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三十六国——楼兰(鄯善)
楼兰,是西域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古国。最早见于《史记》,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一万四千一百。《汉书》进一步介绍了楼兰的生态环境:“地沙卤少田,寄田仰谷分国。国出玉,多葭苇(芦苇)、枝柳(红柳)、胡桐家胡杨)、白草(芨芨)。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多骆驼。能作兵,与婼羌同。”
一直在两个强大西汉和匈奴势力夹缝中生存的楼兰总是举棋不定,扮演着墙头草的角色。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大月氏,缔结同盟夹击匈奴失败。此后派遣大军讨伐远方的大宛国,又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诸国。这些使者通过楼兰的时候,楼兰由于不堪匈奴的压力,以至杀戮使者。汉武帝终于派兵讨伐楼兰,楼兰投降后派王子去汉朝做人质,为了维持平衡,同时也派了另一个王子去匈奴做人质,严守中立。
汉昭帝时期,在匈奴为质的安归回到楼兰成为国王,长期生活在匈奴的安归一上位就立刻倒向匈奴,再次成为汉室在西域的心腹大患,而这次背叛得罪了汉室。公元前77年,大将军霍光立刻派遣了中原第一杀手傅子介出使楼兰。傅介子在宴会之间,暗杀楼兰王,然后扶立在汉朝做人质的尉屠耆做新国王。新国王国王战战兢兢害怕遭遇匈奴暗杀。汉朝以保护国王的名义派部队驻屯楼兰境内,从而为讨伐匈奴和西域诸国获得了主动权。为了方便汉朝援助,迁都于蒲昌海附近,并改楼兰为鄯善。
汉昭帝时,昭帝在伊循城置都尉,行屯田。从此楼兰便成为中央政府控制西域的战略支点。东汉时,楼兰在丝绸之路上依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东汉政府在楼兰大规模屯田,开发楼兰。
由于孔雀河的改道,罗布泊水萎缩,生存环境日益恶劣,约公元422年以后,楼兰城民众迫于严重干旱,遗弃楼兰城,逐渐南移,鄯善国(楼兰国)先后并吞了婼羌、小宛、精绝、且末等国,成为西域七强之一。
此后直至魏晋几百年之久,楼兰一直是内地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枢纽。东晋后,中原群雄割据,混战不休,无暇顾西域,楼兰逐渐与中原失去联系。到公元400年时,楼兰就已经变得荒芜,鸟兽无踪,人迹俱灭,只剩灰白的尸骨掩埋在沙漠中。公元499年,北魏出兵西域,楼兰彻底覆灭。等到唐朝丝绸之路再次繁华起来时,楼兰已经成为史书上的一个名字。不过哪怕是已经灭亡,在唐朝诗人的眼中,讨伐西域诸国时依然首先就会想起楼兰。唐朝与吐蕃又在楼兰多次兵戎相见。“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可见,楼兰在唐朝还是边陲重镇。然而,不知在什么年代,这个繁荣一时的城镇神秘地消失了。
考古发现
最开始对于楼兰的考古发现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日本等探险队野心家,清朝末年,政局动荡,各国探险队开始深入中国内地进行文化窃取。像昭陵六骏/莫高窟等国家文物都被盗掘出境。瑞典人斯文赫定在前往罗布泊的路上,发现了楼兰古城,从此他的名字和楼兰古城一样,享誉世界。他随之带走了大批散落在地面的木简文书之类,在带到欧洲之后,经过研究,上面多次出现一个名称,楼兰。此后,不断的有各国探险家,考古学家,野心家一拨一拨来到楼兰,带走了不计其数的相关文物。随后通过对古楼兰文字的破译,楼兰的真正面目才显著于世。
随后,美国,英国,日本等探险队在楼兰古城及罗布泊地区发掘出的文物其价值之大震惊世界,其数量之丰富难以数计。除新石器时代的石斧、木器、陶器、铜器、玻璃制品、古钱币等等,文物品种极其繁多。其中以晋代手抄《战国策》和汉锦最为珍贵。另一重大发掘收获是日本探险家桔瑞超发现了当年任西晋西域长史的李柏给焉耆王的信件,即所谓“李柏文书”,出土最重要的是李柏文书,李柏在南北朝时期,代表前梁出任西域长史,驻地楼兰。李柏文书是他写给焉耆王,希望和焉耆之间保持联系。根据李柏文书而发现了“海头”故城,这为研究后期楼兰带走了大量古文物,撰写发表了一系列研究罗布泊古楼兰的专著,赞誉说楼兰是“东方的庞贝城”。
我国科学家到楼兰考察,开始于1927年。当年随中瑞(典)西北科学考察团来楼兰的著名考古学家黄文弼和地理学家陈宗器,曾先后数次到达罗布泊北岸考察,发掘遗址,出土了70多枚写有明确的西汉纪年的汉文木简,发掘了汉代烽燧遗址,还出土了相当数量的铜器、铁器、漆器、木器和骨、石、陶器,以及丝、麻织品残片。黄文弼是我国解放前唯一到过罗布泊地区进行考察工作的中国考古学家。
日本人将1988年称作“楼兰年”,发起了以楼兰探察为中心内容的纪念活动:如组织百人考察团、举办《斯文赫定与楼兰王国》大型展览、举办报告会、楼兰摄影展览、楼兰在中国,可见楼兰的研究早已进入世界。
楼兰遗址
1988年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组织的罗布泊文物队伍在部队的配合协助下,经过32天的奋战,在楼兰古城西南找到了“海头”(被斯坦因编号为lk古城)等两座古城并测绘了国内第一张该两座古城的地形图,采集了一批珍贵文物标本,进一步填补了罗布泊地区考古的空白。古城占地12万平方米,略成正方形,边长约330米,用泥土、芦苇、树枝相间修筑的城墙、至今仍依稀可辨。一条大约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古河道贯穿城中,城内现残存的主要房子依然保存完好,除房顶不翼而飞外,别的部位,如门、窗清晰可辨。居民区院墙,是将芦苇扎成束或把柳条编织起来,抹上的粘土。全是木造房屋,胡杨木的柱子;城中心有唯一的土建筑,墙厚1.1米,残高2米,坐北朝南,似为古楼兰统治者的住所;城东的土丘原是居民们拜佛的佛塔。
小河墓地
1934年,斯文赫定再次来到楼兰,他们发现了楼兰人的墓地,小河墓地,还有一些保存完好的干尸 。2003年,国家考古队在小河墓地进行考古发掘,找到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被取名为小河公主,现存于新疆博物馆。
小河也许是一个楼兰古遗址———古城居民们的公共墓地。经过近百年来探险家、考古家们的忙碌,已在罗布荒漠发现了许多大规模的墓葬及随葬物品。
太阳墓
位于孔雀河古河道北岸。它是1979年东北考古学家侯灿、王炳华等所发现,古墓有数十座,每座都是中间用一圆形木桩围成的死者墓穴,外面用一尺多高的木桩围成7个圆圈,并组成若干条射线,呈太阳放射光芒状。 经碳14测定,太阳墓已有3800年之久。
这里出土了印欧人种的“楼兰美女”。发现了近10处古代人类遗址,一些石球、手制加沙陶片、青铜器碎片、三棱形带翼铜镞、兽骨、料珠等人类遗物,暴露在未被沙丘完全覆盖的黄土地表面。还有一些5000-6000年以前的石刀、石矛、石箭头、细小石叶、石核等。这清楚地显示,今天已是不毛之地的楼兰,自新石器后期、青铜时代直至汉代前期,的确曾绿草萋萋,森林覆盖率达到40%。
楼兰灭亡原因
楼兰城从沙丘下被人发现了,但一个更大的谜困惑着探险家们:繁华多时的楼兰城为什么销声匿迹,绿洲变成沙漠、戈壁,沙进城埋呢?目前有如下原因,具体细致原因还待进一步确定。
1.楼兰衰败于干旱、缺水,生态恶化,上游河水被截断后改道,人们不得不离开楼兰。
2.楼兰消失于战争。公元五世纪后,楼兰王国开始衰弱,鲜卑族北方入侵,楼兰城破,后被遗弃。
3.楼兰消失与丝绸之路北道的开辟有关。经过哈密、吐鲁番的丝绸之路北道开通后,经过楼兰的丝绸之路沙漠古道被废弃,楼兰也随之失去了往日的光辉。
4.灭亡于瘟疫,从古城遗址有大量捕鼠器可以猜测,一场鼠疫夺去了楼兰城内十之八九居民的生命,侥幸存活的人纷纷逃离楼兰,远避他乡。
5.楼兰被生物入侵打败。一种从两河流域传入的蝼蛄昆虫,在楼兰没有天敌,生活在土中,能以楼兰地区的白膏泥土为生,成群结队地进入居民屋中,人们无法消灭它们,只得弃城而去。
楼兰的消失跟人们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也有关系。楼兰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汉、匈奴及其他游牧国家,经常在楼兰国土上挑起战争;为了本国的利益过度垦种,使水利设施、良好的植物受到严重破坏:“公元三世纪后,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下游河床被风沙淤塞,在今尉犁东南改道南流,”致使楼兰“城郭岿然,人烟断绝”、“国久空旷,城皆荒芜。”
今鄯善当地维吾尔族称呼为皮羌,当地生长的一种野草,也就是马兰草,目前已经很少见到。
关于这个称呼的由来,可能是由于唐朝在鄯善地区设立2个县,一个是蒲昌县【汉代罗布泊叫蒲昌海】,一个是柳中县。蒲昌跟皮羌音近,多少年传承下来变成了皮羌。
楼兰人,严格意义上是雅利安人,迁徙到此定居后,和当地的汉族/羌族进行融合,形成了当时新的相貌。楼兰人的后代,现居于米兰古城旁边的村寨,而楼兰文化也影响着如今新疆地区人的生活,现今维吾尔语里有三种方言,其中就有罗布语系。虽然楼兰人和楼兰文明已成过去,不过他留给我们现代的是一个个的未解之谜,还有那些文化的传承。从丝绸之路的明珠到逐渐被尘埃淹没,辉煌的几百年并不太平,有繁荣昌盛,也有战乱天灾。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一座城渡一座城的记忆。
西域三十六古国是哪些,在现在的什么地方?
一、车师国,也有人叫它姑师国,它的具体位置在今天的吐鲁番盆地,该国是抗衡汉朝的急先锋,立场最顽固,态度最坚决。
因此枪打出头鸟,汉武帝的矛头首先指向该国。对他们采取了瓦解分化的政策,扶植起一个又一个鸽派政权,该国鹰派人物从此失势,再也没有能力对大汉发动侵略战争。
车师国分裂成为四个国家:一、车师前王国、二、车师后国、三、车师都尉国。四、车师后城长国。
五、蒲犁国,今天的蒲犁县,后来改为塔什库尔干自治县,人口只有一千八百人,面积不到一百平方公里。
六、蒲类国,活跃于新疆巴里坤湖水域的民族,是个勇敢顽强的民族,人口有三千人左右,唐朝曾经设蒲类县,就是今天的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
七、乌孙国,是西域大国,位置在今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县附近几县及现哈萨克斯坦部分。
八、婼羌国,是个荒凉的地方,不是荒漠就是山岭,几乎没有可耕种的地方,人民以游牧为生。婼羌国原址位若羌县,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归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管辖。
九、鄯善国,在古丝绸之路上,水丰草足、牛羊成群,首都在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东边和敦煌、接壤,西邻且末,位于今天的罗布泊西部。
十、且末国,两千人的小国,名称从古到今没有变化,即新疆且末县。
十一、小宛国,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国,人口不到千人,还没有内地的一个自然村大,位于新疆且末县以南。
十二、精绝国,人口三千,没错,就是盗墓小说里的那个小国家。
十三、戎卢国,挨着小宛国,也是个比肩而立的小国,位于新疆民丰县境内。
十四、于阗王国,这是个很有名气的国家,历史悠久,存在了1000多年,是个西域国家里的巨无霸。此国国祚比较悠久,位置是今天的新疆和田地区。
十五、渠勒国,也是个袖珍小国,在今天新疆策勒县和于田县一带。
十六、渠梨国,今天的新疆库尔勒市境内,也是一个标准的小国,人口两千人。
十七、尉头国,它的位置在今天的新疆阿合奇县境内。
十八、皮山国,生产羊毛,骆驼也非常多,人民富足,后来被灭国,它的位置在今天的新疆皮山县。
十九、西夜子合国,本叫西夜国,国王称子合王,所以统称为西夜子合国,在今天新疆叶城县境内。
二十、莎车国,也是一个地道的小国,地名至今沿用,也就是今日的新疆境内莎车县。
二十一、无雷国,他们的地盘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县西南部的帕米尔高原一带。
二十二、依耐国,人口两千多,居无定所,喜欢到处漂泊,活跃于蒲犁境内,也就是今天的塔什库尔干县一带。
二十三、桃槐国,没有桃花,没有槐花,但是有大片的草原,成群结队的牛羊。人口三千多,武装部队就有600人。
二十四、捐毒国,有波斯人基因,他们的活动区域在新疆喀什地区以西。
二十五、休循国,的位置在今天新疆阿克陶西部。
二十六、乌秅国,一个世外桃源,一个与世无争的国家,因为它是昆仑山里的小国,位于今天的新疆叶城县以南喀喇昆仑山脉一带。
二十七、乌垒国,传说汉朝大将霍去病征服了利轮台国,然后在这里扶植了一个政权,这就是乌垒国的由来,它位于今天的新疆巴音郭楞州轮台县。
二十八、山国,山国的地盘在今新疆吐鲁番县西南。国都在墨山城。只有450户人家,人口大约为5000人。军队有千人之众。该国的人不会搞建筑,没有开发商,所以只能在山洞里栖息,因此得名山国。
二十九、焉耆国,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焉耆回族自治县,也叫乌夷、阿尼。
三十、危须国,发祥地在新疆巴音郭楞州和硕县。
三十一、龟兹国,西域的数一数二的大国,人口达10万之众,土地肥沃,雨水充沛,人丁兴旺,马欢羊叫;在今天新疆库车县。后来唐代设置的安西大都护府就在此,这个地方的音乐也很出名。
三十二、姑墨国,该国是个袖珍国家,人口千人左右,在今天的乌什县、温宿县一带。
三十三、温宿国,即今天的温宿县,属于新疆阿克苏地区。
三十四、尉犁国,它的位置在新疆巴音郭楞州尉犁县一代。
三十五、疏勒国,它的活动中心在新疆疏勒县。
三十六、难兜国,它的发源地在且末县的正南。是一块富饶的土地,据使者记载,这里的人均寿命超过50岁,是名副其实的长寿之乡。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的西域三十六国只是个相对狭义的概念,从它们再往西越过葱岭的安息等汉代统治势力所不能及的伊朗、阿拉伯、欧洲地区,仍然也是广义上的西域地区。
鄯善国是今天的哪里?为何汉匈两国曾数次争夺?
鄯善国本名为楼兰,它在西汉时期才将国名改为鄯善国的。它是西域古国之一,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国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几百年就消失殆尽了,短短几百年的历史,却给后人留下无数神秘的之事,令中外无数的专家学者神往,想一探这里的究竟,揭开楼兰的神秘面纱。
鄯善国位于今天西部的一个省份,若羌县一带,它之所以会被汉朝和匈奴两国多次争夺,是因为它所在的位置极其的重要,处在一个特殊的位置。它是丝绸之路上的当道小国,位于交通要道。在西汉时,它本是汉朝的番属小国,归西域都护府控制。更是由于楼兰国位于西域36国东端的要通口之上,这样的特殊地理位置,将它推上了风口浪尖之上。
它同时又位于匈奴与汉朝之间,所以匈奴人也不愿意放弃这优越的地势,也想控制楼兰。没想到当时的楼兰王做出两面派行为,想两边倒,自然让大汉王朝手不能容忍,于是便引起了大汉王朝的反感。大汉王朝便派人去楼兰刺杀楼兰王,刺杀的领头人就是傅介子,他成功完成了任务。然后大汉王朝又拥立的楼兰王上位,此人曾经在大汉王朝做过质子,这样便更容易管理楼兰。
从此楼兰就改为鄯善国,汉朝又开始在楼兰之地设都护府。直到北魏当政时期,鄯善国彻底消失了,一个神秘的国度忽然间消失了。对于它消失的原因,学术界各有其说。有人说是由于孔雀河的改道,罗布泊的水萎缩,他们生存环境变得日益恶劣起来,于是他们便慢慢转移了地方,寻求新的生存之地。也有说法说它是因为战争而被灭亡的。楼兰的消失终究是一个大谜团,至今还无法解开。
新疆的鄯善是古代哪个被沙漠淹没的古国的遗址?
西汉时为狐胡国地。
东汉时并入车师前国。
唐置柳中、蒲昌两县,隶属西州。
宋属高昌回鹘王国。
元代称作鲁克察克,元末改称柳城,到明代又称作柳陈、鲁陈等,即今鲁克沁。
明正统年间并入吐鲁番,称作“必残”。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设辟展办事大臣,并建吐鲁番六城,辟展为六城之一。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鄯善县,隶吐鲁番直隶厅。现属吐鲁番地区。
清末新疆巡抚饶应祺在《会奏新疆增改府厅州县各缺》中记载:“辟展地为古鄯善国,名曰鄯善县”,因于此置鄯善县。但古鄯善国故址并不在今鄯善县,而是在今若羌县境。故鄯善是因古鄯善国为名而非故地。
光绪二十八年设鄯善县。以汉古国名命名。又称“皮羌”,系维吾尔语,意为“马兰草”。也有认为与唐代“蒲昌”一名有关。“必残”、“辟展”都是维吾尔语名“皮羌”的同名异译。
2015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吐鲁番地区撤地设市,鄯善县隶属于吐鲁番市。
请采纳
古代楼兰,是现在哪里
古代楼兰是现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鄯善国是现在的哪里,罗布泊鄯善国是现在的哪里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
楼兰是西域古国名鄯善国是现在的哪里,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楼兰位于东经89°55′22″,北纬40°29′55″。
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国人属印欧人种,语言为印欧语系的吐火罗语。
扩展资料
公元前176年,匈奴王冒顿单于给汉文帝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后来被司马迁抄在《史记·匈奴列传》里。信中说,匈奴军队击败一度称雄中国北方草原的月氏人,“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这是“楼兰”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史书中。
公元前126年 ,张骞出使西域历经十三年艰苦回到汉廷,他向武帝报告所经的西域国度时说,“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姑师是另一个西域古国,也叫车师,而盐泽即鄯善国是现在的哪里我们并不陌生的“罗布泊”。这个报告也被司马迁抄下来,录在《史记·大宛列传》里,这是史书中最早介绍这个古国的位置。
沿着张骞开辟的这条路,出玉门关,过沙漠地带,首站就会到达罗布泊西北岸边的楼兰。然后,从楼兰往西北,过焉耆、龟兹,沟通丝绸之路北道鄯善国是现在的哪里;往西南,经且末、精绝、于阗、莎车等地,进入帕米尔高原,是为丝路南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楼兰 (西域古城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