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全文翻译
翻译:
幼儿会自己吃饭了,就要教他使用右手。幼儿会说话了,就要教他们学习答话,男孩用“唯”,女孩用“俞”。身上带的荷包,男孩的以皮革制成,表示长大将从事勇武之事;女孩的以丝帛制成,表示长大将从事女红之事。到了六岁,要教他识数和辨认东南西北。到了七岁,开始教以男女有别,男孩和女孩,坐不同席,吃饭也不同席、到了八岁,出门进门,坐桌吃饭,一定要让长者在前,开始让他们懂得敬让长者的道理。到了九岁,要教他们知道朔望和会用干支记日。到了十岁,女孩就要留在家里,而男孩则要离开家跟着外边的老师学习,在外边的小学里住宿,学习识字和算术。这时候穿的衣裤都不用帛来做,以防止奢侈之心产生;此前所教的规矩,还要遵循勿怠。早晚学习洒扫进退的礼节,勤习简策,学习以诚待人。到了十三岁,开始学习乐器,诵读歌,学习舞《勺》。到了十五岁,要学习舞《象》,学习射箭和驾车。到了二十岁,举行加冠礼,表示已是成人了,就要开始学习五礼。这时候可以穿皮衣,穿帛制之衣,舞《大夏》之舞。要笃行孝J涕,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但尚不足以教育他人,要努力地积累德行,但尚不足以为人师表。到了三十岁,娶妻成家,开始受田服役,要广泛讨教,学无常师,对朋友谦逊,其志尚远大者始与之交往。到了四十岁,开始做官,出谋划策都要醉酌再三,如果君臣道合则就职任事,否则就离开。到了五十岁,受命为大夫,参与邦国大事。到了七十岁,年老体衰,就该告老退休。凡男子行拜礼,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三字经一共有多少个字
三字经一共有1145字。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
《三字经》取材广泛,涵盖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内容,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三字经》的作用
《三字经》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了历史知识、天文地理、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可以锻炼幼儿的记忆力,提高智力。
《三字经》读起来琅朗上口,富有韵律和节奏,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培养幼儿的语感;同时长期的朗读和背诵,又可以锻炼幼儿的记忆力,刺激幼儿的大脑细胞更加活跃、敏锐,从而提高智力。
幼儿园必背《三字经》内容是什么?
《三字经》幼儿三字经全文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幼儿三字经全文,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幼儿三字经全文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
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
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扩展资料:
《三字经》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字经
幼儿园文明礼仪三字经
幼儿园文明礼仪三字经
幼儿园文明礼仪三字经。礼仪是素质的体现,培养孩子的礼仪要从幼儿园开始,幼儿园文明礼仪三字经是我们的不二之选。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幼儿园文明礼仪三字经的相关内容。
幼儿园文明礼仪三字经1
篇一
《洗手》
洗小手 勿拥挤 排好队 袖挽起 洗手时搓肥皂 洗完后 水关掉小水杯 双手拿 接好水 慢慢回 饮水后归原位 不嬉戏 不浪费《拿放椅子》
小椅子 双手搬 轻轻放 不要晃 人离开 椅收起爱护它 常擦洗 入座前 先看好 椅子少 再去找
《坐姿》
坐下时 上身直 腿靠拢 脚并齐眼平视 头抬起 两只手 轻抚膝坐要稳 起要轻 椅归位 不出声
《进餐礼仪》(餐前、餐中、餐后)
餐前:进餐前 洗净手 静等待 扣起手用餐时 不吵闹 盘和碗 不乱敲餐中:轻轻嚼 慢慢咽 吃干净 不剩饭 出和入动作轻 需服务 要说清 小朋友 在成长 若挑食缺营养 瓜果菜 都品尝 食五谷 身体棒餐后:用完餐 再离桌 放餐具 椅收起擦净嘴 漱净口 讲卫生 不得病
《户外活动礼仪》
游戏时 不推挤 与老师 不远离大小便 应入厕 有需要 找老师集合时 收玩具 排好队 有秩序
《公共场所轻声说话》
公共场 有礼貌 不喧哗 勿哭闹轻声说 不喊叫 对他人 不打扰
《学会倾听》
他人讲 应尊重 不打断 认真听转述时 口齿清 话简单 语意明
《请》 借物品 求帮忙 要说请 才像样有问题 说请问 客人到 您请进
《递接物品》
递物时 双手呈 接平稳 手再松接人物 双手迎 表感谢 把礼行。
篇二
1、入园:早入园,不迟到,见老师,要问好,小朋友,也问到,别父母,勿忘掉。
2、离园:离园时,互道别,先老师,后同学,见爸妈,问声好,抱一抱,更乖巧。
3、盥洗(如厕):如厕前,先敲门,有人在,要等待,如厕后,要冲水,整好衣,把手洗。
4、盥洗(洗手):洗小手,不拥挤,排好队,袖卷起,洗手时,擦香皂,洗完后,水关掉。
5、盥洗(喝水):小水杯,双手拿,接好水,慢慢回,喝水时,归原位,小心喝,不浪费。
6、爱护公物(小椅子):小椅子,双手搬,轻放好,再坐上,人离开,椅收起,爱护它,常擦洗。
7、爱护公物(图书):图画书,要爱护,轻轻翻,细细读,不弄脏,不损坏,书小弟,乐开怀。
8、爱护公物(园内设施):教室内,玩具多,互谦让,不争夺,院子里,设施全,爱公物,齐动员。
9、学习活动:学习时,要坐好,认真听,海文 考,要提问,手举起,回答时,字清晰。
10、户外活动:在户外,做游戏,与老师,不远离,集合时,收玩具,守规则,讲秩序。
11、睡眠礼仪(穿、脱衣服):睡觉前,先问安,按顺序,脱衣衫,叠整齐,放身边,起床后,依次穿。
12、睡眠礼仪(睡觉):不蒙头,不趴睡,枕放正,盖好被,小手空,右卧眠,早入睡,梦香甜。
13、睡眠礼仪(起床):起床时,要安静,去方便,步要轻,衣穿好,被叠齐,先梳洗,后游戏。
幼儿园文明礼仪三字经2
礼仪三字经
青少年,要记牢,讲文明,懂礼貌,人人见,都称道。行要端,坐要正,又稳重,善表情,很雅观,又恭敬,人称赞,好后生。讲礼仪,人尊敬,无脏话,无丑行。语言美,人爱听,勤学习,又聪明,尊长辈,孝双亲,人夸奖,好子孙。出远门,迷路径,问大爷,奶奶们,阿姨好,叔叔称,礼貌语,说得清,人相助,胜亲人。出恶言,是非生,遭横祸,自烧身。善人好,恶遭恨。少年时,习品行,长大后,成好人。人助我,要谢谢,我助人,小事情。做错事,要承认,伤了人,赔小心,请原谅,风波平。来客人,要迎接,请客坐。语言亲。待客人,笑脸迎,贫与富,一样亲。送客人,出家门。挥手别,要热情。来往礼,要认真。访亲友,先敲门,三四下,声要轻。按电铃,等一等,主人出,才进门。需换鞋,按规定。见面时,问声好!按辈份,呼亲人,礼仪到,人更亲。茶来时,双手迎。吃糖果,让老人。就餐时,不抢争。好食品,让三分,不挑食,肯让人,人人爱,称嘉宾。告别时,谢主人,访亲友,讲文明,懂礼貌,人相亲,不讲礼,多羞人。进学校,衣冠整。散头发,笑话人。穿背心,怎入门?要端庄,又大方,高雅洁,又天真。男生们,理平头,留长发,不光荣。女生们,梳辫子,理短发,有风韵。烫头发,化艳妆,戴首饰,不相称,惹人笑,逗人恨。要整洁,有朝气,讲团结,好学生。穿校服,很整齐,集体美,有精神。课堂中,读书文,海文 索,展智能,守纪律,礼仪生。上课前,坐恭敬,候老师,来课堂,老师讲,专心听。看板书,要认真,海文 考,举手问。书写好,笔记本。抓关键,一反三,不乱套,要记清。不张望,不起哄,眼要快,要专心。下课后,收好书,才出门。放学后,回家走,遇熟人,要问候,某某好!再回头。遇长者,要让路,碰头走,太粗鲁。乘车时,守秩序,排好队,依次入。先下完,后上车,安全好,最舒服。遇老弱,或孕妇,让座位,心情舒。爱他人,心灵美,后生们,不可无。集会时,行动快,整队行,要安静,听报告,要认真。莫议论,仔细听。话讲完,要欢迎。场地内,讲卫生。离会场,依次行,莫拥挤,莫抢争,讲安全,最要紧。体育场,娱乐场,影剧院,莫乱闯,需买票,按规章。爱公物,理应当。损坏了,要赔偿。活动中,守纪律,声莫高,莫乱嚷。进公园,供欣赏。花草木,要爱护,乱攀折,太荒唐,众人笑,行为脏。果皮袋,莫乱扔,垃圾箱,内中存,爱清洁,讲卫生,人人夸,是标兵。讲礼仪,敬别人,要适度,要真诚。你敬人,人敬你,善待己,善待人,讲和谐,气象新。少争斗,似亲人。平安度,遍地行。品德高,人尊敬。逞凶狠,横祸生,到头来,悔不赢!礼仪好,记在心,行必果,言必行。当楷模,传后人,福绵绵,除祸根,和谐好,
人心善,永太平。
人之初性本善教之道德为先
孔孟说儒学立重教育说仁义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
论人际应礼仪人相处贵于诚
己不欲勿施人新时代育新人
遵法纪讲公道勤工作尽职责
爱公物重环保美环境绿社区
尊长辈习礼仪长与幼骨肉亲
寸草心报春晖家务事乐承担
洗碗筷扫门庭邻里间常相帮
我中华礼仪邦如薪火礼不绝
百千家共一家同携手建中华
好儿女细思量读此经当自强
讲文明重礼仪求富强争朝夕
幼儿园文明礼仪三字经3
小学生文明礼仪三字经
晨风吹,阳光照。红领巾,胸前飘。好学生,要做到。
讲文明,讲礼貌。见老师,问声好。见同学,问声早。
上下楼,靠右行。互礼让,要记牢。楼道内,静清净。
教室内,莫喊嚷。桌椅齐,地面洁。好环境,好心情。
课堂上,勤动脑。勤回答,海文 考。铃声响,课间到。
做游戏,不追跑。玩得精,玩得巧。悦身心,练大脑。
爱树木,护花草。主人翁,责任感。你我他,不缺少。
学校外,需做到。有气质,有风度。仪态美,举止雅。
衣整洁,精神好。站坐行,仿前辈。站如松,坐如钟。
卧如弓,行如风。尊重人,文明语。讲理解,讲和善。
谈话时,面带笑。若问路,要礼貌。“老爷爷,阿姨好”。
若购物,注行为。不乱动,买卖和。看演出,提前到。
轻入座,不迟到。不喧哗,不乱跑。演出闭,要鼓掌。
有纸屑,不乱抛。有果皮,扔进箱。乘车时,不拥挤。
尊长辈,爱幼小。客人到,心欢笑。物品齐,房间整。
主动迎,又周到。送物品,接物品。双手呈,谢声到。
亲友家,去做客。重礼仪,少不了。用物品,不随意。
经允许,教养好。用餐时,不抢先。离去时,招呼到。
要告别,说感谢。有礼貌,人人笑。好习惯,早养成
适合幼儿的三字经是什么?
1、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
《三字经》中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学问家,他最先是住在墓地旁边,常和小伙伴玩办理丧事的游戏,学大人跪拜、哭叫的样子。孟母觉得那个地方不适合给孩子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家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孟母还是觉得这样不好,于是又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这才开始喜欢读书,变得守秩序、懂礼貌。这时候,孟母满意地说:“这才是孩子适合居住的地方!”
2、子不学,断机杼。——《孟母断机》
有一回,孟子偷懒不学习,孟母就当着他的面划断了正在织的一匹布,说:“学到一半就停下,和这块织了一半就断开的布有什么区别,还有什么用!”孟子听后,再也不偷懒了。
3、香九龄,能温席——《黄香温席》
“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说的是汉朝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在他九岁的时候,就已经很懂事了。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搭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蚊子赶走,让父母睡个好觉;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就先钻井被窝里,把被子暖热,让父母睡得温暖。黄香的故事流传到了京城,京城人都说:“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4、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囊萤映雪》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这是两个关于勤学的故事。
晋代的一个名叫车胤的孩子,他家中贫苦,没钱买灯油,又想晚上读书,于是在夏天的晚上,抓一把萤火虫装在白布袋子里面,靠着微弱的灯光读书;映雪是晋代的孙康,在冬天的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这两个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好学之人。
5、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五子登科》
《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带)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祖训,教导儿子们仰慕圣贤,刻苦学习,为人处世,不愧不怍。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
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写了首诗:“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又逐渐演化为“五子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连袂获取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