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菜是什么菜?南北叫法各有不同

荠菜是一种可以食用的野菜荠菜在南方叫什么菜,可食用季节主要是在冬春季节。荠菜又被称为荠荠菜(南北方叫法各有不同),其口感略苦,但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非常好的食疗效果,荠菜的食用方法也非常多。接下来,就来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下。

荠菜是什么菜荠菜在南方叫什么菜

荠菜是这种野菜的书名,但是不同地区还有不同的叫法,在我国北方叫荠菜为白花菜、黑心菜,瑶家叫“禾杆菜”,在河南湖北等地叫地菜、地米菜,而四川人叫“干油菜”,荠洞启祥菜是人们最喜欢的野菜之一。

荠菜是什么样子的荠菜在南方叫什么菜

荠菜在我国有两种品种,即大叶和散叶荠菜,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大叶荠菜主要分布在上海地区,生长出来的叶片比较大,塌地散开生长,叶片浅绿色,大而且厚,叶片最长可达10cm,一株可散发十几片嫩叶,一般这种大号的荠菜挖十几株就够炒一碗了。现在上海市区可广泛种植,可以说属于家常菜,快脱离野菜的范畴了。

另一种则是散叶荠菜,是我国荠菜中的主要品种,在我国大范围内都有分布,其生存能力较强,叶片也是塌地生长,一株有20片左右的嫩叶,其叶嫩绿色,有的中心带有紫色,叶片在遇到低温时会转化为紫色,因此,散叶荠菜在北方多为紫色,在南方多为绿色,目前仍然以野生纳搏为主,很少有人种植,散叶荠菜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但是土壤较差的地方生长的荠菜叶片比较短,需要挖很多株才能够吃。

荠菜的营养价值

荠菜的营养价值很高,每100克旁禅荠菜鲜茎叶含蛋白质2.9克,脂肪0.4克,粗纤维2.2克,糖类4.3克,胡萝卜素1.77毫克,维生素B1O.06毫克,维生素B20.14毫克,维生素PP0. 3毫克,维生素C41毫克,维生素E0.57毫克,钾328毫克,钙245毫克,铁4.7毫克,锌0.63毫克。此外,还含有胆碱、乙酸胆碱、芥菜碱、黄酮类等成分。

荠菜的功效与作用

荠菜是野菜中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含量很高的一种,食用之后能增加体内维生素A的含量,对视力的保护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增强暗适应能力和治疗夜盲症。同时维生素C对体内的自由基具有很好的清除作用,能缓解细胞的衰老,有美容养颜的功效。

三月三吃荠菜

三月三为什么要吃荠菜

荠菜,又叫地菜、地米菜。每逢农历三月三,市场上的荠菜最畅销,很多家庭都要准备些荠菜熬汤或是煮鸡蛋,这是三月三这天最传统的衫带民俗。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选择荠菜呢,三月三为什么要吃荠菜呢?

三月三吃荠菜,预防春季流行病

荠菜入药,最大的作用是祛陈寒的功效特别强,而药性又十分平和。三月三吃荠菜,就是为了祛除冬天积存的寒气。

《黄帝内经》里说得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意思是冬天受了冻,如果没有及时化解,寒气会深入人体内部潜伏下来。到了春天,阳纯穗气升发,这些潜伏的寒气发作起来,寒极生热,就会引起流感发烧。这也是在春天特别容易产生各种流行病的原因。

因此,为了防止冬季的伏寒郁积化热,在春天不能用大辛大热的药物,而是要用荠菜来预防春天的“温病”。

荠菜是平性的。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既能祛陈寒,又能祛血热,使得伏寒无法化为内火,维持人体的寒或裤芦热平衡。

为什么要在三月三采摘荠菜?

荠菜在南方四季都有。如果做菜吃,不论什么时候采摘都可以。但是入药的话,就以农历三月初采摘的荠菜药性最好。

采药采药,采的就是天地之灵气,所以不管哪一种草药,都讲究采摘时间。不是合适的时间采来的,药效就会大打折扣。三月初的荠菜,开春发出来的第 一批嫩苗刚刚成熟,储存了整个冬季的能量,而且初春天气还比较寒冷,生长慢,所以药用价值最高。以后再发出来的就长得快了,药用价值也就下降了。

吃的荠菜,只采嫩芽。入药用的荠菜,就得用全株,一定要连根一起采摘,根部的药性更强。整株采回家晾干,就可以用一整年了。放一些在厨 房的灶台上,还可以避蚂蚁。需要治病的时候,取几株,用开水煮七八分钟,就可以喝汤了。没有条件煮的时候,用干品来泡茶喝,也是可以的。

荠菜在南方叫什么菜?

南方叫荠荠菜!

荠荠菜为十字侍陪慎花科植物,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野菜。荠荠菜别名枕头草、粽子菜、三角草、香荠、护生草、菱角菜、地菜、上巳菜、荠草。目前生产上主要两个品种:一种是板叶荠荠菜, 又叫大叶荠荠菜,上海市地方品种。

荠菜在南方叫什么菜-荠菜在农村叫什么菜

荠菜是春天时令的蔬菜,已有几千年的乱盯历史,而且遍及大江南北,很多文人雅士对荠菜都十分喜爱。大文学家苏东坡曾赞美荠菜:“虽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是一味天然之珍。”

陆游也写过很多关于荠菜的诗文,诸如:“残雪初消荠满园,糁羹珍美胜羔豚”“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手烹墙阴荠,美若乳下豚”等。

荠菜食用注意事项

1、食用荠菜,要挑选不带花的,这样才比较鲜嫩、好吃。

2、荠菜根部的药用价值最高,制作食疗方时,最好不要摘除。

3、荠菜不宜久烧久老敬煮,时间过长会破坏其营养成分,也会使颜色变黄。

4、最后建议不要加蒜、姜、料酒来调味,以免破坏荠菜本身的清香味。

荠菜在南方叫什么菜?

荠菜在南方也叫荠菜。 荠菜又叫护生草、清肠草、扁锅铲菜、局码荠荠菜、靡草、花花菜、地丁菜和地菜,俗称是地地菜,荠菜为十字花科植物,是很普通的一个蔬菜,做法也有很多,芥菜有一丝丝的苦味,有的人吃不来那个味道中隐,其实芥菜很好吃,在福建闽南地区有一道好吃的芥菜饭就是用芥菜放锅里炒一下再跟大米饭一起翻炒加入调味料做出来的。

荠菜的由来

据《中华药海》记载:正名释名,始载于〈千金食治〉为十字花科植物荠菜的带根全草。该品荠同齐:齐者济也,此草饥荒时能果服延生,战伤时可止血活命,功勋颇大,作用卖腊厅齐全故名。

荠菜为十字花科植物的幼嫩叶,又名地菜,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野菜。原产中国,目前遍布世界,中国自古就采集野生荠菜食用,早在公元前300年尽荠菜的记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上海郊区开始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栽培历史。

地菜的学名叫什么?

地菜的学名叫荠菜,是双子叶植物纲 、十字花科、荠属植物荠的通称,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10-50厘米,无毛、有单毛或分叉毛;茎直立,单一或从下部分枝。

基生叶丛生呈莲座状,大头羽状分裂,顶裂片卵形至长圆形,侧裂片3-8对,长圆形至卵形,顶端渐尖,浅裂、或有不规则粗锯齿或近全缘;茎生叶窄披针形或披针形,基部箭形,抱茎,边缘有缺刻或锯齿。

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萼片长圆形;花瓣白色,卵形,有短爪。短角果倒三角形或倒心状三角形,扁平,无毛,顶端微凹,裂瓣具网脉;种子2行,长椭圆形,浅褐色。

扩展资料:

荠菜属于耐寒性作物,喜冰凉的气候,在严冬也能忍受零下的低温。生长周期短,叶片柔嫩,需要充足的水分厅伏;

最适宜的土壤湿度为30%~50%,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中就可以种植,但以肥沃疏松的黏质土壤较好。土壤酸碱度以PH6~6.7为宜,需要充足的氮肥和日照,忌多湿雨天气。

起源于东欧和小亚细亚扮帆携,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见。主要分布在全轿陆世界的温带地区。性喜温暖但耐寒力强。野生于田野,也可人工栽培,生在山坡、田边及路旁。

荠菜又叫什么菜

荠菜是有很多个名字的,还被大家称为是扁锅铲菜、靡草、花花菜、菱角菜等。

荠菜的生长能力很强,在全国各省市都有分布,田间、地头、路边、河滩、山坡、树林、到处可见荠菜的足迹。目前,城乡的菜农进行人工栽培,成为芦吵春季里的时鲜菜,十分畅销。

扩展资料:

荠悄旅菜的生长启哗凳环境

荠菜属于耐寒性作物,喜冰凉的气候,在严冬也能忍受零下的低温。

生长周期短,叶片柔嫩,需要充足的水分,最适宜的土壤湿度为30%~50%,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一般在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中就可以种植,但以肥沃疏松的黏质土壤较好。土壤酸碱度以PH6~6.7为宜,需要充足的氮肥和日照,忌多湿雨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