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之本是什么
就业是民生之本,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决策,要完善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提高劳动者的就业技能。
中国城市就业率在全球城市中的位置
全球:转型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城市最高,发达国家城市稍弱,落后地区较低;
中国:就业率总体靠前,个别较为落后。中国前十名的城市泉州、深圳、惠州、威海、北京、东莞、珠海、温州、潍坊和广州依次排在全球第5、9、10、11、14、17、22、26、28和29名。
扩展资料
国家重视劳动者的就业的原因:
(1)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实现劳动者就业和再就业,有利于增加劳动者的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
(2)平等就业是劳动者的权利。国家重视劳动者的就业,切实维护了劳动者的就业权利,保障和落实了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有利于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智慧。
重视劳动者的就业对于充分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保障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就业
我国的民生之本是什么
就业是民生之本民生之本指的是什么,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并把“就业更加充分”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如何理解这一重要精神民生之本指的是什么?如何根据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记者日前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赖德胜。
这些年来,在劳动力总量增加较多、就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我国就业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成就。如何评价过去的成绩?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该怎样理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更高质量的就业”?
赖德胜: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这些年来,我们坚持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制定并实施了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2003年至2011年的9年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达9800万,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3%以下的较低水平。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底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亿多人,比2003年底增加1.39亿人。新一轮青年就业高峰的压力得到较好化解,2003年至2011年,4000多万高校毕业生实现稳定就业。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实现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和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十分了不起,这不但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的向心力和民族凝聚力,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相互叠加、城镇就业压力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压力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交织的基本状况一时难以改变,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民生之本指的是什么;而且,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以及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过程加快,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要求将会更加迫切,劳动者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根据就业环境、就业能力、就业状况、劳动者报酬、社会保护、劳动关系等多个维度测算的就业质量指数,可以发现这些年我国就业质量是不断提高的。但利用2011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就业质量问卷调查数据测算也发现,当前就业质量的总指数仅为55.35,这表明我国提高就业质量的任务仍任重而道远。就业份额指标很能说明问题。根据国际经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随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直到70%至75%左右而处于稳态。目前,我国劳动收入的份额远低于这一数字。
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不仅包括要扩大就业规模,而且包括要提高就业质量,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趋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更高质量的就业”,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几年促进就业的方针政策,我们一定要学习、贯彻好。只有就业质量提高了,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才能真正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什么是民生之本?
就业是民生之本民生之本指的是什么,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制度保障。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民生之本指的是什么,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本措施。
十年来民生之本指的是什么,亿万劳动者通过稳定就业撑起一个个家庭的同时,自身合法权益也得到有效维护,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持续提升,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尤其是将更多灵活就业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同时更加重视社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扎实推进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就业的重要性民生之本指的是什么:
其一,就业是稳定之基。首先,衣食住行是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必须得到最基本的保障,而就业就是这个保障——在任何时代、任何时候,劳动所得都是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基本收入来源,只有稳定就业,才会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其二,就业是发展之要。经济发展离不开就业者的劳动创造,而就业岗位增加的主要源泉也离不开经济的快速发展。受疫情影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催生了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
什么是民生之本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保障乃生存保障,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在我国社会芸芸众生的劳动所得是基本收入来源,是维持生存、发展的基本保障。民以食为天,人人有工作做,人人才能有饭吃。
民生:
民生,民是指人民,民生指人民的日常生活事项,例如衣、食、住、行、就业、娱乐、家庭、社团、公司、旅游等。广义上的民生概念是指,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内的事情。这个概念的优点是充分强调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要性和高度综合性,但其明显的不足在于,概念范围太大。狭义上的民生概念主要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从这个角度看,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
释放红利民生保障有力什么是民生之本?
释放红利、加强民生保障是促进人民幸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而民生之本指的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基本保障和改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基本生活保障: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权利,如食品、住房、医疗等方面的保障。
教育公平: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让更多人能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医疗卫生保障:提供全面、公平、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使人民能够享有健康、长寿的生活。
就业与社会保障:加强就业服务,提高就业质量和水平,同时建立全面、覆盖面广的社会保障体系,让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
环境保护: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只有做好这些民生之本的工作,才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福祉和安宁,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