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设计了紫禁城?

紫禁城的设计师: 蒯祥(1397—1481),字廷瑞,香山渔帆村人。明代初期建筑名家、北京宫城设计者。 蒯祥出身木匠世家,父亲蒯福就是名匠,明洪武年间曾参加南京明宫城的建筑营造。蒯祥从小聪明伶俐,心灵手巧,好学肯钻,能举一反三,有所创造,青年时便有“巧木匠”之称。 永乐十五年(1417),蒯祥和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优秀工匠被征召到北京,参加皇家宫城的营建。蒯祥接替父亲,担任“营缮所丞”(相当于现在的总设计师兼工程师),设计并直接指挥明宫城的营建工程。当时,蒯祥的建筑技艺已达到了炉火纯青、巧夺天工的程度,“永乐间,召建大内,凡殿阁楼榭,以至回廊曲宇,祥随手图之,无不称上意”(康熙《苏州府志》)。他精于尺度计算,又擅长榫卯技巧,还能双手握笔同时在一根柱子上绘双龙,“画成合之,双龙如一”,技艺娴熟,出神人化。’ 正统年间,蒯祥又受命营建乾清宫、坤宁宫和重建故宫三大殿工程。据记载,“自正统以来,凡百营造,祥无不予”;“正统中,重作三殿及文武诸司,效劳尤多”。天顺末年,十三陵之一的裕陵兴建,蒯祥又被任命为这座地下宫殿的总设计师。由于他技艺高超,连皇帝也常呼他“蒯鲁班”。景泰七年(1456)丙子秋七月,蒯祥从太仆寺少卿升为工部侍郎,但仍督工匠,时人称蒯祥墓为“匠官”。成化时,蒯祥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但仍“执技供奉”,俸禄食从一品,并参加了承天门(即天安门)的建造。成化十七年(1481)三月,蒯祥在北京病逝。皇帝闻讯后,派人致哀,赠蒯祥祖父、父亲为侍郎,荫封两子,一为锦衣千户,一为国子监生,并将蒯祥当年的居住处、营造业的工匠都聚集的那条巷命名为“蒯侍郎胡同”。

故宫的设计者是谁?

故宫的设计者为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北京故宫由明朝皇帝朱棣始建。

蒯祥是中国明代建筑匠师。生于明惠宗朱允炆建文元年,卒于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十二年。今江苏吴县鱼帆村人(今属江苏苏州) 。

世袭工匠之职,蒯祥的父亲蒯富,有高超的技艺,被明王朝选入京师,当了总管建筑皇宫的“木工首”。蒯祥自幼随父学艺,蒯富告老还乡后,儿子已在木工技艺和营造设计上成名,并继承父业,出任“木工首”,后任工部侍郎。

曾参加或主持多项重大的皇室工程,景泰七年(1456)任工部左侍郎。负责建造 的主要工程有北京皇宫(1417)、皇宫前三殿、长陵(1413)、献陵(1425)、隆福寺(1425),北京西苑(今北海、中海、南海)殿宇(1460)、裕陵(1464)等。

扩展资料:

北京故宫的建筑造型:

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只吉祥瑞兽。

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后部内廷却要求深邃、紧凑,因此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内廷之后是宫后苑 。

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  。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1米,宽753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用10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间半,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故宫累计接待观众达到1亿人次。2019年起,故宫将试行分时段售票 。2018年9月3日,故宫养心殿正式进入古建筑研究性保护修缮工作的实施阶段。 2018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建院93周年,故宫北院区项目正式启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北京故宫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蒯祥

北京天安门的建造者是谁?

说起天安门蒯祥设计故宫时候多少岁,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天安门位于我国首都北京市蒯祥设计故宫时候多少岁的市中心,而北京则是我国政治最中心地区,不过分的说,天安门绝对算得上是我国“中华第一门”了。从天安门的建造到目前,已经经过了600多年的风风雨雨了,见证了太多的兴衰。如去北京旅游的人没去过天安门,那就等同于没去过北京。然而很少人会去想天安门的建立者到底是谁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第一次成为全国政权的首都,是在元朝,当时叫做元大都。大都建成时,分为宫城、皇城和大城三部分,后来明朝的紫禁城继承了这一风格,依旧是分为里外三层。

1417年,从北平府走出的藩王朱棣当了十五年皇帝,最终还是决定迁都北京,于是在北京建设大型宫殿。北京紫禁城的建设中,有从全国征集了数百万能工巧匠,其中总设计师青史留名,他就是江苏省苏州府吴县香山人蒯祥。蒯是一个古老的姓氏,这个字应该读“快”,千万不要读错了。

可是一个问题出现了,当我们查阅蒯祥的履历时,发现蒯祥生于1399年,在1417年时,仅仅是一个18岁的毛头小伙子。虽然蒯祥出身世袭工匠之家,父亲蒯富对他倾囊相授,蒯祥本人也技艺十分娴熟,可是,把营建都城这样大的工程交给一个18岁的小伙子,是不是太儿戏了呢?

在这个疑问下,故宫博物院古建筑高级工程师于卓云经过考证,提出一个颠覆性的观点。他说,其实蒯祥只是被推在前面,蒯祥背后另有真正的设计师,这个人就是名不见经传的蔡信杨青等人。

蔡信擅长木工,杨青擅长瓦工,两人珠联璧合建造了雄伟壮丽的故宫,而故宫的门面天安门,自然也是他们俩设计并且督造的。可是,这两人毕竟年事已高,故宫建成不久就告老还乡,而蒯祥,一方面继承了蔡信和杨青的事业,一方面也从父亲蒯富那里得到了木匠世家的名号。故宫建成之后,永乐皇帝朱棣十分满意,称他为“蒯鲁班”。

1421年完工的天安门,原名叫做承天门,这是因为它本来就是仿造南京城的承天门建造的。到明朝1456年,承天门遭雷击起火被焚毁,还是蒯祥,主持了承天门的重建。承天门再次建造的时候,对承天门进行重新设计,才有了今日盛况。设计中,由原来的东西宽5间、南北进深3间,扩大为宽9间、进深5间,形制上由原来的牌坊式改建成宫殿式。

当初李自成灭明朝时,还在天安门上面射了一箭,作为明朝国家象征承天门被焚毁。清朝建立后,顺治皇帝在原址上重新建设承天门,并且更名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如果承天门是明朝的国家象征,那天安门就是清朝的国家象征。

蒯祥设计故宫时候多少岁-蒯祥主持修建故宫

1900年,清朝末日途穷之际,还对11个列强宣战,八国联军很快打到了北京城下。这是的天安门,作为清朝皇权的象征,遭遇了八国联军的炮击。不过,八国联军并没有从天安门进入北京城,而是在北京当地百姓指引下,从广渠门下水道鱼贯而入,开始了这场北京人的浩劫。

新中国成立前夕,为了筹备开国大典,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得到大规模的修缮。后来的几十年中,见证了无数个历史场景。天安门早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紫禁城到底是谁设计的?

关于紫禁城的设计者众说纷纭,其中有三个人被列为候选名单,他们分别是蒯祥、蔡信、杨青。其中说蒯祥的人居多,因为他是明代著名的建筑师,曾经设计了天安门,而且皇宫里好多处宫殿都是出自他之手。

先说可能性最大的蒯祥,这个人是明代有名的工匠,出自他之手的建筑数不胜数,他非常有才华,设计的宫殿也都非常漂亮,是难得一见的人才,其中著名的天安门城楼据说就是他设计的。但是根据史料记载,紫禁城开始建造的时候蒯祥才刚二十出头,是个小伙子,他不可能年纪轻轻的就加入到这个皇家宫殿的设计中来,因为他的名声是到了中年时期才流传起来的。

再说蔡信,当初朱棣一心想要建造故宫,所以就庄重的把这项任务交给了工部尚书宋礼来完成,但是宋礼觉得想要建造一座宫殿,首先要有设计图,没有图怎么设计呢?所以他就找了有名的工匠蔡信来帮他画设计图,画完以后宋礼交给了朱棣,他看完以后非常满意,所以最终建成了著名的紫禁城。

最后是杨青,关于他的资料历史上并没有记载,但是据说他是一位瓦工,因为非常有能力,所以就主持设计了紫禁城,非常有才华。

但以上这些不过是猜测而已,具体这座豪华的宫殿到底是谁设计的并没有史料记载,但唯一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紫禁城绝对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紫禁城特别的宏伟,到底是由谁设计出来的?它与其他建筑物有何区别呢?

故宫是中国古代宫殿艺术蒯祥设计故宫时候多少岁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世界上最宏伟的宫殿建筑群之一,关于故宫文献记载和实物珍宝都是非常丰富的,然而让人遗憾的是关于建筑的设计师的详细数据是少之又少,紫禁城的设计者是谁终究还是成为一个难以解开的谜底。然而根据考古研究者的一种说法是,故宫的设计者是一比特名叫蒯祥的著名设计师(生于洪武31年,死于成华17年),然而蒯祥是否真的是紫禁城的设计者,蒯祥设计故宫时候多少岁他到底有什么过硬的本事让朱棣委任他来设计紫禁城也有很多让人怀疑的。

紫禁城是由谁设计出来的?

据国家考古学家介绍,1417年故宫初建的时候,蒯祥还不到20岁,无论是年龄还是资历来看,都很难以胜任设计整个工程,然而蒯祥的主要贡献体现在重建的工作中。也有记载说故宫的真正设计者应该是蔡信,永乐15年紫禁城宫殿开始进入大规模施工阶段,此时蒯祥才跟随朱棣来到北京,开始主持宫殿的施工,再此之前,蔡信已经主持故宫和北京城的规划设计和建造。

也有历史记载,当时在北京讨生活的工匠有一个叫香山帮的派别,蒯祥恰好是香山帮匠人的帮主,其手艺精湛,泥水匠,石匠等手艺都是精妙绝伦,随后进宫。同时历史关于蒯祥一直流传一个小故事,就是在宫殿建筑初期,缅甸国王派人千里迢迢从缅甸地区进贡了一块木料。

朱棣收到木料之后,打算把木头建造成门坎,然而由于一比特工匠的粗心大意,把木头锯短了一大截,然而聪明的蒯祥却恰好利用这个错误,用多余的木头雕刻成栩栩如生的龙头,反而使得这种新型的设计使得朱棣龙颜大悦,因此对蒯祥也是赞许有加。

与其他建筑物有何区别?

紫禁城在设计上除了传统宫殿的中轴对称、前宫后苑等特点外,还很注意排水。紫禁城的地势较高高,而且中间高,两边低,又设计了完善的排水系统。紫禁城的前面是金水河,四周有护城河,周围还有中海、后海可以作为蓄水之处,所以故宫建成以后没有被水淹过。

万历三十五年时天降暴雨,北京城内多处积水,最深处积水达到了一丈多,但是紫禁城安然无恙,设计者功不可没。

结语

其实,不管紫禁城的设计者是蒯祥还是蔡信,或者是其他人设计建造,故宫都是中国古代宫殿艺术的大作,大批工匠,百姓都为紫荆城的设计建造付出了极大的心血,甚至牺牲了无数人的生命。

虽然最后都是默默无闻,被埋没在历史长河,但是对于炎黄子孙来说,这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值得后人去学习和挖掘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

故宫是谁设计建造的

故宫的设计者为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北京故宫由明朝皇帝朱棣始建。 永乐四年(1406年),以南京紫禁城为模板的北京紫禁城正式动工。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皇宫和北京城建成。北京皇宫以南京皇宫为蓝本,规模稍大。故宫又称紫禁城。中国古代讲究“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用天上的星辰与都城规划相对应,以突出政权的合法性和皇权的至高性。

故宫的历史文化简介

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室宫殿,到现在,已经有了600多年的历史了。

这里气势宏伟,占地面积广阔,建筑精美,景色宜人,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不少中外游客浏览观光。可以说,故宫除了美丽的皇宫风景之外,更吸引人的当属其包含着的悠久历史文化。

作为居住过24位皇帝的皇家院落,这里曾经是皇家举办大典、会见群臣、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场所,更是皇帝以及其家眷、妃嫔们生活和游玩的地方。其中,各种鲜为人知的皇家故事,无数珍奇精美的宫廷宝藏,也为这座百年宫殿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更有诸多的未解之谜在这里产生。

相关内容:

故宫建造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