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婆姨绥德汉”是什么意思?
米脂婆姨绥德汉,是猛男美女的代称。
在陕北和陕北周边以及鄂尔多斯等地,有一句流传甚广的民谣:“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
这句民谣,告诉人们陕北有四大宝贝,即:美女、美男子、石板和煤炭。
先来说说“米脂的婆姨”。陕北榆林市有个县叫米脂县,盛产美女和小米。米脂的女子皮肤细腻、娇嫩、白里透红,人们说那是因为长期食用米脂小米的缘故。而米脂之所以被称为米脂县,也是因“地有流金河水,沃土宜粟,米汁淅之如脂”而得名。久负盛名的米脂小米,营养非常丰富,熬制的米粥,上面就像漂浮了一层米油,十分香甜,让人食之难忘。
米脂的小米,养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女,最著名的美女要数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据《米脂县志》记载:三国时的天下美人貂蝉是米脂人。
再来说说“绥德的汉”。绥德也是榆林市下辖的一个县,“ 绥德的汉”为什么和“米脂的婆姨”齐名呢?你到绥德去看一看就知道了。绥德自古为“天下名州”,地处陕北腹地,是大理河和无定河交汇之处,也是太(原)银(川)公路和西(安)包 (头)公路交汇之处,为陕北交通枢纽,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名州出名人,名州的人聪明、勤劳、俭朴、坚韧不拔。名州的汉子更是出名。高大、彪悍、英俊的绥德汉,颇有北方阳刚之气。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就是绥德人。还有中共陕西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李子洲,也是绥德人,他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民谣“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后面是什么?
这是陕北的民谣。
完整的应该是: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想吃糠果走横山。”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四十里铺的羊肉面。”
“米脂婆姨绥德汉,不用打问不用看。小伙子跑马一溜风,讨上米脂婆姨乐死人。石狮子守门钻不进猫,绥德汉一个比一个好。”
陕北人对头一句的注释:貂蝉是米脂的,吕布是绥德的。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怎样算长得好呢?形容人长得好是“棱棱鼻子老花眼,浑身上下没拨弹”,意思是高鼻梁双皮大眼,从头到脚挑不出毛病。笔者下乡时,乡亲们补充说,北京中央警卫团和仪仗部队都从咱绥德拔兵哩!给陕北人挣足面子。
如果头一句算人文,后一句就是物产了。“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怪哩!只有清涧溪河边的青石板可一层层揭开,正好给新窑上窑檐。陕北话“炭”指煤。1935年底,瓦窑堡召开共产党的重要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做了报告,瓦窑堡因此名垂史册。1939年,为了纪念与刘志丹齐名的革命烈士谢子长,县名由瓦窑堡改名子长,足见革命对此地影响甚深。子长煤好,据说用报纸就能引燃。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是什么意思?
米脂的婆娘绥德的汉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是陕西的一大骄傲。
貂婵,陕西米脂人。米脂出美女,据说和当地居民的白部鲜卑血统有关。鲜卑族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显赫一时,开创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了北魏、后燕等朝代。也许是由于陕北交通不便,人员流动性较差,保留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了一些特殊的基因,使得米脂的婆娘能够成为四大美人之一。
三国时期的一代豪杰吕布就是绥德人,伴随人们记忆的还有他与米脂姑娘貂禅英雄爱美女的动人爱情故事。绥德县城高高耸立的宋代名将韩世忠的雕像,似乎在注视着家乡今天的发展。做农机生意的雷锡忠走南闯北,他告诉记者,只要提起自己是绥德人,外地的很多客户立刻就会说起米脂婆姨绥德汉的俗语。他正在琢磨着如何利用"绥德汉"这一历史人文品牌的商业价值。
白部鲜卑有白人的基因,额宽,鼻隆,眼大,皮肤白净。这些特征放在女性身上,不刚好符合一般民众的审美标准吗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鲜卑人当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了皇帝,逐渐汉化,鲜卑族很快被融化到了汉族当中。
不过,在四大美人当中,貂蝉留下的记录最少。在史书上没有记载,既不知道出生何处,也不知道安葬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