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第一功臣是谁
开国功臣36人,首推毛泽东:
1990年11月,经中央军委确定,33人被冠以“军事家”的评语。他们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仿桥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杨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有8位军事家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身,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叶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举大歼曾中生,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左,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正冲军高级将领彭雪枫、罗炳辉。1994年8月,经中央军委审议,又确定增补3人为军事家: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这样,被称为军事家的共计36人。
明朝34个开国功臣都是谁
明朝34个开国功臣有:
徐达:本位置第二,次于李善长。李善长后坐罪,进位第一,初封信国公。
常遇春:本位列第三,次于徐达。李善长有罪,进位第二。1370年,改封其子常茂为郑国公。
李善长:1364年,封为宣国公,本位列第一,坐胡惟庸案被杀,爵除。崇祯二年(1629年),裔孙李世选持明太祖手书进,为御史劾,免死为民。
李文忠:1370年,封为曹国公。
冯胜:洪武28年, 赐死,爵除。
邓愈 :1380年,子邓镇嗣,改封申国公,坐李善长党死,弟子邓源嗣。
汤和:1370年,封为信国公。
唐胜宗 :坐为胡惟庸案被杀,爵除。
陆仲亨:坐胡惟庸 案被杀,爵除。
周德兴:以罪诛,爵除。
华云龙:子华中坐胡惟庸案被杀,贬死。
顾时:1370年,封为济宁侯。
耿炳文:永乐二年自杀,爵除。
陈德:洪武28年,陈镛战死,后涉胡惟庸案,爵除。
郭兴:坐胡惟庸案,爵除。
王志:洪武21年王威去世,追坐胡惟庸案,爵除。
郑遇春:坐胡惟庸案被杀。
费聚:坐胡惟庸案被杀。
吴良:吴高洪武17年(1384年袭爵,永乐12年有罪,免,爵除。
吴祯:坐追吴祯为胡惟庸党,吴忠被处死铅洞,爵除。
赵庸:坐胡惟庸案被杀。
廖永忠 :1370年,封为德庆侯。
俞通源:坐党附胡惟庸,已死不予追究,爵除。
华高:1370年,被封为广德侯。
杨璟:坐追杨璟党附胡惟庸,爵除。
康茂才:未及封而死,子康铎受封。康铎去世,子康渊受谴,爵除。
朱亮祖:有罪,被朱元亲自鞭打而死。
傅友德:初封颖川侯,洪武17年进封。洪武27年赐死,爵了除。
胡美:初封颖川侯,洪武17年进封。洪武17年赐死,爵了除。
韩政:韩勋坐蓝玉案被杀,爵除。
黄彬:坐胡惟庸案被杀。
曹良臣:曹泰坐蓝玉案被杀,爵除。
梅思祖 :坐胡惟庸案被杀。
陆聚:野昌坐胡惟庸案被杀。
扩展资料:
明朝国号:
朱元璋初定天下,建国号意在大中,既而祈天,乃得大明,表示承袭自韩山童、韩林儿父子的“大小明王”之号,又称皇明,清朝时称之为前明。
大明国号来源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与宗教有关,吴晗等人认为,大明国号的源头是明教,此说后来被金庸等作家采用,而胡阿祥等认为此国号出自白莲教,而源头则是佛教。
朱元璋手下有一部分明教徒,用“明”作国号以示正统地位,也同时应和明教中的“明王出世”预言。
其次,以明喻火,根据五德终始说,表示明朝取代元朝是以火克金。又因皇室姓朱,称朱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初功臣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颂激扒-明朝
唐朝的开国功臣有哪些
唐朝开国功臣有:
1、房玄龄:纤桐
房玄龄出身清河房氏。善诗能文,博览经史。十八岁,举进士出身,授羽骑尉、隰城县尉。晋阳起兵后,投靠秦王李世民后,积极出谋划策,典管书记,选拔人才,成为秦王府得力谋士之一。
执政期间,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处事果断,并称“房谋杜断”,成为坦轿良相典范,累迁尚书左仆射、司空,受封梁国公,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2、尉迟恭:
尉迟敬德,字敬德,朔州鄯阳县人,祖籍太安狄那,鲜卑族。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大业末年,参与平定高阳民乱,授朝散大夫。大业十三年。跟随刘武周起兵,担任偏将。武德三年,兵败归顺唐朝,赐名尉迟恭。
跟随秦王李世民,让竖肆参与唐初统一战争,平定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徐圆朗,颇有功勋。武德九年,参加玄武门之变,受封右武候大将军、吴国公。
3、程咬金:
程咬金,原名咬金,改名知节,字义贞,济州东阿人。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骁勇善战,善用马槊。
隋朝末年,加入瓦岗军,担任内军骠骑,兵败投顺王世充。武德初年,归降大唐,跟随秦王李世民,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屡立战功,册封宿国公,参与玄武门之变。
4、李勣:
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他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
后又大破东突厥、高丽,成为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他出将入相,功勋卓著,被朝廷倚为干城,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历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师等职,累封英国公。
5、秦琼:
秦琼勇武过人,远近闻名。初仕隋朝,跟随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后来,投奔瓦岗起义军领袖李密。瓦岗败亡后,投靠郑国王世充。
因王世充为人奸诈,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渊、李世民父子。后跟随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浑身伤病,拜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贞观十二年,病逝,追赠为徐州都督、胡国公,谥号为壮,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唐代的24位开国功臣排名
唐代的24位开国功臣又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主排名如下:
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尉迟恭)、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绩(徐茂公)、秦琼。
唐代长安城皇宫内三清殿旁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楼,名为凌烟阁。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修建凌烟阁来陈列由阎立本所画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即为《二十四功臣图》,比例为真人大小,面北而立,以示尊皇,并时常前往怀旧。
扩展资料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分类
这二十四名功臣分成三类:
1、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心腹
参与玄武门之变的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房玄龄、高士廉、张公谨、侯君集、尉迟敬德、段志玄、程知节、屈突通等10人。其中长孙无忌是李世民最坚定的支持者,无论是在起兵之初,还是在玄武门之变中,所以长孙无忌排名第一,而且长孙无忌出力很多,排名第一也无可争议。
其余如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也属于坚定的脊漏支持者,所以排名相对都还可以。至于说排名相对靠后,李世民在其他地方也会有补偿,老伙计们也都理解。
2、中立的唐太宗手下
李靖、李绩、秦琼并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这三个人各有各的苦衷,秦琼是否参与玄武门之变还有争议,旧唐书说他茄团参与了,但是其他史料均没有记载,从排名来看,秦琼应该是没有参与,秦琼和程咬金一起来投李渊的,程咬金的排名可是在秦琼前面的,原因可能就是秦琼没有参与。
而李靖则是一个非常谨慎而低调的人,不参与朝堂政治,而且李靖的军功确实很大,军事才能非常高,李靖是唯一一个可以跟李世民比军功的人,所以他不需要靠参与政变来保障自己的地位,他只忠于皇帝,谁是皇帝他忠于谁。
而李绩则是因为自己的经历非常复杂,所以参与这些政治活动很敏感,李靖排名靠前很正常,李绩倒数第二也是情理之中。
3、其他各个势力
其他各个功臣有魏征、刘弘基、殷开山、虞世南、刘政会、唐俭、张亮。
像魏征就是李建成的谋臣,后来李世民认为魏征是个耿直而且有用的大臣,于是樱纳烂重用,魏征和李世民的君臣关系也传为佳话,其他的人或者跟李世民关系很好,或者很早就跟着李渊起兵,虽然并非李世民心腹,但是对大唐建立都有很大的功劳,其中张亮是李世民的心腹,却是为李世民做过卧底的,加上本身的功劳,所以排名也不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历史上有哪些得到善终的开国功臣?
春秋时期越国的范晌陪蠡,汉初三杰的张良萧何,汉光武帝的云台二十八将,唐太宗年间的秦琼、程咬金、尉迟恭、李靖等,宋朝的石守信、王审琦都是得以善终的,不得善终的有文种、白起、韩信、徐达等。
汉初三杰中张良、萧何知进退,所以能得善终,而韩信居功自傲不知进退最终死于吕后之手。萧何是最早投靠刘邦的一批人,当时萧何是沛县的官员,而刘邦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萧何一路走来辅佐刘邦登基称帝,他居功甚伟。
但是刘邦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就开始对萧何产生了怀疑,他担心百姓心中只有萧何而无他刘邦,但是萧何知道刘邦的心思之后就故意抹黑自己,降低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从而成功避圆谨睁免了刘邦对自己的猜忌,而他也得以善终。
张良同样是这样,刘邦登基称帝时就对张良说让他自择三万户,但是张良知道如果自己真的这么做了,那么自己以后的日子也就不长了,于是主动辞掉了三万户,选择了当初和刘邦相遇的沛县,以示自己永不忘当初的情谊,刘邦看大张良如此知趣也就放了他一马。
汉光武帝和唐太宗是历代开国皇帝中不杀开国大臣的佼佼者,二人心胸宽广,不怕这个开国功臣们功高震主影响自己的统治,他们在登基后反而对这些将领重用,做到了同甘苦共富贵,他们的格局胸怀比之刘邦高了不止一筹,能再两位圣君手底下做事也是人生之橘岁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