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瓢虫的习性
七星神拿瓢虫 (昆虫纲动物)
七星瓢虫是鞘翅目瓢虫科的捕食性昆虫,它的身体像半个圆球,头黑黑的翅膀是橘色的。触角很短,不太明显,它的脚在大大的翅膀底下,它的口器既有咀嚼食物的能力,因为它的翅膀有七个黑色的圆点点所以人们叫它七星瓢虫 ,七星瓢虫为益虫,成虫可捕食麦蚜、棉蚜、槐蚜、桃蚜、介壳虫、壁虱等害虫,可大大减轻树木、瓜果及各搏瞎磨种农作物遭受害虫的损害,被人们称为“活农药”,在我国各地广泛分布。在华北南部,俗称“花大姐”。
七星瓢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不同发育阶段。人工饲养七星瓢虫的成虫,室内的温度要控制在20-25℃之间,相对湿度在70%-80%,成虫产卵基斗时要求温度较高,可在25℃饲养。但饲养幼虫以平均温度20℃左右为好。
瓢虫的生活习性有哪些?
幼虫的生活单调乏味七星瓢虫的习性是什么,它们每天游弋在花草之间,疯狂地捕食蚜虫。瓢虫的生命非常短暂,从卵生长到成虫时期只需要大约一个月的时间,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可以在花园里同时发现瓢虫的卵、幼虫和成虫。随着时间的推移,瓢虫的幼虫胃口越来越大,圆圆的身体,鞘翅光滑,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斑纹,身体也在不断地增长,七星瓢虫的习性是什么他们必须挣脱旧皮肤的束缚,开始七星瓢虫的习性是什么了一个艰辛的历程--蜕皮。这个过程并不像我们脱掉旧衣服,再换一件大号外套那么简单。瓢虫一生伍轮之中,要经历5至6次蜕皮,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继续增长,直到积蓄足够的能量步入虫蛹阶段。它会从一个身体娇柔的幼虫变成体质强壮的成年瓢虫。这是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过程,幼虫的身体将被分解,然后重新组合、调整,再加以修饰装扮,这一切都是为了迎接它崭新的生命。当它最后破蛹而出变为一只新的成年瓢虫时,还要经历一些转变,因为此时它的身腔知信体仍旧柔软娇嫩,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它必须暴露在阳光下,吸取氧份,使它的体色慢慢加深,斑纹也会逐渐显露出来,几个小时后,它就会变得和花园中其他成年瓢虫一模一样了。
成年肉食性瓢虫会捕食任何肉质嫩软的昆虫,它们最喜欢吃的是蚜虫,但只要是没有披戴盔甲和其他保护外套,而且身体柔软、体型小的昆虫,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的美餐。猎物们不会自投罗网,瓢虫必须经常飞动去搜索目标。瓢虫看上去不大可能会飞,它的体型不像个飞行员,而更像是个药箱。它有一个坚硬的外套,而它那套细小精致的翅膀会从外套下伸出,疯狂地舞动。瓢虫确实是一个技艺精湛的飞行家,也正是因为它们具有高超的飞行本领,所以才能在花园的各个角落里来去自如。雌的肉食性瓢虫会产下大量的卵,它通常把卵分布在蚜虫时常出没的地方,以确保自己的儿女出生后能获取最大的生存机率。卵被孵化后,新出生的幼虫就会把身边的蚜虫做为它们可口的小吃,幼虫的模样与它的父母区别很大,它们还没有装备上厚实的盔甲,身体非常猛段柔软,成节状分布,但却长着些坚硬的鬃毛,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它们的下颚强壮有力,形状就像一把钳子,能够轻易地洞穿蚜虫的身体。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祝您生活愉快!
七星瓢虫的习性是什么?
关于七星瓢虫的秘密
七星瓢虫是著名的害虫天敌,成虫可捕食麦蚜、棉蚜、槐蚜、桃蚜、介壳虫、运如壁虱等害虫,可大大减轻树木、瓜果及各种农作物遭受害虫的损害,被人们称为“活农药”。
七星瓢虫有较强的自卫能力,虽然身体只有黄豆那么大,但许多强敌都对它无可奈何。它3对细脚的关节上有一种“化学武器”,当遇到敌害侵袭时,它的脚关节能分泌出一种极难闻的黄色液体,使敌人因受不了 而仓皇退却、逃走。它还有一套装死的本领,当遇到强敌和危险时,它就立即从树上落到地下,把3对细脚收缩在肚子底下,装死躺下,瞒过敌人而求生。
瓢虫之间旁游启还有一种奇妙的习性:益虫和害虫之间界限分明,互不干扰,互不通婚,各自保持着传统习惯,因而不论传下多少代,不会产生“混血儿”,也不会改变各自的传统习性。 害虫的损害,被人们称为“活农药”。
七星瓢虫有较强的自卫能力,虽然身体只有黄豆那么大,但许多强敌都对它无可奈何。它3对细脚的关节上有一种“化学武器”,当遇到敌害侵袭时,它的脚关节能分泌出一种极难磨缓闻的黄色液体,使敌人因受不了 而仓皇退却、逃走。它还有一套装死的本领,当遇到强敌和危险时,它就立即从树上落到地下,把3对细脚收缩在肚子底下,装死躺下,瞒过敌人而求生。
瓢虫之间还有一种奇妙的习性:益虫和害虫之间界限分明,互不干扰,互不通婚,各自保持着传统习惯,因而不论传下多少代,不会产生“混血儿”,也不会改变各自的传统习性。
七星瓢虫有哪些生活习性?
七星瓢虫的下颚须是它的主要触觉和嗅觉器官。七星瓢虫经常在蚜虫的寄主植物上爬动、搜索,当下颚须触到蚜虫时,能迅速地用上颚咬住,将蚜虫宽厅辩吞食。如果下颚须没有触到,即使蚜虫就在它的眼前,似乎也不能发现。七星瓢虫成虫和幼虫虽都取食蚜慎缺虫,但因虫态不同,口器结构不同,取食方法也有差别。成虫取食时,通常将蚜虫咬住,经过口器的简单咀嚼后,将蚜虫躯体、附肢等完全吞下。大龄幼虫取食基本上和成虫一样。但初龄幼虫因口器小,吞食力差,取食时常在蚜虫体上咬一个孔,吸食汁液,最后留下伏枯蚜体残壳。一头七星瓢虫的成虫,平均一天吃棉蚜100-120头,吃菜蚜147头,吃杏蚜59头。幼虫食蚜量则因龄期的大小而不同,龄期小吃的少,龄期大吃的多。
七星瓢虫有吃卵和互相捕食的习性。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七星瓢虫成虫很容易吃掉已产下的卵块。即使有充足的蚜虫,它们也喜欢吃卵;幼虫则常互相捕食。同一卵块早孵出的个体,常吃掉尚未孵化的卵粒。大龄幼虫常吃掉小龄幼虫。蛹也常被成虫和大龄幼虫吃掉。 [6]
七星瓢虫虽然主要是吃蚜虫,但并不仅仅限于以蚜虫为食。中国北京的金山脚下,在秋天蒿草和荆条上并没有蚜虫,七星瓢虫成虫却群集其上,数量很多。经过仔细观察和消化道解削并在显微镜下检查,发现七星瓢虫在早春不仅吃蚜虫,还取食小土粒、真菌孢子和一些小型昆虫。秋天,七星瓢虫则常常取食植物的花粉。
七星瓢虫的生活习性
除了冬季外,户外蚜虫堆间均有机会找到前来觅食的成虫。本种分布非常普遍,但是较少成群群聚。另外,人们还把它们称为花大姐。
年发生多代。以成虫过冬,次年4月出蛰。产卵于有蚜虫的植物寄主上。成虫和幼虫均以多种蚜虫、木虱等为食。系益虫,应予保护。
捕食昆虫:棉蚜、麦蚜、豆蚜、菜蚜、玉米蚜、高粱蚜
危害农作物: 棉花(棉蚜)、小麦(麦蚜)、豇豆(豆蚜)、余迹白菜(菜蚜)、玉米(玉米蚜)、高粱(高粱蚜)
七星瓢虫还是有机农业的象征哦!20世纪70年代在黄河下游已开始用助迁法防治棉花和小麦蚜虫,90年代开始人工繁殖,并用于生产。 七星瓢虫以鞘翅上有7个黑色斑点而得名。每年发生世代数因地区不同而异。北方寒冷地区,每年发生世代数消键则较少。七星瓢虫成虫寿命长,平均77天,以成虫和幼虫捕食蚜虫、叶螨、白粉虱、玉米螟、蚜虫、棉铃虫等幼虫和卵。七星瓢虫1只雌虫可产卵567-4475粒,平均每天产卵78.4粒,最多可达197粒。 七星瓢虫取食量大小与气温和猎物密度有关。以捕食蚜虫为例,在猎物密度较低时,捕食量随密度上升而呈指数增长;在密度较高时,捕食量则接近极限水平。气温高的条件下,影响七星瓢虫和猎物的活动能力,捕食率提高。据统计,七星瓢虫对烟蚜的平均日取食量为:1龄10.7头,2龄33.7头,3龄60.5头,4龄124.5头,成虫130.8头。七星瓢虫近80天的生命期可取食上万头蚜虫。 毒性 七星瓢虫对人、畜和天敌动物无毒无害,无残留,不污染环境。
七星瓢虫有较强的自卫能力,虽然身体只有黄豆那么大,但许多强敌都对它无可奈七星瓢虫何。它3对细脚的关节上有一种"化学武器",当遇到敌害侵袭时,它的脚关节能分泌出一种极难闻的黄色液体,使敌人因受不了 而仓皇退却、逃走。它还有一套装死的本领,当遇到强敌和危险时,它就立即从树上落到地下,把3对细脚收缩在肚子底下,装死躺下,瞒过敌人而求生。
瓢虫之间还有一种奇妙的习性:益虫和害虫之间界限分明,互不干扰,互不通婚,各自保持着传统习惯,因而竖桥并不论传下多少代,不会产生"混血儿",也不会改变各自的传统习性。
七星瓢虫的习性吃什么?
七星瓢虫吃棉蚜、麦蚜、豆蚜、菜蚜、玉米蚜、高粱蚜七星瓢虫的习性是什么,七星瓢虫取食量大小与气温和猎物慎则团密度有关。以捕食蚜虫为例,在猎物密度较低时,捕食量随密度上升而呈指数增长七星瓢虫的习性是什么;
在密度较高时,捕食量则接近极限水平。气温高七星瓢虫的习性是什么的条件下,影响七星瓢虫和猎物的活动能力,捕食率提高。七星瓢虫近80天的生命期可取食上万头蚜虫。七星瓢虫对人、畜和天敌动物无毒无害,无残留,不污染环境。
分布在七星瓢虫的习性是什么我国东北、华北、华中、西北、华东和西南等一些省区;北京、辽盯吵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东、山西、河南、云南、贵州、青海、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均有,常见于农田、森林、园林、果园等处。
扩展资料七星瓢虫的习性是什么:
春天,一旦气温升到10℃以上,越冬的七星瓢虫就苏醒过来,开始活动,在麦类和油菜植物株上能找到它。
夏天,随着气温升高和食物增多,七星瓢虫大量繁殖,凡是有蚜虫和蚧虫寄生的植物,如棉花、柳树、槐树、榆树、豆类等植株上,都能找到七星宽橘瓢虫,有时甚至出现大批七星瓢虫聚集的景象。
秋天,田间七星瓢虫的数量减少,它常在玉米、萝卜和白菜等处产卵,这时候,早晚的气温较低,七星瓢虫往往隐蔽起来,不易发现,需在上午7点钟以后至太阳下山之前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