制,得豆腐。从此,豆腐之法就从八公山下传播开来。
2、寿县“大救驾”
大救驾是安徽省寿县的名产。公元956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奉诏攻打寿州(今寿县),久攻不克,积劳成疾,食这种糕点,恢复了健康。后来赵匡胤做了宋朝皇帝,赐名“大救驾”。大救驾是安徽省寿县的名产小吃。相传在公元九五六年,周世宗征讨淮南,大将赵匡胤攻了九个多月才打破城池,取得成功。由于疲劳过度,赵匡胤进城后就病了,他胃口不佳,茶饭不进。这时,有个巧手厨师为了让他进食,便精心制做了一种点心。用上好的白面、白糖、猪油、香油、青红丝、桔饼、核桃仁等材料做了一些带馅的圆形点心。这种点心的外皮有数道花酥层层叠起,金丝条条分明,中间如急流旋涡状,因用油煎炸,色泽金黄。
3、淮南豆腐
淮南是中华美食—豆腐的发源地。驰名中外的八公山豆腐、风味食品“大救驾”、淝王鱼等更使人回味无穷。安徽省人民政府和国内贸易部每年在淮南举行“中国豆腐文化节”,以豆腐为原料的“豆腐宴”享誉海内外地方名特优产品有腐竹、腐皮、豆腐、大救驾、紫金砚等数十种。豆腐营养丰富,含有铁、钙、磷、镁等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糖类、植物油和丰富的优质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称。豆腐的消化吸收率达95%以上。两小块豆腐,即可满足一个人一天钙的需要量。
豆腐为补益清热养生食品,常食之,可补中益气、清热润燥、生津止渴、清洁肠胃。更适于热性体质、口臭口渴、肠胃不清、热病后调养者食用。现代医学证实,豆腐除有增加营养、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功能外,对齿、骨骼的生长发育也颇为有益,在造血功能中可增加血液中铁的含量;豆腐不含胆固醇,为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症及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的药膳佳肴。也是儿童、病弱者及老年人补充营养的食疗佳品。豆腐含有丰富的植物雌激素,对防治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的作用。还有抑制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血癌的功能,豆腐中的甾固醇、豆甾醇,均是抑癌的有效成分。
4、马店糯米
糯米在凤台县种植历史悠久,相传曾为淮南王御用“贡米”。 据《山海经注》记载,北宋时,凤台县板埂湖大米(今保护区内)曾远运东京(开封)供奉皇室,被誉为“”。历史上曾流传着“板埂稻米香喷喷,一家煮饭香满庄。南北运销千百里,筵席佳品誉四方”的佳话;而今仍有“一家煮饭香四邻,十家煮饭香满庄”的赞誉。
5、潘集酥瓜
潘集酥瓜是特色农产品,全区酥瓜种植面积已达5000多亩,建立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还制定陪台 了淮南市无公 害酥瓜栽培技术规程,并先后注册了“南龙”、“田牛”、“金香”等酥瓜品牌,酥瓜种植已成为潘集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亮点。潘集酥瓜在为市民带来口福的同时,也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潘集酥瓜个大肉厚,而且肉质脆嫩,熟透后肉质呈金黄色,味极香甜。可惜由于酥瓜熟透后特别酥脆不易运输,只能在淮南及周边地区见到。潘集酥瓜是特色农产品,全区酥瓜种植面积已达5000多亩,建立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还制定陪台 了淮南市无公害酥瓜栽培技术规程,并先后注册了“南龙”、“田牛”、“金香”等酥瓜品牌,酥瓜种植已成为潘集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亮点。潘集酥瓜在为市民带来口福的.同时,也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潘集酥瓜个大肉厚,而且肉质脆嫩,熟透后肉质呈金黄色,味极香甜。可惜由于酥瓜熟透后特别酥脆不易运输,只能在淮南及周边地区见到。
6、蒸香菇盒
蘑菇是食用菌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黑伞科蘑菇的子实菌盖及菌柄,通常与平菇、草菇、和香菇一起并称为对人体有益的常用“四大食用菌”。蘑菇以菌直径2~4厘米,尚未开伞,菌柄短粗,长约2~4厘米,横径1.5~2厘米时,肉厚脆嫩,香味浓郁,品质最佳。人工栽培最多,其肉质肥嫩、鲜美可口。属于可食性真菌。蘑菇菌盖呈白色或淡黄色,幼菇为半球形,边缘内卷,随成熟逐渐展开呈伞形。菌柄支撑在菌盖中央,白色。菌褶初为粉红色,后变成褐色。菌柄上有菌环。
7、顾桥双喜陈醋
顾桥陈醋,有一百八十五年生产历史,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名牌声誉。清朝嘉庆由山西寿阳传入凤台,以顾桥王端甫的“夏昌醋园”最为著名。顾桥陈醋具有酸、甜、香、咸、辣五味。夏季食用可消暑,冬季食用能增温,并有良好的药用价值。一九七八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命名为“双喜牌”。一九八二年被评为安徽省优质产品。一九八五年荣获国家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产品在国内畅销,还远销东南亚诸地,可谓名扬四海,香飘九洲。
顾桥陈醋是利用当地优质糯米、麸皮、豌豆、大麦、小麦等粮食为原料,经过特种工艺多次发酵,精心酿制而成并加入十几位中草药熬制,经过较长时间的储存,成为绵酸带甜、微咸不涩、清香宜人的优质名醋。清朝嘉庆由山西寿阳传入凤台,以顾桥王端甫的“夏昌醋园”最为著名。顾桥陈醋,有一百八十五年生产历史,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名牌声誉。顾桥陈醋酿造于清朝乾隆年间,产品以“顾桥红双喜陈醋”品牌系列陈醋为主,质量高、信誉好。
8、淮南豆腐菜
当地民歌佐证:“八公山,珍珠泉,做的豆腐嫩又鲜,吃了豆腐赛灵丹,不成神,也成仙!”。元代女诗人郑允瑞在《豆腐》一诗中咏道,“种豆南山下,霜风老荚鲜。磨砻流,蒸煮结清泉。色比土酥净,香逾石髓坚。味之有余美,五食如外传。”她从原料、豆腐的制作过程到成品都有描述,极力赞美豆腐的色、香、味、美,并誉为“五鼎食”。
久闻淮南豆腐美名,神往品尝豆腐已久。在此间正在召开的第十一届豆腐文化节里,本社记者与豆腐家族“聚会”在豆腐宴上,有幸尝到了大快朵颐的豆腐大餐。
9、红烧果子狸
红烧果子狸属徽州菜,咸甜味,狸肉酥烂醇香,色金红,汤汁稠亮,咸鲜口味中有甜味,十分可口。其中的辅料——梨,不能与与螃蟹和鹅肉同食,否则会引起胃肠不适。该菜含有多种营养,如: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和钙等。
10、淮南豆腐宴
“淮南煤炭俏四方,八公豆腐甲天下!”地处皖北的淮南市,历来就以盛产“一黑一白”而著称,“黑”指的是煤炭,“白”当然说的就是那鲜嫩绵滑的豆腐了。淮南豆腐,以八公山清冽甘甜的古泉水泡制淮河流域的优质大豆,加之豆腐发祥地世代相传的精湛工艺制作而成,使得淮南豆腐不仅口感细腻绵滑,营养丰富;也更显得质地细若凝脂,洁白如玉;更为神奇的是,淮南豆腐还能够托于手中晃动而不散塌,掷于汤中久煮而不沉碎。
“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据史料记载,汉淮南王刘安好道,为求长生不老之药便与方术之士在八公山中著书炼丹,偶将石膏点入丹母液豆浆之中,经过化学变化,形成了鲜嫩绵滑的豆腐。之后,豆腐技法流入民间,传播海外--唐代鉴真和尚东渡传入日本,宋朝传入朝鲜,18世纪传入欧洲,后陆续传入北美、非洲,逐步成为世界性大众食品。豆腐中含有丰富的钙、铁等微量元素和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是举世公认的医疗保健绿色食品。当今,“豆腐热”已风靡全球,但是闻名遐尔、独领1的还是豆腐故乡淮南的八公山豆腐。
;
淝水之战古战场和豆腐发源地
淝水之战古战场和豆腐发源地是寿县。
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隶属于安徽省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依八公山,傍淮、淠河,与省会合肥市和淮南市接壤。寿县文化灿烂,是楚文化的故乡,也是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是“淝水之战”的古战场。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依八公山,傍淮、淠河,同省会合肥市接壤。
寿县的特点
寿县胜迹宏博,有各个时期修建的寺庙;有蔡候墓、楚王墓、淮南王墓、廉颇墓、宓子墓等名人古墓;有古郢都遗址、安丰城遗址、淝水之战古战场等古遗址;以及时公祠、斗鸡台、吕蒙正寒窑等各种古迹共160多处,其中唐、宋、明、清建筑10多处,古墓葬多达80多座,古遗址29处。
寿县人文荟萃,也是世界管状射击武器、垂体激素药物、豆腐的发源地“天下第一塘”安丰塘所在地,被世人称为“四个世界之最”。
豆腐发源地
淮南的“白色”指的是豆腐,素有“豆腐之乡”之美誉,而豆腐的发源就是在八公山麓。在两千多年前,淮南王刘安隐居与八公山山麓,开始修炼长生不老丹药,在其炼丹药的过程中无意中发明了豆腐,八公山也因此成为“豆腐之乡”、“豆腐发源地”,淮南王刘安是我们所熟知的“豆腐鼻祖”。如果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最常见的一道菜——豆腐,它的发源地就是淮南八公山。
豆腐的发源地在哪里?
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官方收费编辑词条,百度百科在此严正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都是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欢迎举报。

64张
豆腐
听语音
[dòu fǔ]
商品
更多义项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提供内容并参与编辑
豆腐是最常见的豆制品,又称水豆腐。主要的生产过程一是制浆,即将大豆制成豆浆;二是凝固成形,即豆浆在热与凝固剂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胶体,即豆腐。
豆腐是我国素食菜肴的主要原料,在先民记忆中刚开始很难吃,经过不断的改造,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被人们誉为“植物肉”。豆腐可以常年生产,不受季节限制,因此在蔬菜生产淡季,可以调剂菜肴品种。
豆腐有南和北豆腐之分。主要区别在点石膏(或点卤)的多少,南豆腐用石膏较少,因而质地细嫩,水分含量在90%左右;北豆腐用石膏较多,质地较南豆腐老,水分含量在85-88%。豆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味美而养生。
豆腐一般用黑豆、黄豆和花生豆等含蛋白质较高的的豆类,都可用来制作。
中文名
豆腐
英文名
tofu
主要食材
大豆,水
分类
食物类
口味
味甘
特点
听语音
性味
味甘、咸、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
主治宽中益气,调和脾胃,消除胀满,通大肠浊气,清热散血。
名字
英文:Tofu、bean curd 在英文词汇中,有些中国的东西,因为最先由日本人传入西方国家,所以称呼都用日本发音。例如:盆栽、围棋、折纸等等。

豆腐美食
拼音:dòu fu
2000多年来,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豆腐不但走遍全国,而且走向世界。它就像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绸一样享誉世界。
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的《经济展望》杂志竟然宣称:“未来十年,最成功最有市场潜力的并非是汽车、电视机或电子产品,而是中国的豆腐。”
发展历史
听语音
豆腐存在的历史悠久,相传是在前164年,由中国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所发明。刘安在安徽省寿县与淮南交界处的八公山上烧药炼丹的时候,偶然以石膏点豆汁,从而发明豆腐
豆腐谁发明的
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相传,淮南王刘安的母亲喜欢吃黄豆,但有一次母亲因生病而不能食用整粒黄豆。于是,刘安就命人把黄豆磨成粉,冲入水熬成了豆乳,并且放了些盐卤,结果凝成了块状物——豆腐花。淮南王的母亲吃了之后很高兴,病势好转,于是豆腐就流传了下来。
豆腐谁发明的
豆腐是一种营养丰富又历史悠久的食材,豆腐主要的生产过程一是制浆,即将大豆制成豆浆;二是凝固成形,即豆浆在热与凝固剂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胶体,即豆腐。豆腐内含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称。
我国是豆腐的发源地,关于豆腐是谁发明的说法众多纷纭,其中最靠谱的说法就是淮南王刘安发明的,是刘安在组织方士们炼丹实践中发明的。方士们在炼丹中使用了许多矿物和无机盐,偶尔发现石膏或其他盐类可以凝固豆乳做豆腐。宋朝著名诗人朱熹诗曰:“种豆豆苒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并自注“世传豆腐本为淮南王术”。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谷部豆腐》:“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
豆腐的起源地是哪里?
豆腐存在的历史悠久,相传是在公元前164年,由中国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所发明。刘安在安徽省寿县与淮南交界处的八公山上烧药炼丹的时候,偶然以石膏点豆汁,从而发明豆腐。
袁翰青以为五代才有豆腐。日本学者筱田统根据五代陶谷所著《清异录》“为青阳丞,洁己勤民,肉味不给,日市豆腐数个”,认为豆腐起源于唐朝末期。
扩展资料
1960年,在河南密县打虎亭东汉墓发现的石刻壁画,再度掀起豆腐是否起源汉代的争论。《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六卷第五分册《发酵与食品科学》一书的作者黄兴宗,综合各方的见解,偏向与认为打虎亭东汉壁画描写的不是酿酒,而是描写制造豆腐的过程。
但他认为,汉代发明的豆腐未曾将豆浆加热,乃是原始豆腐,其凝固性和口感都不如当前的豆腐,因此未能进入烹调主流。
到宋代豆腐方才成为重要的食品。南宋诗人陆游记载苏东坡喜欢吃蜜饯豆腐面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京城临安的酒铺卖豆腐和煎豆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