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栀子怎么种

黄栀子,又叫山栀子,为茜草科栀子属常绿灌木,是南方山野常见黄栀子的一种野生栀子花黄栀子;其花单瓣、5~6裂、白色、芳香;果倒卵形或长椭圆形、熟时桔黄色或橙红色,可盆栽供观赏,或制作成花果类树桩盆景。

一、繁殖

黄栀子,常在春季2~4月,进行播种育苗;也可在春季萌芽前,剪取上年生健壮硬枝,或在夏秋季,剪取当年生黄栀子的半木质化至刚木质化粗壮新枝,或在春末夏初,剪取带踵嫩枝,进行扦插繁殖;也可在生长季节,适时进行叶插繁殖,或压条繁殖;还可以在早春萌芽前,或秋季9月末10月初,进行分株繁殖,或到山野选挖野生黄栀子树桩,进行“养坯”培养。

二、盆栽技术要点

1.培养土配制

黄栀子,性喜疏松肥沃、排水透气性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沙质土,可选用疏松的红黄泥、山林表土、田园土、塘泥、腐叶土、草炭土、山皮泥、泥炭土等4份,河沙或煤炭渣2份,腐熟的优质农家堆肥、圈肥、禽畜粪肥、厩肥、火烧土杂肥、蚕沙、饼肥屑等2份,腐熟的锯末、椰糠、树皮屑、告雀碎松针、作物秸秆粉、砻糠灰、谷壳炭等1份,无盐骨粉、鱼粉、贝壳粉、蛋壳粉、虾蟹壳粉等1份,加入10%过磷酸钙和1%硫酸钾,混合拌均匀作黄栀子盆栽培养土。

2.移栽上盆

黄栀子,宜在春季萌芽前,进行移栽上盆;采用营养袋、纸杯、草钵、花盆等容器进行育苗的,一年四季均可以进行带土移栽,选用大小适宜的中深盆钵,在盆底放些泡制过的动物骨块、蹄角片、虾蟹壳和10~20粒煮熟发酵过的黄豆作底肥。不果 根移栽的黄栀子苗木,宜先放在清水中浸泡根桩3~5小时,然后在根部蘸上泥浆后,再上盆栽植。最好在泥浆中,加入少许的过磷酸钙和适量生根粉及柳条水浸液,有利于提高黄栀子苗木的移栽成活率。

3.养护环境

黄栀子,在生长季节,应放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养护。雨季,要注意防止盆土长时间过溼渍水或盆内积水,连续下雨天气,要将盆侧身放,或不让其淋雨。夏季和初秋,应使用草苫、稻草段或麦秆段、松针、遮阳网等,进行遮盖盆面,以保持盆土溼润;也可以将盆埋入溼沙中或土中。冬季,应移入室内或大棚内,放在光照充足的地方,保持温度在10℃以上为佳;在南方温暖地区,可放在室外背风向阳处,最好埋盆入土越冬。

4.浇水

黄栀子,性喜溼润;在生长季节,应经常浇水,保持盆土溼润,宜在盆土面稍干燥时,即浇一次透水;除浇水外,还应经常喷叶面水雾。夏秋季,应在每天傍晚浇一次透水,再在第二天早上补浇一次水。盛花期和冬季,不喷叶面水,并进行适当控水,保持盆土稍偏干为好。

5.追肥

黄栀子,在生长季节,宜每月浇施2~3次,以磷钾为主的有机肥水,可以使用稀薄腐熟的优质鸡粪水、鱼腥水或饼肥水,加入10%过璘酸钙和5%硫酸钾,进行浇施,或用浓度5%硫酸钾水溶液进行浇施。在开花前后和果实膨大期,用0.2%~0.5%磷酸二氢钾水溶液,进行叶面喷雾,每隔7~10天喷施一次。

6.松土

黄袜散早栀子,在生长季节,宜每月进行一次浅松土,约松土深1~5厘米,保持盆面土疏松透气。在秋季10月间进行最后一次松土,在松土前,盆面撒施一些过筛干燥的优质鸡粪、饼肥屑、火烧土杂肥等4份,无盐骨粉、鱼粉、贝壳粉、蛋壳粉、虾蟹壳粉等2份,过磷酸钙2份,砻糠灰、谷壳炭或城市垃圾、椰糠、树皮屑、碎松针等2份,结合松土,作越冬基肥。

7.修剪整形

黄栀子,宜在新梢生长期,适时对一些新梢进行摘心打顶,并及时剪去徒长枝。在每年秋掘耐冬季,果实采收后,进行一次全面修剪整形,剪去杂乱枝、徒长枝和病虫枝、交叉枝、平行枝、重叠枝等,疏剪去过密枝和部分内膛枝,短剪过长的枝条。

8.翻盆换土

黄栀子,宜每隔1~2年,进行一次翻盆换土;在北方,最好每年进行一次翻盆换土,可以有效防止盆土变碱而影响黄栀子植株的生长。翻盆换土,宜在春季萌芽前进行,选温暖的晴天上午,在盆土稍干时,将植株从盆中带土脱出,剔去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旧土,短剪去过长的根系,换用新配制而成的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透气性良好的微酸性沙质土。

三、地栽技术要点

1.选地整地

黄栀子,在南方较温暖的地区,可以大田成片大面积栽培,或在果园套种;还可以在房前屋后,或田间地头进行零星种植。宜选择阳光充足、排灌方便、地势稍高,土质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排水透气性良好的沙质土地块,起高垄或高畦或挖大穴种植,施足腐熟的优质农家肥、土杂肥、饼肥等,加过磷酸钙和尿素及硫酸钾,或硫酸钾复合肥等作基肥。

2.管理

黄栀子,宜在春季萌芽前,进行移栽定植,栽后浇一次定根水,以后在天气干旱时,适时进行浇水;雨季要注意排水,忌植株基部积水。每季度沟施一次腐熟的优质农家堆肥、圈肥、厩肥、禽畜粪肥、饼肥等,加适量过磷酸钙和尿素及硫酸钾,或硫酸钾复合肥;每月浇施1~2次,以磷钾为主的稀薄农家肥水或饼肥水;冬季不追肥。适时进行除草、松土和培土。每年果实采收后,进行一次整形修剪。

3.果实采收

黄栀子,宜在秋季和初冬,果实成熟时,即在果实外皮呈橙红色时,及时采摘,晾晒干后,装入布袋或纸袋进行干燥贮藏或上市出售。

四、病虫害防治

黄栀子,主要有叶斑病、黄叶病、枝枯病、炭疽病和白粉病,及蚜虫、红蜘蛛、食叶虫、蛀果虫等病虫害。平时应加强进行栽培管理。发现病虫害,应及时进行防治。

常见的黄栀子有什么作用和药效?

常见的黄栀子有什么作用和药效?黄栀子是一种小型灌木,花开芳香怡人,最重要的是结的果实有很大的用途,结出的果实有一种是可以作为药材入药使用,还有一种是可以作为调料使用,黄栀其变异主要可分为两个类型:一类通常称为“山栀子”,果卵形或近球形,较小;这类是作为中药使用的,另一类通常称为“水栀子”,果椭圆形或长圆形,较大。水栀子是作为调料或者染料使用,两种皆有用途,是一种使用量很大的植物果实。

山栀子:果实味苦寒,用于清热、泻火、凉血; 黄栀子有抑菌、致泻、镇痛、抗炎以及治疗软组织损伤的药用效果。功能主治泻火凉血,热病虚烦不眠,清渴、木赤、咽痛、吐血、血痢、尿蔽培液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等。

山栀子果实成熟果皮虽黄色时采摘,晒干或烘干。也可将果实放入沸水(略加明矾)中烫,或放入蒸笼内蒸半小时,取出晒干后。便可贮存使用。栀子是中医临床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主要用药,对于急性黄疸有很好的疗效。山栀子除去内服,泡水、泡酒饮用之外,还可以捣烂外敷,对于一些外伤、跌打扭伤也有很好的消炎止痛的作用。

水栀子的色素是一种水溶性类胡萝卜素,很容易易被人体吸收,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烹饪中可用于卤制、酱制、腌制,一般以调色为主,有时用于调味,是一种对人无害的天然色素,在烹调中可用于卤制各种菜品,如在卤水中适量添加黄栀子(用时敲破,更容易上色),可以使卤出来的菜品颜色金黄,长时间放置不掉色。在烹制在汤卤中加入黄栀子卤制,制成菜后颜色金黄、色泽光亮,是非常好无害的天然色素。

现在很是流行使用黄栀子泡茶饮用,有清热排毒的功效,在美容方面还有去面色暗黄,淡化蝴蝶斑和老年斑的功效。现在有一些人用黄栀子泡茶饮用取代“肠清茶”,对排毒、养颜、美容有一定的功效,除此之外栀子还是一种具有观赏性很强的花卉植物,可以作为盆景进行观赏。

“栀子花宏物开呀开,so beauty so nice ”何老师的一首《栀子花开》,勾起无数人的校园回忆,因栀子花的开花季,正好是农历八月,恰好是毕业季。

其实栀子花不仅颜值高,而且还有实力。它的果实,一味极为重要的中药材。一般而言,黄栀子分为山栀子和水栀子,能入药的只有山栀子,水栀子只能当做染料,比如做红烧肉,给肉打上一层诱人的棕黄色,或是染布料。而家种观赏的栀子,只开花不结子。

用黄栀子主要用它解火,解哪个部分的火?

且看黄栀子,刚摘下来的栀子呈赤红色,或褐红色。等晾干后,就慢慢变黄。按五行说法,赤色入心,清中培的是心火。慢着,不是说黄栀子清肝火吗?

别急,黄栀子相比其它子,就是很轻,轻则浮,轻浮正是肺所喜欢类型,而心肺组成中医所说的“上焦”系统。但黄栀子本身苦寒,故能下降。

下降一直从上焦路过中焦(脾胃),乃至通过小便将热邪排出体外。这在过程,自然顺带帮助肝灭火。也就说黄栀子清的是“三焦”的之火,并不单独清肝火!

题主这里说到的黄栀子其实就是中药栀子。

大家都知道栀子能够清热泻火,平时爱上火的朋友,会经常买点栀子泡水喝,会收到很好的去火效果。下面咱们看看栀子的治疗作用和具体功效究竟有哪些。

栀子在中药中属清热泻火药范畴,能清气分之热,主要治疗气分实热证,且清热力量较强,可以用于火热较强的病证。

中医理论认为“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也就是说,火和热本是同意,能转换互化,火热疾病可以用清热泻火的方法去治疗。

栀子药性苦,寒,归心、肺、三焦经。具有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

1、热病心烦

栀子苦寒清降,能泻三焦之火,能清泻心火而除烦,是临床上治疗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伤寒论》中的栀子豉汤,就是栀子和淡豆豉配伍。

栀子还可用于治疗热病火毒炽盛,三焦俱热 ,主要表现为高热烦躁,神志昏迷,谵语,多和黄芩、黄连、黄柏等药配伍,如《外台秘要》中的黄连解毒汤。

2、湿热黄疸

栀子能够清利下焦肝胆湿热,临床上遇到肝胆湿热蕴蒸引起的黄疸,多和茵陈、大黄配伍,如《伤寒论》中的茵陈蒿汤。

3、血淋涩痛

栀子不仅能够清利下焦湿热而起到利湿通淋的功用,还具有凉血止血的作用,所以临床上可以用于血淋涩痛或者热淋证的治疗,可以和滑石、车前子、木通等药同用,如《和剂局方》中的八正散。

@Forest医生祥子

4、血热吐衄

栀子具有清热凉血的功能,临床也可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证,多和侧柏炭、白茅根、大黄等药同用,如《十药神书》中的止血良方十灰散。

栀子还可以和黄芩、黄连、黄柏配伍,治疗三焦火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如黄连解毒汤。

5、目赤肿痛

栀子能清泻三焦火热之邪,可以治疗肝胆火热上攻引起的目赤肿痛,多和大黄配伍,如《圣济总录》中的栀子豉汤。

6、火热疮疡

栀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功能,临床上可以用于火毒疮疡、红肿热痛的治疗,常和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等药配伍;也可以和白芷配伍,以助消肿,如《普济方》中的缩毒散。

由于栀子苦寒,易伤脾胃,所以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

动物实验表明,栀子具有清肝利胆作用;栀子提取物能够促使胆汁分泌增加,还有利胰及降胰酶作用;栀子所含京尼平苷降低胰淀粉酶作用最为显著;栀子所含藏红花酸,能辅助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栀子醇还具有辅助镇静的作用。

栀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卡他球菌等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栀子水浸液在体外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当然,栀子入药,除果实全部能够入药外,还有医者把果皮、种子分开用的。

栀子果皮偏于达表而去肌肤之热;栀子仁偏于清内热。生栀子能走气分而清火,炒焦了的栀子能够入血分而凉血止血。

栀子为清热祛湿药,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祛湿退黄、除烦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火热毒邪,烦躁失眠,血热出血,黄疸等等。外用还可以消肿止痛。

您好,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提起来黄栀子很多朋友就会想起来每年夏季开放的栀子花,不仅好看,香气还非常的淡雅,很多朋友都非常喜欢。黄栀子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栀子,栀子全身上下都是宝,这里就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黄栀子的小知识。

黄栀子的简介

黄栀子也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栀子,有的地方还会称之为黄果。黄栀子属于茜草科的常绿灌木,多生长在我国的南方地区,花朵非常美丽,并且气味清香。黄栀子的果实成椭圆形,颜色多为黄色或者橙红色。

黄栀子有什么作用?

对于黄栀子的作用相信大多数朋友想到就是它的观赏价值了,黄栀子非常适合种植成观赏性花卉,不仅花好看,叶子也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尤其是南方一些地区由于气候适宜,非常适合种植黄栀子。

其次就是食用价值,黄栀子的食用价值主要体现在栀子花身上,因为栀子花不仅具有一定的清香气味,并且花瓣鲜嫩,非常适合食用。不少朋友会用新鲜的栀子花瓣做汤或者做菜。

黄栀子的另一个用途就是药用,黄栀子的果实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中医上认为栀子果实具有清热解毒等功效。另外栀子果实当中含有栀子所特有的栀子素、栀子苷等物质,这些物质对糖尿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最后就是黄栀子还具有非常强的经济价值,黄栀子的果实能够提取色素,并且属于纯天然的染色原料。另外栀子花还能够提料出香氛,用于化妆品的制作。

黄栀子的经济效益如何?

说了这么多的黄栀子的用途,相信很多朋友对黄栀子的经济效益也具有很大的好奇。正是由于黄栀子的用途非常的广泛,目前规模化的种植黄栀子的农户还是比较多的。虽然不少地方种植黄栀子,但是近几年黄栀子的市场行情并不是十分的乐观。尤其是从2017年开始栀子的市场价格遭遇断崖式的下跌,目前市场上江西统货栀子价位在15元左右每公斤,福建统货在10元左右每公斤,这样的价位和三年前的栀子市场价位每公斤相差了十几元。这也主要和当前栀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栀子市场趋于饱和有关。所以想要从事栀子种植的朋友还是需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谨慎进行种植。(三)

黄栀子不但是一种染料,也是一味中药材。

第一 ,可以有效地泄火除烦,帮助人体解除心火及清除烦躁。

第二 , 可以清热利湿,用于治疗血淋,热淋湿痛等小便不适。

第三 , 可以清肝明目,用于治疗肝胆火热而导致的目赤肿痛。

第四,可以凉血止血,用于治疗多种出血症状。

第五,还可以消肿止痛。

在我们农村,黄栀子是我们经常用到的染料。春节吃的糍粑,我们都是用 黄栀子泡的,就是把栀子敲碎泡在水里,然后用这种黄色栀子水泡糯米,一定要泡上一夜。让糯米完全吸进栀子水,再放进蒸茏里蒸。等糯米完全蒸熟透了,再放到用石头做的米糟里敲打,直到完全敲成黏黏的糍粑,然后取出来,压成一个个大小一样的圆 糍粑,美味的黄栀子糍粑才算完成。春节期间,好客的侗乡人就用它来招待客人。四月初八,我们洞乡有吃乌米饭的习俗,集市上也能见到用黄栀子蒸的糯米饭,可见黄栀子很早就已经被农民食用了。

黄栀子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分布在国内大多数地方,不仅是传统的中药,还是一种非常奇特的植物,花开时芳香四溢,清香怡人。

它浑身都是宝,皆可入药,尤其是其干燥成熟的果实,其食疗价值最高。黄栀子含有番红花色素苷基,可以作为黄色染料。

一、清热解毒

栀子性寒味苦,具有清心火除烦的作用,可以抑制发热中枢,是治疗热病心烦、焦躁不宁的重要药材。

二、去黄疸

栀子是中医临床医学中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主要用药,有利胆的功效,可以增进胆汁的分泌。栀子液还可以引起胆囊的收缩。

三、止血、抗菌

炒黑使其成炭之后,有很好的止血作用,可以治疗跌打损伤等病症。黄栀子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可以抗菌。

四、镇静、降血压

黄栀子可以治疗由热性病引起的脑部充血和神经兴奋而造成的心烦、失眠。实验证明,栀子流浸膏对小白鼠有镇静作用,还可以很好的降血压。

黄栀子的果实属于天然色素,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黄栀子除了具有药用价值之外,还可以提炼出许多种天然色素,不仅其色素品质好,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同时还可作为添加剂用于果汁、饮料、糕点等食品方面。

白雪公主草莓苗和四季草莓苗接受2019年预定,优质草莓苗母苗供应!

“栀子花开啊开,栀子花开啊开,像晶莹的浪花,盛开在我的心海……”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歌,说的就是黄栀子开的花。而这个黄栀子正是山上最常见的一种中药,而有些地方的人也经常用黄栀子来作为染色剂来制作各种 美食 。当然了,作为一种中药,黄栀子还有更加广泛的作用与功效。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说到黄栀子,我就想起小时候家里的院子里种了一颗黄栀子,印象中好似已经长了许多年了,每一年都开着白色的花,整个院子都飘满着芳香的味道。开完花之后,就会接着一个又一个的绿色果实,再等一段时间,果实就会变黄,这个时候就变成了黄栀子了。

而说到黄栀子有什么作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有一次不小心扭伤了脚,家里的老人就拿一些黄栀子捣烂之后患在扭伤的脚上,过了几天,原本扭伤脚痛就好了,也不肿了,那个时候感觉真的好神奇。

其实,黄栀子的作用与功效远不止这么简单。在《中国药典》里面记载:“黄栀子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肺、三焦经。功能主治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另外,在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里面也记载:“黄栀子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治黄疸型肝炎,蚕豆黄,感冒高热,菌痢,肾炎水肿,鼻衄,口舌生疮,乳腺炎,疮疡肿毒。”

因此,通过上面对黄栀子的功效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其实黄栀子这一味中药,不仅可以外用来敷患处,而且也可以内服。总的来说,黄栀子主要有以下这几个作用:

1、黄栀子外用时的作用

①对扭挫伤、跌仆损伤、皮肤青肿疼痛等症具有很好的作用

黄栀子具有有消肿活络的作用,在民间被称为“吊筋药”,也就是说,对于四肢关节附近的肌肉、肌腱损伤等具有很好的作用。所以,在民间,许多人不小心扭伤了脚又或者跌仆损伤都可以用生的黄栀子来外敷,从而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具体的用法就是用生栀子捣烂研成末,再与面粉、黄酒调服,又或者用温水调成糊状,加入少许酒精,再敷于患处即可。

②对烧伤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如果在生活中不小心被烧伤、烫伤的话,情况不是太严重的话,就可以使用黄栀子外敷,这在《救急方》里面有详细的记载,具体就是用栀子末和鸡子清调均,再涂抹患处。

③对丹毒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丹毒就是指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一种皮肤急性炎症。而中医学认为,丹毒的病因以火毒为主,可由风湿热诸邪化火而致。而黄栀子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的作用,因此可以很好地缓解丹毒引起的症状。

2、黄栀子内服的作用

①泻火除烦的作用

当我们出现外感发热或者心烦不宁时,黄栀子不仅能够轻清上行,而且还能泻肺火,从而达到去肌表热的作用,因此对于外感热病、表里有热等不适就可以起到表里双解的作用。另外,黄栀子还善于泻火泄热从而除烦,可以除一切实热(比如心火、肺火),从而透邪泄热、除烦解郁,对于发热、胸闷、心烦等不适症状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②清热解毒的作用

黄栀子属于苦寒药物,而苦寒不仅可以泄火(泄三焦火)、降火,而且还能清热,从而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对于热毒、实火引起的吐血、鼻衄、尿血、目赤肿痛和疮疡肿毒等症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另外,对于血热妄行以及热淋尿血等症也同样具有较好的作用。

③泄热利湿的作用

在临床上,其实黄栀子是治疗黄疸的一味重要药物,特别是湿热黄疸,具有很好的泄热利湿作用。因此对于湿热郁结引起的黄疸、面目皮肤发黄等症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当然了,在使用上常往往会与黄柏、茵陈蒿等一起使用,这样泄热利湿的效果才会更好。

黄栀子在使用时是有所区别的,比如有生山栀、炒山栀、焦山栀、黑山栀之分。而它们的功效与作用也有所不同,将生山栀炒至外皮呈黑色时,凉血止血的作用比较好;而直接使用生山栀时,却是清热泻火之力比较强。

另外,黄栀子属于苦寒的药物,对于一些脾虚便溏的人是不适宜服用,否则就会加重身体不适症状,脾胃就更加虚寒了。

最后,黄栀子一般都是使用来降实火,去实邪,在《得配本草》里面记载:“邪在表,虚火上升,二者禁用。”这也是需要注意的。

常见的黄栀子有什么作用和功效呢?

每次在网上看到黄栀子或者在药店里看到黄栀子,我都总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因为小时候,每次看到黄栀子,都会把它摘回家,晒干,然后母亲就会用猪冠油和黄栀子做饭吃。那黄澄澄的香米饭一直觉得是很美味的米饭。现在,野生的黄栀子很少见了,不知道是因为环境的原因,还是人为的过度采摘。而猪冠油,也很少有猪肉佬卖了,除非你特意叫他帮你留才有。

黄栀子具体的作用有三点。一个是作为中药材被广泛使用。第二个是染料。第三点作为茶饮品使用。

1:几乎在每一家药店都可以找到黄栀子这味中药。因为它实在是太被广泛应用了,药用价值很高。它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消肿止痛,杀菌消炎,利湿护肝等功效。所以,它经常被广泛用于治疗小儿黄疸,湿毒肿痛,肝胆结石病,降血压,减缓糖尿病,降尿酸治通风,治疗湿热下注引起的皮肤湿疹,皮肤疮毒,跌打扭伤等很多种疾病。在民间一些非处方的小经验里,也有用于治疗便秘,目赤,喉咙肿痛等。在农村很多小孩子得了黄疸后,就用黄栀子煮水洗澡,效果还不错。

但是,它可以作为烹饪染料,确实被广泛使用的。由于它具有栀子黄色素,烹饪时,加入栀子粉,可以给菜品上色,色泽光鲜,持久不变。在一些经典的卤菜里,经常有加入栀子黄色素。这是一种天然无毒的色素,比用一些食品添加剂强多了。当然了,栀子黄色素不仅只是用来烹饪,还可以用来腌制蔬菜肉类。在菜市场里,常见的酸菜,一些良心的商家一般用的就是栀子色素了。还可以作为火锅底料,给火锅汤底调色。

3:黄栀子,由于可以降血压,缓解糖尿病,无副毒作用。虽然味道不是很好,但在人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所以,很多人都喜欢把黄栀子用来泡茶喝。长期喝栀子茶,对糖尿病患者具有缓解作用。

农村常见的黄栀子可以和茶叶一起泡茶喝,具有一定的清热泻火以及凉血的作用,是可以入用药作为中药材的。由于果实成熟为黄色或橙红色,也被称为“黄果”。下面就简单聊一下关于黄栀子的作用功效,仅供参考: 一、黄栀子的药用功效

一般成熟的果实、叶子和根均可入药,算是卫生部公布的首批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护肝利胆、清热止血、凉血利寒、降血压、止泻等作用。一般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跌打损伤、高血压黄疸型肝炎以及消化道出血等病症。 其他药用功效表现为:

1、对于妇科疾病有一定疗效 。因具有清热解毒等功效,对于女性的乳腺不适、更年期的烦躁等病症可以起到一定疗效,也可以美肤。

2、可以治疗失眠、热病虚烦 。对于有失眠症的朋友,以及气色不好、体内火旺等情况也有一定疗效,可以说是去火的良药。毕竟去火后也会食用大增,对于助消化来说,也可以发挥作用。

3、根可以治疗跌打损伤、风火牙疼以及传染性肝炎等症状。 二、黄栀子的果实是天然色素,可作为食品添加剂

黄栀子的药用价值以外,也可以提炼出多种天然色素,不仅色素品质好,也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同时以上天然无毒的着色剂,可作为添加剂用于果汁、饮料、糕点等食品方面。 三、黄栀子也可以盆栽,具有观赏性

黄栀子也可以观赏,被称为“水横枝”,由于花大、芳香有鲜艳,可以盆栽室内或种植庭院、园林里。 四、黄栀子的花也可作为化妆品和香皂的调和剂

黄栀子的花为白色,会特别芳香,可以提取芳香浸膏,像花香型的化妆品或香皂的调和剂里可能就会有它!

黄栀子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栀子的别名 4 栀子的处方用名 5 来源 6 原植物形态 7 产地 8 采收与初加工 9 生药性状 10 栀子枣链的炮制蚂岩腊

10.1 栀子的炮制方法

10.1.1 栀子 10.1.2 炒栀子 10.1.3 焦栀子 10.1.4 栀子炭

10.2 成品性状 10.3 炮制作用 10.4 炮制研究

10.4.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10.4.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10.4.3 工艺研究

10.5 贮存方法

11 性味归经 12 栀子的功效与主治 13 栀子的化学成分 14 栀子的药典标准

14.1 品名 14.2 来源 14.3 性状 14.4 鉴别 14.5 检查

14.5.1 水分 14.5.2 总灰分

14.6 含量测定

14.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4.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4.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4.6.4 测定法

14.7 栀子饮片

14.7.1 炮制

14.7.1.1 栀子

14.7.1.1.1 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14.7.1.2 炒栀子

14.7.1.2.1 含量测定 14.7.1.2.2 鉴别、检查

14.7.2 性味与归经 14.7.3 功能与主治 14.7.4 用法与用量 14.7.5 贮藏

14.8 出处

15 参考资料 附:

黄栀子-黄栀子果泡水的功效及作用

1 用到中药黄栀子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黄栀子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黄栀子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黄栀子,共享黄栀子了栀子的内容。为方便阅读闷滑黄栀子,下文中的 栀子 已经自动替换为 黄栀子 黄栀子,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拼音

huáng zhī zǐ

2 概述

黄栀子

黄栀子为中药名,即《药性论》所载山黄栀子。是茜草科植物黄栀子Gardenia ja *** 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1]。黄栀子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5~3.5cm,直径1~1.5cm。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6条翅状纵棱,棱间常有1条明显的纵脉纹,并有分枝。顶端残存萼片,基部稍尖,有残留果梗。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泽;内表面色较浅,有光泽,具2~3条隆起的假隔膜。种子多数,扁卵圆形,集结成团,深红色或红黄色,表面密具细小疣状突起。气微,味微酸而苦。炒黄栀子表面深黄色或黄褐色[1]。焦黄栀子表面焦黄色[1]。黄栀子炭表面黑褐色或焦黑色[1]。

黄栀子味苦,性寒[1]。归心、肺、三焦经[1]。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的功能。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常用于温病高热,湿热黄疸,湿热淋症,疮疡肿毒;外治扭伤跌损[1]。炒黄栀子与焦黄栀子功用相似,炒黄栀子比焦黄栀子苦寒之性略强,一般热较甚者可用炒黄栀子,脾胃较虚弱者可用焦黄栀子[1]。二者均有清热除烦的功用[1]。常用于热郁心烦,肝热目赤[1]。黄栀子炭善于凉血止血,多用于吐血、咯血、咳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等[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3 黄栀子的别名

栀子、山枝子、大红桅。

4 黄栀子的处方用名

黄栀子、山栀、栀子、炒黄栀子、焦黄栀子、黄栀子炭[1]。

5 来源

黄栀子为茜草科植物黄栀子Gardenia ja *** 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1]。

6 原植物形态

常绿灌木,高达2m。叶对生或3叶轮生,叶片革质,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5~14cm,宽2~7cm,全缘;托叶2片,通常连合成筒状包围小枝。花单生于枝端或叶腋,白色,芳香;花萼绿色,圆筒状;花冠高脚碟状,裂片5或较多;子房下位。花期5~7月,果期8~11月。

7 产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南方各地有野生,生于山坡、路旁。分布于江西、湖南、浙江、福建、四川。

8 采收与初加工

9~11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及杂质,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1]。

9 生药性状

黄栀子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5~3.5cm,直径1~1.5cm。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6条翅状纵棱,棱间常有1条明显的纵脉纹,并有分枝。顶端残存萼片,基部稍尖,有残留果梗。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泽;内表面色较浅,有光泽,具2~3条隆起的假隔膜。种子多数,扁卵圆形,集结成团,深红色或红黄色,表面密具细小疣状突起。气微,味微酸而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0 黄栀子的炮制

汉代有擘破(《注解伤寒论》)的炮制方法[1]。

晋代有炒炭、烧末(《肘后备急方》)的方法[1]。

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甘草水制(《雷公炮炙论》)[1]。

唐代有炙法(《备急千金药方》)[1]。

宋代增加了“炙酥拌微炒”(《太平圣惠方》)、姜汁炒焦黄(《产宝杂录》)等炮制方法[1]。

元代提出“炒令十分有二焦黑”(《丹溪心法》)及蒸制(《世医得效方》)[1]。

明代炮制方法较多,有微炒、煮制(《普济方》)、纸裹煨(《奇效良方》)、酒浸(《外科理例》)、童便炒(《医学入门》)、蜜制(《寿世保元》)、盐水炒黑(《宋氏女科秘书》)、炒焦(《景岳全书》)、酒洗(《审视瑶函》)等炮制方法[1]。

清代多用辅料制,有酒炒(《外科大成》)、姜汁炒黑(《本经逢原》)、乌药拌炒、蒲黄炒(《得配本草》)[1]。同时还对炮制作用的论述也比较多,如“生用泻火,炒黑止血,姜汁炒止烦呕,内热用仁,表热用皮”(《本草备要》);“淋症童便炒,退虚火盐水炒,劫心胃火痛姜汁炒,热痛乌药拌炒,清胃血蒲黄炒”(《得配本草》)[1]。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黄、炒焦、炒炭等[1]。

10.1 黄栀子的炮制方法 10.1.1 黄栀子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碾碎[1]。

10.1.2 炒黄栀子

取黄栀子碎块,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凉[1]。

10.1.3 焦黄栀子

取黄栀子碎块,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焦黄色,取出晾凉[1]。

10.1.4 黄栀子炭

取黄栀子碎块,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黑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熄灭火星,取出晾干[1]。

10.2 成品性状

黄栀子为不规则碎块状[1]。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1]。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泽[1]。种子扁卵圆形,红黄色[1]。味微酸而苦[1]。

炒黄栀子表面深黄色或黄褐色[1]。

焦黄栀子表面焦黄色[1]。

黄栀子炭表面黑褐色或焦黑色[1]。

10.3 炮制作用

黄栀子长于泻火利湿,凉血解毒[1]。常用于温病高热,湿热黄疸,湿热淋症,疮疡肿毒;外治扭伤跌损[1]。如治温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的黄栀子仁汤(《不居集》),治湿热黄疸的茵陈蒿汤(《注解伤寒论》),治跌打损伤,青肿疼痛,可用黄栀子研末与面粉、黄酒调敷[1]。

黄栀子苦寒之性甚强,易伤中气,且对胃有 *** 性,脾胃较弱者服后易吐,炒后可除此弊[1]。炒黄栀子与焦黄栀子功用相似,炒黄栀子比焦黄栀子苦寒之性略强,一般热较甚者可用炒黄栀子,脾胃较虚弱者可用焦黄栀子[1]。二者均有清热除烦的功用[1]。常用于热郁心烦,肝热目赤[1]。如治热病心烦,胬肉攀睛,羞涩难开[1]。

黄栀子炭善于凉血止血,多用于吐血、咯血、咳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等[1]。如十灰散(《十药神书》)[1]。

10.4 炮制研究

黄栀子含都桷子苷(京尼平苷geniposide)、黄栀子苷(gardenoside)、山黄栀子苷(shanzhiside)、黄栀子酮苷(gardoside)等多种环烯醚萜苷类以及熊果酸、绿原酸等多种有机酸类[1]。

10.4.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1)对京尼平苷的影响:以黄栀子中京尼平苷为指标,用薄层扫描法对黄栀子及其炮制品进行分析比较[1]。实验结果表明,京尼平苷主要集中在黄栀子仁中,黄栀子壳含量相当低;炒黄栀子和

焦黄栀子中京尼平苷含量均有所下降,焦黄栀子比炒黄栀子更明显[1]。又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与上述大同小异,同时测出炒炭后黄栀子苷含量下降幅度较大[1]。

(2)对熊果酸的影响:对熊果酸的研究是采用薄层扫描法,分析比较了黄栀子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结果表明,黄栀子生品、炒品、炒焦品、姜炙品、烘品1~4(烘制温度为125℃、150℃、175℃、200C)中熊果酸含量无明显差异,炒炭品、烘品4(烘制温度200℃)中熊果酸较生品明显降低[1]。

10.4.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1)对胆红素的影响:山黄栀子对家兔结扎总输胆管后,血中胆红素出现量有轻度的抑制作用,生黄栀子与焦黄栀子之间差别不大[1]。

(2)止血作用:生黄栀子与焦黄栀子给家兔注射1.5g的剂量时均有显著缩短血凝时间的作用;而在0.75g剂量时,生山栀仍有作用,焦山栀则无此作用[1]。

(3)退热作用:对注射酵母液而引起发热的家兔,生山栀有明显的解热作用,而焦山栀无此作用[1]。

(4)抗炎作用:生黄栀子的抗炎作用最强,经不同方法炮制后的黄栀子抗炎作用明显减弱,且随温度升高,抗炎作用逐渐降低[1]。当温度超过175℃时,抗炎作用消失[1]。黄栀子加热炮制后抗炎作用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京尼平苷受热破坏或分解所致[1]。

(5)对胃酸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黄栀子水煎液对胃酸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经不同方法炮制后,抑制作用减弱或消失[1]。

(6)护肝作用:黄栀子生品有明显对抗CCl4所引起动物肝急性中毒的作用,经不同方法炮制后,护肝作用均降低[1]。实验初步认为,黄栀子若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应以生品为好[1]。

另据报道,生山栀与焦山栀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的抑菌作用相似;对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的抑制作用以生山栀为佳;焦山栀则对痢疾杆菌的作用较生黄栀子略强,这一点和中医对大便溏薄者用焦山栀是一致的[1]。

10.4.3 工艺研究

对烘法是否能代替炒法进行了研究,比较了生黄栀子、焦桅子、烘黄栀子的黄栀子苷含量,从定量结果看,烘和焦制品中黄栀子苷无显著差异[1]。从两种不同炮制方法加工后的样品提取液的δ值看,δ烘值比δ焦值小,说明用烘的方法炮制得到的结果比较恒定,便于控制质量[1]。考查不同温度炮制黄栀子炭对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栀子炮制后,黄栀子苷和鞣质均有明显变化,随温度增高,黄栀子苷的含量递减,当炮制温度高于180℃以后,含量下降幅度较大,说明超过黄栀子苷熔点温度(162℃~164℃)时,苷分解严重[1]。鞣质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当高于200℃以上时,鞣质含量下降,且大部分炭化[1]。从而认为炒黄栀子温度应控制在160℃~200℃之间[1]。

10.5 贮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1]。

11 性味归经

黄栀子味苦,性寒[1]。归心、肺、三焦经[1]。

12 黄栀子的功效与主治

黄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的功能。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黄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功能[1]。

黄栀子长于泻火利湿,凉血解毒[1]。常用于温病高热,湿热黄疸,湿热淋症,疮疡肿毒;外治扭伤跌损[1]。如治温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的黄栀子仁汤(《不居集》),治湿热黄疸的茵陈蒿汤(《注解伤寒论》),治跌打损伤,青肿疼痛,可用黄栀子研末与面粉、黄酒调敷[1]。

炒黄栀子与焦黄栀子功用相似,炒黄栀子比焦黄栀子苦寒之性略强,一般热较甚者可用炒黄栀子,脾胃较虚弱者可用焦黄栀子[1]。二者均有清热除烦的功用[1]。常用于热郁心烦,肝热目赤[1]。如治热病心烦,胬肉攀睛,羞涩难开[1]。

黄栀子炭善于凉血止血,多用于吐血、咯血、咳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等[1]。如十灰散(《十药神书》)[1]。

黄栀子为眼科常用清热泻火药,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

(1)用于多种实热性眼病,黄栀子能清泻三焦火邪。常与其他清热药配伍使用。

(2)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瞳神紧小、聚星障等眼病。常与龙胆草配伍,如龙胆泻肝汤。

(3)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白睛溢血、前房积血、跟底出血等。黄栀子有凉血止血作用。每与茅根、地黄同用。

13 黄栀子的化学成分

含黄栀子甙(geniposide)、羟异黄栀子甙(gardenoside)、山栀甙(shanzhiside)、黄栀子新甙(gardoside)、黄栀子甙酸(geriposidic acid)、黄栀子黄素(gardenin)、番红花甙Ⅰ(crocin1)、番红花酸(crocetin)、鸡矢藤甙甲酯(scandoside methyl ester)等。

14 黄栀子的药典标准 14.1 品名

黄栀子

Zhizi

GARDENIAE FRUCTUS

14.2 来源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黄栀子Gardenia ja *** 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9~11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和杂质,蒸至上气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

14.3 性状

本品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5~3.5cm,直径1~1.5cm。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6条翅状纵棱,棱间常有1条明显的纵脉纹,并有分枝。顶端残存萼片,基部稍尖,有残留果梗。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泽;内表面色较浅,有光泽,具2~3条隆起的假隔膜。种子多数,扁卵圆形,集结成团,深红色或红黄色,表面密具细小疣状突起。气微,味微酸而苦。

14.4 鉴别

(1)本品粉末红棕色。内果皮石细胞类长方形、类圆形或类三角形,常上下层交错排列或与纤维连结,直径14~34μm,长约至75μm,壁厚4~13μm;胞腔内常含草酸钙方晶。内果皮纤维细长,梭形,直径约10μm,长约至110μm,常交错、斜向镶嵌状排列。种皮石细胞黄色或淡棕色,长多角形、长方形或形状不规则,直径60~112pm,长至230μm,壁厚,纹孔甚大,胞腔棕红色。草酸钙簇晶直径19~34μm。

(2)取本品粉末1g,加50%甲醇10ml,超声处理4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栀子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黄栀子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4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丙酮甲酸水(5:5: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黄色斑点;再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1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4.5 检查 14.5.1 水分

不得过8.5%(附录ⅨH第一法)。

14.5.2 总灰分

不得过6.0%(附录ⅨK)。

14.6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VID)测定。

14.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8nm。理论板数按黄栀子苷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

14.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黄栀子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30μg的溶液,即得。

14.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2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置25m1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14.6.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黄栀子苷(C17H24O10)不得少于1.8%。

14.7 黄栀子饮片 14.7.1 炮制 14.7.1.1 黄栀子

除去杂质,碾碎。

本品呈不规则的碎块。果皮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有的可见翅状纵横。种子多数,扁卵圆形,深红色或红黄色。气微,味微酸而苦。

14.7.1.1.1 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同药材。

14.7.1.2 炒黄栀子

取净黄栀子,照清炒法(附录ⅡD)炒至黄褐色。

本品形如黄栀子碎块,黄褐色。

14.7.1.2.1 含量测定

同药材,药材含黄栀子苷(C17H24O10)不得少于1.5%。

14.7.1.2.2 鉴别、检查

同药材。

14.7.2 性味与归经

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14.7.3 功能与主治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14.7.4 用法与用量

6~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14.7.5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14.8 出处

黄栀子有什么功效?适合什么人吃呢?有什么禁忌?

黄栀子又叫栀子花,它是茜草科的栀子花,果实干燥成熟,其中含有黄巧谨栀子花方、羟基异黄栀子花搏胡方、山栀子苷、黄栀子酸、黄栀子黄素、红花、红花酸、鸡花糖苷甲酯,都对身体有好处。黄栀子有很好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黄疸肝炎、扭伤挫伤、消化道出血、高血压、糖尿病、感冒高热等疾病黄栀子的食用方法比较简单,先把它清洗干净,然后将它碾碎,用筛子过滤干净后,再把栀子的外衣去掉,吃它的果仁,也可以在吃之前需要把果仁在锅里搅拌一下,煎成金黄色即可出锅,出锅后凉食。吃黄栀子最大的难题是脾虚便散、肾阳不足的人不能吃。

黄栀子具有消火祛燥、清热促湿的作用,所以脾虚或肾阳不足的患者不宜食用,以免加重腹泻等症状,影响身体的恢复。栀子的药理作用是清热除刺激,清湿解热,凉血止血(使血液凉润,防止出血),对于脾虚大便散(大便稀而不形),无湿热病者不宜使用。

栀子又名黄芝基宽拦子、山芝子,在功能和出席上可保肝、保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中医临床上主要用于黄疸肝炎、扭伤、挫伤、高血压、糖尿病等。中医在临床应用中,可用于发热易激惹、嗜睡不安。

常与黄柏、木桐、滑石粉和芭蕉一起使用。在禁忌症中,对于无湿热症状、脾虚便稀的患者,使用前需咨询医生。清火解闷:黄栀子水苦寒清,有清心除火解闷之效。能治疗因发热邪热而引起的胸闷、烦躁疲倦的现象。清热祛湿:黄栀子水苦能燥湿,能起到清肝胆湿热退黄的作用。凉血解毒:黄栀子水苦寒,主要降泻,具有清热、解火和凉血解毒的功效。

黄栀子的功效与作用是怎样的?

黄栀子的功效与作用黄栀子

1、本种作盆景植物黄栀子,称“水晌唤横枝”黄栀子;花大而美丽、芳香,广植于庭园供观赏。

2、从成熟果实亦可提取栀子黄色素,在民间作染料应用,在化妆等工业中用作天然着色剂原料和氏,又是一种品质优良的天然食品色素,没有人工合成色素的副作用,且具有一定的医疗效果。

3、黄栀子着色力强,颜色鲜艳,具有耐光、耐热、耐酸碱性、无异味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糕点、糖果、饮料等食品的着色上。花可提制芳香浸膏,用于多种花香型化妆品和香皂香精的调合剂。

4、其他用途:花冠白色,芳香,可作为茶香料,熟果变黄再转橘红,可作染料或入药。可提炼天然色素,用作食品添加剂。

黄栀子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冷。一般栽培于温和地区海拔1000m以下的山区丘陵地带的疏林下或林缘空旷地,在向阳暖和的地方栽培,生长壮,结实多。成株较耐旱,但种子播后及幼苗期,必须有充足的水分,幼苗期宜稍荫蔽。土壤以排水良好,微酸性至中性的夹沙泥或黄泥土较好。凡寒冷多风和过于干旱地区及涝渍地均不宜种植。

产于江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和云南,河南、河北、陕西和甘肃有栽培;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宴棚凯、太平洋岛屿和美洲北部,野生或栽培。

从成熟果实亦可提取栀子黄色素,在民间作染料应用,在化妆等工业中用作天然着色剂原料,又是一种品质优良的天然食品色素,没有人工合成色素的副作用,且具有一定的医疗效果;它着色力强,颜色鲜艳,具有耐光、耐热、耐酸碱性、无异味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糕点、糖果、饮料等食品的着色上。花可提制芳香浸膏,用于多种花香型化妆品和香皂香精的调合剂。

黄栀子的功效与作用

黄栀子的功效与作用

1.护肝利胆

经研究表明,黄栀子对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黄栀子中的一些成分,能够刺激胆汁的分泌,排除体内毒素。

2.宽肠通便

黄栀子这种植物它含有纤维素,如果食用它就能够促进大肠蠕动,这样也是能够很好的帮助大便的排泄,同时还能够起到预防痔疮的发作和直肠癌瘤的发生。

3.治湿热黄疸

黄栀子的利湿功效十分出色,它对人类的湿热黄疸有明显治疗作用,治疗时可以取黄栀子四钱,鸡内草和田基黄各一两加清水煎制,煎带液好以后过滤服用的得到脊竖药液,一次煎得的药液在一天中分三次服用完就可以。

4.化痰止咳

5.治疗口疮

黄栀子配合大青、黄柏煎水,晾凉之后加白蜜熬制成膏状,可以治疗口疮,对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6.治疗热病心烦

黄栀子泡茶服用它可以起到清热除烦的作用,而且服用它还能够治疗多种热病效果都是很不错的,特别对于一些发热、胸闷和心蠢野物烦的情况服用它效果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