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岛TT赛事什么时候,在哪里举办?我可以去看吗?勒芒24小时赛事在哪里,什么时候举办?扭博格林赛道

曼岛TT在英格兰和爱尔兰之间,每年6月份举办。勒芒24耐在法国一个叫勒芒的城市举办,也是6月份。扭博格林只要够土豪玩全没问题。

曼岛TT这么危险为什么不禁止,曼岛TT的意义是什么?

曼岛是在英格兰和爱尔兰之间的一个小岛,这样的岛屿一般都给人浪漫和探险的印象,曼岛有着自己独特的环境,这里是环岛机车耐久赛比赛的地点,每年都有很多赛车手在这里进行赛车比赛,挥洒自己的热血,获得自己的成就,然而一个不留神就命丧于此,车毁人亡了,所以曼岛TT也是一项公认的危险的比赛,那么曼岛TT这么危险为什么不禁止,曼岛TT的意义是什么?

曼岛TT这么危险为什么不禁止,

曼岛TT这么危险然而依然很多人踊跃参加,并且毫无禁止的迹象,这是因为它非常刺激,非常比拼勇气,非常热血,是男性荷尔蒙飙升的运动项目地。这里充满了危险,然而也充满了诱惑。车手们对于这样刺激的事情那是放不下手,离不开心的,不征服一次终生遗憾。

更何况在这里比赛是参赛规定,每一个车手都为能参加世界超级机车锦标赛而感到值得,并未获得冠军为荣耀,所以每一个车手都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即便是危险,但也趋之如骛。而且这个危险还携带者刺激,激情,以及十足的不屈和勇敢,挑战自我,超越自然。

曼岛TT的意义是什么?

曼岛TT的意义在于勇士般的荣誉,参加过这样的比赛,似乎自己的人生都变得有意义了,很多车手甚至很穷,而曼岛TT的奖金也并不不菲。曼岛TT全程60公里,200多个弯道,没有任何的安全防护,车速快而地形险要,至今曼岛TT已经车毁人亡251例,这样的前例在先,并没有对后来者进行劝退,反而更是激发了更多人的热血,非要挑战一次不可,这里面要说有什么意义,唯有热爱可以解答了。可能曼岛TT的意义就是一种向死而生,寻求生命的意义。

曼岛TT起源

曼岛TT是目前历史最悠久的摩托车赛事,它几乎见证了整个摩托车运动的发展史。

在摩托车刚刚被研发出来的年代,速度迷们就忍不住开始用这种两轮机器开始了比赛,因为摩托车本身的特性加上当时英国极差的路况条件,早期的摩托车赛事是极度危险的,以至于英国政府完全禁止在英国本土举办摩托车赛事。

但追求速度的人们怎会放弃,他们把赛事搬到了没有禁令的曼岛,并且一直延续至今。

自1907年起,一年一度的曼岛TT摩托车赛已经存在了一百多年。

1915年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而暂停,1920年复赛。

1923年开始在比赛中加入跨斗摩托组别比赛,1940年由于二战,曼岛TT又一次中断,1947年又回到了曼岛。

1949年,TT成为FIM世界摩托大奖赛英国站的比赛赛道。

五六十年代是曼岛TT大赛的鼎盛时期,记录不断被刷新,迎来了更多的顶尖赛车手和车队厂商。

英国曼岛TT摩托车大赛

核心提示:谈起包头老人赵玉斌,很多年轻车迷都会竖起大拇指:那是我们心目中当之无愧的“摩托车神”!尽管赵玉斌今年已是81岁高龄,但老人皮肤红润,精神矍铄,还在不断挑战自己,挑战生命极限。曼岛tt在哪个国家他的过去更是充满传奇色彩,年轻时骑摩托车受重伤后,曼岛tt在哪个国家他竟然得到贺龙元帅的亲切关怀。

曼岛tt在哪个国家-曼岛tt属于什么级别

得到贺龙元帅的亲切关怀

赵玉斌老人的故事极具传奇色彩。1952年毕业于渤海大学新闻系的赵玉斌来到内蒙古参与包钢建设,当时曼岛tt在哪个国家他负责包钢的宣传工作。年轻的赵玉斌喜好极广,擅长摄影、写作、打球、拉锯琴等各项文体活动。1956年,包头成立曼岛tt在哪个国家了摩托车表演队,赵玉斌加入车队并且拥有了一辆捷克生产的“嘉娃”牌摩托车,从此他和摩托车结下不解之缘。

“一想起195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0周年的庆典,我就心情澎湃,我们摩托车特技表演队受到了广大牧民的热烈欢迎,也算是给10周年大庆添了彩。”当年,经过训练,赵玉斌和他的摩托车队在自治区成立十周年那达慕大会上进行了精彩表演,让在场的观众拍手叫绝。赵玉斌随后被调入了内蒙古摩托车队,参加全国首届摩托车越野赛时,他获得了第九名的好成绩。

1958年,赵玉斌被调入国家集训队。在一次训练中,时任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元帅来到训练场,把赵玉斌叫到了身边交谈了很长时间。

这之后不久,赵玉斌在一次训练中摔伤,肝脏广泛破裂,左臂断裂,生命垂危。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这种病情在国内外还没有治愈的先例。当贺龙元帅得知前几天还和他笑谈大草原的那个内蒙古小伙子现在躺在病床上生死未卜时,他亲自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成功!”

北京复兴医院为抢救赵赵玉斌进行了两次大手术,在抢救中医院共用了4000CC的鲜血。三天后,赵玉斌被救活了,这创造了国内外的一个医学奇迹。

挑战生命极限

2006年的6月,当时已经79岁的赵玉斌接到了“2006首届中国・青海汽车摩托车狂欢节”组委会发来的邀请函。他兴致勃勃地骑着一辆雅马哈125摩托车,带着自己的老伴去了青海省西宁市。

那边的人们早已经得知参加此次比赛的车手中有一位80岁高龄的老人。所以当摩托车在西宁市一熄火,赵玉斌夫妇俩便成了当地的明星,媒体、市民、车友纷纷和二人合影。看着赵玉斌硬朗的身板、高昂的兴致,许多人对他的年龄提出了质疑,赵玉斌来到报名处递上了自己的身份证,1927年的出生年份让那些人信服了,赵玉斌成了1000多名摩托车爱好者中年龄最大的一位。

赵玉斌参加的是本次狂欢节中的“探源黄河挑战极限”高原极限摩托车耐力赛。

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上驾车,对于赵玉斌来说还是第一次。开始,老人出现了高原反应,但是参加了几天的适应性训练后,老人的反应逐渐减轻。

7月5日清晨,比赛开始了,参加这个项目的选手共有58名,赛段全长1300多公里,海拔落差1500多米,路况险峻,很多选手不得不中途退出比赛。车队上巴干寺的路上,山下下雨,山中下冰雹,窄窄的盘山路铺上了薄薄的一层冰。路的一边是山体,另一边就是深渊,车队小心翼翼地行驶着,很多选手都担心滑下山崖改为绕行,而赵玉斌则坚强地完成了这一段险路。到达巴干寺后,赵玉斌坚韧不拔的精神得到了寺内活佛的赞许。下山时,赵玉斌不小心翻下了河沟,河水浸透了衣裤,他站起来抖了抖水,跨上摩托车继续前行……就这样,参赛队伍中有28人于7月9日下午到达了海拔4683米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的黄河源头。赵玉斌的表现让所有人都竖起了大拇指。赛后, 2006年首届中国・青海汽车摩托车狂欢节组委会给赵玉斌颁发了荣誉证书,上书“首位驾驶摩托车到达黄河源头的高龄老人”。

2007年7月29日,在第二届中国・青海汽车摩托车狂欢节上,22名摩托车手从青海省西宁市出发,开始穿越柴达木盆地。最后,80岁高龄的赵玉斌同其他 19名车手(途中有两名车手掉队),历时15小时,经过干河床、戈壁、盐碱地等复杂地形,成功穿越了柴达木盆地,返回了西宁市。

最守规矩的驾驶员

赵玉斌1956年获得摩托车驾驶执照至今已有52个年头,他在这些年里始终规范驾车,保持着51年无违规行为的记录。另外,他从1967年4月25日拥有汽车驾驶执照至今,还保持着41年规范驾车的记录。

老人虽然年届八旬,但是身体硬朗,反应迅速,身体素质一直不错。经过严格的体检,包头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给老人特批了驾驶执照。日前,该车管所还因为老人规范驾车多年,为他颁发了荣誉证书,赵玉斌是包头市获此殊荣的唯一一个人。

“有梦想的人心中春色满园;有激情的人脸上桃花盛开;有自信的人生命潜能无限。”这是赵玉斌老人写在日记第一页的一段话,用来自勉。他说,人活着就要有一颗年轻快乐的心,一颗奋发向上的心。谈起自己的年龄,他笑着说自己不是老人,而是大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