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一衣带水”中,“水”原意指什么?

在成语“一衣带水”中,“水”指的是长江。

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朋友可能知道,这是一道公务员考试常识题。

“一衣带水”的意思是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域。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一衣带水”的背后,还有个“誓要拯救天下苍生”的典故。故事的主人公是隋文帝杨坚。

南北朝末期,北周、突厥和陈朝三个主要政权并存。突厥远离中原,悬于塞外;而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天堑为界。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政权称帝,建立了隋朝,并改元开皇。隋文帝有志于统一中国,他在北方实行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使得国力大增。

而当时长江南岸的陈朝后主陈叔宝却只顾荒淫享乐,不理朝政。他虽知隋文帝有意征伐自己,却依恃长江天险,并不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经过七年的精心准备后,隋文帝在公元588年冬开始下令伐陈,决心灭掉陈国。出发前,他对仆射高颎说了这句话:“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胜利,统一了中国南北,至此,隋文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古代中国的大举。隋文帝在位二十四年,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的繁荣局面。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意指彼此联系紧密。

(完)

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什么

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长江。一衣带水原指像衣带那样窄的河流。后用以形容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仍像隔一衣带水,极其相近。出自《南史·陈后主纪》。

简介:

“一衣带水”从字面上来说,就是一条衣带宽的河面将两者分割开来,形容两者虽然隔着一条河,但是距离也是非常近。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隋文帝有志于统一了中国,在北方实行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国力大增。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道:“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够因为一条像衣服带子一样狭窄的长江的阻隔,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

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河流。

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是指什么

扩展资料:

一衣带水的近义词:

1、迫在眉睫 [ pò zài méi jié ]

基本释义;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

出处;《列子·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

白话译文:虽然远在八荒以外,但是事情迫在眉睫。

例句:大火就要蔓延到那片红松林了,就在这迫在眉睫之时,消防队员赶来了。

2、近在咫尺 [ jìn zài zhǐ chǐ ]

基本释义:形容距离很近。 咫(zhǐ):古代长度名。周制八寸,合现在市尺六寸二分二厘。

出处:宋·苏轼《杭州谢上表》:“凛然威光;近在咫尺。”

白话译文:四射的威严,如同近在咫尺。

一衣带水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语出自《南史•陈纪下》:“隋文帝谓仆射高熲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在现代语文中多指国与国之间或地域之间的睦邻友好的关系。例如:日本与中国的关系一衣带水。

成语典故如下:

隋文帝一心想要一统天下,在北方推行一系列富国强军的政策,使隋朝变得更加强大。而陈朝后君陈叔宝,在长江南岸,则是个好色之徒,不问政事。他虽然明知隋文帝要出兵,但仗着长江之险,也就没怎么在意。

有一次,隋文帝问侍郎高颎,要如何对付陈朝,高颎献计道,江南的作物,比江北的作物要快,如果我们在他们收割的时候,发动进攻,他们肯定会放弃收割,驻军防御。等他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们就停止了进攻。多来几次,他们就不信了。

只要他们没有防备,我们就出其不意地出兵过河,而且江南的粮草,不是像北边一样放在地窖里,而是在茅草和竹子的库房里,我们可以派人把它们烧成灰烬,这样陈朝的财力就会大打折扣,到时候消灭它们就会轻松许多。

隋文帝采用高颎之计,准备了七年,于公元588年冬天,宣布对陈国发动进攻。临行之前,他告诉高颎:“吾乃万民之父,岂可因长江之窄如衣带,而不救民?”隋文帝对此势在必得,派遣晋王杨广为元帅,率五十万兵马过江南,直捣陈朝首都建康,俘虏陈后主,陈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