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山甲要加入多少水

300ml。

炮山甲的食用方法:

1、炮山甲如果是煎的话,需要先单独把它煎个30分钟,然后再下其他的中药一起煎。

2、如果是磨成粉,就可以直接冲到煎好的药汁里面喝下去了。至于分几次吃,就看你的中药怎么煎了。如果是分2次喝中药,那你就分2次喝。

炮山甲的作用:

炮山甲就是属于穿山甲的鳞甲,这是属于中药的一种,主要是可以帮助消肿化脓的,因为中老年人会特别容易产生一些肾脏和肝脏的问题,这样会导致身体浮肿的情况很严重,因此可以帮助消肿,其次是对于中年女性而言,到了更年期会产生一定的月经不调的情况,服用炮山甲可以帮助进行月经不调的调理,对于痛经的情况也可以得到缓解,除此之外,还可以帮产妇产乳的。

炮山甲的副作用:

炮山甲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腹胀、食欲不振、肝功能异常、黄疸、肝损害及一些过敏症状如皮疹、面肿等。

炮甲的功效与作用

炮甲炮山甲粉的功效与作用,为鲮鲤科动物鲮鲤的鳞甲。有消肿溃痈炮山甲粉的功效与作用,搜风活络,通经下乳之功效。用于治疗痈疽疮肿,风寒湿痹,月经停闭,乳汁不通,便血等病症。

甲片随生长部位不同而形状大小不一。呈扇面形、菱形或盾形,一般长或宽l.5~5厘米,中央较厚,边缘较薄。背面青黑色,有纵线纹多条,底部边缘,有数条横线纹。腹面色淡较滑润,中央有一条弓形的横向棱线。

角质,微透明,坚韧有弹性,很难折断。气微腥,味咸。以片匀、色青黑、无腥气、不带皮肉者为佳。进口的穿山甲商品,多来自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地。一般分大甲片与小甲片。大甲片灰黄色,习称"铜甲片",品质较次;小甲片褐色,习称"铁甲片",品质较优。

显微鉴定:炮山甲粉末:淡黄色。不定形碎块近无色、淡黄色或黄色,具有大小不一的类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空洞,碎块边缘凹凸不平或有凹陷。

扩展资料炮山甲粉的功效与作用

炮甲呈扇面形、三角形、菱形或盾形的扁平状或半折合状,中间较厚,边缘较薄。大小不一,长宽各约0.5-5cm。

背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有光泽,腹面色较浅,中部有一条明显突起的弓形横向棱线,其下方有数条与棱线相平行的细纹。

角质微透明,坚韧而有弹性,不易折断。气微腥,味微咸。以片匀、色青黑、无腥气、不带皮肉者为佳。

甲珠就是穿山甲,一般炮制后才用,名炮甲珠,炮山甲。或烧,或酥炙、醋炙、童便炙,或油煎,土炒,蛤粉炒。

参考资料来源炮山甲粉的功效与作用:百度百科-炮甲

炮甲粉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炮甲粉就是穿山甲片经过炮制,用滑石粉或细沙炒至鼓起呈金黄色时,取出打成的粉。

功效:能够活血散结,消肿溃痈,搜风活络,通经下乳。

主 治:血瘀经闭;症瘕;乳汁不下;痈疽疮肿,瘰疬,风寒湿痹。

一般用药时不宜配伍过多的活血,破血制品。炮山甲为鲮鲤科动物鲮鲤的鳞片,全年均可捕捉,捕后杀死,剥取甲皮,放入沸水中烫,等鳞片自行脱落,捞出,洗净,晒干,名甲片。

属于鳞甲炮制品,目前多个中药材市场的泡山甲系用羊蹄甲炮制冒充,另有人掺入硫酸镁增重的现象,在购买时需小心鉴别。

扩展资料:

炮甲甲片随生长部位不同而形状大小不一。呈扇面形、菱形或盾形,一般长或宽l.5~5 厘米,中央较厚,边缘较薄。背面青黑色,有纵线纹多条,底部边缘,有数条横线纹。

腹面色淡较滑润,中央有一条弓形的横向棱线。角质,微透明,坚韧有弹性,很难折断。气微腥,味咸。以片匀、色青黑、无腥气、不带皮肉者为佳。

一般分大甲片与小甲片。大甲片灰黄色,习称"铜甲片",品质较次;小甲片褐色,习称"铁甲片",品质较优。

显微鉴定:炮山甲粉末:淡黄色。不定形碎块近无色、淡黄色或黄色,具有大小不一的类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空洞,碎块边缘凹凸不平或有凹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炮甲

炮甲的功效

甲珠就是穿山甲,一般炮制后才用,名炮甲珠,炮山甲。或烧,或酥炙、醋炙、童便炙,或油煎,土炒,蛤粉炒。

【性味】味咸;性微寒 本品呈扇面形、三角形、菱形或盾形的扁平状或半折合状,中间较厚,边缘较薄。大小不一,长宽各约0.5-5cm。背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有光泽,腹面色较浅, 中部有一条明显突起的弓形横向棱线,其下方有数条与棱线相平行的细纹。角质微透明,坚韧而有弹性,不易折断。气微腥,味微咸。以片匀、色青黑、无腥气、不带皮肉者为佳。

【归经】肝;胃经

【功能主治】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痈溃坚。主血瘀经闭;症瘕;风湿痹痛;乳汁不下;痈肿;瘰疬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气血虚弱、痈疽已溃者及孕妇禁服。

【药理作用】

1.降低血液粘度作用:1.1.对大白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取大白鼠30只,体重300±20g,随机分成2组,分别腹腔注射穿山甲片水煎液(浓度10%)及等容量生理盐水,1小时后,再次给药。然后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鼠尾取血,测定玻片、毛细管凝血时间及毛细管高度。本实验结果表明,穿山甲片的水煎液有明显延长大白鼠凝血时间的作用和降低大白鼠血液粘度的作用。

1.2.对小白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取小白鼠36只(18±2g),随机等分为3组,分别灌胃穿山甲片水煎液及等量生理盐水,3天后,眼眶后静脉丛取血,用毛细管法测定凝血时间。实验结果表明,穿山中片的水煎液有明显延长小白鼠凝血时间和降低小白鼠血液粘度的作用。

2.抗炎作用:取小白鼠84只,随机分组,灌胃穿山甲片水煎液和生理盐水,1周后,将小鼠左耳正反面涂以巴豆油液(内含巴豆油2%,无水乙醇20%,无水乙醚78%)使其发炎肿胀,4小时后,将小白鼠处死,迅速剪下两耳,以直径4mm的不锈钢圆冲冲下一圆面,精称,左右耳之差即为左耳实际肿胀重量,计算肿胀百分率,结果见表4。实验结果表明穿山甲片的水提液、醇提液均有明显的抗巴油油引起的小白鼠耳部炎症作用(P0.01,P0.05)。

3.对小白鼠常压缺氧的耐受能力的影响:穿山甲片中的环二肽Ⅵ和Ⅶ能够提高小白鼠常压缺氧的耐受能力。 炮山甲:取拣净的穿山甲片,分开大小,另将砂子置锅内炒至轻松,加入穿山甲片,炒至鼓起呈金黄色时,取出,筛去砂子,放凉。

醋山甲:用上法炒至鼓起呈金黄色时,筛去砂于,立即将炮山甲片倒入醋盆内,搅拌略浸,捞出,用水漂洗,晒干。(每穿山甲片100斤,用醋50斤) ①治痈疽无头:穿山甲、猪牙皂角(去皮、弦)各一两。共炙焦黄,为末。每用一钱,热酒调下。其疮破,以冬瓜藤为末敷,疮干即水调敷之,诸疖疮皆可用。(《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②治肿毒初起:穿山甲插入谷芒热灰中,炮焦为末二两,入麝香少许。每服二钱半,温酒下。(《仁斋直指方》)

③治痈疽,托毒排脓,五毒附骨在脏腑里,托出毒气,止痛内消:蜂房一两,穿山甲,蛇蜕、油发(并烧带生存性)各一分。上为末。每服二钱,入乳香末半钱,暖酒调下。(《普济方》穿山甲散)

④治吹奶痛不可忍:穿山甲(炙黄)、木通各一两,自然铜半两(生用)。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温酒调下,不计时候。(《本草图经》)

⑤治乳汁不通:穿山甲炮,研末,酒服方寸匕,日二服。(单骧·涌泉散)

⑥治便毒便痈:穿山甲半两,猪苓二钱。并以醋炙研末。酒服二钱。外用穿山甲末和麻油、轻粉涂之。(《仁斋直指方》)

⑦治聤耳出脓:穿山甲烧存性,入麝香少许吹之。(《鲍氏小儿方》)

⑧治瘰疬溃坏:鲮鲤甲二十一片。烧研敷之。(《姚僧坦集验方》)

⑨治蚁瘘疮多而孔小:烧鳢鲤甲。猪膏和敷。(《补缺肘后方》)

⑩治气痔脓血:穿山甲一两(烧存性),肉豆扣(肉豆蔻)仁三个。同为末。米饮调二钱服。甚者加猬皮一两,烧入。中病即已,不必尽剂。(《本草衍义》)

⑾治喉癣:甲片五分(炙),白霜梅一个(炙),雄黄五分,枯矾一钱。上共研末。吹喉内。(《疡科遗编》穿山甲散)

⑿ 治中风,手足偏废不举:川山甲、红海蛤(如棋子者)、川乌头(大者,生用)各二两。上为末。每用半两,捣烈葱白汁,和成厚饼,约径一寸半,贴在所患一边脚 中心,用旧帛裹紧缚定,于无风密室中椅子上坐,椅前用汤一盆,将贴药脚于汤内浸,候汗出,即急去了药,汗欲出,身麻木,得汗周遍为妙。切宜避风,自然手足 可举,如病未尽除,候半月二十日以后,再依此法用一次。仍服治风补理药。忌口远欲以自养。(《三因方》趁痛膏)

⒀治但热不寒疟:穿山甲一两,干枣十枚。上同烧灰留性,研为细末。每服二钱,当发日,日未出时井水调下。(《杨氏家藏方》)

⒁治痢,里急后重:穿山甲,好蛤粉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好酒空心调服。(《普济方》)

⒂治疝气膀胱疼痛:穿山甲(炒)三钱,茴香子(小茴香)二钱。为细末。每服二钱,滚水酒送下。(《滇南本草》)

⒃治妇人阴颓,硬如卵状:穿山甲五钱。以沙炒焦黄为末。每服二钱,酒下。(《摘元方》)

⒄治痘疮变黑:穿山甲,蛤粉炒。为末。每服五分,入麝香少许,温酒服。即发红色。(《仁斋直指方》)

炮山甲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炮山甲炮山甲粉的功效与作用的炮制方法 5 炮山甲的性状 6 穿山甲的性味归经 7 穿山甲的功效与主治 8 炮山甲的炮制作用 9 穿山甲的炮制研究

炮山甲粉的功效与作用-炮山甲粉的食用方法

9.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9.2 工艺研究

10 炮山甲的贮存方法 11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炮山甲

1 拼音

pào shān jiǎ

2 英文参考

stirbaked SQUAMA MANITI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炮山甲为穿山甲的炮制品炮山甲粉的功效与作用,方法为砂炒,其生品多不直接入药[1]。穿山甲的炮制唐代已有,见《千金翼方》等。穿山甲为鲮鲤科动物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 Linnaeus的鳞甲[1]。穿山甲味咸,性微寒,归肝、胃经,具有活血消症,通经下乳,消肿排脓,搜风通络的功效,用于经闭癓瘕,乳汁不通,痈肿疮毒,风湿痹痛,中风瘫痪,麻木拘挛。穿山甲质地坚硬,不易煎煮和粉碎,并有腥臭气[1]。砂炒或砂炒醋淬后质变酥脆,易于粉碎及煎出有效成分,矫正其腥臭之气[1]。炮山甲鼓起,呈卷曲状,金黄色,质酥脆,易碎,气微腥,味咸,擅于消肿排脓,搜风通络,用于痈疡肿毒,风湿痹痛[1]。

4 炮山甲的炮制方法

古代穿山甲的炮制方法较多,但皆不生用[1]。

唐代有烧灰法(《千金翼方》)、炒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法[1]。

宋代出现炮山甲粉的功效与作用了炙黄、童便浸炙(《太平圣惠方》)、炙焦(《伤寒总病论》)、醋浸炒(《产育宝庆集》)、蚌粉炒(《普济本事方》)、蛤粉炒(《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酒制(《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土炒(《急救仙方》)等炮制方法[1]。

元代有石灰炒制(《世医得效方》)、酥制(《瑞竹堂经验方》)、火炮(《卫生宝鉴》)法[1]。

明代又增加了桑灰制、热灰炮焦、谷芒灰炒、醋炙、麸炒(《普济方》)、皂角灰制(《奇效良方》)、油煎(《本草纲目》)、砂土炒(《仁术便览》)等方法[1]。

清代又提出了乳制(《得配本草》)、红花牙皂紫草节苏木制(《串雅内编》)等炮制方法[1]。并且对炮制的目的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尾鳞尖厚有三角用之力胜[1]。或炮,或烧或酥炙,醋炙,童便炙或油煎,土炒,蛤粉炒,各随本方[1]。如热疟不寒同干枣炒用炮山甲粉的功效与作用;下痢里急同蛤粉炒用;妇人阴秃砂炒;痘疮变黑蛤粉炒;肿毒初起,入谷芒热灰中炮[1]。便毒便痈,醋炙;瘰疬溃坏,土炒;耳肉疼痛,同土狗炒,耳鸣耳聋,蛤粉炒;倒睫卷毛,将羊肾脂抹甲上炙,随各证各脏腑修制,以类推之,未有生用者”(《本草述钩元》)[1]。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砂炒、砂炒醋淬等[1]。

净穿山甲的制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1]。

炮山甲的炮制方法为:取砂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时,投入大小一致的净穿山甲片,拌炒至鼓起,呈金黄色时,取出,筛去砂子,放凉[1]。

5 炮山甲的性状

穿山甲呈扇面形、三角形或盾形,大小不一,中央较厚,边缘较薄[1]。外表青黑色,有纵纹多条,底部边缘有数条横纹线[1]。内表面色浅,较润滑,中部有一条弓形的横向棱线[1]。角质,微透明,坚韧有弹性,不易折断[1]。气微腥,微咸[1]。

炮山甲鼓起,呈卷曲状,金黄色,质酥脆,易碎,气微腥,味咸[1]。

6 穿山甲的性味归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穿山甲味咸,性微寒。归肝、胃经。

《中药大辞典》:穿山甲味咸,性凉。入肝、胃经。

《别录》:"微寒。"

《药性论》:"有大毒。"

《滇南本草》:"性寒凉,味咸。"

《本草纲目》:"入厥阴、阳明经。"

《本草汇言》:"入足太阴,厥阴经。"

7 穿山甲的功效与主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穿山甲具有活血消症,通经下乳,消肿排脓,搜风通络的功效。用于经闭癓瘕,乳汁不通,痈肿疮毒,风湿痹痛,中风瘫痪,麻木拘挛。

《中药大辞典》:穿山甲具有消肿溃痈,搜风活络,通经下乳的功效。治痈疽疮种,风寒湿痹,月经停闭,乳汁不通。外用止血。

《中华本草》:穿山甲具有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痈溃坚的功效。主血瘀经闭、症瘕、风湿痹痛、乳汁不下、痈肿、瘰疬。

炮山甲擅于消肿排脓,搜风通络,用于痈疡肿毒,风湿痹痛[1]。如治痈毒初起,赤肿焮痛的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的透痉解挛汤(《类证治裁》)[1]。

醋山甲通经下乳力强,用于经闭不通,乳汁不下[1]。如治经闭不通的穿山甲散(《妇科大全》)及产妇乳汁不下的涌泉散(《卫生宝鉴》);还可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如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1]。

《名医别录》:"主五邪惊啼悲伤,烧之作灰,以酒或水和方寸匕,疗蚁瘘。"

陶弘景:"疗疮癞。"

《药性论》:"治山瘴疟。恶疮,烧敷之。"

《日华子本草》:"治小儿惊邪,痔漏、恶疮、疥癣。"

《滇南本草》:"治疥癞痈毒,破气行血,胸膈膨胀逆气,治膀胱疝气疼痛。"

《本草纲目》:"除痰疟寒热,风痹强直疼痛,通经脉,下乳汁,消痈肿,排脓血,通窍杀虫。"

《本草再新》:"搜风去湿,解热败毒。"

8 炮山甲的炮制作用

穿山甲质地坚硬,不易煎煮和粉碎,并有腥臭气[1]。多不直接入药[1]。

砂炒或砂炒醋淬后质变酥脆,易于粉碎及煎出有效成分,矫正其腥臭之气[1]。

炮山甲擅于消肿排脓,搜风通络,用于痈疡肿毒,风湿痹痛[1]。如治痈毒初起,赤肿焮痛的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的透痉解挛汤(《类证治裁》)[1]。

9 穿山甲的炮制研究

穿山甲主含蛋白质和钙,还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及微量元素[1]。据研究报道,已从穿山甲中分离得到了7种化合物,其中L丝L酪环二肽和D丝L酪环二肽,为非对映立体异构体,系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得到,并证明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1]。穿山甲还含有18种微量元素,其水溶液中含有16种游离氨基酸[1]。

9.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1)穿山甲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但炮制后L丝L酪环二肽和D丝L酪环二肽两种成分的含量显著增高,说明炮制对药物疗效的增强具有一定的意义[1]。

(2)以蛋白质为指标,穿山甲各炮制品煎煮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均明显高于生品[1]。这表明穿山甲炮制后不仅易于粉碎,且煎煮量及体外溶出量均明显增加,因此穿山甲炮制后入药是合理的[1]。

(3)对穿山甲生品与不同炮制品的煎液分析,结果如下:总浸出物,总蛋白质和钙的含量是醋淬品砂炒品生品[1]。因此认为醋淬品质量为最好,砂炒品次之,生品不应直接入药[1]。

9.2 工艺研究

(1)实验研究表明,用爆花机炮制穿山甲,饮片均匀,体积膨胀增大,质地更加酥脆,并提高了疗效[1]。炮制品煎液中水溶性浸出物明显高于砂烫法,而重金属含量却不比砂烫法高[1]。

(2)采用卧式炒药机炮制穿山甲,利用中速转动搅拌,锅内温度120℃左右,只需8~12分钟,同样能达到炮制品的质量要求[1]。

(3)穿山甲炮制时的砂温,有实验认为,以230℃~250℃为好,在此温度范围内炮制的穿山甲外观性状较好,水煎出率及蛋白质含量较高,但醋山甲蛋白质含量稍低于烫山甲[1]。

10 炮山甲的贮存方法

炮甲珠有什么功效

炮甲珠是经过炮制的穿山甲片【中文名】甲珠 【英文名】:Pangolin Scales 【来 源】:为鲮鲤科动物鲮鲤的鳞甲。 【功 效】:消肿溃痈,搜风活络,通经下乳。 【主 治】:治痈疽疮肿,风寒湿痹,月经停闭,乳汁不通,便血。 【性味归经】:咸,凉。①《别录》: "微寒。"②《药性论》: "有大毒。"③《滇南本草》: "性寒凉,味咸。"入肝、胃经。①《纲目》: "入厥阴、阳明经。"②《本草汇言》: "入足太阴、厥阴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散剂。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用药忌宜】:气血不足,痈疽已溃者慎服。《本草经疏》:"痈疽已溃不宜服,痘疮元气不足不能起发者,不宜服。" 【别 名】:鲮鲤甲(《别录》)、鳣鲤甲(《补缺肘后方》)、鲮鲤角(《本草衍义》)、川山甲(《三因方》)、鳖鲤甲(《本草经疏》)、山甲(《本草求真》)、甲片(《疡科遗编》)、麒麟片、鳞片、随碱片(《广西中药志》) 【处方名】:穿山甲、山甲、甲片、炮山甲、炮甲、甲珠、炮甲片、炙山甲、炙甲片、山甲珠、炮甲珠、醋山甲、醋甲片、炒穿山甲等处方中写穿山甲、山甲、甲片均指生穿山甲片。为原药去杂质,洗净,晒干,捣碎入药者。炮山甲又称炮甲、炮甲片、炮甲珠、山甲珠、炙山甲。为山甲片用砂子炒至鼓起呈深黄色入药者。醋山甲又名醋甲片。为炮山甲炒成后,筛去砂子,趁热放入醋内浸淬,再用清水漂洗干净,晒干入药者。 【商品名】:小甲片:又名铁甲片。为外部呈褐色者。质佳。大甲片:又名铜甲片。为外部呈灰黄色者。质次。甲张:又名甲壳。为带有甲片的甲皮。生甲片:将甲皮放入沸水中略煮,刮下甲片,晒干,即为生甲片。以甲片均匀、表面光洁、色黄褐或黑褐、半透明、无腥气。不带皮肉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药材主产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浙江、福建、湖南、安徽等地亦产。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捕得后杀死,去净骨肉,晒干,即为"甲壳"(亦称"甲张")。将甲壳置沸水中,甲片自行脱落,晒干;或直接用沸水烫死,取下甲片,洗净晒干。 【拉丁名】:Squama Manitis 原动物Manis pentadactyla L. 【炮制方法】:炮山甲:取拣净的穿山甲片,分开大小,另将砂子置锅内炒至轻松,加入穿山甲片,炒至鼓起呈金黄色时,取出,筛去砂子,放凉。醋山甲:用上法炒至鼓起呈金黄色时,筛去砂于,立即将炮山甲片倒入醋盆内,搅拌略浸,捞出,用水漂洗,晒干。 (每穿山甲片 100厅,用醋50斤)①《滇南本草》:"土炒,炮用。"②《纲目》:"方用或炮,或烧,或酥炙、醋炙、童便炙,或油煎,土炒,蛤粉炒,当各随本方,未有生用者。仍以尾甲为力胜。" 【考 证】:出自《本草图经》。 生药材鉴定 甲片随生长部位不同而形状大小不一。呈扇面形、菱形或盾形,一般长或宽l.5~5 厘米,中央较厚,边缘较薄。背面青黑色,有纵线纹多条,底部边缘,有数条横线纹。腹面色淡较滑润,中央有一条弓形的横向棱线。角质,微透明,坚韧有弹性,很难折断。气微腥,味咸。以片匀、色青黑、无腥气、不带皮肉者为佳。进口的穿山甲商品,多来自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地。一般分大甲片与小甲片。大甲片灰黄色,习称"铜甲片",品质较次;小甲片褐色,习称"铁甲片",品质较优。显微鉴定:炮山甲粉末:淡黄色。不定形碎块近无色、淡黄色或黄色,具有大小不一的类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空洞,碎块边缘凹凸不平或有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