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藏》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中华道藏》百度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pwd=pl4d 提取码:pl4d

《中华道藏》

简介:

《中华道藏》《道藏》全文的编纂是继明代《道藏》之后《道藏》全文,近五百年来中国首次对道教经书进行系统规范的整理重修。  

解冤结经全文是什么

解结咒

Ong Chi Lin Jin Za Jin Za Sheng Jin Za

唵,齿令金匝金匝胜金匝,

Wo Jin Wei Ru Jie Jin Za

我今为汝(ru)解金匝(za),

Zhong Bu Wei Ru Jie Jin Za

终不为汝结金匝,

Ong Xiang Zhong Xiang

唵,祥中祥,

Ji Zhong Ji

吉中吉

Bo Luo Hui Shang You Zhu Li

波罗会上有珠琍(li),

Yi Qie Yuan Jia Hua Ji Xiang

一切冤家化吉祥,

Mo He Bo Luo Bo Luo Mi

摩诃(he)般(bo)若(ruo)般罗密。

扩展资料

解冤释结在科仪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谓冤结,主要指世间种种人际冤对,引起了阴讼牵连、人鬼牵连,阴鬼受难,阳世受报等,认为须用科仪和符文,解冤释结,以求阴鬼升仙,阳世平安。

《上清灵宝大法》释义

宋代王契真《上清灵宝大法》卷四十三称:

“凡人处世,多因躁心害物,或欠命负财,积诸冤结,以致阴讼牵连,无由托化, 既承天恩开度,得领荐修,但其间怨气切齿,因邂逅恐生紊乱,当依斋法用符文,随事 与之解释,使回心向道,解结和冤,庶可同登乐土矣。”

①在道教科仪中有独立的解冤 释结斋仪,也有将解冤释结的内容包含在某些科仪中,前者如《太上道君说解冤拔度妙 经》《太上三生解冤妙经》和《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冤保命玄范诰咒妙经》等,后者 如炼度仪和施食仪。

②不论是独立的斋仪或是被包含在某些科仪中,解冤释结都属于黄 箓类的内容。

《太平经》释义

早期道教的《太平经》认为,以道德准则为指导思想的社会是无冤结社会,称“道 兴者主生,万物悉生,德兴者主养,万物人民悉养,无冤结”,认为“君为父,象天  臣为母,象地 民为子,象和。天之命法,凡扰扰之属,悉当三合相通,并力同心,乃 共治成一事,共成一家,共成一体也,乃天使相须而行,不可无一也。一事有冤结,不 得其处,便三毁三凶矣”。

而神仙世界,也是“诸神相爱,有知相教。有奇文异策相与 见,空缺相荐相保,有小有异言相谏正,有珍奇相遗”。

③以这样一种无冤结的太平社 会理想作为追求的目标,反映了两汉社会绝大多数民众在被压迫,被剥削的冤对中寻求 出路的一种美好愿望。但是,据现存的史料,早期道教的科仪似乎尚未有解冤释结的内 容。

《云笈七签》释义

《云笈七签》卷一百一十七至一百二十二有《道教灵验记》,记载了许多修道学道 获验的故事,其中《赫连宠修黄箓斋解父冤经》《李承嗣解妻儿冤修黄箓斋验》《公孙 璞修黄箓斋忏悔宿冤验》《徐翥为父修黄箓斋验》和《鲜于甫为解冤修黄箓道场验》等 大都与解冤释结的内容有关。

④这些故事大多发生于隋末唐初,皆称由于人世的杀戮冤 对,致使生人或后代灾疾不断,经过修建黄箓道场后,永解冤结,生人消灾平安,亡人 升登仙界。但在这些记载中,也未见单独的解冤释结科仪的内容。

《道藏》释义

《道藏》收有《太上道君说解冤拔度妙经》,全文仅三百余字,说太上道君在玉京 山所见众鬼在地狱受苦,皆因生前不忠、不仁,不慈、不孝,杀害众生所致。只有专志 入静,持斋行道,诵念此经,才能解冤拔度,各获超升。

文字古朴,仪式简便,便于个 人诵念行持;再从其用“太上道君”神号这一点来看,估计此经出于六朝时期。《道藏》 另有《太上说通真高皇解冤经》

⑤经文与《太上道君说解冤拔度妙经》大致相同,当 系重出之误。但其中神号已改为“天尊”、“太上”,当指道德天尊与太上老君,疑为 唐代以后道教中人所改。

杜光庭编撰《无上黄箓立成仪》等释义

唐末五代杜光庭编撰的《无上黄箓立成仪》和《道门科范大全集》等收有大量道教 科仪经文范本,虽无独立的解冤释结科仪,但在科仪中多包含解冤释结的内容。如《忏 谢疾病仪》的《清旦行道》祈请众圣“为弟子某削除死籍,汪上生名,解厄祛灾,和冤 释对,宿瑕清荡,积过销平,星辰回临照之文,年运息刑冲之咎”。

《午朝行道》称 “沥恳披心,立斋祈福,按灵仙品格,开八景坛场,精备香灯,虔伸忏谢”,“伏冀玉 清万圣,金阙众真,鉴纳丹诚,降流玄佑”,“地无简对,水绝盟言,鬼断冤仇,人销 谋议。星辰行度,无临照之凶;本命行年,无刑妨之咎”。

《晚朝行道》则忏谢“前生 今世,宿罪深尤,或违天地覆载之仁,或亏日月照临之德,犯二气五行之性,伤三光六 纪之和,前冤未除,后罪重结,故杀误伤,肆意任心,不识因缘,罔知忌讳,六情所起, 于犯幽明,三业所犯,负越经训,成兹报对,构此灾危”。

⑥所有这些解冤释结的经文, 都是以道士表白祈奏,请求神灵宽恕,解除冤对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在北宋末年形成而 在南宋时期起广泛流传的炼度、祭炼、施食仪中一般都有解冤释结的内容。

《先天斛食济炼幽科仪》释义

至今仍在香港地区演习不衰的《先天斛食济炼幽科仪》中,将人生的冤对概括为十 种,即“十伤”:杀伤、自缢、溺水、药死、产死、伏连、冢讼、狱死、邪妖、积生。

⑦其中“积生”冤对是因为“纵幸免于人间,必萦缠于地下”的人际冤对的延续,只有 “邪妖”冤对是非人际的内容。北宋末年和南宋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互交织, “累世仇雠,历推迁而不释”的人际关系,便成为科仪经文中有关“冤结”的主要内容。

至于解除冤结的方法,除了祈请神灵宽恕以外,还采用符、咒、诀等方术化解冤结。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符简轨范品》释义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符简轨范品》有“解诸类冤结”的内容,除了同上述“十伤”相 对应的解杀伤冤符、解缢死冤符、解溺死冤符、解药死冤符、解产死冤符、解伏连冤符、 解冢讼冤符、解狱死冤符、解妖邪冤符、解三世冤符外,还有解冤释结符、和冤释对符、 解咒诅符以及拔罪解冤符等。

⑧在《灵宝玉鉴》中也有“解冤符”,全称灵宝解冤释结 升度真符,符文包含“解释冤结”和“升度朱陵”等八个字,称“神符告下,解冤释结, 永脱仇雠,执对分别,衅缘俱尽,不生恶业,出离寒庭,罪根消灭,一如告命”。

⑨近 代上海道教有独立的解冤结科仪,形式是两名道士坐于灵位前,边念白边唱赞,旁有乐 队伴奏,类似说唱。上海道教协会藏有光绪三年(1877)道士康友梅的该科仪抄本,据 抄本附记称“丁未生人海上闲鸥道作于听经山房之最华堂”,该科仪可能出于清末。

科 仪经文讲述了虞舜、汉文帝、曾参、丁兰等二十四孝故事,申述斋主以香钱忏之罪愆, “求解冤结,阳上报恩”之意,历数人生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 九十和百岁的追求目标和伦理规范,感慨“人生好似一张弓,终朝每日逞英雄,忽然一 日弓弦断,两头着地一场空。

生也空,死也空,生死如同一场梦。生如百花逢春景,死 如黄叶遇秋风。天也空,地也空,天长地久不相同。

日也空,月也空,来来往往各西东。田也空,屋也空,几番换了主人翁。金也空, 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鬼门关上不相逢。佛教经中空自色,道教 经中色自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世人识得真解悟,到头终是一场空”。 以生死、财帛、妻儿皆空的思想来化解人生冤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解冤释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解结咒

道藏的版本

明成祖即位(1403)之初《道藏》全文,敕第四十三代天师麻玉慧 初编修道藏。永乐四、五年间,又一再催办。永乐八年,麻玉慧 初去世,诏令四十四代天师麻玉慧 清继续主持编修。直到正统九年(1444),始行刊板,英宗又诏令道士邵以正督校,增所未备。次年刊板事竣,名曰《正统道藏》。

在明朝时,虽然道教已经逐渐失去《道藏》全文了在社会和政府中《道藏》全文的主导地位,势力开始衰落,但是,在对道教的宗教经典进行整理和修订方面,明朝却是一个最重要的时期。今天,《道藏》全文我们所能看到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道藏,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在以前的朝代,也曾经编写过几次道藏,但由于历史原因,它们都先后失传了。所以到了15世纪初,明朝的永乐皇帝下令重新编写道藏。从1406-1445年,经过几十年的时间,经历了几位皇帝,终于完成了明朝时期的第一部道藏,这就是《正统道藏》。共有5305卷,480函。过了150多年后,万历皇帝再次下令编写道藏,在以前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内容,这就是《万历续道藏》。明朝的这两部道藏,共有510函,5485卷。《正统道藏》按三洞四辅十二部分类,各部收书共一千四百三十种。计洞真部三 百一十六种;洞玄部三百零三种;洞神部三百六十四种;太玄部一百一十七种;太平部 六十六种; 太清部二十四种;正一部二百四十种。但《正统道藏》分部十分淆乱,如《道德经》等道家道论当入《道藏》首列,而今《度人经》误入《道藏》首列;《上清经》 当入洞真部,而今大都误入正一部; 《度人经》诸家注当入洞玄部,而今误入洞真部;道家诸子注疏当入太玄部,而亦误入洞真部。如此之例甚多。故上列各部收书数,实已不能反映其各部书的真实数字; 而上列收书之种数,也只是约数。其中不少类书,只算一种,实际包含多种,如《修真 十书》收有南宗诸传人之诗文集《金丹大成集》《上清集》《玉隆集》《武夷集》等十 种以上;《云笈七箓》为《大宋天宫宝藏》之辑要书,或节录,或取全文,收书之多更 不胜枚举。因此实际收书之种数比上列数字为多。参加纂修的道士,除麻玉慧 初、麻玉慧 清、邵以正等人外,可考者,永乐时有涂省躬,正统时有喻道纯、汤希文。现存《正统道藏》3部半一部存于北京市图书馆;另一部于南阳市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仅存半部。还有青岛市博物馆收藏的万历年间刊《道藏》。 清康熙年间,彭定求收道书200多种,编成《道藏辑要》,按二十八宿字号,分为28集,共200余册。道教重要经典,历代祖师、真人著作,科仪戒律,碑传谱记,悉有收录,实为道藏之节本,其中还有明版道藏之外的晚出道书。嘉庆年间,蒋元廷编有《道藏辑要目录》 1卷。光绪三十二年(1906)因原版《道藏辑要》已经罕见,成都二仙庵道院又将其重刊,并新增贺龙骧所编《道藏辑要子目》 5卷,另刻有《道藏辑要续编》及《女丹合编》并行于世。此外,还有闵一得编《道藏续编》第1集,萧天石萧公编《道藏精华》,均对正续道藏有所增补。《道藏精华》,选录道家道教典籍之古本、孤本、钞本秘籍,共达八百余种,注释集解者,则达千余家。其搜罗之广博、内容之精湛、版本之名贵、选刊之谨严,堪称四绝。由于道藏卷帙浩繁,检索甚为不便。1953年7月,翁独健根据《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以及《道藏阙经目录》、《道藏辑要》的内容编撰《道藏子目引得》一书,内分“分类引得”、“经名引得”、“撰人引得”、“史传引得”4部分,为检索道藏较好的工具书。1949年,陈国符撰《道藏源流考》(1963年增订再版),对于三洞四辅经之渊源及传授、历代道书目及道藏之纂修与镂板,多有所考述。

道藏一书有多少字?用毛笔抄写一遍道家典籍得用多长时间?

道藏是道教经籍的总籍。现存之《道藏》是由明成祖永乐四年,第四十三代天师麻玉慧 初及其弟麻玉慧 清奉诏主持编修。英宗正统九年又诏通妙真人邵以正校正增补,于正统十年刊板事竣,共计五千三百零五卷。后世以刊板年号称其书为《正统道藏》。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又命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主编成《续道藏》。正续《道藏》共收入各类道书一千四百七十六种,五千四百八十五卷,分装成五百一十二函,每函依《千字文》顺序编号,经板十二万一千五百八十九块。《道藏》中的各种典籍,都按“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方法编排。

你要抄一遍的想法值得颂扬。俺服了你。抄不到一半你就得道成仙了,祝贺先!鼎!

你好,有没有道藏全文,麻烦给我发一份,谢谢

上清黄庭内景经

上清章第一

上清紫霞虚皇前,太上大道玉晨君。闲居蕊珠作七言,散化五形变万神。是为黄庭作 内篇,琴心三叠舞胎仙。九气映明出霄间,神盖童子生紫烟。是曰玉书可精研,咏之 万遍升三天。千灾以消百病痊,不惮虎狼之凶残,亦以却老年永延。

上有章第二

上有魂灵下关元,左为少阳右太阴。后有密户前生门。出日入月呼吸存。元气所合列 宿分,紫烟上下三素云。灌溉五华植灵根,七液洞流冲庐间。迥紫抱黄入丹田,幽室 内明照阳门。

口为章第三

口为玉池太和官。漱咽灵液灾不干。体生光华气香兰,却灭百邪玉炼颜。审能修之登 广寒。昼夜不寐乃成真,雷鸣电激神泯泯。

黄庭章第四

黄庭内人服锦衣,紫华飞裙云气罗。丹青绿条翠灵柯.。七莛玉籥闭两扉,重扇金关密枢机。玄泉幽阙高崔嵬,三田之中精气微。娇女窈窕翳霄晖,重堂焕焕扬八威。天庭地关列斧斤,灵台盘固永不衰。

中池章第五

中池内神服赤珠,丹锦云袍带虎符。横津三寸灵所居,隐芝翳郁自相扶。

天中章第六

天中之岳精谨修,云宅既清玉帝游。通利道路无终休,眉号华盖覆明珠。九幽日月洞虚元,宅中有真常衣丹。审能见之无疾患,赤珠灵裙华蒨粲。舌下玄膺生死岸,出青入玄二气焕,子若遇之升天汉。

至道章第七

至道不烦诀存真,泥丸百节皆有神。发神苍华字太元,脑神精根字泥丸,眼神明上字英玄,鼻神玉垄字灵坚,耳神空闲字幽田,舌神通命字正伦,齿神崿锋字罗千。一面之神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此中,同服紫衣飞罗裳。但思一部寿无穷,非各别住俱脑中。列位次坐向外方,所存在心自相当。

心神章第八

心神丹元字守灵,肺神皓华字虚成。肝神龙烟字含明,翳郁导烟主浊清。肾神玄冥字育婴,脾神常在字魂停。胆神龙曜字威明。六腑五脏神体精,皆在心内运天经。昼夜存之自长生。

肺部章第九

肺部之宫似华盖,下有童子坐玉阙。七元之子主调气,外应中岳鼻齐位。素锦衣裳黄云带,喘息呼吸体不快。急存白元和六气,神仙久视无灾害。用之不已形不滞。

心部章第十

心部之宫莲含华,下有童子丹元家。主适寒热荣卫和,丹锦飞裳披玉罗。金铃朱带坐婆娑,调血理命身不枯,外应口舌吐玉华。临绝呼之亦登苏,久久行之飞太霞。

肝部章第十一

肝部之中翠重里,下有青童神公子。主诸关镜聪明始,青锦披裳佩玉铃。和制魂魄津液平,外应眼目日月精。百疴所钟存无英,同用七日自充盈。垂绝念神死复生,摄魂还魄永无倾。

肾部章第十二

肾部之宫玄阙圆,中有童子冥上玄。主诸六腑九液源,外应两耳百液津。苍锦云衣舞龙幡,上致明霞日月烟。百病千灾急当存,两部水王对生门,使人长生升九天。

脾部章第十三

脾部之宫属戊己,中有明童黄裳里。消谷散气摄牙齿,是为太仓两明童。坐在金台城九重,方圆一寸命门中。主调百谷五味香,辟却虚羸无病伤。外应尺宅气色芳,光华所生以表明。黄锦玉衣带虎章,注念三老子轻翔,长生高仙远死殃。

胆部章第十四

胆部之宫六腑精,中有童子曜威明。雷电八振扬玉旌,龙旗横天掷火铃。主诸气力摄虎兵,外应眼童鼻柱间。脑发相扶亦俱鲜,九色锦衣绿华裙。佩金带玉龙虎文,能存威明乘庆云,役使万神朝三元。

脾长章第十五

脾长一尺掩太仓,中部老君治明堂。阙字灵元名混康,治人百病消谷粮。黄衣紫带龙虎章,长精益命赖君王。三呼我名神自通,三老同坐各有朋。或精或胎别执方,桃核合延生华芒。男女徊九有桃康,道父道母对相望。师父师母丹玄乡,可用存思登虚空。殊途一会归要终,关塞三关握固停。含漱金醴吞玉英。遂至不饥三虫亡。心意常和致欣昌,五岳之云气彭亨。保灌玉庐以自偿,五形完坚无灾殃。

上睹章第十六

《道藏》全文-中华道藏全集电子书

上睹三元如连珠,落落明景照九隅。五灵夜烛焕八区,子存内皇与我游。身披凤衣衔虎符,一至不久升虚无。方寸之中念深藏,不方不圆闭牖窗。三神还精老方壮,魂魄内守不争竞。神生腹中衔玉珰,灵注幽阙那得丧。琳条万寻可荫仗,三魂自宁帝书命

灵台章第十七

灵台郁蔼望黄野,三寸异室有上下。间关营卫高玄受,洞房紫极灵门户。是昔太上告我者,左神公子发神语。右有白元并立处,明堂金匮玉房间。上清真人当吾前,黄裳子丹气频烦。借问何在两眉端,内侠日月列宿陈,七曜九元冠生门。

三关章第十八

三关之中精气深,九微之内幽且阴。口为天关精神机,足为地关生命扉,手为人关把盛衰。

若得章第十九

若得三宫存玄丹,太一流珠安昆仑。重中楼阁十二环,自高自下皆真人。玉堂绛宇尽玄宫,璇玑玉衡色兰玕。瞻望童子坐盘桓,问谁家子在我身。此人何去入泥丸,千千百百自相连。一一十十似重山,云仪玉华侠耳门。赤帝黄老与己魂,三真扶骨共房津。五斗焕明是七元,日月飞行六合间。帝乡天中地户端,面部魂神皆相存。

呼吸章第二十

呼吸元气以求仙,仙公公子似在前。朱鸟吐缩白石源,结精育胞化生身。留胎止精可长生,三气右徊九道明。正一含华乃充盈,遥望一心如罗星。金室之下可不倾,延我白首反孩婴。

琼室章第二十一

琼室之中八素集,泥丸夫人当中立。长谷玄乡绕效邑,六龙散飞难分别。长生至慎房中急,何为死作令神泣。忽之祸乡三灵殁,但当吸气录子精。寸田尺宅可治生,若当决海百渎饮。叶去树枯失青青、气亡液漏非己形。专闭御景乃长宁,保我泥丸三奇灵。恬淡闲视内自明,物物不干泰而平。悫矣匪事老复丁,思咏玉书入上清。

常念章第二十二

常念三房相通达,洞视得见无内外。存漱五芽不饥渴,神华执巾六丁谒。急守精室勿妄泄,闭而宝之可长活。起自形中初不阔,三官近在易隐括。虚无寂寂空中索,使形如是不当污。九室正虚神明舍,存思百念视节度。六腑修治勿令故,行自翱翔入云路。

治生章第二十三

治生之道了不烦,但修洞玄与玉篇。兼行形中八景神,二十四真出自然。高拱无为魂魄安,清静神见与我言。安在紫房帏幙间,立坐室外三五玄。烧香接手玉华前,共入太室璇玑门。高研恬淡道之园,内视密盼尽见真。真人在己莫问邻,何处远索求因缘。

隐影章第二十四

隐形灭形与世殊,含气养精口如朱。带执性命守虚无,名入上清死录除,三神之乐由隐居。倏欻游遨无遗忧,羽服一整八风驱。控驾三素乘晨霞,金辇正立从玉舆。何不登山诵我书,郁郁窈窕真人墟。入山何难故踌躇,人间纷纷臭如帑。

五行章第二十五

五行相推反归一,三五合气九九节。可用隐地回八术,伏牛幽阙罗品列。三明出于生死际,洞房灵象斗日月。父曰泥丸母雌一,三光焕照入子室。能存玄真万事毕,一身精神不可失。

高奔章第二十六

高奔日月吾上道,郁仪结璘善相保。乃见玉清虚无老,可以回颜填血脑。口衔灵蒌携五星,腰带虎箓佩金珰 ,驾欻接生宴东蒙。

玄元章第二十七

玄元上一魂魄炼,一之为物叵卒见。须得至真始顾眄,至忌死气诸秽贱。六神合集虚中宴,结珠固精养神根。玉𥫽("竹"字头,下为"氏",钥匙的意思)金籥常完坚,闭口屈舌食胎津,使我遂炼获飞仙。

仙人章第二十八

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为真。黄童妙音难可闻,玉书绛简赤丹文。字曰真人巾金巾,负甲持符开七门。火兵符图备灵关,前昂后卑高下陈。执剑百丈舞锦幡,十绝盘空扇纷纭。火铃冠霄坠落烟,安在黄阙两眉间,此非枝叶实是根。

紫清章第二十九

紫清上皇太道君,太玄太和侠侍端。化生万物使我仙,飞升十天驾玉轮。昼夜七日思勿眠,子能修此可长存。积功成炼非自然,是由精诚亦守一。内守坚固真之真,虚中恬淡自致神。

百谷章第三十

百谷之实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反老得还婴。三魂忽忽魄糜倾,何不食气太和精,故能不死入黄宁。

心典章第三十一

心典一体五脏王,动静念之道德行。清洁善气自明光,坐起吾俱共栋梁。昼日曜景暮闭藏,通利华精调阴阳。

经历章第三十二

经历六合隐卯酉,两肾之神主延寿。转降适斗藏初九,知雄守雌可无老.知白守黑见坐守。

肝气章第三十三

肝气郁勃清且长,罗列六府生三光。心精意专内不倾,上合三焦下玉浆。玄液云行去臭香,治荡发齿炼五方。取津玄膺入明堂,下溉喉咙神明通,坐侍华盖游贵京,飘飘三帝席清凉,五色云气纷青葱,闭目内眄自相望。使心诸神还相崇,七玄英华开命门。通利天道存玄根,百二十年犹可还。过此守道诚甚难,唯待九转八琼丹。要复精思存七元,日月之华救老残。川气周流终无端。

肺之章第三十四

肺之为气三焦起。视听幽冥候童子。调理五华精发齿,三十六咽玉池里。开通百脉血液始,颜色生光金玉泽。齿坚发黑不知白,存此真神勿落落。当忆此宫有座席,众神合会转相索。

隐藏章第三十五

隐藏羽盖看天舍,朝拜太阳乐相呼。明神八威正辟邪,脾神还归是胃家。耽养灵根不复枯,闭塞命门保玉都。万神方胙寿有余,是谓脾建在中宫。五藏六府神明主,上合天门入明堂。守雌存雄顶三光,外方内圆神在中。通利血脉五藏丰,骨青筋赤髓如霜。脾救七窍去不祥,日月列布设阴阳。两神相会化玉英,淡然无味天人粮。子丹进馔肴正黄,乃曰琅膏及玉霜。太上隐环八素琼,溉益八液肾受精。伏于太阴见我形,扬风三玄出始青。恍惚之间至清灵,坐於飙台见赤生。逸域熙真养华荣,内盼沉默炼五形。三气徘徊得神明,隐龙遁芝云琅英。可以充饥使万灵,上盖玄玄下虎章。

沐浴章第三十六

沐浴盛洁弃肥薰,入室东向诵玉篇。约得万遍义自鲜,散发无欲以长存。五味皆至正气还,夷心寂闷勿烦冤。过数已华体神精,黄华玉女告子情。真人既至使六丁,即授隐芝大洞经。十读四拜朝太上。先谒太帝后北向,黄庭内经玉书畅。授者曰师受者盟,云锦凤罗金钮缠。以代割发肌肤全,携手登山歃液丹。金书玉景乃可宣,传得可授告三官。勿令七祖受冥患,太上微言致神仙,不死之道此真文。

9外景经编辑

上部经第一

老君闲居作七言,解说身形及诸神,上有黄庭下关元,后有幽阙前命门,

呼吸庐间入丹田,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黄庭中人衣朱衣,

关元茂龠阖两靡,幽阙侠之高巍巍,丹田之中精气微,玉池清水上生肥,

灵根坚固老不衰,中池有士服赤衣,横下三寸神所居,中外相距重闭之,

神庐之中当修治,玄府气管受精府,急固子精以自持,宅中有士常衣绎,

子能见之可不病,横立长尺约其上,子能守之或无惹,呼吸庐间以自偿,

子保完坚身受庆,方寸之中谨盖藏,精神还归老复壮,心结幽厥流下竞,

养子玉树令可壮,至道不烦无旁午,灵台通天临中野,方寸之中间关下,

玉房之中神门户,既是公子教我者,明堂四达法海源,真人子丹当吾前,

三关之中精气深,子欲不死修昆仑,绎官重楼十二环,琼室之中五色集,

赤神之子中池立,下有长城玄谷邑,长生要妙房中接,弃捐淫欲专子精,

寸田尺宅可治生,系子长留心安宁,推志游神三奇灵,行间无事心太平,

常存玉房神明达,时思太仓不饥渴,役使六丁玉女渴,闭子精门可长活,

正室堂前神所舍,洗心自治无败污,历观五脏视节度,六府修治洁如素,

虚无自然道之固,物有自然道不烦,垂拱无为身体安,虚无之居在帏间,

寂寞郭然口不言,修和独立真人官,恬淡无欲游德园,清净香洁玉女前,

修德明达神之门。

中部经第二

作道优游深独居,扶养性命守虚无,恬淡自乐何思虑,羽翼已具正扶疏,

长生久视乃飞去,五行参差同根蒂,三五合气其本一,谁与共之斗日月,

抱玉怀珠和子室,子能守一万事毕,子自有之持无失,即欲不死入金室,

出日大月是吾道,天七地三回相守,升降进退合乃久,玉石落落是吾宝,

子自有之何不守,心晓根基养华彩,服天顺地合藏精,七口之五回相合,

昆仑之上不迷误,九原之山何亭亭,中有真人可使令,蔽以紫官舟城楼,

侠以日月如明珠,万岁昭昭非有期,外本三阳物自来,内拘三神可长生,

魂欲上天魄入渊,还魂返魄道自然,庶几结珠固灵根,玉匙金钥身完坚,

载地悬天周乾坤,象以四时赤如舟,前仰后卑列其门,选以还丹与玄泉,

象龟引气致灵根,中有真人巾金巾,负甲持符开七门,此非扶叶实是根,

昼夜忌之可长存,仙人造士非异有,积精所致和专仁,人皆食谷与五味,

独食太和阴阳气,故能不死天相既,试说五脏各有方,心为国主五脏王,

受意动静气得行,道自将我神明光,昼日昭昭夜自守,渴可得浆饥自饱,

经历六府藏卯酉,通我精华调阴阳,转阳之阴藏于九,常能行之耳不老,

肝之为气修而长,罗列五脏主三光,上合三焦下玉浆,我神玖魄在中央,

精液流泉去鼻香,立于玄膺含明堂,雷电霹雳往相闻,右酉左卯是吾室。

下部经第三

伏于志门侯天道,近在子身还自守,清静无为神留止,精神上下开分理,

精候天道长生草,七窍已通不知老,还坐天门侯阴阳,下于喉咙神明通,

过华盖下清且凉,大清灵渊见吾形,期成还年可长生,还过华池动肾精,

立于明堂望丹田,将使诸神开命门,通利天道存灵根,阴阳列布若流星,

肝气周还终无端,肺之为气三焦起,上座天门侯故道,津液醴泉通六府,

随鼻上下开两耳,窥视天地存童子,调和精华治发齿,颜色光泽不复白,

下于喉咙何落落,诸神皆会相求索,下大绛宫紫华色,隐藏华盖观通庐,

专守心神转相呼,观我神明辟诸邪,脾神还归依大家,致于胃管通虚无,

藏养灵根不复枯,闭塞命门如玉都,寿传万岁年有余,脾中之神主中官,

朝会五脏列三光,上合天门合明堂,通利六府调五行,金木水火土为王,

通利止脉汗为浆,修护七窍去不祥,二神相待化玉英,上禀天气命益长,

日月列布张阴阳,五脏之主肾最精,伏于太阴成吾形,出入二窍合黄庭,

呼吸虚无见吾形,强我筋骨血脉盛,恍惚不见过青灵,坐于庐下几小童,

内息思存神明光,出于天门大无闲,恬淡无欲养华茎,服食玄气可遂生,

还返七门饮太渊,通我悬膺过青灵,坐于膺间见小童,问于仙迂与奇方,

服食芝草紫华英,头戴白素足丹田,沐浴华池生灵根,三府相得开命门,

五味皆至善气还,披发行之可长存,大道荡荡心勿烦,吾言毕矣勿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