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熟地黄
(《本草图经》)
【异名】熟地(《景岳全书》)。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地黄或怀庆地黄的根茎熟地黄的作用,经加工蒸晒而成。植物形态详"干地黄"条。
【制法】取干地黄加黄酒30%熟地黄的作用,拌和,入蒸器中,蒸至内外黑润,取出晒干即成。或取干地黄置蒸器中蒸8小时后,焖一夜,次日翻过再蒸4~8小时,再焖一夜,取出,晒至八成干,切片后,再晒干。
①《雷公炮炙论》熟地黄的作用:"采生地黄去白皮,甆锅上柳木甑蒸之,摊令气歇,拌酒再蒸,又出令干。勿令犯铜铁器。"
②《本草图经》熟地黄的作用:"取肥地黄三、二十斤,净洗,更以拣去细根及根节瘦短者,亦得二、三十斤,捣绞取汁,投银铜器中,下肥地黄浸漉令浃,饭上蒸三、四过,时时浸漉转,蒸讫又暴,使汁尽,其地黄当光黑如漆,味甘如饴糖。须甆锅内收之,以其脂柔,喜曝润也。"
③《纲目》:"近时造法,拣职沉水肥大者,以好酒入缩砂仁末在内,拌匀,柳木甑于瓦锅内蒸令气透,哴干,再以砂仁酒拌蒸哴,如此九蒸九哴乃止。盖地黄性泥,得砂仁之香而窜,合和五脏冲和之气,归缩丹田故也。今市中惟以酒煮熟售者,不可用。"
【药材】不规则的块状,内外均呈漆黑色,外表皱缩不平。质柔软,断面滋润,中心部往往可看到光亮的油脂状块,粘性甚大。昧甜。
主产河南、浙江等地。河北、湖南、湖北、四川等地亦产。
【炮制】熟地黄炭:取熟地黄放煅锅内,装八成满,上面覆雀闷盖一锅,两锅接台处用黄泥封固,上压重物,用文武火煅至贴在盖锅底上的白纸显焦黄色为度,挡住火门,待凉后,取出;或将熟地黄置锅内直接炒炭亦可。
【性味】甘,微温。
①《珍珠囊》:"甘苦。"
②《纲目》:"甘微苦,微温。"
③《本草新编》:"味甘,性温。"
【归经】入肝、肾经。
①李杲:"入手足少阴、厥阴枝李经。"
②《本草从新》:"入足三阴经。"
【功用主治】滋阴,补血。治阴虚血少,腰膝痿弱,劳嗽骨蒸,遗精,崩漏,月经不调,消渴,溲数,耳聋,目昏。
①《珍珠囊》:"大补血虚不足,通血脉,益气力。"
②王好古:"主坐而欲起,目琉琉无所见。"
③《纲目》:"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日,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
④《本草从新》:"滋肾水,封填骨髓,利血脉,补益真阴,聪耳明目,黑发乌须。又能补脾阴,止久泻,治劳伤风痹,阴亏发热,干咳痰嗽,气短喘促,胃中空虚觉馁,痘证心虚无脓,病后胫股酸痛,产后脐腹急疼,感证阴亏,无汗便闭,诸种动血,一切肝肾阴亏,虚损百病,为壮水之主药。"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4~1两;入丸、散,熬膏或浸洒。
【宜忌】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腹满便溏者忌服。
①《雷公炮炙沦》:"勿令犯钢铁器,令人肾消并白髭发,损荣卫也。"
②《品汇精要》:"忌萝卜、葱白、韭白、薤白。"
③《医学入门》:"中满痰盛者慎用。"
④《本草从新》:"气郁之人,能窒碍胸膈,用宜斟酌。"
【选方】①治男妇精血不足,营卫不充等患:大怀熟地(取味极甘者,烘晒干以去水气)八两,沉香一钱(或白檀三钱亦可),枸杞(用极肥者,亦烘晒,以去润气)四两。每药一斤,可用高烧酒十斤浸之,不必煮,但浸十日之外,即可用。凡服此者,不得过饮,服完又加酒六、七斤,再浸半月,仍可用。(《景岳全书》地黄醴)
②治诸虚不足,腹胁疼痛,失血少气,不欲饮食,噏噏发热,及妇人经病,月事不调:熟干地黄(切,焙)、当归(去苗,切,焙)各等分。为细末后,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粒,食前白汤下。(《鸡峰普济方》万病丸)
③治喑痱,肾虚弱厥逆,语声不出,足废不用:熟干地黄、巴戟(去心)、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酒浸,焙)、附子(炮)、五味子、宫桂、白茯苓、麦门冬(去心)、菖蒲、远志(去心)等分。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薄荷同煎至八分,不计时候。(《宣明论方》地黄饮子)
④治骨蒸体热劳倦:热地黄、当归、地骨皮、枳壳(麸炒)、柴胡、秦艽、知母、鳖甲(炙)等分。末,水一盏,乌梅半个,煎七分,和梅热服。(《幼幼新书》地黄散)
⑤调益荣顷搭弯卫,滋养气血,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疞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发歇疼痛,妊娠宿冷,将理失宜,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乘虚,风寒内搏,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寐热:当归(去芦,酒浸,炒)、川芎、白芍药、热干地黄(酒洒蒸)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热服,空心食前。(《局方》四物汤)
⑥治小便数而多:龙骨一两,桑螵蛸一两,熟干地黄一两,栝蒌根一两,黄连一两(去须)。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粥坎调下二钱。(《圣惠方》)
⑦治小儿肾怯失音,顖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咣白等:熟地黄八钱,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去皮)各三钱。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温水化下三丸。(《小儿药证直诀》地黄丸)
⑧治气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气道噎塞,势极垂危者:熟地黄七、八钱,甚者一、二两,炙甘草二、三钱,当归二、三钱。水二盅,煎八分,温服。(《景岳全书》贞元饮)
⑨治水亏火盛,六脉浮洪滑大,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烦热干渴,头痛牙疼失血等证:生石膏三、五钱,熟地三、五钱或一两,麦冬二钱,知母、牛膝各钱半。水一钟半,煎七分,温服或冷服。若大便溏泄者,乃非所宜。(《景岳全书》玉女煎)
⑩治肝木乘胃,胃脘当心而痛,及胁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北沙参、麦冬、地黄、当归、枸杞、川楝。(《柳洲医话》一贯煎)
【名家论述】①《本草衍义》:"地黄,经只言干、生二种,不言熟者。如血虚劳热,产后虚热,老人中虚操热,须地黄者,若与生、干,常虑大寒,如此之类,故后世改用熟者。"
②张元素:"熟地黄补肾,血衰者须用之,又脐下痛,属肾经,非熟地黄不能除,乃通肾之药也。"
③李杲:"生地黄,治手足心热及心热,能益肾水而治血,脉洪实者宜此。若脉虚,则宜熟地黄。地黄假火力蒸,故能补肾中元气。"
④《纲目》:"按王硕《易简方》云: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又云,生地黄能生精血,天门冬引入所生之处,熟地黄能补精血,用麦门冬引入所补之处。虞抟《医学正传》云:生地黄生血,而胃气弱者服之恐妨食。熟地黄补血,而痰饮多者服之恐泥膈。或云,生地黄酒炒则不妨胃,熟地黄姜汁炒则不泥膈,此皆得用地黄之精微者也。"
⑤《本草汇言》:"熟地稍温,其功更溥。久病阴伤,新产血败,在所必需者也。但二地之性,凉而泥膈,凡产后恶食作泻,虽见发热、恶露作痛,不可用,误用则泄不止。凡阴虚咳嗽,内热骨蒸,或吐血等侯,一见脾胃薄弱,大便不实,或天明溏泄,产后泄泻,产后不食,多病不食,俱禁用地黄。凡胸膈多痰,气道不利,升降窒塞,药宜通而不宜滞,汤丸中亦禁入地黄。设有气证当用而不可无者,则以桂心少佐可也。痰证当用而不可少者,则以姜汁拌炒可也。"
⑥《本草正》:"熟地黄性平,气味纯静,故能补五脏之真阴,而又于多血之脏为最要,得非脾胃经药耶?且夫人之所以有生者,气与血耳。气主阳而动,血主阴而静,补气以人参为主,而芪、术但可为之佐辅;补血以热地为主,而芎、归但可为之佐。然在芪、术、芎、归,则又有所当避,而人参、熟地,则气血之必不可无,故凡诸经之阳气虚者,非人参不可,诸经之阴血虚者,非熟地不可。凡诸真阴亏损者,有为发热,为头疼,为焦渴,为喉痹,为嗽痰,为喘气,或脾肾寒逆为呕吐,或虚火载血于口鼻,或水泛于皮肤,或阴虚而泄利,或阳浮而狂躁,或阴脱而仆地,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阴虚而躁动者,非热地之静不足以镇之;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缓之;阴虚而水邪泛滥者,舍熟地何以自制;阴虚而真气散失者,舍熟地何以归源;阴虚而精血俱损,脂膏残薄者,舍熟地何以厚肠胃。且犹有最玄最妙者,则熟地兼散剂方能发汗,何也?以汗化于血,而无阴不作汗也。熟地兼温剂始能回阳,何也?以阳生于下,而无复不成乾也。然而阳性速,故人参少用,亦可成功,阴性缓,熟地非多,难以奏效。而今人有畏其滞腻者,则崔氏何以用肾气丸而治痰浮;有畏其滑泽者,则仲景何以用八味丸而医肾泄。又若制用之法,有用姜汁拌炒者,则必有中寒兼呕而后可;有用砂仁制者,则必有胀满不行而后可;有用酒拌炒者,则必有经络壅滞而后可。使无此数者,而必欲强用制法,是不知用熟地者正欲用其静重之妙,而反为散动以乱其性,何异画蛇而添足。今之人即欲用之补阴而必兼以渗利,则焉知补阴不利水,利水不补阴,而补之法不宜渗:即有用之补血而复疑其滞腻,则焉知血虚如燥土,旱极望云霓,而枯竭之肠极喜滋(润)。设不明此,则少用之尚欲兼之以利,又孰敢单用之而任之以多;单用而多且不敢,又孰敢再助以甘而尽其所长,是又何异因噎而废食也!"
⑦《药品化义》:"熟地,藉酒蒸熟,味苦化甘,性凉变温,专人肝脏补血。因肝苦急,用甘缓之,兼主温胆,能益心血,更补肾水。凡内伤不足,苦志劳神,忧患伤血,纵欲耗精,调经胎产,皆宜用此。安五脏,和血脉,润肌肤,养心神,宁魂魄,滋补其阴,封填骨髓,为圣药也,取其气味浓厚:为浊中浊品,以补肝肾,故凡生熟地黄、天冬、麦冬、炙龟板、当归身、山茱萸、枸杞、牛膝皆粘腻濡润之剂,用滋阴血,所谓阴不足者,补之以味也。"
⑧《本经逢原》:"熟地黄,假火力蒸晒,转苦为甘,为阴中之阳,故能补肾中元气。必须蒸晒多次,若但煮熟,不加蒸、曝,虽服奚益。……脐下痛,属肾脏精伤;胫股酸,系下元不足;目琉琉如无所见,乃水亏不能鉴物,皆肾所主之病,非熟地黄不除。"
⑨《本草求真》:"景岳尚论熟地,最为明确,独中所论脾肾寒逆为呕,可用地黄以治,是亦千虑之一失耳。夫既脾肾虚寒,则脾与肾已受寒累,正宜用以辛热,以为扫除,如太阳既至,坚冰自解,乃复坠以霜雪,投以阴剂,不更使寒滋甚乎。虽曰熟地性温,寒从温散,然寒至上逆为呕,则寒已甚,岂有熟地之温,而可令寒外散乎。但或阳盛阴微,阳藉阴化,偶有感冒。用此杂于温散之中,或有见效;若真纯阴无火,厥气上逆则呕,则此又为深忌。"
⑩《本草经读》:"张景岳以百病之主俱从肾治,误以《神农本草经》上品服食之地黄,认为治病之药,滋润胶粘,反引邪气敛藏于少阴而无出路,以后虽服姜、附不热,服芩、连不寒,服参、术不补,服硝、黄不下,其故何哉?盖以熟地黄之胶粘善著,女人有孕服四物汤为主,随症加入攻破之药而不伤,以四物汤中之熟地黄能护胎也,知其护胎之功,便可悟其护邪之害,胶粘之性,最善著物,如油入面,一著遂不能去也。"
⑾《本草正义》:"地黄,为补中补血良剂。古恒用其生而干者,故曰干地黄,即今之所渭原生地也。然《本经》独于此味用一干字,而又曰生者尤良,则指鲜者言之,可知干地、鲜地,六朝以前,本已分为两类,但辨别主治,犹未甚严。至《名医别录》,则更出生地黄一条,显与干地黄区别,其主治则干者补血益阴,鲜者凉血清火,功力治疗,不复相混。然究属寒凉之品,惟虚而有热者为宜,若真阴不充,而无热证,则用干地,犹嫌阴柔性质,不利于虚弱之脾胃。于是唐、宋以来,有制为熟地黄之法,以砂仁和酒拌之,蒸晒多次,至中心纯黑,极熟为度,则借太阳之真阳,以变化其阴柔性质,俾中虚者服之,不患其凝滞难化,所以熟地黄且有微温之称,乃能补益真阴,并不虞其寒凉滑泄,是以清心胃之火者,一变而为滋养肝、脾、肾之血,性情功效,已非昔比,而质愈厚重,力愈充足,故能直达下焦,滋津液,益精血。凡津枯血少,脱汗失精,及大脱血后、产后血虚未复等证,大剂频投,其功甚伟。然粘腻浊滞,如大虚之体服之,亦碍运化,故必胃纳尚佳,形神未萎者,方能任受,不然则窒滞中州,必致胀闷,虽有砂仁拌蒸,亦属无济,则中气太弱,运动无权之弊也。""熟地之补阴补血,功效固不可诬,然亦惟病后元虚,及真阴素薄者,可以为服食补养之用。今人多以入之滋补膏方中,正是恰到好处,苟其人胃纳素薄,及虚弱成瘵者,得此亦必中满妨食,甚且作胀,其为害亦颇不浅,而痰饮弥漫,或兼挟外感者,固无论矣。"
提醒您:熟地黄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熟地黄的功效作用
熟地黄熟地黄的作用的功效作用
熟地黄的功效作用熟地黄的作用,熟地黄是由生地黄加工而成熟地黄的作用,是生活中常见的中药材。功效和营养价值是特别高的。具有补血养阴,内热消渴,心悸怔忡,填精益髓等。下面一起来看看熟地黄的功效作用。
熟地黄的功效作用1
补肾
熟地是六味地黄丸的主要成分之一,对补肾有很大的功效。如果加上山药、山茱萸等合用,可以用来治疗腰膝酸软、肝肾阴虚、盗汗等症状。对阴虚骨蒸潮热的患者可以用知母、黄柏等一起服用。
强心利尿
熟地具有强心利尿的作用,特别对于一些心脏衰弱者而言,使用熟地能够起到强心的作用。如配合木通则利尿作用加强。
抗衰老
经研究发现,熟地能够有效地防止细胞过早的老化,加强细胞的运作能力,能使人延缓衰老,是抗衰老的最佳药物之一。
降低高血压
熟地对心血管系统有着很大的影响,酒熟地黄及蒸熟地黄都有显着的降压作用,收缩压和舒张配巧压均显着下降。
骨髓造血
熟地可以促进贫血动物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恢复。根据实验,将熟地黄水煎剂给失血性贫血的小老鼠服用。每只0、5g,每天1吃,一共连续熟地黄的作用了十天发现的。熟地黄能加快造血干细胞、骨髓红系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分化作用。
养血补虚
熟地甘温质润,补阴益精以生血,为养血补虚之要药。常与当归、白芍、川芎同用,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及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等;若心血虚心悸怔忡,可与远志、酸枣仁等安神药同用;若崩漏下血而致血虚血寒、少腹冷痛者,可与阿胶、艾叶等补血止血、温经散寒药同用。
增强免疫力
经过中医论证,常使用熟地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具有不错的强身健体之效。
肝肾阴虚诸证
熟地性质温和,对于滋补肾阴虚方面非常有效果。可以填精益髓。使补肾、阴虚非常要的药材。古人称之为它“大补五脏真阴”。熟地黄能够治疗腰膝酸软、耳痛、耳鸣、、盗汗肝肾阴虚等疾病。
调节体内异常激素
用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 给予大鼠造成阴虚模型并给予熟地黄水煎剂3ml(70%浓度)灌胃,共6日,对甲亢型阴虚大鼠的体重改变,24小时饮水量及尿量、血浆T3、甲状腺素(T4)及醛固酮(AD)浓度有显著改善。
即T3浓度降低,T4浓度升高,并趋于正常,说明熟地黄不仅能改巧核善阴虚症状,并能调节异常的甲状腺激素状态。
抑制血栓
熟地黄能显著抑制肝脏出血性坏死灶及单纯性坏死。对高脂食物引起的高脂血症,脂肪肝及大鼠内毒素引起的肝静脉出血症,均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认为对纤溶酶原的激活作用,是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机制。
熟地黄的功效作用2
1、降血压熟地黄的作用:酒熟地和蒸熟地都有特别好的降血压的功效,对于人体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明显的降压效果。
2、调节甲状腺素:熟地黄不仅可以通过对人体全身性的调节作用,来改善人体整体阴虚的症状,并可以对不正常的甲状腺素状态起很好的调摄作用,尤其是对阴虚型的甲亢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3、抑制血栓:熟地黄能够明显的抑制肝脏的出血性坏死,以及肝脏的单纯性坏死,对经常食用高脂肪的食物所造成的高血脂症或者脂肪肝等疾病造成的肝静脉出血,都孝卖掘有抑制血栓形成的功效。
4、补血:用水煎服熟地黄,可以促进贫血的人群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快速恢复,还能够加快多功能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5、补肾益髓:熟地黄能够补精益髓以达到生血的目的,还可以缓解人体血虚所造成的一些疾病,是治疗血虚证很好的药物,熟地黄又是入肝肾两经的药物,所以有补益肝肾、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功效。
熟地黄的正确吃法
1、熟地一般都是需要内服的,其中熟地黄的煎剂是最常见的,煎剂是将0、4~1两的'熟地黄加入熬药的砂锅里面,然后加入适量的水最少熬一个小时。
2、其次是将熟地黄做成一些药丸、药膳、药膏或者泡成酒。熟地黄不是满足所有的人群的一类药,一般患有脾胃虚弱、痰多气滞、腹满便溏症状的人是不可以使用熟地黄的,否则的话会加重患者的症状。
3、熟地猪蹄煲
首先,把油菜从中间剖开。猪蹄一定要洗干净,然后顺骨缝从中间卸开,再沿着关节的地方斩成几块,放入煮沸的锅中焯几分钟,焯后捞出;
其次,沙锅内要放入清汤、料酒,加入包好熟地的药包,然后等水烧开后,加入猪蹄块、葱段、姜片大火烧开,一直煲至猪蹄熟烂后,挑出葱、姜、药包备用;
最后,加入油菜、碘盐小火烧开,炖至猪蹄熟烂后,加入味精、胡椒粉,最后淋入芝麻油。
4、熟地羊肉汤
首先,将洗干净的羊肉切成小块备用,接着用开水焯一下羊肉,除去羊肉中的血沫。
然后,羊肉块放到盛有清水的锅里,放入适量的生姜、熟地黄、当归、黄芪等药物,用小火煲三个小时左右。
最后,放入大枣,在加入糖、盐、鸡精、味精等调料,把调料搅拌均匀后,再用小火煮十五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熟地黄有很好的功效作用,有三高的人群或者肾虚的人群都是可以服用的。但是熟地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人群,上述提到的不适宜的人群最好不要服用,以免发生副作用。
熟地黄的功效作用3
药理作用
1、熟地黄延缓小鼠衰老的作用:
熟地黄20%水煎液每日灌胃0、3ml共45天,处死取血,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过氧化脂质(LPO)的含量。结果熟地可增强GSH-Px活性和降低血清中LPO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较分别为P0、05和P0、01。
2、对甲亢型阴虚大鼠的影响:
用三碘甲腺原氨酸(T3)给予大鼠造成阴虚模型并给于熟地黄水煎液3ml(70%浓度),共6天,然后测定各数据。结果正常对照组与给药组相比,用药前后无论是体征、体重改变、24小时饮水量与尿量以及各相关激素:T3、甲状腺素(T4)和醛固酮(AD)的血浆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
但造模以后,阴虚组和正常组相比,则有非常显著变化,如兴奋好斗,体重减轻,24小时饮水量及饮量增加,T3浓度升高,T4、AD浓度降低等。而阴虚大鼠给以熟地黄后上述症状及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趋于正常(和阴虚组相比)。
如阴虚加熟地黄组和阴虚组相比,血浆AD浓度显著升高(P0、05),24小时尿量显著减少(P0、01),提示熟地黄具有滋补肾阴的作用与改善体内AD水平有关。阴虚给药组血浆中T3、T4浓度明显改善(T3浓度降低,T4浓度升高),并趋于正常。
表明熟地黄不仅能通过对全身性的调节作用,改善阴虚症状,并能对异常的甲状腺素状态起调节作用。另外阴虚给药组和正常组相比,在体重改变、24小时饮水量、血浆T3、T4浓度等方面,仍显著未达到正常水平,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
这表明,虽然阴虚给药组和阴虚组相比,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并趋于正常,但未完全恢复到正常。说明熟地黄的作用还是有局限性。
3、熟地黄补血作用的实验观察:
生、熟怀地黄制成1:1水煎剂灌胃给于小鼠观察对失血性贫血、造血干细胞和骨髓红系造血祖细胞CFU-E生成的影响。
结果:生、熟怀地黄对失血性小鼠有明显的作用,给药8天后,特别是熟地黄组恢复较快,已基本恢复,RBC和Hb计数与对照组比较P值分别为0、001和0、01。
生、熟地黄对造血干细胞亦有一定的增殖、分化作用,似可说明地黄补血作用与造血干细胞促进血细胞的产生有关。对小鼠骨髓红系造血组细胞的生成:生理盐水组红系集落(个数)为52、4±18、41,生地和熟地组分别为60、2±19、44与125±20、45(P0、05)。提示地黄补血作用与骨髓造血系统亦有密切相关的作用。
4、地黄炒炭后对止血作用的影响:
对生地黄、生地炭、熟地黄、熟地炭,分别制成每100ml煎液含生药100g或含炭药33g制剂。各样品按0、8ml/20g剂量灌胃给于小鼠,从左眼内眦、球后静脉丛取血,统计凝血时间并与生理盐水组进行比较。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地黄用于止血似不需要炮制。
炮制
熟地黄炭:取熟地黄放煅锅内,装八成满,上面覆盖一锅,两锅接台处用黄泥封固,上压重物,用文武火煅至贴在盖锅底上的白纸显焦黄色为度,挡住火门,待凉后,取出;或将熟地黄置锅内直接炒炭亦可。
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脾虚痰多气郁慎服
熟地黄是玄参科植物地黄或怀庆地黄熟地黄的作用的根茎。本品《雷公炮炙论》中就有炮制加工的记载。主产于我国河南、浙江等地熟地黄的作用,经蒸制、晾晒后入药。然而熟地黄有些什么功效呢?熟地黄的作用又有哪些呢?亲,您一定也想了解吧。那么我们一起往下阅读吧^_^
熟地黄的功效:
成分:梓醇、核黄素、甘露醇、维生素A类物质、多种糖类、多种氨基酸、磷酸等。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归肝;肾经。
功效: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不止;肝肾阴亏;潮热盗汗;遗精阳痿;不育不孕;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目昏花;须发早白;消渴;便秘;肾虚喘促。
熟地黄的作用:
1、补血作用:熟地为甘带甜,微温不会很寒,归肝、肾经。一般可以用熟地来补阴益精,作为补血的药物,经常和当归、川芎以及白芍一起使用,能够治疗血虚,心悸,眩晕,以及失眠和月经不调;如果和远志、酸枣仁等共用,则可以治疗安神血虚;如果是崩漏下血则可以和阿胶、艾叶等一同服用治补血。
2、补肾作用:对于补肾,熟地也有很大的功效,它是六味地黄丸的主要成分之一如携,古人谓之“大补五脏真阴”。如果用山药、山茱萸等合用,可以治疗肝肾阴虚、腰膝酸软、盗汗遗精等;用知母、黄柏等一起服用对阴虚骨蒸潮热的患者有作用。除此之外,如果与何首乌一起可以治理精血亏虚白发等。
3、强心作用:熟地还有强心、利尿、降血糖和升高外周外细胞,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的作用。
4、清热作用:如果和生地一起合用,可以补益,又能清热,对治疗阴血兼有热象的病症有很大的作用。人们也经常用熟地来加入汤料,让煲出来的汤有淡淡的熟地味道,滋补益髓。也有用熟地泡酒,根据不同的需要放入不同的药材一同泡制出来的酒,对养生有非常好的作用。
熟地黄的注意事项:
1、炮制煎煮不可见铜铁器:
《雷公炮制药性解》云:采得生地黄,去白皮,磁锅上柳木甑蒸之,摊令气歇,拌酒,再蒸,又出令干,勿令犯铜铁,令人肾消,并白发,男损营,女损卫也。”熟地黄炮制不可见铜铁,煎煮亦不可用铁锅、铁壶。《药鉴》:若犯铁器,令人肾消。”贮藏应如《本草从新》言,味甘如饴,须瓷器收之,以其脂柔喜润也”。
2、忌萝卜、三白、诸血等同服:
《本草品汇精要》记载:忌萝卜、葱白、韭白、薤白。《要药分剂》云忌莱菔、葱、蒜、诸血”。盖莱菔子降气,三白渣孝伏辛窜走气,影响地黄的滋补作用。诸血为血肉有情之品,恐滋腻太过,故宜禁之。
3、伤寒家不宜用:
伤寒之病,邪从外入,宜疏散而不宜滋补。如《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言:又仲景《伤寒》一百十三方,惟复脉用地黄。盖伤寒之病,邪从外入,最忌滋滞。即使用补,必兼疏拓之性者,方可入剂。否则邪气向里,必有遗害。今人一见所现之证,稍涉虚象,便以六味汤为常用之品,杀人如麻,可胜长叹。”
4、脾虚痰多气郁慎服:
熟地黄味甘,性尤滋腻,脾虚痰多气郁者慎用。《本草从新》云:按熟地黄性滞,慎猛痰多、气郁之人,能窒碍胸膈,用宜斟酌。”《本草征要》云:熟者性滞,若痰多气郁之人,能窒碍胸膈,当斟酌用之。”《本草通玄》言熟地性滞,痰多者,恐其泥膈,宜姜汁炒之,以制其滞。更须佐以砂仁、沉香二味,皆纳气归肾,又能疏地黄之滞,此用药之权衡也”。
5、熟地黄适合人群:本品性质粘腻,有碍消化,凡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脘腹胀满及食少便溏者忌服。
熟地黄的知识扩展:
选购和保存:
熟地黄一般不分等级。选购时以个大、体重、质柔软油润、断面乌黑、味甜者为佳。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圆形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头稍细;有的细小,长条状,稍扁平而扭曲。一般长6~12厘米,直径3~6厘米。表面乌黑色,有光泽,有站性。以河南怀庆所产最佳。熟地黄的贮存比较简单,一般放于阴凉、干燥、通风处即可。
中药材-制熟地黄:
1、酒熟地黄:取净生地黄,用黄酒拌匀,置炖药罐内,密闭,隔水加热炖透,或置适宜容器内蒸透至表面黑润,至黄酒完全被吸尽,取出,晒至外皮稍干时,切厚片,干燥。生地黄每100kg,用黄酒30~50kg。酒熟地黄用于滋阴补血。
2、蒸熟地黄:取净生地黄,置木甄、笼屉或其他适当容器内,加热蒸至内外黑润为度,取出,晒至八成干,切厚片,干燥。蒸熟地黄用于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3、砂仁制熟地黄:取净生地黄,加入黄酒,砂仁粉拌匀,装铜罐或其他适当容器内,密闭,以武火加热,隔水炖约48h,至内外漆黑,发空为度,取出,晾至八成干,切厚片,干燥。每生地黄100kg,用黄酒30~50kg,砂仁粉1kg。
4、熟地黄炭:取熟地黄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发泡鼓起,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喷淋清水少许,再炒至水气逸尽,置适宜容器内,密盖,灭尽火星,取出,晾干凉透。用于养血止血。
药材鉴别:
取该品粉末1g,加乙醇10ml,浸泡24小时,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 5-羟甲基糠醛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 中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 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取该品粉末1g,加80{bf}乙醇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5ml使溶解,用水饱和正丁醇振摇提取4次,每次10ml,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毛蕊花糖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甲酸(16:0.5: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用0.1{bf}的2,2-二甲基-1-苦肼基无水乙醇溶液浸渍,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颜色斑点。
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禁忌与副作用有哪些
熟地黄熟地黄的作用的功效与作用禁忌与副作用有哪些
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禁忌与副作用有哪些熟地黄的作用,熟地黄又是由植物块根加工而成的熟地黄的作用,经过加工后质地柔软粘腻熟地黄的作用,内外色泽黑亮,具有补益性增强的药性。下面来看看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禁忌与副作用有哪些?
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禁忌与副作用有哪些1
功效
熟地始见于《神农本草经》,临床使用有鲜、生、熟三种。均有养阴生津之功,而治阴虚津亏诸证。鲜地黄甘苦大寒,滋阴之力虽弱,但长于清热凉血,泻火除烦,多用于血热邪盛,阴虚津亏证;生(干)地黄甘寒质润凉血之力稍逊但长于养心肾之阴,带巧故血热阴伤及阴虚发热者宜之;熟地黄性味甘温,入肝肾而功专养血滋阴,填精并行漏益髓,凡真阴不足,精髓亏虚者,皆可用之。
作用
本品性质粘腻,较生地黄更甚,有碍消化,凡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忌服。重用久服宜与陈皮、炒仁等同用,防止粘腻碍胃。
禁忌与副作用
熟地所含的地黄多糖b参与维持机体稳定和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并能诱导体内的免疫细胞增殖,增强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熟地黄还有调节激素代谢、降血糖、抗衰老及镇静、利尿等作用。虽然熟地黄营养丰富,但因熟地黄性质粘腻,有碍消化,凡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脘腹胀满及食少便溏者忌服。而且在服用时萝卜、葱白、韭白、薤白均不可食用。
功效主治
补血滋润;益精填髓;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不止;肝肾阴亏;潮热盗汗;阳痿;不育不孕;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目昏花;须发早白;消渴;便秘;肾虚喘促。
药用配伍
(1)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及月经不调、崩漏等症。熟地黄能补血滋阴而养肝益肾,凡血虚阴亏、肝肾不足所致的眩晕,均可应用。补血常与当归、白芍等同用;补肝肾常与山茱萸等同用。此外,如配党参、酸枣仁、茯苓等品,可用于心悸、失眠;配当归、白芍、川芍、香附等药,可用治月经不调;配阿胶、当归、白芍等,可用于崩漏。
(2)用于肾阴不足,骨蒸潮热,盗汗,及消渴等症。该品滋肾益阴,适用于肾阴不足所引起的各种病症,常与山茱萸、丹皮等配伍应用;如属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等症,可与龟板、知母、黄柏等同用。不可少者,则以姜汁拌炒可也。
(3)《本草正》熟地黄的作用:熟地黄性平,气味纯静,故能补五脏之真阴,而又于多血之脏为最要,得非脾胃经药那且夫人之所以有生者,气与血耳。气主阳而动,血主阴而静,补气以人参为主,而芪、术但可为之佐辅一卜血以熟地为主,而芎。
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禁忌与副作用有哪些2
药用价值
国内各地及国外均有栽培。根茎药用。
炮制加工品,其表面乌黑有光泽,质软而柔韧,味甘,性微温,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等功效。主治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症。
生地黄熏蒸至黑润,为熟地黄,该品为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内外均是漆黑色,有光泽,外表面皱缩不平。断面滋润,中心部可见光亮的油脂状块,粘性大,质柔软,气微,味甜。经过九蒸九晒,以块根肥大,软润,内外乌黑有光泽者为佳。
作用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主治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熟地黄补充信息:熟地黄均为统货,一般不分等级。以个大,体重,质柔软油润,断面乌黑,味甜者为佳。
尤以河南产怀庆地黄最佳,为四大怀药之一。熟地黄根据不同炮制方法可分为蒸熟地黄、酒熟地黄、姜酒制熟地黄、砂仁制熟地黄、熟地黄炭,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制熟地黄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阴蛀。适合人群该品性质粘绝烂腻,有碍消化,凡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脘腹胀满及食少便溏者忌服。
食疗作用甘,微温。归肝、肾经。入血分,质柔润降。熟地黄有强心、利尿、降血糖和升高外周白细胞,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做法指导凡血虚心脾失养,面色萎黄,眩晕,心悸,失眠者,宜与当归相须为用;
凡肝肾阴虚,头目昏眩,耳聋耳鸣,腰膝酸软,盗汗,者,可与山茱萸,山药,牡丹皮等配伍;若在此基础上,加知母、黄柏,可治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梦遗,尺脉有力者。
熟地黄的作用那么多,如果我们有以上的症状出现可以试试使用熟地黄来治疗以上的症状,以上介绍的药方配伍的'方法很多。到那时具体的用法用量我们也是需要注意的。
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禁忌与副作用有哪些3
作用与功效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肝、脾经。
功效与作用:补阴补血补气,益肾填髓。用以肾气虚,腰酸腿软,脾虚湿困,盗汗,内火解渴,气血两虚腊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生地黄加米酒拌蒸至内外色黑、光亮,或立即蒸至黑润而成。
本产品可以维护心脑血管、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氧化性、抑止静脉血栓。
日用量:每天12~30克。水煎服。
吃法
生地黄饮:熟地15克,水煎30~60分钟,取汁,一日内分2~3次温服。主冶腰酸腿软、频繁月经崩漏、眼花耳鸣之病。
八珍汤:熟地15克,川芎、白术茯苓各10克,薏苡仁、白芍药各8克,羌活、生甘草各5克,山参3克,姜片6克,红枣3克,将以上药品一同放进石锅,水煎30分钟,取汁就可以。每天1剂,分2次温服。此汤具备滋补血气的功效,主冶脸色苍白、头晕眼花、食欲不佳、心悸怔忡等症。
熟地这味中药材最常见的是医治肝肾阴虚。肝肾阴虚的临床症状是手脚心发热,心里烦,夜里睡觉的时候老是出汗,便是中药方剂使用说明上写的盗汗,大伙儿能够 依据自身的身体情况来服食熟地,是药三分毒,大伙儿不必急功近利,超额服食。
中药熟地黄功效与作用
中药熟地黄功效与作用
中药熟地黄功效与作用熟地黄的作用,很多人都注意枝答不到它最为瞩目的一点熟地黄的作用,对它其他功效和作用却不是很熟地黄的作用了解,正确的使用方式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功效与作用,这种食物不能够拥有某种功效,下面我带你了解它,中药熟地黄功效与作用吧。
中药熟地黄功效与作用1
1、降血压
酒熟地和蒸熟地都有特别好的降血压的功效,对于人体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明显的降压效果。
2、调节甲状腺素
熟地黄不仅可以通过对人体全身性的调节作用,来改善人体整体阴虚的症状,并可以对不正常的甲状腺素状态起很好的调摄作用,尤其是对阴虚型的甲亢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3、抑制血栓
熟地黄能够明显的抑制肝脏的出血性坏死,以及肝脏的单纯性坏死,对经常食用高脂肪的食物所造成的高血脂症或者脂肪肝等疾病造成的肝静脉出血,都有抑制血栓形成的功效。
4、补血
用水煎服熟地黄,可以促进贫血的人群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快速恢复,还能够加快多功能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5、补肾益髓
熟地黄能够补精益髓以达到生血的目的,还可以缓解人体血虚所造成的一些疾病,是治疗血虚证很好的药物,熟地黄又是入肝肾两经的药物,所以有补益肝肾、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功效。
中药熟地黄功效与作用2
一、滋阴补肾
熟地黄可以滋阴补肾,很多人都经常用它来滋补。它和山药、山茱萸一起使用,还可以治疗肝肾阴虚、腰膝酸软等症状。
二、有利于降压
熟地黄的降压作用可能很多人不是太了解,其实熟地黄有助于降血压。熟地黄对心血管系返搭团统有着很大的影响,酒熟地黄及蒸熟地黄都有显着的降压作用,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着下降。对于三高人群来说,熟地黄可谓是福音,高脂肪高热量的炸鸡翅炸鸡腿赶紧放下,选择有益身心的熟地黄吧!
三、延缓衰老
延缓衰老是女性非常关注的问题,而熟地黄对于身体的'滋补,能带来延缓衰老的功效。有研究表明:熟地黄能能够有效地防止细胞过早的老化,加强细胞的运作能力,能使人延缓衰老,漏橘是抗衰老的最佳药物之一。爱美的妈妈们,不想自己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的话,赶紧熬点熟地黄汤喝吧!
四、强心利尿
熟地黄有强心利尿的作用,对于心脏脆弱的人,是有一定的强心作用的。如果和木通一起用,还可以利尿。
五、养血补虚
很多人中药有养血补虚的功效,熟地黄也不例外,对于补血养血非常有效。熟地黄是一种养血补虚的药材,若加上当归、白芍等药材使用的话,还可以起到补血养血的功效。不同的药材的结合所起到的疗效也不一,千万不可胡乱搭配。
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作为一种较为十分常见的'中药材,禁忌人群对这种食物会比较敏感,但它不仅仅只有功效和作用,身体寒凉的人要尽量少吃,看完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小伙伴们你们了解了吗?
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1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主治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熟地黄补充信息:熟地黄均为统货,一般不分等级。以个大,体重,质柔软油润,断面乌黑,味甜者为佳。
尤以河南产怀庆地黄最佳,为四大怀药之一。熟地黄根据不同炮制方法可分为蒸熟地黄、酒熟地黄、姜酒制熟地黄、砂仁制熟地黄、熟地黄炭,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制熟地黄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阴蛀。适合人群该品性质粘腻,有碍消化,凡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脘腹胀满及食少便溏者忌服。
食疗作用甘,微温。归肝、肾经。入血分,质柔润降。熟地黄有强心、利尿、降血糖和升高外周白细胞,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做法指导凡血虚心脾失养,面色萎黄,眩晕,心悸,失眠者,宜与当归相须为用;
凡肝肾阴虚,头目昏眩,耳聋耳鸣,腰膝酸软,盗汗,可与山茱萸,山药,牡丹皮等配伍;若在此基础上,加知母、黄柏,可治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梦遗,尺脉有力者。
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2
熟地黄,最早出现于《本草图经》中,是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干燥块根,经加工炮制而成。通常以酒、砂仁、陈皮为辅料经反复蒸晒,至内外色黑油润,质地柔软粘腻。切片用,或炒炭用。
熟地黄也叫熟地、大熟地等。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熟地黄具有补血养阴、益精填髓的功效,是补血汤药中常用的中药之一。1.补血养阴:常用于治疗心血虚心悸等,与远志、酸枣仁等安神的敬败厅药同用;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及月经不调,常配伍当归、白芍、川芎等同用。2.益精填髓:治疗精血亏虚,须发早白,常与何首乌、牛膝、菟丝子等配伍同用;治疗肝肾阴虚,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及消渴等,常与山药、山茱萸等同用。
熟地黄一般煎汤内服,每日用量10-15g;或者做丸散;或熬膏服,或浸酒喝都可以。熟地黄性质粘腻,有碍消亮隐化,凡气滞痰多、腹胀腹痛、食少便溏者忌服。如需大量长时枯掘间使用,则宜与陈皮、砂仁等同用,防止粘腻碍胃。
生地与熟地的区别: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滋阴,凉血止血,养阴生津。熟地黄是生地黄的加工品,二者功效有别,生地多用于清热滋阴,熟地多用于养血补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