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二事变指的是什么

双十二事变也叫西安事变,指的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

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历史中的"双十二事变"是指什么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双12事变是什么,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双12事变是什么,逼迫蒋介石抗日,是为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

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布《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双12事变是什么的主张。

全国人民的抗日运动进入新的高潮,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更加不得人心。

在西北担负剿共任务的东北军与西北军厌恶内战,力主抗敌,在全国抗日运动高潮的推动下和中国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两军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等开始与共产党及红军发生联系,初步奠定了三方团结抗日的政治基础。

蒋介石于1936年12月4日飞抵西安,要挟张、杨双12事变是什么:如不加紧“剿共”,即将张、杨两部分别调往安徽、福建,由中央军进驻西北。

张、杨力劝蒋介石联共抗日,蒋加以拒绝。

两位爱国将领遂毅然决定实行兵谏。

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的卫队进抵蒋介石驻地临潼华清池,与蒋的卫队交火。

蒋闻枪声,仓皇越后墙逃走,爬上山坡隐蔽,被张学良的卫队搜索发现后捕获。

同时杨虎城部下将留居城中的蒋介石高级党、政、军官员陈诚等10余人拘押。

张、杨于12日当即宣布取消“西北剿匪总部”,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张、杨分任正、副委员长。

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国民政府,停止内战,释放救国会领袖及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自由,实行孙中山遗嘱,召集救国会议等8项主张。

同时致电中共中央,要求派代表到西安共商团结抗日大计。

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中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主张进攻西安,借机扩大事态,夺取蒋介石的统治权力,进一步与日本妥协。

英、美帝国主义及亲英、美的宋子文、孔祥熙则希望事变和平解决,以维护蒋介石的统治地位和英、美在华利益。

双12事变是什么-双12事变是什么事变

宋子文、宋美龄委托英籍顾问端纳飞西安探视情况。

16日,何应钦就任“讨逆军”总司令,并相应作了军事部署,派飞机轰炸西安临近地区。

近代的双十二事变是什么事件,具体内容是啥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的历史事件。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为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最终结束了内战,实现了国内和平,促成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并且取得了 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所以每年的12月12日被定为西安事变纪念日。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同红军和解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1935年,蒋介石调张学良到陕西“剿共”。在战场上, 东北军近三个精锐师被歼,损失惨重。蒋介石趁机取消了这三个师的番号。

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和“打回老家去人”的救亡口号,深受东北军下级官兵的欢迎。他们自动停止和红军作战,并同红军联欢。1936年12月,蒋介石到西安,威逼张学良、杨虎城执行“剿共”计划。

张杨多次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都遭到无理训斥。他们于12日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 逼蒋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扩展资料

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它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它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提前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是中国社会政治由专制到逐步民主的转折点。由这一系列转折,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

同时,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合法生存与喘息休整、壮大的机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开辟了发展壮大的前景,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地位。西安事变刚结束,毛泽东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我们在西安事变中实际地取得了领导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安事变

历史中“双十二事变”,是指什么事变?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中华民国第一次国共内战末期的一场军事政变。

西安事变 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称“双十二事变”。 这是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为了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而对其进行“兵谏”的重大事件。

1936年,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步步深入,国民党内部的分化加剧。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当时正带兵在陕北进攻红军的张学良和杨虎城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并要求蒋介石联合共产党抗日。蒋介石对此十分恐慌,亲自赴西安督促张、杨“剿共”。

张学良和杨虎城在多次劝说蒋介石联共抗日均遭到拒绝之后,决定实行“兵谏”。12月12日清晨,东北军和十七路军联合采取行动,分别在临潼和西安城内扣押了蒋介石和国民党军政大员几十人。接着,通电全国,提出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八项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