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经七书是什么意思?
《武经七书》又称《武学七书》,简称《七书》。它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理论丛书,收录从先秦到唐宋间七部重要兵书。
◆《孙子兵法》,作者是春秋末期著名军事家孙武。此兵租弯梁书共有十三篇,分别是: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实虚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约七千余字。
◆《吴子兵法》,作者是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吴起。此兵书分: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闹谨变、励士六篇,五千余字。
◆《司马法》,亦称《司马穰苴兵法》,是齐威王令齐国的大夫弊运追论以前的诸司马兵法,并将其穰苴的兵法并入其中,著成《司马法》。此兵书分:仁本、天子之义、定爵、严位、用众五篇,七千余字。
◆《六韬》,相传是周朝开国功臣吕尚(即姜子牙)所著,全书以姜子牙与周文王、周武王对话的形式编著,分为: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篇,近万字。
◆《尉缭子》,相传为战国时期尉缭所著。现存此书共二十四篇,主要论述统帅军队、整训士卒、健全军规、告诫将领以及安民、胜敌等有关权术、措施,约万余字。
◆《三略》,也称《黄石公三略》,相传出自秦、汉之际黄石公之手。全书分:上略、中略、下略三卷,主要论述做国君及主将的人如何治国整军、用贤统兵,约四千余字。
◆《李卫公问对》,据说出自宋朝阮逸之手。此兵书分上、中、下三卷,主要以唐以前的著名兵家言论、战例,联系唐朝前后经历的战事,来论述奇正、虚实、攻守、列阵及军制等问题,近万余字。
“武经七书”是哪七部书﹖
《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
1、《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孙武兵法》,孙武撰。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从齐国流亡到吴国,辅助吴王经国治军,显名诸侯,被尊为“兵圣”。
《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它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孙戚带子兵法》是现存最早的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凡十三篇,每篇皆以“孙子曰”开头,按专题论说,有中心,有层次,逻辑严谨,语言简练,文风质朴,善用排比铺陈叙说,比喻生动具体。
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汉代版《孙子兵法》竹简1972年出土于临沂银雀山汉墓中。
2、《吴子兵法》
《吴子兵法》,中国古代著名军事著作,《武经七书》之一。相传战国初期吴起所著,战国末年即已流传。
《汉书·艺文志》称“吴起四十八篇”,《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载为一卷。今有《续古逸丛书》影宋本及明、清刊本,册凯今存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六篇,分上下两卷。
《吴子》是在封建制度确立后,战争和军事思想有了显著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这时,军队成分的改变,铁兵器和弩的广泛使用以及骑兵的出现,引起了作战方式的明显变化。它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战争理论、军队建设和作战指导方面的观点。
3、《六韬》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的道家兵书。中国汉族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全书有六卷,共六十篇。《六韬》的内容十分广泛,对有关战争和各方面问题,几乎都涉及到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战略论和战术论。
《六韬》分为《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还有一种说法是:《龙韬》、《虎韬》、《凤韬》、《狼韬》、《豹韬》、《犬韬》)所以叫做《六韬》)。
《六韬》是一部集先秦黄老道家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六韬》通过周文王、武王与吕望对话的形式,论述治国、治军和指导战争的理论、原则,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
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六韬》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必读之书。
六韬》在16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种文字。
4、《司马法》
司马法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先秦时期军事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东汉以后,马融、郑玄、曹操等人的著作中,都曾以《司马法》为重要文献资料而加以征引,据以考证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军制。
晋唐之间,杜预、贾公彦、杜佑、杜牧等人,也多以《司马法》为立说的根据。可见《司马法》当时仍具有军事权威著作的声誉。
元丰中(公元1078-1085年)把《司马法》列为《武经七书》之一,颁行武学,定为将校必读之书,其重视程度,也不减晋唐。
迄至清代,姚际恒、龚自珍等人,疑为伪书。但对他们所质疑的问题,详加考查,显然根据不足。
《司马法》流传至今已两千多年,亡佚很多,现仅残存五篇。但就在这残存的五篇中,也还记载着从殷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古代作战原则和方法,对我们研究那个时期的军事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5、《三略》
《黄石公三略》,亦称《三略》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相传作者为汉初道家隐士黄石公。最早提及此书的是司马迁。
《史记.留侯世家》中记载:张良刺杀秦始皇未成,遭追捕,被迫隐姓埋名藏匿于下邳(今江苏邳县),在这里遇见一自称 谷城山下黄石即我 的老者,授其一部《太公兵法》(也有说是《黄石公三略》),其后此公便不见于史载。
张良得书,潜心研究,后帮助刘邦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政权。但据考证,《黄石公三略》的成书当不早于西汉中期,它是后人在吸高姿芦收先秦优秀军事思想的基础上,总结秦汉初政治统治和治军用兵的经验,假托前人名义编纂而成,其中有许多独到之处。
6、《尉缭子》
《尉缭子》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兵书,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疑古派一直认为《尉缭子》是伪书,《尉缭子》也被长时期的冷落,自1972年银雀山汉墓出土文献证明 《尉缭子》并非伪书。
《尉缭子》一书,对于它的作者、成书年代以及性质归属历代都颇有争议。一说《尉缭子》的作者是魏惠王时的隐士,一说为秦始皇时的大梁人尉缭。一般署名是尉缭子。
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书中杂家类著录《尉缭》29篇,兵形势家类著录《尉缭》31篇。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尉缭子》残简,说明此书在西汉已流行,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时代。
7、《李卫公问对》
《李卫公问对》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兵书,内容相传为记录唐太宗和李靖关于军事问题的问答。
全书共分上、中、下 三卷:其中上卷四十问答,中卷三十三问答,下卷二十五问答,凡九十八次问答,约一万余字。在宋代神宗元丰年间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经七书
武经七书是哪几本书
武经七书是《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五经七书是那些,做搭举《武经七书》是北宋枝档朝廷作为官书颁行五经七书是那些的兵法丛书五经七书是那些,是纯碧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
宋朝以来一直作为武学必读五经七书是那些的《武经七书》,集中了古代中国军事著作的精华。注重军事史学也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武经七书》是北宋朝廷在军事理论建设上的一个贡献,基本包括了北宋以前的我国古代军事著作的代表作。
武经七书是那几本书
《武经七书》是北宋朝廷作为官书颁行的兵法丛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它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培磨》《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
《武经七书》是古代中国第一部由官方校刊颁行的兵学理论教科书,兵家经典著作,独领风骚至今。《武经七书》颁行镇裂后,备受世人关注。林彪第一次拿到《武经七书》时,如获至宝,尤喜爱读。《武经七书》,它奠定五经七书是那些了中国古代和近代军事学的基础,对中国和世界发展近代、现代军事科学起了积极的作用。
扩展资料:
《武经七书》基本包括了北宋以前的五经七书是那些我国古代军事著作的代表作。它阐述了一系列军事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凝聚了中国古代人们对战争的认识的精华。不论在军事理论上,还是在战争实践中,它都对后世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配旅斗响。
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它奠定了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基础,对中国和世界发展近代、现代军事科学起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武经七书》
武经七书是哪七部经书?
《武经七书》有5 部是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武迟巧简经七书》是北宋朝廷作为官书颁行的兵法丛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它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宋朝以来一直作为武学宽州必读的《武经七书》,集中了古代汉族军事著作的精华。注重军事史学也是汉族文化史的一码裤个突出的特点。
它是中国古代兵书的精华,是中国军事理论殿堂里的瑰宝。它不仅是汉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它奠定了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基础,对中国和世界发展近代、现代军事科学起了积极的作用。校定、颁行《武经七书》,是北宋朝廷在军事理论建设上的一个贡献。
武经七书有哪些
《武经七书》,它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是北宋朝廷作为官书颁行的兵法丛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
我国古代的十大著名兵书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司马法》、《太白阴经》、《虎钤经》、《纪效新书》、《练兵实纪》。
其实,古代兵书就是最好的谋略书,什么战争是不用谋略只凭力气取胜的呢?
最后再推两部书:《鬼谷子》、《战国策》。其中尤推《鬼谷子》,它是古代纵横家,现在阴谋家不得不读的案头书。
《孙子兵法》:孙武
《吴子兵法》:吴起
《司马法》:田和
《孙膑兵法》:孙膑
《尉缭子》:尉缭
《六韬》:姜尚
《风后握奇经》:轩辕臣 风后 撰
《三略》:黄石公
《言兵事书》:晁错
《魏武帝集》:曹操
《诸葛亮集》:诸葛亮
《唐李问对》:阮逸撰
《卫公兵法笑改明》:李靖
《太白阴经》:李筌撰
《武经总要》两部:宋朝编纂
《翠微先生北征录》:宋·陈傅良
《虎铃经》:南燕慕容家
《何博士备论》:北宋何去非
《兵筹类要》:余壹
《素书》:黄石公(一传张良)
《权书》:苏洵 撰
《美芹十论》:辛弃疾
《守城录》:陈规、汤璹
《阴符经》:相传此书出自轩辕黄帝
《历代兵制》:陈傅良
《宋本十一家注孙子》:(春秋)孙武撰;(三国)曹操等注
《三十六碰告计》:无真正作者(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三十六计实为今人汇集编撰)
《纪效新书》:自戚继光军营传出(真实作者无从考证,一说戚继光)
《火龙神器阵法》:明朝兵部
《练兵实纪》:戚继光
《筹海图编》:明·胡宗宪
《武经七书》: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理论丛书,收录从先秦到唐宋间七部重要兵书,即《孙子》、《吴子》、《司马法》、《歼搏李卫公问对》、《尉缭子》、《三略》、《六韬》。
《兵学新书》:近代,徐建寅
其他零碎的兵书还有:
刘基 《百战奇略》
《兵法心要》
刘寅 《武经七书直解》
焦玉 《火龙神器阵法》
赵本学 《续武经总要》
《孙子书校解引类》
唐顺之 《武编》
郑若曾 《江南经略》
《海防图论》
《筹海图编》
戚继光 《纪效新书》
《练兵实纪》
何良臣 《阵纪》
李贽 《孙子参同》
程宗猷 《耕馀剩技》
王鸣鹤 《登坛必究》
《兵法百战经》
王守仁 《兵符节制》
无名氏 《草庐经略》
唐万龄 《闲暇清论》
王琼 《北虏事迹》
《西番事迹》
万表 《海寇议》
卜大同 《备倭记》
郭光复 《倭情考略》
尹耕 《塞语》
《乡约》
胡献忠 《武略神机》
赵士祯 《神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