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候的魏蜀吴三国分别在今天的哪些地方
1、魏国大致的国界在今天的长江以北,到今天的内蒙古东边,不超过山海关;西到今天的新疆一部分,甘肃一带;西南边到陕西一部分和蜀国接壤。
2、蜀国比较简单,就是今天的四川和重庆,北到陕西的汉中市附近。
3、吴国是长江以南,南部国界延伸到今天的越南北部,过海到台湾。这两点大部分的国土都属于吴国,之所以说大部分,是指有少数地区的少数民族部落未能完全控制。西边和蜀国接壤。
扩展资料: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疆域
曹魏
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时即大幅发展,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 ;东至黄海。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寿春、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 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西南与蜀汉对峙于秦岭、河西一带,以长安为重镇。在立国后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扬州。
曹魏于西域设置管辖海头的西域长史和管辖高昌的戊己校尉。221年孙权称藩后,曹魏让孙权领有荆州牧,将荆扬等孙权势力则定为荆州,曹魏原直辖的荆州北部改称为郢州。双方决裂后曹魏复改郢州为荆州。220年至226年,分陇右置秦州,最后并入雍州。灭蜀汉后分益州置梁州,共增加两州。
蜀汉
蜀汉为刘备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战后才在诸葛亮协助下,由荆州南部开始发展。其势力一度涵盖荆州、益州及汉中。立国前后与孙吴发生多次战争并损失荆州,于诸葛亮南定南中后获得云南一带疆域,至此渐渐稳定。疆域范围:北方与曹魏对峙于秦岭,汉中为重镇;东与孙吴相邻于三峡,巴西为重镇;西南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及南蛮相邻。蜀汉共有22郡、仅益州一州。于益州下设庲降都督,治味县,专辖益州南部。
东吴
东吴的疆域拥有大部分的扬州。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荆州西部、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至孙权称帝后疆域方稳定下来。孙吴北与曹魏对峙在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南达越南的中部。孙吴原有32郡及三州:荆州、扬州、交州。于226年设置广州,后并入交州。至264年复设,共增加一州。
三分归晋
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司马炎称帝后开始筹备伐吴,派王濬于益州大造船舰,以羊祜镇守襄阳与镇守江陵的吴将陆抗对峙。在264年孙皓即位后,交州(约今广西省及越南北部)向曹魏投降。
两年后吴军意图夺回但被晋将毛炅击败。269年孙皓以虞汜、陶璜及李勖等人分陆海两路会师合浦,至271年方夺回交州。279年,修允部属郭马于广州(约今广东省及广西省)叛变,孙皓先后派滕循、陶浚、陶璜等多方围剿方平定。同年晋军率大军南征,吴国岌岌可危。
东吴重臣陆凯及陆抗相继去世后,晋将羊祜提议伐吴,但遭贾充反对而作罢。279年西北之乱始平,王濬、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时候伐吴,贾充、荀勖等认为西北未定而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十一月大举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他以贾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濬唐彬军、中游杜预胡奋王戎军、下游王浑司马伷军多路并进。
280年一月孙皓急任丞相张悌率沈莹、孙震渡江抵御王浑军,但皆战败而亡。而王濬军沿长江配合其他晋军攻下西陵、江陵、武昌及寻阳等地,杜预也夺下荆州南部。三月十五孙皓见晋军已包围建业,认为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至此三国时期结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国(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历史时期)
三国时期,魏国,蜀国,吴国的都城分别在哪?
河南省洛阳市,吴国的都城不在苏州,在南京。
1、魏国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洛阳市,简称“洛”,别称洛邑、洛京,河南省地级市,洛阳市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03平方公里,河南省西部,东西长约179公里,南北宽约168公里。
横跨黄河中下游南北两岸,东邻郑州市,西接三门峡市,北跨黄河与焦作市接壤,南与平顶山市、南阳市相连。
2、吴国
黄龙元年(229年)5月23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随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会、副省级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全市下辖11个区,总面积6587平方千米,2017年建成区面积1398.6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33.5万人,城镇人口685.89万人,城镇化率82.3%,是长三角及华东唯一的特大城市。
扩展资料:
三国时期蜀国的都城在成都: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定都成都。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简称蓉,别称蓉城、锦城,副省级市,特大城市,西部战区机关驻地, 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重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物产丰富、农业发达,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三国魏蜀吴都是现在的哪里
; 三国时期的蜀国主要是现在的云南省和贵州省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陕西、甘肃、越南的部分地区,吴国北至江苏中部,南达越南中部,西抵广西东部,魏国前期疆域大幅度的扩大,在曹丕乘称帝时基本定型,几乎包含整个华北地区。
1、蜀国
nbsp; 蜀国的疆域北至武都、汉中,东达巫峡,南面包含云南、贵州,西部达缅甸的东部,主要包含现在的云南省和贵州省的大部分地区,还有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缅甸的东北部和越南西北部地区,平定了四郡之乱加强了民族团结。
2、吴国
nbsp; 吴国的疆域北至江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中部,南至通日南郡现在的越南中部,西部抵达交趾郡现在的广西东部,东部临海,主要包括现在的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和湖南省的完整地区以及江苏、广西、上海和现在越南的北部等地区。
3、 魏国
魏国在曹操即位时期疆域大幅度的扩大,在曹丕乘称帝时基本定型稳定下来,范围北至山西、河北和辽东,南与匈奴、鲜卑及高句丽为邻,东临黄海以寿春和襄阳为重镇,大致上包含了整个华北地区,西至甘肃以长安为重镇。
三国时期吴蜀魏领土各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三国成立时,魏是河北,辽宁,陕西,山西,宁夏,甘肃,山东,河南,江苏,安徽
蜀是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包括现在三国魏蜀吴都是现在的哪里的重庆市
吴是福建,浙江,江西,后来杀关羽夺取三国魏蜀吴都是现在的哪里了湖北和湖南一些
三国时期吴蜀魏领土各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吴国:现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安徽南部等地。
蜀国:现四川、甘肃、宁夏、武汉、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魏国:整个北方三国魏蜀吴都是现在的哪里,南至山东、河南、山西、陕西。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中,曹操失利,未能统一全国。赤壁之战后,曹操被迫退居北方,重新积蓄力量;孙权在长江中下游三国魏蜀吴都是现在的哪里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得到湖南、湖北大部分地区,后来又进占四川。
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建立魏国。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国;222年,孙权称帝,建立吴国。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了。
扩展资料:
根据史书的记载,三国存在的时间是220年~280年,其实也就只有短短的60年时间。如果要说三国时期正式结束,肯定就是从吴国灭亡开始算,不过当时曹魏也已经被司马家给篡权。
可能很多人以为曹魏才是最后灭亡的,实际上东吴才是最后一个,蜀国灭亡的后两年司马炎就登基称帝,建立了晋国然后才灭的吴,从此晋朝登上历史舞台。
诸葛亮死后费炜等先后辅佐刘禅治蜀,它们基本上遵循了诸葛亮的各项政策,蜀国政权仍比较稳定,与魏吴的鼎足形式还能维持。
公元253年,费炜死,姜维任大将军,他以一部分兵力屯守汉中,自率数万人多次北攻曹魏,但后主刘禅非常无能,贪图安乐。他宠幸宦官,让他们把持朝政,排挤姜维,国力日益衰弱。公元202年秋,魏国带兵关中,准备伐蜀。
正在屯守的姜维得到消息后马上报告刘禅,并建议他做好防御准备,刘禅宠幸的宦官却耍弄迷信,说魏军不会到,让刘禅不必留意。公元263年魏国大将军司马昭派邓艾、钟会、诸葛绪率兵十八万分三路大举攻蜀,刘禅毫无防备准备,人心大乱,文武大臣束手无策,有人认为蜀和吴是联盟,应该投奔吴国。也有人认为南中地势险要,便于防守,应该退到南中。
这时光禄大夫谯周提出了投降魏国的主张,他说“大能吞小,此数之自然“。还说刘禅投降魏国后,可以分到一块爵土,继续享乐,昏庸的刘禅接受了谯周的建议,向魏国投降,蜀国灭亡。魏灭蜀后,司马氏在国内的势力更大了,取代魏国的条件逐渐成熟。公元265年,司马昭死了,他的儿子司马炎继位后废掉魏元帝曹奂自称皇帝,国号晋,仍然立都洛阳。
晋朝建立后,司马炎积极整治军队,做灭吴的准备,还命令益州刺史在巴蜀修造战船,训练水师,以便攻吴时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吴国自公元252年孙权死后,统治集团内部宗室和大臣之间争夺权力,互相侵占,一片混乱。尤其是孙权的孙子孙皓统治时期,政治更加腐朽。孙皓极其荒淫暴虐,奢侈无度。他对部下任意诛杀,
人民赋税繁重,痛苦不堪,国力十分衰弱,晋朝经过十几年的准备,公元279年发兵二十万分六路,大举攻吴,在晋军强大的攻势面前,吴国的军队很快溃败,公元280年,进攻晋军攻下建业,吴末帝孙皓投降,吴国灭亡至此,三国鼎立局面结束,统一于晋王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行政区划
三国说的魏蜀吴分别指的是现今的什么地方?
1、曹魏
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时即大幅发展,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东至黄海。
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寿春、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西南与蜀汉对峙于秦岭、河西一带,以长安为重镇。
在立国后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扬州。
2、蜀汉
蜀汉为刘备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战后才在诸葛亮协助下,由荆州南部开始发展。其势力一度涵盖荆州、益州及汉中。立国前后与孙吴发生多次战争并损失荆州,于诸葛亮南定南中后获得云南一带疆域,至此渐渐稳定。
疆域范围:北方与曹魏对峙于秦岭,汉中为重镇;东与孙吴相邻于三峡,巴西为重镇;西南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及南蛮相邻。
蜀汉共有22郡、仅益州一州。于益州下设庲降都督,治味县,专辖益州南部。
3、东吴
东吴的疆域拥有大部分的扬州。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荆州西部、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至孙权称帝后疆域方稳定下来。
孙吴北与曹魏对峙在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南达越南的中部。
孙吴原有32郡及三州:荆州、扬州、交州。于226年设置广州,后并入交州。至264年复设,共增加一州。
上图是魏蜀吴三国行政区在当今的位置。
扩展资料
三国又叫三国时期,是因为当时天下由“魏、蜀(汉)、吴”三个势力所建立。
延康元年(220),曹丕自立称帝,因其姓曹,后世称之为曹魏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到咸熙二年(265年)曹奂禅位于司马炎,享国46年,主要控制北方九个州(长江以北),势力最为强大。
章武元年(221),刘备称帝,为表示自己政权合法性国号仍沿用汉,因其控制范围在益州一州(蜀地),故后世称之为蜀汉或简称蜀。蜀汉势力最为弱小,炎兴元年(263)刘禅投降邓艾,享国43年。
建兴元年(229),孙权正式称帝,建立孙氏政权国号吴,因其姓孙,故称孙吴,又因其控制扬州、交州、荆州等江东地区,又称为东吴。
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学者各有不同见解,一般分成狭义及广义。狭义是220年曹丕逼东汉汉献帝禅让,建国曹魏,使东汉灭亡开始,广义是184年黄巾之乱开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