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吊子是什么意思?
1、旧时钱串一千叫一吊,半吊为五百,不能满串。因用以形容知识不丰富或技艺不熟练的人。
引用:陈国凯《代价》八:“ 丘建中一直想法和刘总工程师接近,但刘士逸对这半吊子技术员的殷勤并不怎么欣赏。”
2、形容不通情理、说话随便,举止不沉稳的人。
引用:段荃法《杨老固事略》四:“我那半吊子男人又打我,你不管,我可要吃农药哩!”
3、形容不完全或有始无终的事物。
引用:谌容《赞歌》:“从七一年开始,这个工程已经花了不知多少投资,动用了不知多少劳力工程仍然是个半吊子。”
扩展资料
词语来历:
1、古钱币外园中间有方孔,曰“孔方兄”。古人为了便于数钱、付钱和携带方便,就用绳子从孔中把钱串起来,一千枚为一贯,后来叫一串,到了清朝,一串又称一吊。一千枚钱称一吊,一枚钱又称一个子,那么五百钱就是半吊子,用半吊不够一吊的数,比喻心眼不够数。
“半吊子的一半”就是“二百五”是指二百五十文大钱。从以上分析来看,“二百五”一词很可能产生于晚清民初。至于“半吊子”,可能就更早一些了。
2、“半吊子”发音与“半铫子”相同,铫是古代烧水的器具,“半铫子”就是半瓶子,民谚“一瓶子水不响,半瓶子水哐当”形容的就是人才能有限的意思。
半吊子是什么意思
“半吊子”意思是指不通事理、说话随便、举止不沉着的人;知识不丰富或技术不熟练的人;做事不仔细、有始无终的人。“半吊子”来源于我国古代的钱币计量制度。在我国古代,最常见的货币是铜钱,铜钱一般为圆形方孔。从汉代起,人们就将铜钱用
“半吊子”是什么意思?
“半吊子”是汉语中常用的一个熟语。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该熟语的意思是指:
1、不通事理、说话随便、举止不沉着的人;
2、知识不丰富或技术不熟练的人;
3、做事不仔细、有始无终的人。
半吊子历史悠久,我国历史上也从来不缺半吊子。比如牛二,非要耍泼施赖,要不花钱讹杨志的刀,结果让杨志一刀给杀了。这牛二就是典型的半吊子。
扩展资料:
“半吊子”这个词来源于我国古代的钱币计量制度,在我国古代,最常见的货币是铜钱,一般指的是圆形方孔钱;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贯”又发展成了货币计量单位,一贯相当于一千文(因为中国古代的钱币正面皆为文字,所以一枚铜钱又称“一文”)。
再到清代,一贯又被称为“一吊”(可能是因为钱串起来以后往下垂掉的原因),一贯钱就是一吊钱,而半吊(500文)是一吊的一半,不满一串,不成一吊,所以人们就用“半吊子”来比喻那些不好的人或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