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笔名是什么

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

舒庆春在上学之后就为自己改名为舍予,他巧妙的将自己的姓名拆开,就成了舍予,意思为忘我,也表示他想做到忘我的境界,后来在发表了自己第一部小说之后他才开始用气了老舍这个名字。

表达自由和形式美好是老舍最基本的追求,在这基础上老舍也反对文以载道的文学观,但并不否认文学的社会性和社会作用,如老舍早、中期的小说中心旨意都是探索振兴国运、强盛民族之路的。

老舍是以平民生活为描述对象,以传统伦理道德的哲学观为思想基础,以人道主义的善恶观为最基本的出发点,以是否有利于振兴国运、强盛民族为尺度,而进行文学描述的,而后期老舍在抗战时期则发表了大量的宣传抗战的文艺作品。

老舍的原名是什么?

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基督新教徒,满洲正红旗人,本姓舒穆禄(一说舒舒觉罗[3],皆待考证),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出生于义和团的战火中,终生对满清一代的腐朽统治持批判态度。代表戏剧为《茶馆》《龙须沟》,代表作为《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其子为学者舒乙。

扩展资料:

老舍有文学语言大师的称号。其中包括三百多万字的小说,四十二部戏剧,约三百首旧体诗等。他的作品多为悲剧,作品的语言以北京方言为主,风格幽默。

他的代表作是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这两部作品现已列入中国初高中语文必读书目,和大学中文专业必读书目。《茶馆》也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高中华文文学必修的作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舍

老舍有哪些笔名?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老舍有几个笔名都是什么,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

老舍是老舍有几个笔名都是什么他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的笔名。他的笔名还有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作品有《骆驼样子》《龙须沟》《四世同堂》等。

著有长篇小说老舍有几个笔名都是什么

老舍有几个笔名都是什么-老舍这个笔名的由来和含义

《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火葬》《四世同堂》《骆驼祥子》。

著有短篇小说集老舍有几个笔名都是什么

《火车集》《贫血集》《东海巴山集》和通俗文艺集《三四一》《赶集》《樱海集》《蛤藻集》。

主要剧本有:《国家至上》?与宋之合作?、《面子问题》、《桃李春风》?与赵清阁合作、《张自忠》、《大地龙蛇》、《谁先到重庆》及《归去来兮》等。

扩展资料:

人物趣事

1、催稿趣事

抗战期间,北新书局出版的《青年界》,曾向作家老舍催过稿。老舍在寄稿的同时,幽默地寄去了一封带戏曲味的答催稿信:元帅发来紧急令:内无粮草外无兵!小将提枪上了马,《青年界》上走一程,吠!马来!参见元帅。带来多少人马?来个字!还都是老弱残兵!后帐休息!得令!正是:旌旗明明,杀气满山头!

2、改稿奴才

作家楼适夷有次去看望老舍。“最近写些什么?”楼适夷问道。满族出身的老舍笑着说:“我正在当‘奴才’,给我们的‘皇帝’润色稿子呢!”一阵大笑,方知老舍正接受一项新任务——为末代皇帝溥仪修改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舍

老舍笔名

老舍 是笔名吧 原名 舒庆春,是父母所起。因为他出生在阴历腊月二十三那天,离春节只差七天,图吉利,取名“庆春”是庆贺春天到来的意思,到他上中等师范的时候,他为自己起了一个别名,叫“舒舍予”。这个“字”取得很巧妙,他是把自己的姓拆成两半,成为“舍予”二字。这两字又有讲,是“舍我”——放弃私心和个人利益的意思,也有奉献自己的含义。以后他取“舍予”中的头一字,前面加一个“老”字,成为“老舍”,当作自己的笔名。他正式署名“老舍”,当作自己的笔名。参考资料:

老舍的笔名都有哪些?

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絜青、絜予、口青等笔名。因为老舍生于阴历年底,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舒庆春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老舍”这一笔名,是他在1926年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首次使用的。在“舍予”前面添“老”字,而后面去掉“予”字,便成了现今人们熟知的“老舍”。这个“老”并不表示年龄大,而是含有一贯、永远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一贯、永远“忘我”。他用“老舍”这一笔名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以致不少人只知道“老舍”而不知舒庆春是谁。“老舍 ”是他最常用的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