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融资规模包括结构吗

包括。社会融资规模包括各种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向实体经济提供社会融资规模的资金支持。

社会融资规模包括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吗

包括。

社会融资规模主要由四大部分共十个子项目组成:

一是金融机构表内业务社会融资规模,包括人民币各项贷款和外币各项贷款;

二是金融机构表外业务社会融资规模,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站现社会融资规模的银行承兑汇票;

三是直接融资,包括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筹资和企业债券融资;

四是其他项目,包括投资性房地产、保险公司赔偿、小额贷款公司和贷款公司贷款等。

社会融资规模不包括金融机构表外业务相关指标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人民币贷款 外币贷款 委托贷款 信托贷款 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 企业债券 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 投资性房地产 其他(主要是小额贷款公司和贷款公司贷款)

为真实反映实体经济实际获得的融资状况,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按账面值或面值进行统计。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各构成指标定义和统计方法具体如下:

1.人民币贷款: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中的人民币贷款是指一定时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金融机构向境内非金融企业、个人、机关团体以贷款、票据贴现、垫款等方式提供的人民币贷款余额,金融机构和境外获得的资金支持不包括在内。

2.外币贷款: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中的外币贷款是指一-定时期末金融机构向境内非金融企业、个人、机关团体以贷款、票据贴现、垫款、押汇、福费廷等方式提供的外币贷款余额,金融机构和境外获得的资金支持不包括在内。外币贷款余额根据期末汇率折合人民币后计入社会融资规模存量。

3.委托贷款:指一定时期末由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金融机构(即贷款人或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向境内实体经济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余额。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中只包含-般委托贷款,不包含现金管理项下的委托贷款。

4.信托贷款:指一定时期末信托投资公司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运用信托投资计划吸收的资金,对信托投资计划规定的单位和项目发放的贷款余额。信托贷款不列入信托投资公司自身的资产负债表。

5.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指一定时期末企业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未到金融机构进行贴现融资的余额,即金融机构表内表外并表后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统计上体现为企业签发的全部银行承兑汇票扣减已在银行表内贴现的部分,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在社会融资规模中不重复计算。

6.企业债券:指一定时期末由非金融企业发行的各类债券余额,包括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非公开定向融资工具、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公司债、可转债和可分离可转债等。

7.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指一定时期末非,金融企业通过正规金融市场进行的股票融资余额,是当前非金融企业重要的直接融资方式。

8.投资性房地产:指- -定时期末金融机构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存量。包括出资的土地所有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等。

9.其他:指一定时期末实体经济从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公司等获得的资金余额,当前主要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和贷款公司贷款余额。

社会融资数据是什么意思?

社会融资数据又称社会融资规模社会融资规模,是政府和央行高度重视的宏观经济指标。 以社会融资指标增速为具体指标,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每季度都会提及。

社会融资规模指标是一项新的宏观调控指标 由央行于2011年创立,在中国独树一帜。 与货币供应量指数m2不同,社会融资规模指数是从金融机构的资产端而非负债端衡量金融机构投入实体经济的各类资金规模。

拓展资料:

1.社会融资是指贷款人通过非传统银行贷款渠道筹集资金的活动。目前,除银行贷款和政府直接投资资金外,被认为是来自社会融资渠道的资金。社会融资是经济实体融资的重要补充形式。弥补了单一银行融资渠道窄、资金短缺的短板。有利于提高全社会金融投资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刺激经济快速增长。与新增贷款额相比,社会融资是一个更广泛的货币流通统计指标。

2.除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外,社会融资总量还包括股票和债券融资,将资金流向统计延伸至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融资来源,更真实地反映社会经济资金的供求关系。 2018年11月13日,央行发布2018年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报告,数据显示,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197.89万亿元,同比增长10.2%。

3.面对直接融资规模逐年扩大,央行流动性管理难度加大。为更好落实宏观审慎政策,中国人民银行拟推出基于社会融资的货币流通统计口径——“社会融资增长指数”。该指标基于对社会融资规模的描述,或将在货币政策制定过程中部分替代M2(现金+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作为参考指标,意味着股市等资产价格将纳入货币政策操作考量,有利于按照宏观审慎监管要求建立新的分析框架和监测范围。

4.2011年度工作会议和2011年1月18日国务院第五次全体会议强调“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节奏”。这标志着社会融资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正式进入社会融资规模我国货币政策制定和操作的实践。2018年以来,社会融资规模进行了两次调整:2018年7月,央行首次调整社会融资规模。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纳入社会金融统计社会融资规模; 2018年9月,央行第二次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纳入社会金融统计。

社会融资规模增加说明什么

社会融资规模-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和增量区别

社融规模增加意味着市场资金增加,即民众和企业借钱的总量增加了。

可以从两个方向来理解:一方面是因为社会性的危机导致民众借款增加,例如疫情导致经济压力大,居民借钱度过难关,企业也是如此;另一方面是经济周期到来,社会生产投资旺盛引起的。

社融规模全称为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是增量概念。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

当然,社融规模的增加,对整个经济的增长是正面的,毕竟钱花出去才能创造价值。所以当信贷社融纷纷放量,且超出了市场预期后,这对于未来宏观经济的逐渐改善与企稳构成比较积极的影响。

当然,这个社融还为市场释放出一个比较明显的信号,则是市场流动性得到了保障。

【拓展资料】

相关知识补充:

一、社会融资规模的原则。

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主要有四项原则:即居民原则、金融原则、合并原则和增量统计与计值原则。

1.居民原则。社会融资规模的持有部门和发行部门均为居民部门。按照居民原则,外商直接投资、外债和外汇占款均不计入社会融资规模。

2.金融原则。按照金融原则,国债发行不计入社会融资规模。因为国债发行的主体是政府,国债的发行与兑付属于财政政策的范畴。

3.合并原则。社会融资规模包括各种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因此,在统计社会融资规模时,要将金融机构相互间的债权和债务关系合并处理。在数据汇总方面,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和所有权关系相互轧差,不重复计算。例如,金融机构之间相互持有的股权、相互持有的债券等等,都不计入社会融资规模。

4.增量统计与计值原则。社会融资规模是增量概念,为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也可以是当期发行或发生额扣除当期兑付或偿还额的差额。

二、社会融资规模的实践意义。

可以全面反映社会融资规模的总量。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金融与经济关系发生较大变化,理论研究与政策操作都需要能全面、准确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的全口径统计指标。传统的金融与经济关系,一般是指银行体系通过其资产负债活动,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在金融机构资产方主要体现为新增贷款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负债方主要体现为货币创造和流动性增加。

目前人民币贷款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发放的一般贷款及票据贴现,它反映了银行业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近年来,我国金融总量快速扩张,金融结构多元发展,金融产品和融资工具不断创新,证券、保险类机构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加大,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贷款表现出明显替代效应。新增人民币贷款已不能完整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也不能全面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总量。

社会融资规模是什么意思

社会融资规模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主要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是增量概念。

拓展资料:

一.金融体系

1.这里的金融体系是整体金融的概念,从机构看,包括银行、信托、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 从公式来看: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投资性房地产+其他。 社会融资规模由四个部分九项指标构成:一是金融机构表内业务,包括人民币和外币各项贷款;二是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三是直接融资,包括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和企业债券;四是其他项目,包括投资性房地产和其他。 央行表示,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是综合了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央行一行三会的数据,给出的一个更全面的衡量指标,每个季度发布一次。

2.社会融资规模(又称社会融资总量或社会融资总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

3.社会融资总量,就是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年度新增融资总量,既包括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又包括资本市场的债券、股票等市场的直接融资。

二.金融规模

1.社会融资规模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金融机构通过资金运用对实体经济提供的全部资金支持,即金融机构资产的综合运用,主要包括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信托贷款、委托贷款、金融机构持有的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的赔偿和投资性房地产等。二是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通过金融机构服务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非金融企业股票筹资及企业债的净发行等。三是其他融资,主要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贷款公司贷款、产业基金投资等。

2.社会融资规模反映的是我国实体经济从境内金融机构获得的融资总量,而外汇占款、外商直接投资属于外部资金流,因此不应计算在内。

3.社会融资规模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是增量概念。这里的金融体系为整体金融的概念,从机构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具体看,社会融资规模主要包括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和其他金融工具融资十项指标。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创新深化,实体经济还会增加新的融资渠道,如私募股权基金、对冲基金等。未来条件成熟,可会将其计入社会融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