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团用什么草做的?青团的做法和配方是什么?
有很多地方在过清明节的时候会制作各种各样的青团,因为在清明时节左右,田间会长出许多的艾草,这些艾草正是制作青团的主要原料。但是有很多做饭的新手小白不知道该如何制作青团,下面就来教大家如何使用艾叶来制作一份美味可口的青团。
首先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有关于食材的选择,很多人在看到青团的时候都会觉得它的颜色太绿了太深了,所以我们在使用艾叶来作为调色剂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因为高温而导致这些颜色出现退化。我们在田间采摘艾叶之后,就将采摘来的艾叶用清水完全冲洗干净,冲洗干净之后就将艾草的叶子完全摘除,随后取出艾叶比较嫩一点的根茎,取出之后将这些嫩一点点的根茎和艾叶一起捣烂,捣出绿色的汁液之后就将这些汁液倒入糯米粉当中搅拌均匀。
由于艾草并不是含水量非常高的植物,所以我们在这个时候不仅仅要使用艾草的汁液来和糯米团子,我们也需要用到清水。在糯米团中加入适量的清水,这样够帮助糯米粉很好的粘合在一起。等到糯米粉变成一个一个的糯米丸子之后,我们可以在里面加入适量的固色剂或者是可食用的绿色色素,这样子可以让我们制作出来的青团颜色更加翠绿。
将糯米团子准备好了之后,我们就需要准备一些红豆沙或者是芝麻馅儿,等待馅料准备好了之后,就将馅料包裹在已经准备好的糯米团子里面随后上锅蒸20分钟左右。20分钟过后,可以看到糯米团子已经熟了,但是我们不要立即打开锅盖,一定要让糯米团在锅中焖大概三分钟左右,这样子就能够让青团表面呈现一种非常油亮的光泽感,不仅仅吃上去非常的好吃,看上去也非常的美观。
青团是用什么植物做的
可以做成青团青团用什么草做的的植物有青团用什么草做的:艾草、藜蒿、鼠曲草、马兰头、苎麻。
1、艾草
艾草青团用什么草做的,是做青团的主要食材青团用什么草做的,在我国分布广青团用什么草做的,在中国除极干旱与高寒地区外,几乎遍及中国,也是农村最常见的植物。
2、藜蒿
这是一种只存在于南方的野菜,嫩茎叶、根状茎,又名蒌蒿、水艾、水蒿等,喜欢生长在有水的地方,比如河边,沼泽。
3、鼠曲草
鼠曲草每到清明节的时候,就会开出黄色的小花,这时,只需将它的茎叶摘下,清洗干净,然后焯水,剁碎,加入糯米粉或米粉,搅拌均匀,揉成饼,蒸熟即可。
4、马兰头
马兰头不仅可当作野菜食用,还是一种适合制作青团的野菜,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操作方法也是一样的,切碎,加入糯米粉或米粉,搅拌均匀,揉成饼,蒸熟即可。
5、苎麻
苎麻在过去一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物,还有“中国草”之称,苎麻的嫩叶也是可食用的,可用作野菜或青团。
清明团是什么草做的
艾草做青团用什么草做的的青团。
是手工做的青团或者正规厂家机器制作的青团青团用什么草做的,一般用艾蒿叶、浆麦草、清明草(鼠曲草)、马兰头等作为原料,通过将它们的叶子揉进糯米面团里或者用其汁水和面,使糯米面粉变成绿色,带有植物的原汁原味,香气怡人,沁人心脾,提高食欲。
清明团子就是青团,是江南地区的传统特色小吃,青色,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带有清淡却悠长的清香。青团是江南人家在清明节吃的一道传统点心,据考证青团之称大约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于的历史。古时候人们做青团主要用作祭祀,但现在它作为祭祀品的功能已日益淡化,而是成青团用什么草做的了—道时令性很强的小吃。也有人认为,清明茶是饮食民俗中的佳品,带露的明前茶,是茶中的珍品。“新火试新茶”曾是古代颇为流行的时尚。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清明节到来时,天气一般已经变得比较温暖,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郊游踏青的意义之一就在于顺应时气。
做青团的草叫什么
做青团的草本植物有细叶鼠曲草、地梅、艾草等等。
鼠曲草在农村比较常见,清明节后的鼠曲草又鲜又嫩,做出来的青团口感极佳;地梅多是我国台湾地区制作青梅的原材料;艾草则是南方最常见的青团原材料。
如何选购青团
1、闻,有浓郁清香味的原料都比较可靠;
2、看,颜色偏绿的为上品,发青发黑的是在做煮艾草时,食用碱放太多,或者这个艾草比较老;
3、轻捏,特别软塌塌的是纯糯米或者糯米偏多的缘故。追求有嚼头的消费者建议选购加了粘米粉或者大米粉的,捏起来偏硬。
青团用什么草做的?
青团用艾草的汁做的。
外形为青色,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清香。
青团是江南人家在清明节吃的一道传统点心,据考证青团之称大约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每逢清明几乎都要蒸青团,古时候人们做青团主要用作祭祀,虽然青团流传千百年,外形一直没有变化,但现在它作为祭祀品的功能已日益淡化,而是成了一道时令性很强的小吃。
扩展资料: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李秀成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没有抓到李秀成,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李秀成带吃的东西。
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李秀成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心生一计,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
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李秀成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而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