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蚯蚓
蚯蚓我们都见过,是一种很小的爬行动物,一般也就三四厘米这么长,但是我给大家介绍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蚯蚓的体形,绝对超出你的想象。
世界上最大的蚯蚓
体长1米,宽2.5厘米,且在地上滑行的动物令你想到了什么呢?答案可不一定是蛇。据美国猎奇网站“odditycentral.com”1月14日报道,澳大利亚东南部吉普斯兰地区近日惊现世界上最大最长的蚯蚓,躯体伸展最长可达2米。
据报道,吉普斯兰大蚯蚓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蚯蚓。由于其洞穴位于地表3英尺(约1米)至5英尺(约1.5米)以下,因此人们很难看到它们的踪迹。有时因为暴雨倾注,这种蚯蚓才不得不钻出地面。吉普斯兰大蚯蚓生活在一种十分潮湿的土壤中,如果人们踩在它们洞穴的上方,它们会感受到震动并发出嘎吱的响声。因此,即使人们看不到它们,但也能知道它们的存在。
吉普斯兰大蚯蚓一次只能产1枚黄豆荚大小的卵,并需孵化1整年。孵出的小蚯蚓也有近7英寸(约18厘米)长。据估计,这种蚯蚓的寿命最长可达20年。但由于吉普兰斯大蚯蚓孵化期长,加之其栖息地大量流失,目前,这种蚯蚓的数量十分稀少,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物种。
蚯蚓的基本信息
身体结构
蚯蚓体呈圆柱状,细长,各体节相似,节与节之间为节间沟(intersegmental furrow)。
头部不明显,由围口节(peristomium)及其前的口前叶(prostomium)组成。口前叶膨胀时,可伸缩蠕动,有掘土、撮食、触觉等功能。
围口节为第 1体节,口位其腹侧,口前叶下方。肛门在体无端,呈直裂缝状。自第2体节始具刚毛,环绕体节排列,称环生(Pperichaetine)。
刚毛简单,略呈S形,大部分位于体壁内的刚毛囊中。
性成熟个体,第14-16体节色暗肿胀,无节间沟,无刚毛(Pheretima hupeiensis腹面有刚毛),如戒指状,称为生殖带或环带(clitellum)。生殖带的形态和位置,因属不同而异。生殖带的上皮为腺质上皮,其分泌物在生殖时期可形成卵茧(cocoon)。生殖带的第一节即第14体节腹面中央,有一雌性生殖孔;第18体节腹侧两侧为一对雄性生殖孔。纳精囊孔(seminal receptacle opening)2一4对,随种类不同而异,
自11-12节间沟开始,于背线处有背孔(dorsal pore),可排出体腔液,湿润体表,有利于蚯蚓的呼吸作用进行和在土壤中穿行。
生活习性
蚯蚓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蚯蚓对环境的依赖一般比恒温动物更为显著,环境温度不仅影响蚯蚓的体温和活动,还影响蚯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及繁殖等,而且温度也对其他生活条件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蚯蚓。因此,温度是蚯蚓最重要的生活条件之一。
一般来说,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范围内,0—5℃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死亡,最适宜的温度为20—27℃左右,此时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28—30℃时,能维持一定的生长;32℃以上时生长停止;10℃以下时活动迟钝;40℃以上时死亡,蚓茧孵化最适18—27℃。可见蚯蚓的最高致死温度低于其他无脊椎动物。养殖场最好在室内,在南方地区,夏天通风保湿,冬天只要关窗保温就能全年正常生产(这里的温度指基料的温度,因为空气的温度与基料的温度是不一样的,比如:当空气温度0℃时,基料温度有12℃左右;当空气温度为38℃时,基料温度却只有28℃左右,这是因为粪料含有极高的水分)。
养花利用
花盆中有蚯蚓的也一定要进行杀灭。花盆在室外地下摆放,蚯蚓很容易从盆的底孔钻入盆内。蚯蚓在大田里是有益的,但是在花盆里却是有害的。花盆内的泥土少,这会导致蚯蚓啃花卉的根系,还有蚯蚓会打洞,一浇水,水顺着洞就流走了,花儿喝不到水。如果花盆里有蚯蚓,可到花店里买一些“敌百虫”(农药)粉剂,洒在盆土的表面,和土搅匀后,浇水即可。敌百虫能彻底消灭蚯蚓。使用方法按包装说明即可。 也有的认为蚯蚓粪便对于花是一种肥料,对花有益处。
世界上最长的蚯蚓 可达2米的巨型蚯蚓比蛇还要大
在农村每当下雨的时候,都能够看到地面上有蚯蚓在爬。因为它们长的很丑陋,尽管它们很有用,但很多人对它们还是喜欢不起来。有一种巨型蚯蚓,可以长到2米的它们是世界上最长的蚯蚓,比一些蛇都还要大,看起来有点恐怖。
像蛇一般大的巨型蚯蚓
蚯蚓是一种很奇特的生物,它们就算是断成两半了也依然能够存活。蚯蚓俗称地龙,它们以腐败的有机物为食,因为总是在地底钻来钻去,它们还有松土的作用。一般我们看到的蚯蚓,大的也就十几厘米长的样子,小的甚至只有几厘米长。
在南美的森林中生存这一种巨大的蚯蚓,它们最长可以长到2米多,比一些蛇都要大,是世界上最长的蚯蚓。它们长的的蚯蚓很像,也叫巨型蚯蚓,但实际上它们与蚯蚓的亲缘相差甚远。比如蚯蚓是无脊椎动物,而巨型蚯蚓属于脊椎动物。
不管是蚯蚓还是巨型蚯蚓,它们都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据说这种生物在恐龙时代就已经有了。巨型蚯蚓属于两栖动物,大多数关于它们的报告都是在巴西。这种生物一度被打上“灭绝”的表现,是及其少见的生物,只有非常少数的人亲眼见到过它们。
因为很少有人见到它们,巨型蚯蚓在很多人眼中都是比较神秘的存在。有人在厄瓜多尔近火山附近,发现了一条大概有1.5米长的巨型蚯蚓,它有大概1斤左右的重量,与一条蛇的差不多大。这么大的蚯蚓,给人视觉的冲击力也很大,毕竟它们在大家的印象中都不怎么大。
这种巨型蚯蚓稀少又珍贵,曾有组织特意搜寻过他们,但很少才能找到它。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会与巨型蚯蚓合影,可见大家对它是非常的好奇。现在这种古老的生物已经非常难见了,甚至是被列为了濒危物种。巨型蚯蚓是蚯蚓家族中,唯一的一个濒危物种保护成员。
世界上最长的蚯蚓世界上最长的蚯蚓是什么
1、世界上最长的蚯蚓是巨型蚯蚓,这是一种生活在南美洲的巨大的蚓螈亚种,据生物学家研究表明,它们可能在恐龙时期就存在,虽然是叫这个名字,但是和蚯蚓的亲缘相差甚远。
2、巨型蚯蚓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动物纲、蚓螈目、蚓螈科动物,蚯蚓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后孔寡毛目、钜蚓科动物,前者是脊索动物,后者是无脊椎动物,两者没有亲缘关系。
3、巨型蚯蚓据说最长的可达2米多,比一般的长蛇还要长,2014年7月19日,厄瓜多尔近Sumaco火山发现了一条巨型蚯蚓,长度约5英尺(1.5米左右),重量至少有1.12磅,大小和一条蛇相似。
4、巨型蚯蚓主要是生存在南美洲的森林当中,澳大利亚地区也有它的踪迹,平均长度都在1米以上,直径大概为2cm-4cm左右,重达500-700克左右,寿命在5年以上。
世界上最长的蚯蚓是在哪里发现的
澳大利亚。世界上最长的蚯蚓是澳大利亚巨型蚯蚓世界上最长的蚯蚓多长,蚯蚓最长可达3米世界上最长的蚯蚓多长,最小的也有一米多长,重量200克,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蚯蚓物种,仅生活在维多利亚省东南部南吉普斯兰岛的低河谷地区。
世界上最长的蚯蚓是在哪里发现的
澳大利亚巨型蚯蚓一次只产一枚较大的卵,卵长约4~7厘米,需要一年时间孵化。
澳大利亚巨型蚯蚓大部分时光都在地底深处度过,洞穴深达0.9~1.5米,对于地面振动有高灵敏度。
澳大利亚巨型蚯蚓的性格非常温和,它们生活在一种十分潮湿的土壤中,含水量较高的土壤有利于呼吸。
展开全部内容
--
世界上最长的蚯蚓15米
可能好多人都会对蚯蚓这类动物感到恶心,不过,我这次要和大家说的就是它。
世上最长的蚯蚓
据腾讯科学(悠悠/编译):科学家发现澳大利亚巨型蚯蚓是世界上最长的蚯蚓物种,体长达3米,它们仅生活在维多利亚省东南部南吉普斯兰岛低河谷地区。
巨型蚯蚓学名为megascolides australis,平均长度为1米,直径2厘米,重量200克,但是这种长寿无脊椎动物可存活5年以上,最大体长达到3米。
它们生活在河岸潮湿黏质土壤中,钻至很深的土壤层,建立网状栖息环境。体型较小的同类生物会到地面上排便,但是巨型蚯蚓完全不同,它们在地下洞穴中排便,依靠暴雨将粪便冲刷至洞穴之外。
巨型蚯蚓对于地面振动保持较高灵敏度,它们可探测到未知入侵者的脚步声,以及来自地面的噪音。
它们当前被分类为受保护物种,由于该地区引入农耕,使得种群数量持续锐减。其中限制性因素包括:较低繁殖率和缓慢生长周期,巨型蚯蚓一次只产一枚较大的卵,体长约4-7厘米,需要一年时间孵化。
蚯蚓
蚯蚓在地球上大约存活了2.5亿年。蚯蚓是对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类动物的通称。在科学分类中,它们属于单向蚓目。身体两侧对称,具有分节现象;没有骨骼,在体表覆盖一层具有色素的薄角质层。蛋白质含量达70%,还有微量元素,如磷、钙、铁、钾、锌、铜以及多种维生素。除了身体前两节之外,其余各节均具有刚毛。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生殖时借由环带产生卵茧,繁殖下一代。目前已知蚯蚓有2000多种,1837年被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之为地球上最有价值的动物。
基本简介
相传,宋太祖赵匡胤登基不久,患了“缠腰火丹”病,他的哮喘病也一起复发了。太医院的医官们绞尽脑汁,仍是回春乏术,百无一验,太祖一怒之下,将所有治病的医官都监禁起来。后来,一位河南府的医官想起洛阳有位擅长治疗皮肤病的药铺掌柜,外号叫做“活洞宾”的,善治此病,于是上章推荐。“活洞宾”来到宫中,见太祖环腰长满了大豆形的水泡,像一串串珍珠一样,这时,太祖问道:“朕的病怎么样”。“活洞宾”连忙答道:“皇上不必忧愁,下民有好药,涂上几天就会好的”。太祖冷冷一笑:“许多名医都没有办法,你敢说此大话”。“活洞宾”道:“倘若治不好皇上的病,下民情愿杀头,若治好了,请皇上释放被监禁的太医”。太祖回答道:“若真如此,就答应你的要求”。于是,“活洞宾”来到殿外,打开药罐,取出几条蚯蚓放在两个盘子里,撒上蜂糖,使其溶化为水液。他用棉花蘸水液涂在太祖患处,太祖立刻感到清凉舒适,疼痛减轻了许多。他又捧上另一盘蚯蚓汁,让太祖服下。太祖惊问“这是何药,即可内服,又可外用”。“活洞宾”怕讲实话而受到太祖责罚,就随机应变地说:“皇上是真龙天子下凡,民间俗药怎能奏效,这药叫做地龙,以龙补龙,定能奏效”。太祖听后非常高兴,立即服下。几天后,太祖的疱疹落,咳喘止,疼痛消失,又上朝了。“活洞宾”也因此而极尽荣华。从此,地龙的名声与功能也就广泛传开了。
蚯蚓是常见的一种陆生环节动物,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垃圾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植物的茎叶等碎片。蚯蚓可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农业增产。世界的蚯蚓约有 2500多种,我国已记录229种。环毛属(pheretima),广种类多。
鉴别
(1)斜纹肌纤维无色,少数淡棕色。肌纤维易散离或相互绞结,大多弯曲或稍平直。
(2)表皮黄绿色或黄棕色。细胞界限不明显,布有暗棕色色素颗粒,散在或聚集成条状、网状。
(3)刚毛常碎断散在,淡棕色或黄棕色。先端多钝圆,表面可见纵裂纹。
关于蚯蚓的小笑话
蚯蚓一家这天很无聊,小蚯蚓就把自己切成两段打羽毛球去了,蚯蚓妈妈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就把自己切成四段打麻将去了,蚯蚓爸爸想了想,就把自己切成了肉末。蚯蚓妈妈哭着说:“你怎么这么傻?切这么碎会死的!”蚯蚓爸爸弱弱地说:“…….突然想踢足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