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开国上将排名 开国上将谁最厉害
开国上将有57位,排名第一的为许世友,杨成武、杨得志、杨勇、陈联锡、陈赓、肖华、叶飞、周士弟……
57位开国上将排名是怎样的?
57位开国上将
1955年中国开国上将排名(官方)
萧 克 李 达 张宗逊 李克农 王 震 许世友 邓 华 彭绍辉 张爱萍 杨成武 韩先
楚 李 涛 傅 秋涛 王 平 吕正操 傅 钟 萧 华 甘泗淇 宋任穷 赖传珠 洪学智
周士第 郭天民 周纯全 杨 至诚 陈再道 陈奇涵 王宏坤 苏振华 刘亚楼 刘 震
陈锡联 韦国清 陈士榘 陈伯钧 锺期光 宋时轮 朱良才 董其武 唐 亮 叶 飞
杨得志 王新亭 黄永胜 李天佑 陈明仁 贺炳炎 阎红彦 谢富治 陶峙岳 乌兰
夫 周 桓 杨 勇 李志民 赵尔陆
57位开国上将
贺炳炎(1913—1960) 李克农(1899—1962) 甘泗淇(1903—1964) 刘亚楼(1910—1965)
赖传珠(1910—1965) 赵尔陆(1905—1967) 杨至成(1903—1967) 阎红彦(1909—1967)
郭天民(1905—1970) 李天佑(1914—1970) 李 涛(1905—1970) 谢富治(1909—1972)
陈伯钧(1910—1974) 陈明仁(1903—1974) 彭绍辉(1906—1978) 苏振华(1912—1979)
周士第(1900—1979)
邓 华(1910—1980) 王建安(1907—1980) 陈奇涵(1897—1981) 傅秋涛(1907—1981)
杨 勇(1912—1983) 黄永胜(1910—1983) 王新亭(1908—1984) 周纯全(1905—1985)
肖 华(1916—1985) 许世友(1906—1985) 韩先楚(1913—1986) 唐 亮(1910—1986)
李志民(1906—1987) 乌兰夫(1906—1988) 陶峙岳(1892—1988) 朱良才(1900—1989)
董其武(1899—1989) 韦国清(1913—1989) 傅 钟(1900—1989)
钟期光(1909—1991) 宋时轮(1907—1991) 刘 震(1915—1992) 王 震(1908—1993)
陈再道(1908—1993) 李 达(1905—1993) 王宏坤(1909—1993) 周 恒(1909—1993)
杨得志(1911—1994) 李聚奎(1904—1995) 陈士榘(1909—1995) 王 平(1907—1998)
55位开国上将是按什么来定排名顺序的
排序的规则如下:\r\n\r\n当时中央对上将的排名顺序,既不是按他们的职务、级别、资历等条件来定,也不是按姓氏笔划来排序,而是按上将们所在大单位的顺序和任职顺序排列,即第一批55人是按照国防部、军委各总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干部部、总后勤部、训练总监部、武装力量监察部等各总部)、军种、兵种、军事院校、大军区、志愿军等各大军事单位的顺序排列的。\r\n\r\n拓展知识:\r\n开国上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55位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代表红军、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有杰出贡献的将领。1956年和1958年,又有两位高级将领先后被授予上将军衔。这57位将军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过重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开国上将"。开国上将,现已全部逝世。最后一位开国上将吕正操在2009年10月13日溘然长逝,享年106岁。\r\n\r\n解放前后,解放军干部和全国党政干部一样,较长时间实行供给制,没有工资,个人的吃穿用由公家全包,经济情况略有好转的地区,按照任职情况给予数量微薄的津贴,以补零用。直到上军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地方和军队干部,才根据每个人参加革命工作的年限、历史贡献、所任职务等综合因素,评定了级别,干部按级别享受工资津贴和其他物质待遇。\r\n\r\n解放军设置的级别,为了区别于国家机关行政干部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级别,称之为"军队级别"。"军队级别"是1952年3月正式评定的,全军从毛泽东的军委主席级到战士级,共设置了十一等二十四级:\r\n军委主席、副主席级(一等一级);大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级(二等一级),军委委员级(二等二级);正、副、准兵团级(三等一、二、三级);正、副、准军级(四等一、二、三级);正、副、准师级(五等一、二、三级);正、副、准团级(六等一、二、三级);正、副营级(七等一、二级);正、副连级(八等一、二级);正、副排级(九等一、二级);正、副班级(十等一、二级);战士级(十一等)
开国上将有哪些人?
1955年开国上将以姓氏笔划为序,排名不分先后,名单如下:
1、王平;
2、王震;
3、王宏坤;
4、王建安;
5、王新亭;
6、韦国清;
7、乌兰夫;
8、邓华;
9、叶飞;
10、甘泗淇;
11、吕正操;
12、朱良才;
13、刘震;
14、刘亚楼;
15、许世友;
16、苏振华;
17、李达;
18、李涛;
19、李天佑;
20、李志民;
21、李克农;
22、李聚奎;
23、杨勇;
24、杨至成;
25、杨成武;
26、杨得志;
27、宋任穷;
28、宋时轮;
29、张宗逊;
30、张爱萍;
31、陈士榘;
32、陈再道;
33、陈伯钧;
34、陈明仁;
35、陈奇涵;
36、陈锡联;
37、周桓;
38、周士第;
39、周纯全;
40、赵尔陆;
41、洪学智;
42、钟期光;
43、贺炳炎;
44、郭天民;
45、唐亮;
46、陶峙岳;
47、萧华;
48、萧克;
49、阎红彦;
50、傅钟;
51、傅秋涛;
52、韩先楚;
53、董其武;
54、彭绍辉;
55、赖传珠。
这五十五名上将级别为:
一、正兵团级33名。
张宗逊、宋任穷、赵尔陆、萧克、王震、许世友、刘亚楼、邓华、杨得志、王宏坤、李克农、李达、杨成武、李涛(瑶族)、萧华、甘泗淇、赖传珠、陈奇涵、宋时轮、苏振华、陈锡联、陈士榘、王新亭、谢富治、李志民、黄永胜、朱良才、杨勇、傅钟、周士第、陶峙岳、董其武、陈明仁。
二、副兵团级19名。
周纯全、陈再道、彭绍辉、陈伯钧、张爱萍、傅秋涛、韩先楚、唐亮、洪学智、叶飞、周桓、李天佑、刘震、杨至成(侗族)、王平、钟期光、郭天民、韦国清(壮族)、吕正操。
四、准兵团级1名。
贺炳炎。
五、无军队级别者2名。
乌兰夫(蒙古族)、阎红彦。
扩展资料
解放前后,解放军干部和全国党政干部一样,较长时间实行供给制,没有工资,个人的吃穿用由公家全包,经济情况略有好转的地区,按照任职情况给予数量微薄的津贴,以补零用。
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地方和军队干部,才根据每个人参加革命工作的年限、历史贡献、所任职务等综合因素,评定了级别,干部按级别享受工资津贴和其他物质待遇。
开国上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55位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代表红军、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有杰出贡献的将领。
1956年和1958年,又有两位高级将领先后被授予上将军衔。这57位将军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过重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开国上将”。
1956年授予王建安上将军衔。
1958年授予李聚奎上将军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开国上将;人民网-开国上将纪念馆
1955年开国上将排名?
十大开国上将排名:萧克,张宗逊,李达,李克农,王震,许世友,邓华,赵尔逊,刘亚楼,杨成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