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是什么科?
狮子属于猫科动物。
狮子(学名:Panthera leo;英文名:Lion):是食肉目、猫科、狮亚属狮子是什么科的大型猛兽。简称狮狮子是什么科,中国古称狻猊。是一种生存在非洲与亚洲的大型猫科动物,是现存平均体重最大的猫科动物,也是在世界上唯一一种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
狮子体型大,躯体均匀,四肢中长,趾行性。头大而圆,吻部较短,视、听、嗅觉均很发达。犬齿及裂齿极发达;上裂齿具三齿尖,下裂齿具2齿尖;臼齿较退化,齿冠直径小于外侧门齿高度。皮毛柔软。前足5趾,后足4趾;爪锋利,可伸缩。
尾较发达。有“草原之王”的称号,是非洲顶级的猫科食肉动物。野生非洲雄狮平均体重240千克,全长可达3.2米。狮子的毛发短,体色有浅灰、黄色或茶色,雄狮还长有很长的鬃毛,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长长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
狮子是大型猫科动物,科学家根据其进化轨迹得出结论,该物种起源于约12万年前。
英国《BMC进化生物学》杂志刊登的这项最新成果由英国、美国、法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研究人员共同完成。他们从分布在世界各地博物馆中的古代狮子标本中取样,包括已经灭绝的北非巴巴里狮、伊朗狮等。研究人员对它们进行了基因测序,并将测序结果与现有的亚洲狮、非洲狮进行比对,得出了现代狮子的进化路线图。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狮子 (食肉目猫科狮亚属的大型动物)
狮子属于什么科
狮子属于猫科。
猫科动物种类繁多,分为多个属和大约40个种,其中猫科豹属的动物都是大型猫科动物,它们体型较大,性情凶猛,还能发出吼声。
现代猫科动物是由最开始的食肉动物演化而来,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食肉类中的猫形类,后来经过演化,猫形类数个分支中只有古猫类在环境气候的变迁中存活了下来,它被认为是已经灭绝的剑齿虎类及目前所有猫科动物的祖先。
狮子仍属于猫科、豹亚科、豹属里面的物种,并没有被归类到犬科里面去,且世界上也无其他权威的机构将狮子从猫科里面除名。
猫科豹属共分5个种
1、虎
一个世纪以前,虎还有8个亚种,即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印度支那虎、苏门答腊虎、里海虎、巴里虎、爪哇虎,后三种因人类的滥捕滥杀相继灭绝,华南虎野生种群已灭绝。
2、美洲虎
美洲虎主要分布在美洲,是美洲最大的猫科动物,它的体型、力量、身上的花纹均比豹大,美洲虎也叫美洲豹,不要误以为它们是两种猫科动物。
3、豹
豹共有27个亚种,亚洲的豹一般叫金钱豹,非洲的豹一般叫花豹,有时候人们也把所有的豹称为花豹或豹子,但是,把猎豹称为豹子不是很恰当。
4、雪豹
雪豹是分布区域海拔最高的猫科动物,被称为“雪山之王”,我国东南高寒地带就有雪豹,尼泊尔和印度也有分布。
5、狮子
狮子是群居性猫科动物,分为非洲狮和亚洲狮两个亚种,亚洲狮的狮群一般比非洲狮的狮群小,很多人对狮子的分类混淆,误认为狮子属于犬科而不属于猫科,其实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狮子不仅属于猫科,还属于豹属,美洲狮虽然名字带“狮”字,但也不属于豹属。
狮子是什么科动物?
猫科。
狮是一种生存在非洲和亚洲的大型猫科动物,豹属之中最著名的一种。是和虎并列的体型最大的两种猫科动物之一,其雄性的鬃毛是其特征之一,过去曾分布在多个洲(主要是欧、亚、非),但因为人类的开发,现代的狮群生存环境与分布已经大大缩小了。
世界上唯一一种两性异形的猫科动物,体型大躯体均匀,四肢中长。头大而圆,吻部较短,视、听、嗅觉均很发达。犬齿及裂齿极发达;上裂齿具三齿尖,下裂齿具2齿尖;臼齿较退化,齿冠直径小于外侧门齿高度。
皮毛柔软。前足5趾,后足4趾;爪锋利可伸缩。尾较发达。是非洲顶级的食肉动物。野生雄狮体重138-275千克,全长可达3.2米。雌狮体重85-182千克,全长可达2.7米。
毛发短,体色有浅灰、黄色或茶色,雄狮还有很长的鬃毛,颜色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属于第二性征;雌狮在特定条件下亦可以生长鬃毛,崭露雄狮的特质。
经坦桑尼亚塞伦盖蒂国家公园的狮子的长期研究中发现,雄狮的鬃毛颜色与睾丸激素相关,深黑色的鬃毛对雌狮的吸引力远高于淡色系的鬃毛。
狮是一种生存在非洲和亚洲的大型猫科动物,豹属之中最著名的一种。是和虎并列的体型最大的两种猫科动物之一,其雄性的鬃毛是其特征之一,过去曾分布在多个洲(主要是欧、亚、非),但因为人类的开发,现代的狮群生存环境与分布已经大大缩小了。
生活环境
过去从欧洲南部、西亚、印度和非洲都有狮。冰河期间一个亚种还在中欧和北美洲生存过,但冰河期后它们就消失了。按当时学者的报导,到古希腊时期在巴尔干半岛还有狮生存。
今天绝大多数狮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撒哈拉沙漠以北的狮于1940年代灭绝。21世纪时在亚洲的狮几乎全部被消灭,只有印度的吉尔森林国家公园还有少数幸存,但在1907年获得全面保护时,估计仅剩13只亚洲狮的存活个体。
狮子是什么科的动物?
狮子是唯一一种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狮的体型巨大狮子是什么科,公狮身长可达260cm,体重200-300KG,母狮也有200cm,体重160-180KG。狮的毛发短,体色有浅灰、黄色或茶色,不同的是雄狮还长有很长的鬃毛,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长长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那些鬃毛越长,颜色越深的家伙或许在母狮眼里是英武挺拔的帅哥,常常更能吸引‘女士们'的注意。狮的头部巨大,脸型颇宽,鼻骨较长,鼻头是黑色的。狮的耳朵比较短,耳朵很圆(我注意到有些人因为名字里都有个“狮”字,就把美洲狮和母狮搞混在一起。其实单从外观看就能有所区分,母狮的耳朵好像是个短短的半圆,而美洲狮的耳朵则比较长,耳尖也比较尖。另外,狮属于猫科动物中的豹亚科,而美洲狮则为猫亚科,两者相差颇远。狮的前肢比后肢更加强壮,它们的爪子也很宽。狮的尾巴相对较长,末端还有一簇深色长毛。
生活在非洲大陆南北两端的雄狮鬃毛更加发达,一直延伸到背部和腹部,它们的体型也最大,不过在人类用猎枪对它们特殊关怀下,这两个亚种都相继灭绝了。位于印度的亚洲狮体型比非洲兄弟要小,鬃毛也比较短。它们也处在灭亡边缘。
狮过去曾生活在欧洲东南部、中东、印度和非洲大陆。生活在欧洲的狮大约在公元1世纪前后因人类活动而灭绝,生活在亚洲,尤其是印度的狮差点在20世纪初被征服印度的英国殖民者宛如抽风般猎杀殆尽(完全显示了人类类似‘穷鬼乍富'后的猥琐狮子是什么科!),幸好一向将狮奉为圣兽的印度人最后保住了它们,将它们安置在印度西北古吉拉特邦境内的吉尔国家森林公园内。那里的狮如今已繁衍了大约300-400头左右。在生活在西亚的亚洲狮因偷猎而灭绝后,吉尔国家森林已成了亚洲狮最后的栖息地……
生活在非洲的狮如今基本分散在撒哈拉沙漠以南至南非以北的大陆上,在这里的广阔草原、开阔林地、半沙漠地区生活,并在肯尼亚海拔5,000米的高山中也有发现。
狮的亚种较多,人类学界也对狮的亚种做出了不同分类,本站目前暂时以 Lioncrusher's Domain的十三种分类法为准注(1)。目前已有两个亚种被人类灭绝狮子是什么科:
P.l.leo:巴巴里狮子,生活在北非,于1922年灭绝。
P.l.melanochaita:开普狮或好望角狮,生活在南非开普省,于1865年灭绝。
与其他猫科动物最不同的是,狮属群居性动物。一个狮群通常由4-12个有亲缘关系的母狮、它们的孩子以及1至6只雄狮组成。这几个雄狮往往也有亲属关系,例如兄弟。狮群的大小取决于栖息地状况和猎物的多少。东非的狮群往往比较大,因为那里的食物充足。最大的狮群可能聚集了30甚至更多的成员,但大部分狮群维持15个成员左右,小一些的狮群也很常见。一个狮群成员之间并不会时刻待在一起,不过它们共享领地,相处比较融洽。例如,母狮们会互相舔毛修饰,互相哺育和照看孩子,当然还会共同狩猎。
狮群中的狩猎工作基本由女性成员完成。它们不论白天黑夜都可能出击,不过夜间的成功率要高一些,尤其是月黑风高的夜晚……风对狮捕食来说一般没多少影响,不过要是遇到大风天,它们可能就会占了便宜,因为风吹草动制造的噪音会掩盖住这些女性猎手靠近的声音。这些巾帼英雄们总是协同合作,尤其是猎物个头比较大的时候。这些女士们总是从四周悄然包围猎物,并逐步缩小包围圈,其中有些负责驱赶猎物,其他则等着伏击。尽管这招看着厉害,但实际上它们的成功率只有20%左右。如果狩猎地比较容易藏身,它们才容易获得成功。如果一旦吃饱了,它们能5、6天都不用捕食。
狮群中男士很少参与捕猎,当然,基本只负责“吃”。这也不能怪它们的大男子主义和懒惰。要想在开阔的草原上把夸张的鬃毛和硕大的头颅隐藏起来,还真是不容易,与其让它们在外面四处惊吓猎物,还不如回家闲待着呢。
不过尽管不事生产,雄狮仍然受到母狮的尊重,于是捕猎回来的战利品通常先由雄狮享用,等它们用膳完毕才是地位最高的母狮,最后才是孩子们。
狮通常捕食比较大的猎物,例如野牛、羚羊、斑马,甚至年幼的河马、大象、长颈鹿等等,当然小型哺乳动物、鸟类等等也不会放过。有时它们还会仗着自己个头大,顺手抢其他肉食动物的战果,比如哪只在错误时间出现在错误地点的豹,甚至为此不惜杀死对方。另外,它们还会吃动物腐尸。
狮群中的母狮基本是稳定的,它们一般自出生起直到死亡都待在同一个狮群。当然狮群也会接纳新来的母狮。但公狮常常是轮换的,它们在一个狮群通常只待两年(然也有长达六年的记录),要么是被年轻力壮且更有魅力的男性赶走,要么是自己腻歪了,离家出走以寻找新恋情和家庭。还有,刚成年的青少年雄狮也会被狮群实施强制独立制——赶走(我突然想到,汗,不负责任的猜测哈,之所以会强制年轻雄狮独立,而不是母狮,恐怕有个原因是……因为母狮才是狮群中的捕食劳动力,没有哪个傻瓜把劳动力赶走,而过多的公狮留在狮群,除了消耗更多的食物外没别的用处,所以只好把游手好闲的年轻懒汉赶走了事……嗯,再有……每个公狮都是这么过来的,当媳妇熬成了婆……呃……:这么一来,草原上就会多了一堆无家可归的雄狮,这里有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有依然散发着魅力的壮年冒险家,还有被人打败赶走的老头子。这些流浪汉有时独自行动,黯然生存,有时干脆组成男性互助小组,在其中的成员征服了另一个狮群前,它们就是同甘苦共患难的好哥们,在草原上四处游荡,追踪迁徙的猎物群。听说还有些雄狮本事和魅力大到能控制附近的其他狮群,能同时维持两个“家”。唉,这个,貌似,不怎么厚道呀……汗……
狮群中的男性成员当然也不完全是白吃白住,它们除了承担一半繁衍后代的任务(哼狮子是什么科!),还要和草原上游荡的流浪汉们做斗争,这不但关乎自己在狮群中的地位,包括交配权,还涉及它的后代的性命。因为胜利者常常杀死狮群中无力自卫的孩子,逼迫狮群中的母狮愿意和它婚配。
狮群的领地范围大小不等,例如在卡拉哈里沙漠(看到这个名字有谁想起过什么么?电影《上帝也疯狂》呀!!)的狮群可能会搞到119-275平方公里的领地,而在内罗毕国家公园里生活的狮群,顶多能抢到31平方公里就不错了。最大的领地能超过400平方公里,边界用排泄物划分。有时相邻狮群间的领地有时会交叠,不过它们很少以暴力解决这种问题。真是讲理的好动物。
狮群中的母狮可能会在任何时候进入婚配状态,而且母狮们这点上总有同步性,这种奇特有趣的现象科学家们还没能透彻了解其背后的机制。不过这保证了狮群中的孩子们年龄基本相当,每个妈妈都能给不同的孩子哺乳,当有些妈妈出去捕猎,剩下的妈妈就会义不容辞地担当所有孩子的保姆。而且没生育的母狮也会负起照看狮群孩子的责任,为它们舔毛,并陪它们一起玩耍。
母狮的妊娠期一般有100-119天,每次可能有1-6个宝宝(通常是2-4个)。宝宝刚出生的时候身上带有赭石色的斑点,特别是腹部和腿上。宝宝们在四周大的时候开始尝试吃肉,通常是妈妈回吐给它们,半消化的肉食。长到6、7个月的时候,它们就基本断奶了,这时候身上的斑点也慢慢消失。不过有个别家伙直到成年都一直带有这种斑点,虽然很不清晰。孩子们一般会随着妈妈长到2岁左右,这时候男孩们就面临严酷的独立问题了。而要到性成熟,女孩们得长到2-3岁,男孩子们则要5-6岁,那时候青年独立团也在外混了好几年,已经强壮到能和其他狮群的男性打架了~~ 不过70%-80%的孩子都活不过两岁。这取决于食物情况,当然,还有雄狮杀手。如果挑战成功的雄狮要杀死的幼子超过6个月大,这时它们的妈妈会尽力带着它们逃离狮群。圈养下的狮寿命超过30年。
狮最大的“天”敌当然还是武装到牙齿的现代人类(完全没有武器的人类恐怕连一只暴怒的家猫都无法战胜!)。而且他们的猎杀绝大多数和生存毫无关系,只是为了满足不正常的杀戮欲。正是在它的驱使下,非洲的两个亚种莫名灭绝,亚洲狮则几近灭亡。如今这种非正常行为终于少了很多。不过非洲狮如今还要面临栖息地丧失和疾病的困扰。爆发在草原上的传染病能在很短时间内夺去数万头动物的性命,例如肺结核和猫艾滋(FIV)。印象里兽医界已经有了猫艾滋的疫苗,不过不知道是否都能适用,效果如何。
亚洲狮也面临栖息地的问题。300多头亚洲狮一起挤在1400多平方公里的保护区,确实压力很大。据说人们有计划将一部分亚洲狮迁移到其他保护区,为的是一旦出现疾病爆发或其他灾难,还能有其他狮群幸存。不过在这个人口压力巨大的国家,实行如此计划确实也具有一定难度。根据现有状况,亚洲狮被列入CITES附录I,众非洲亚种则列入附录II。
狮子一般以食肉为主。
狮子属什么科?
狮子属猫科狮子是什么科,狮子是大型猫科动物狮子是什么科,科学家根据其进化轨迹得出结论,该物种起源于约12万年前。英国《BMC进化生物学》杂志刊登的这项最新成果由英国、美国、法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研究人员共同完成。
狮子是世界上唯一一种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雄狮有鬃毛,而雌狮没有。狮子拥有猫科动物中最大的头骨和肩高,雄兽普遍的要大于雌兽。生活在热带稀树草原和草地,也出现于灌木和旱林。分布于非洲草原、亚洲印度。在野外狮子活10到14年,圈养下更长寿,一般达二十余年。
扩展资料狮子是什么科:
形态特征狮子是什么科:
雄兽的头体长一般在35-38厘米,雌兽一般在28-32厘米。南非、埃及的标本比较大(这里全部以雄体为准),头体长一般都超过37厘米,38厘米和39厘米的标本也不少。最大的可达40.2厘米。东非的一般在35-37.5厘米之间。
狮子体型大,躯体均匀,四肢中长,趾行性。头大而圆,吻部较短,视、听、嗅觉均很发达。狮子的头部巨大,脸型颇宽,鼻骨较长,鼻头是黑色的。狮的耳朵比较短,耳朵很圆,母狮的耳朵基本是短短的半圆,而美洲狮的耳朵则比较长,耳尖也比较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狮子
狮子是什么科
答:狮子属于猫科。
详细介绍:
【外观特征】
狮的毛发短,体色有浅灰、黄色或茶色,不同的是雄狮还长有很长的鬃毛,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长长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那些鬃毛越长,颜色越深的家伙更能吸引雌狮的注意。雄狮的头部大,脸型颇宽,鼻骨较长,鼻头是黑色的。狮的耳朵比较短,耳朵很圆。狮的前肢比后肢更加强壮,它们的爪子也很宽。狮的尾巴相对较长,末端还有一簇深色长毛。
【生活环境】
它们比较喜欢草原,也在旱林和半沙漠中出现。
狮子原来分布于除了热带雨林地区以外的非洲各地、南亚和中近东地区,已知除了印度的吉尔以外亚洲其它地方的狮子均已经消失,北非也不再有野生的狮子,已知狮子主要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草原上,因此基本可以算是非洲的特产。
【分布范围】
过去从欧洲南部、西亚、印度和非洲都有狮。冰川期间一个亚种还在中欧和北美洲生存过,但冰川期后它们就消失了。按当时学者的报道,到古希腊时期在巴尔干半岛还有狮生存。一般认为欧洲的狮在公元1世纪由于人类的活动灭绝。
今天绝大多数狮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撒哈拉沙漠以北的狮于1940年代灭绝。20世纪时在亚洲的狮几乎全部被消灭,只有在印度的一个自然公园还有少数幸存。
【生活习性】
1. 一个狮群约有8到30个成 员,其中往往包含连续的几代雌狮,至少一头成年雄狮和一些成长中的狮宝宝。雌狮构成了狮群的核心,它们极少离开出生地。狮群包含2头成年雄狮,但是肯定只有一头是领头的。
2. 狮群会尽量避免与其它狮群遭遇。雄狮通过咆哮和尿液气味标记领地。
3. 狮群的捕食对象范围很广,常捕杀非洲水牛,瞪羚,长颈鹿,但它们更愿意猎食体型中等偏上的有蹄类动物,比如斑马、黑斑羚以及其他种类的羚羊。有时候狮子还会打打野猪和鸵鸟的主意。如果非得为狮子列出一张食谱,上面可能会包括非洲大陆上体重能够超过1000公斤的所有哺乳动物,以及多种鸟类和一些爬行类,比如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狮子:大型猫科类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