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八记是哪八记?

“永州八记”包含《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1、《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为《永州八记》的第一篇。此文记叙了作者发现和宴游西山的经过,描写了西山的怪特,抒发了对怀才不遇愤懑和现实丑恶的无奈之情。

2、《钴鉧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永州八记》的第二篇。文中通过记叙钴鉧潭的由来、描绘水潭四周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摈弃尘世烦扰、摆脱官场险恶,使身心获得放松,并使精神获得解脱的思想感情。

3、《钴鉧潭西小丘记》是唐代的柳宗元创作的一篇山水游记散文,选自其代表作《永州八记》,是其中的第三篇。

《钴鉧潭西小丘记》语言简约精炼、清丽自然,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 其利用托物言志、融情于景等写作手法,巧妙地将柳宗元被贬永州的愤慨与兹丘的遭遇融汇在一起 ,静静的描绘中有一种生命的力量。

4、《小石城山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篇。这篇散文先详细描绘了小石城山的形状、布局,突出其酷似石城,赞叹山石树木的疏密仰伏,好像高明者有意设计、布置的,然后自然转入关于“造物主之有无”这一重大哲学命题的议论。

这篇散文写景生动形象,抒情自然,说理直接,将自己内心怀才不遇的苦闷寄予在景物描写中,借景抒情,情曲旨远。

5、《石涧记》为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游记,为《永州八记》的第七篇。文章着重写石态水容,写涧中石和树的特色,描绘了石涧溪石的千姿百态,清流激湍,翠羽成荫,景色美丽宜人。

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钟情山水的情怀,同时又书写了胸中愤郁,对自己的遭遇表示叹息和苦闷。全文景由情生,于常景中写出奇景;物我交融,主体和客体并重;并且剪裁得体,收结巧妙。

《永州八记》分别是哪几篇?

《永州八记》包含《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永州八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实际上柳宗元写的山水游记中还有一记,即《游黄溪记》,由于前八记都在永州城郊,历代文人寻胜较多,故称《永州八记》。

扩展资料

内容简介:

《始得西山宴游记》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柳宗元住在城内东山法华寺。对河就是西山。柳宗元过河游览后写了《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篇游记。西山,指潇水西岸南自朝阳岩起,北接黄茅岭,长亘数里起伏的山丘,即现今的娘子岭一带。

《钴鉧潭记》写于游西山后几天。钴鉧潭,在永州市零陵区河西柳子街柳子庙右侧愚溪西北面。古代称熨斗为钴鉧,钴鉧潭河床底面都是天然石头,凹陷甚深,潭面像古代熨斗,故名之。

《钴鉧潭西小丘记》写于游西山后八日。西小丘,在柳子街至永州市人民医院后的公路下侧,愚溪旁。早已成为居民住宅。沿溪一带尚有竹丛,竹丛下有许多石头如齿状互相推挤,倒映水中,当是柳宗元文中所指的“若牛马之饮于溪”了。

《小石潭记》小石潭,愚溪旁,下游兴建水电站后,水位提高,虽是清莹澄沏,但旧址已被淹没,可以按照柳宗元所写的“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找到小石潭。2002年,永州市为保护文化遗产,炸掉水坝,还小石潭“全石以为底”的原貌。

《袁家渴记》出永州市南门约五华里,在南津渡对面有个沙沟湾村,村前“澄塘浅渚”,水阔洲重,以关刀洲最大,长约100米,宽27米,洲旁有奇形怪状的石岛。柳宗元文中的袁家渴(音hè与褐同音)即此地。

《石渠记》写于元和七年(公元812年)游袁家渴以后。从袁家渴沿潇水而上,约半华里有一条小溪,溪口上去不远有一座石拱桥,桥下为农家浣洗处,柳宗元写的“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坠小潭”当是石渠旧址。

《石涧记》从石渠沿潇水而下约一华里,翻过一座土山,就到了涧子边杨家。村子北面有一条小溪,从村前田洞中间流经村旁,穿石拱桥,入潇水,这就是柳宗元所说的“石涧”。

《小石城山记》写于元和九年(公元814年)。这是八记中的最后一篇。小石城山在永州愚溪之北,过东风大桥到朝阳街道,沿着往北的山路而上,约一华里就到小石城山。明代在山腰修了一座“芝山庵”,因此"小石城山"又名“芝山”。

八记赏析:

柳宗元青年时代就立下雄心壮志,仰慕“古之夫大有为者”,向往于“励材能,兴功力,致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他25岁时已是“文章称首”的长安才子,刚考中了博学弘辞科,又与礼部郎中杨凭之女新婚,逐步成为文坛领袖,政坛新锐。

在其后的几年里,柳宗元又成为了当时皇帝的老师王叔文革新派的中坚分子,以热情昂扬、凌励风发的气概,准备施展自己“辅时及物”、“利安开元”的抱负。

然而,由于顺宗皇帝李诵即位时就已经中风,说话也不清楚,虽然有心改革朝政,但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加上宦官与藩镇势力强大,所以革新只实行了几个月,就以失败而告终。

元和四年八月,反对革新的太子李纯即位,九月,柳宗元立刻被贬邵州刺吏,行未半路,朝议认为处之太轻,又改贬永州司马。当时同时被贬的包括刘禹锡等人共有八位,史称“八司马事件”。

“永贞革新”的失败对政治上踌躇满志的柳宗元是沉重的打击,但对于他的文学创作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当时的永州“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顿惊且伤”,相当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所谓的“永州司马外置同正员”,其实是个编制外的闲职,没有官舍也没有具体的职务。

柳宗元一家人寄居在冷清的小寺庙,未及半载,母亲也逝世了。除了精神上抑郁悲愤,正当壮年的柳宗元身体也越来越差,诸病缠身,虚弱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

但永州清新的山水给了柳宗元很大的慰藉和寄托,他很快从悲观与失意中振作起来,踏遍了永州的山山水水并和田翁农夫相交,远离了政坛上的明争暗斗,回归到田园诗意般的生活,他认为永州的山水和自己一样的为世人所遗弃和漠视,写出了许多千古传诵推崇永州山水的散文。

余秋雨先生在《柳侯祠》中如此评价柳宗元的永州10年,他说:“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了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确实,永州的10年,是柳宗元人生最晦暗最感伤的十年,却是他文学创作最丰富和哲学思想全面成熟的10年。

《永州八记》对自然美的描绘,贵在精雕细刻出一种幽深之美。八记描写的大多是眼前小景,如小丘、小石潭、小石涧、小石城山等,柳宗元总是以小见大,犹如沙里淘金,提炼出一副副价值连城的艺术精品。

如《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对小石潭周围环境的描写,“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创造出一种空无人迹的山野清幽之美。

又如《石渠记》对小石渠之水流经之处细腻的刻画,在长不过十许步的小水渠上,一处处幽丽的小景,美不胜收。逾石而往是昌蒲掩映、鲜苔环周的石泓,又折而西行,旁陷岩石之下是幅员不足百尺、鱼儿穿梭的清深的小水潭,又北曲行,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竹。

永州山水,在柳宗元之前,并不为世人所知。但这些偏居荒芜的山水景致,在柳宗元的笔下,却表现出别具洞天的审美特征,极富艺术生命力。

正如清人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所说:“柳州记山水,状人物,论文章,无不形容尽致;其自命为‘牢笼百态’,固宜。”柳宗元时而大笔挥洒,描摹永州山水的高旷之美,使寂寥冷落的永州山水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

《永州八记》是哪八记

分类: 文化/艺术 文学 小说

问题描述:

只要篇名

拜托永州八记是哪八记!拜托拜托拜托拜托拜托~~

永州八记是哪八记-永州八记是哪八记?

解析:

《永州八记》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

永州八记指的是什么?

位于永州市郊。柳宗元在永州的十年间,写有一批山水游记,后人称为《永州八记》。

《永州八记》景区可分为两组:

第一组为元和四年(809)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谭记》《钴鉧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谭记》。西山,指潇水西岸之山,南起朝阳岩,北至黄毛岭,长亘数里,现名粮子岭。柳文所说的“穷山之高而止”,此山头现位于永州市水房内。钴鉧谭,位于柳子庙右侧愚溪之旁,前人在溪岸石上刻有“钴鉧谭”,其泉犹存,尚可饮用。西丘,位于愚溪旁,在今柳子街至人民医院公路下侧,已成为居民区。小石谭,因愚溪下游建水电站,旧址已淹没,但愚溪水涸时,仍可见“全石以为底”的石板河床。

第二组为元和七年(812)写的《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袁家渴,在永州市区南2.5公里,南津渡的对面沙沟村。柳文说所的“澄谭浅渚”,现为长约100米宽20米的关刀洲,但村内已无袁姓。石渠,由袁家渴沿潇水上行半华里,见小溪大石,即其旧址。石涧,沿潇水下行0.5公里,见一小溪穿石拱桥入潇水,即是。小石城山,位于愚溪之北,为黄茅岭西头尽处的一座山峦,明代在山腰建“芝山庵”,故又称为芝山。

柳宗元写的《永州八记》都包括什么?

柳宗元写的《永州八记》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作品介绍:

《始得西山宴游记》

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柳宗元住在城内东山法华寺。对河就是西山。

柳宗元过河游览后写永州八记是哪八记了《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篇游记。西山永州八记是哪八记,指潇水西岸南自朝阳岩起永州八记是哪八记,北接黄茅岭永州八记是哪八记,长亘数里起伏的山丘,即现今的娘子岭一带。

《钴鉧潭记》

《钴鉧潭记》写于游西山后几天。钴鉧潭,在永州市零陵区河西柳子街柳子庙右侧愚溪西北面。古代称熨斗为钴鉧,钴鉧潭河床底面都是天然石头,凹陷甚深,潭面像古代熨斗,故名之。

《钴鉧潭西小丘记》

《钴鉧潭西小丘记》写于游西山后八日。西小丘,在柳子街至永州市人民医院后的公路下侧,愚溪旁。早已成为居民住宅。沿溪一带尚有竹丛,竹丛下有许多石头如齿状互相推挤,倒映水中,当是柳宗元文中所指的“若牛马之饮于溪”了。

《小石潭记》(全名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小石潭,愚溪旁,下游兴建水电站后,水位提高,虽是清莹澄沏,但旧址已被淹没,可以按照柳宗元所写的“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找到小石潭。2002年,永州市为保护文化遗产,炸掉水坝,还小石潭“全石以为底”的原貌。

《袁家渴记》

出永州市南门约五华里,在南津渡对面有个沙沟湾村,村前“澄塘浅渚”,水阔洲重,以关刀洲最大,长约100米,宽27米,洲旁有奇形怪状的石岛。柳宗元文中的袁家渴(音hè与褐同音)即此地。

《石渠记》

《石渠记》写于元和七年(公元812年)游袁家渴以后。从袁家渴沿潇水而上,约半华里有一条小溪,溪口上去不远有一座石拱桥,桥下为农家浣洗处,柳宗元写的“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坠小潭”当是石渠旧址。

《石涧记》

从石渠沿潇水而下约一华里,翻过一座土山,就到了涧子边杨家。村子北面有一条小溪,从村前田洞中间流经村旁,穿石拱桥,入潇水,这就是柳宗元所说的“石涧”。

《小石城山记》

《小石城山记》写于元和九年(公元814年)。这是八记中的最后一篇。小石城山在永州愚溪之北,过东风大桥到朝阳街道,沿着往北的山路而上,约一华里就到小石城山。明代在山腰修了一座“芝山庵”,因此"小石城山"又名“芝山”。

永州八记是那八记?

永州八记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部分教科书简作《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永州八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永州八记是哪八记,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八记都在永州城郊永州八记是哪八记,历代文人寻胜较多永州八记是哪八记,故称《永州八记》。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游记散文中的一朵奇葩,其艺术魅力历久弥新。永州山水,在柳宗元之前,并不为世人所知。但这些偏居荒芜的山水景致,在柳宗元的笔下,却表现出别具洞天的审美特征,极富艺术生命力。

扩展资料:

《永州八记》中的永州八景

1、萍洲春涨:萍岛,在潇湘二水汇流处,那是永州的潇湘夜雨、旖旎风光永州八记是哪八记

2、香零烟雨:香零山,位于永州茆江桥,那是永州的烟锁山脚、雾雨朦胧;

3、朝阳旭日:朝阳岩,位于永州零陵潇水西岸,那是永州的水石幽奇、绝岩深洞;

4、愚溪眺雪:愚溪,位于永州零陵梳子铺戴花山,那是永州的水天一色、相映生辉;

5、恩院风荷:恩院风荷,位于永州市三中内那是永州的夏秋月夜、风摇荷影;

6、绿天蕉影:绿天蕉影,位于永州古城东山上那是永州的芭蕉成林、绿荫如云;

7、山寺晚钟:山寺晚钟,位于永州古城东山上,那是永州的大雄宝殿、晨钟暮鼓;

8、回龙夕照:回龙夕照,位于永州市城北潇水东岸,那是永州的迥龙宝塔、巍峨雄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永州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