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西行(时间,地点,原因,意义)?

玄奘法师于公元629年从长安城开始出发到天竺,公元643年回到长安。

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玄族信奘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

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一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兆渗轮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玄奘及其弟子翻译出典75部(1335卷),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

《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喊孙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玄奘取经事迹为原型。

意义:

玄奘西行加强了东西方的陆上联系,及古中国和天竺(今印度),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不仅为中国的佛教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还为中印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从那以后,佛教完整教义传入了中国,弥补了自西汉佛教传入中国教义的不完整,丰富了中国宗教文化,大大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在中国译经史上,玄奘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辟了一个新时代。玄奘的翻译工作,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无疑起到了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作用。

历史上玄奘西天取经用了多长时间?

玄奘这次西天取经,历时17年之久,行程5万余里,138个国家,带回了佛教经典无数。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玄奘从长安起步,路经姑拍誉臧(今甘肃武威),再过敦煌,一直向西域进发。中途遇到高昌国王,高昌国王敬仰玄奘的壮举,派出20名随从,保护玄奘西去。

经过数年的艰苦跋涉,玄奘行程13800余里租裤,终于抵达天竺国那烂陀寺,拜在高僧戒贤法师门下。经过5年的学习,玄奘成为了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被尊称为“三藏法师”。

贞观十九,44岁的玄奘回到了长安。唐太宗在洛阳亲自召见了他,许以高官厚禄,劝其还俗,但玄奘初心不改,立志以身事佛,弘扬佛法,上书太宗“守戒缁门,阐扬遗法,此其愿也”。

扩展资料:

玄奘从长安起步,路经姑臧(今甘肃武威),再过敦煌,一直向西域进发。在苍茫的戈壁沙漠上行走,没有路标,光有从前走过的马匹、骆驼留下的粪便,或是一堆堆的尸骨。

沙漠里不仅没有水,喉咙还渴得发痛,连眼皮也睁不开,甚至浑身焦躁难以忍受。困难不断,但是并未阻挡玄奘前进的步伐。

到了伊吾(今新疆哈密县),高昌国王鞠文泰得知玄奘是个高僧,苦苦相留,可是玄奘决意西行。鞠文泰就派了一些可以吃苦耐劳的人送玄奘到印度。

玄奘西行时间-玄奘西行时间是谁在位期间

玄奘先拜戒贤法师为老师,直接研究佛经原文。5年之后,他游学印度各地,并且演讲佛弊贺简典,还跟印度学者辩证,讨论佛学理论,名扬全印度。

玄奘先拜戒贤法师为老师,直接研究佛经原文。5年之后,他游学印度各地,并且演讲佛典,还跟印度学者辩证,讨论佛学理论,名扬全印度。

公元664年玄奘去世,说当时有一百多万人为他送葬,三万多人给他守墓尽哀。他从印度取回的佛经被保存在专门为其建造的西安大雁塔之内。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鲁迅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玄奘

玄奘西行是什么时期

唐玄奘是唐朝的一个和尚。

玄奘(602 ~664),唐代著名僧掘郑人,法香宗创始人,洛州(今河南洛阳偃师)人。他出生于颍川,俗名“陈毅(Y)”。玄奘是他的法名,他被尊称为“三藏法师”。

玄奘为了探寻佛教各流派的差异,在贞观元年西行五万里,历尽艰辛来到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获取真经。在过去的十七年中,我研究了当时佛教和道教的各种理论,带回了150件佛教遗物、7尊佛像和657部佛经,并长期从事佛经翻译工作。

玄奘及其弟子翻译了75部佛经,1335卷。玄奘翻译的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楞严经》、《修行者地论》、《成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了他西游亲身经历的28个国家110个国家的山川、河流、城市、物产、风土人情。即《西蔽睁游记》以他取经的事迹为原型。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他的爱国精神和对弘扬佛教的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和世界和平的使者。他本着无我、无我、无众生、长生不老、不怕生死的精宏散岁神,西天取经,体现了大乘佛教、菩萨、渡众生的真实事迹。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力远至日本、韩国乃至全世界。他的思想和精神现在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历史上真正的玄奘西天取经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哪一年回到长安的?

历史上真正的玄奘西天取经是在公元627年(贞观元年),回到长安的时间是拆吵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过程如下:

1、佛教至隋朝,分为南北二派,修行观点各不相同,对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分歧很大,难以融合。诚心求知的玄奘遂产生去印度求弥勒论师之意。

2、贞观元年(627年)玄奘向当时唐朝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第二年,玄奘悄悄的自己就走了。

3、玄奘在西天,到过迎湿弥罗国、翠禄勒那、袜底补罗、揭若鞠阁、伊烂钵伐多国(今印度北部蒙吉尔)、萨罗国、安达罗国、驮那羯碟迦国(今印度东海岸克里希纳河口处)、达罗毗荼国(今印度马德拉斯市以南地区)、狼揭罗国(今印度河西莫克兰东部一带)、钵伐多国(约今克什米尔的查谟)等多个国家。并回国后著书《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南亚地区古代史、宗教史、中外关系史的重要文献。

4、玄奘在西天的重要修行地点是那烂陀寺,在寺里呆了数年之久,被寺中选雹漏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在其中学习听讲了大量的佛学著作,后期在那烂陀寺开坛作讲,玄扬佛法。

5、公元641年(唐贞观十五年),玄奘在曲女城召开的佛学辩论大会,大会有五印18个国王、3000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和外道2000人参加。在大会上玄奘任人问难,但无一人能予诘难。一时名震五印,并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印度戒日朝国王戒日王又坚请玄奘参加5年一度、历时75天的无遮大会旅肆侍。会后归国。

谁会这道题:玄奘西行是唐朝哪个皇?

玄奘西行是在贞观元年(627年),当时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