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茨·李斯特是怎么被誉为“钢琴之王”的?
弗朗茨·李斯特,匈牙利杰出的钢琴家、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他一生都在勤奋地不断丰富和革新钢琴演奏技巧,因而被誉为“钢琴之王”。
李斯特出生于匈牙利西部的莱丁村,父亲是个业余音乐家,擅长钢琴、小提琴等多种乐器的演奏。李斯特生活的艺术环境十分优越,父亲是埃斯特哈奇公爵庄园的管家,公爵的父亲曾拥有驰名欧洲的由海顿指挥的乐队。在这样的熏陶下,李斯特在音乐方面的才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他6岁时就能用钢琴弹奏自己所听过的曲子,9岁时便能正式登台表演。李斯特的表现轰动了匈牙利,被人们誉为“小神童”、“莫扎特再世”。家乡的父老们都盼着李斯特能早日成才,纷纷解囊相助,资助他去维也纳深造。
1821年,李斯特10岁时随家人来到维也纳,开始了音乐旅途上的跋涉。李斯特学习非常刻苦。他家离上课的地方很远,往返需要走两个小时,但李斯特风雨无阻,从不缺课,使老师深为感动。一分辛劳一分才。李斯特的勤奋刻苦取得了艺术上惊人的进步,一年后他在维也纳的首次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贝多芬参加了李斯特的第二次音乐会,并预言道:“这孩子将以自己的音乐震惊世界。”
在老师的建议下,李斯特又随全家迁往巴黎,但是巴黎音乐学院以他是外国人为由拒绝他人学,于是他只好自己拜师求学。李斯特在巴黎的音乐会也获得了巨大成功,巴黎人称他为“莫扎特再世”。
李斯特16岁时,父亲染病身亡,全家人的重担就落在他的肩上。他一边举办音乐会、教人音乐来赚钱,一边发奋读书,提高艺术修养。
李斯特非常关注身边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七月革命后他创作了《革命交响曲》,后改写为《英雄悼歌》。里昂工人起义失败后,李斯特怀着无比激愤的心情创作了钢琴曲《里昂》,这是欧洲最早出现的表现战斗的工人形象的专业钢琴作品。此后,李斯特还为工人创作了一些反映他们生活的作品,如《铁匠》、《工人大合唱》等。
李斯特善于在艺术上吸收其他艺术家的特色,然后运用到自己的创作和演出中。他受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的启迪,革新钢琴的演奏技巧,将帕格尼尼的《24首小提琴随想曲》改编成钢琴曲,演奏出了前所未有的绝妙乐章。他还受肖邦诗一般优美演奏的启发,将文学的婉转细腻应用到钢琴演奏上来。由于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汲取了新的营养,他的艺术攀登上了新的高度。他在欧洲各国旅行演出,所到之处受到人们的热情欢迎,把他当作“音乐皇帝”一样拥戴。
李斯特是一位热爱祖国的艺术家,在外多年一直念念不忘自己的祖国。
1838年,他在意大利访问时得悉匈牙利遭受特大水灾,心急如焚,立即赶到维也纳,一连举办了10场义演,将全部收入汇回祖国赈济受灾的人民。
1848年匈牙利爆发革命后,为了表达对祖解放事业的衷心祝愿,李斯特创作了具有高昂爱国主义激情的《匈牙利大合唱》。这场革命遭到欧洲反动势力的绞杀最终失败了,李斯特怀着悲愤的心情创作了钢琴曲《送葬曲》。
李斯特还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他在担任魏玛宫廷乐师时总是给予所有年轻的新作曲家演奏其作品的机会,他家的大门总是为具有音乐天赋的青年音乐家敞开着。凡是登门求教的,他分文不取,把自己的经验与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对方。
李斯特还是一位杰出的评论家,他曾发表不少文章评论柏辽兹、舒曼、肖邦、瓦格纳、韦伯、帕格尼尼等人,提出许多精辟的见解,对欧洲音乐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李斯特在生命的最后15年里往返于罗马、魏玛、布达佩斯,从事教学和创作。1886年,李斯特参加在德国的一个活动,不幸感染风寒,7月31日死于肺炎,享年75岁。伟大的爱国主义音乐家李斯特为后人留下1000多首乐曲,对西洋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音乐之父、音乐神童、歌曲之王、钢琴诗人、钢琴之王。分别是谁
音乐之父——巴赫
音乐神童——莫扎特
歌曲之王——舒伯特
钢琴诗人——肖邦
钢琴之王——李斯特
拓展资料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钢琴之王是谁,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时期钢琴之王是谁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被尊称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巴赫出生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州小城艾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在有生之年是一位著名的宫廷乐长,在德国莱比锡圣多马教堂度过了最后27年的时间。
巴赫把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融为一体。他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曲尽其妙,珠联璧合,天衣无缝。
巴赫自己在一生中并未享有盛名,而且在死后五十年中就已被世人遗忘。但是在近一个半世纪中他的名气却在不断地增长,一般认为他是西方音乐史中最伟大的两三位作曲家之一,而且有些人认为他是其中最伟大的作曲家。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德语: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35岁便英年早逝的莫扎特,却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他留下的重要作品总括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
在钢琴和小提琴相关的创作,他无疑是一个天份极高的艺术家,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等等成为后来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他同时也是歌剧方面的专家,他的成就至今不朽于时代的变迁。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生于维也纳,1828年11月19日逝于维也纳,享年31岁),又译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奥地利籍Germanen(日耳曼人),作曲家。
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1810年—1849年),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1810年,肖邦出生于波兰;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1849年,肖邦因肺结核逝世于巴黎。
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年10月24日 —1886年7月31日),出生于匈牙利雷汀,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弗朗茨·李斯特生于匈牙利雷汀,六岁起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弟子。十六岁定居巴黎。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他也因在钢琴及以上的巨大贡献而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
为什么李斯特被称为“钢琴之王”
李斯特(1811~1886),匈牙利音乐家,被誉为“音乐皇帝”、“欧洲
第一钢琴家”、“钢琴之王”。他的钢琴演奏热情、奔放、大胆、充满魄力。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有钢琴曲,合唱曲,交响乐,宗教音乐,是西洋音
乐史上的重要的浪漫派音乐家,首创出“交响诗”体裁,促进了欧洲音乐的
发展。
这位“音乐皇帝”早在童年时代就已经是才华横溢了。
他的父亲是一位公爵的管家,爱好音乐还会弹钢琴。爸爸经常指教李斯
特学习弹钢琴。小小的李斯特很有毅力,常常从清晨起来一直练琴到中午,
他还很聪明,一学即会。9 岁那年就举行了演奏会,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父亲看到儿子的音乐才能,决心让他进一步得到深造,送他到当时被人
们誉为“音乐摇篮”的维也纳去。他们卖掉了家具和用品,凑够了路费。在
维也纳,一家三口人挤在一间屋中,只有一张单人床,妈妈睡在床上,爸爸
睡在凳子上,李斯特睡在钢琴下。生活很清苦,他们却为李斯特聘请了很有
名望的教师。学习两年后,李斯特举行了演奏会,并且获得了成功。
演奏的那天,12 岁的李斯特走上舞台。一看到台下的听众,顿时惊呆了,
原来就在第一排坐着一位音乐巨人——贝多芬。这时的贝多芬已经耳聋,加
上他对当时弥漫于维也纳音乐界的肤浅、堕落之风反感,一般的音乐会从来
都不参加。这次,他竟破例来到一个 12 岁的匈牙利孩子的演奏会,怎能不引
起轰动?李斯特又怎能不感到震惊?喜悦和兴奋涨红了他的脸,心怦怦直
跳。但由于他技艺精湛,弹奏得特别出色。震耳欲聋的欢呼声、鼓掌声使得
他在演奏中常常中途停顿下来。但是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他如石像般一动
不动地坐在那里,用身心感受着回旋在他四周的乐曲。李斯特演奏完最后一
曲,从钢琴旁站起来,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向这位音乐巨人致敬。贝多芬从
座位上站起,像头雄师一样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上台去,搂住李斯特,亲吻他
的额头。
后来,李斯特创办过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并担任第一任院长。他的主要
作品有交响诗《塔索》《匈牙利》《前奏曲》等 13 部,钢琴曲《旅游岁月》、
《匈牙利狂想曲》等 19 部。此外,还有协奏曲、清唱剧、独奏曲和改编曲等。
被称为"钢琴之王"的是谁
钢琴之王”弗朗兹·李斯特
Franz Liszt (1811-1886)
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钢琴之王是谁,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生于匈牙利雷定,六岁起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弟子。十六岁定居巴黎。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本人则具有超群的即兴演奏才能,他也因此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作曲方面,他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体裁,发展了自由转调的手法,为无调性音乐的诞生揭开了序幕,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风气相对立的浪漫主义原则。他作有《塔索》、《匈牙利》、《前奏曲》、《玛捷帕》、《普罗米修斯》等十三部前奏曲,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十二首高级练习曲等,大大开拓了钢琴音乐的表现力。
一、与名人有缘的儿童
李斯特年仅十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发现了他的音乐天才。为了李斯特的进一步深造,父亲变卖家产,凑了一些钱,全家迁居维也纳。一家三口在维也纳的生活十分清苦,他们挤在一间小屋内,靠打工勉强维持生计。
为了学琴,李斯特的父亲为他聘请了著名的钢琴家车尔尼作为教师。小李斯特每周上三次课,每次来回都要步行两个多钟头,但十岁的李斯特不辞辛苦,从来没有间断过钢琴课。车尔尼也十分欣赏这位刻苦的学生。
两年后,李斯特的钢琴技艺突飞猛进,他已经可以在维也纳举办音乐会了。有一次,他的演奏会观众中出现了一位全聋的老人,这位老人虽然无法听见李斯特的演奏,但他的心灵似乎感受到了这位少年天才的伟力,于是老人在演奏会结束之后,热情地搂住这位“神童”,亲吻了他的额头。这位老人正是音乐大师贝多芬,而这一珍闻则上了当时欧洲的各大报纸,使十二岁的李斯特一时名扬全欧。
二、“精神上的孪生兄弟”
李斯特的性格开朗、热情,交游广阔。他在巴黎时,经常与法国伟大的作家雨果来往,他们都具有人道主义思想,追求平等、博爱、自由,在艺术上主张革新。相似的世界观和艺术观,使二人十分投机,雨果总是李斯特作品的第一个欣赏者,而李斯特也经常第一个欣赏到雨果的文学作品。李斯特的作品中,有几首就是根据雨果的诗为意境而作的曲;而雨果的一些诗,也是从李斯特的旋律中得到灵感而写出来的。难怪后人将这两位艺术家称为一对“精神上的孪生兄弟”。
三、慈祥的钢琴大师
一天,李斯特路过一个小镇,恰逢小镇举行钢琴演奏会,而演奏会的海报上公然说,这次钢琴演奏会的女演奏家是李斯特的学生。李斯特甚感奇怪,因为他不记得自己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为了弄明白这件事,他找到了这位女演奏家的住处,亲自登门拜访。
那位女钢琴手是一个青年人,她见到李斯特后,大惊失色,扑倒在李斯特的脚下边哭边说钢琴之王是谁:“对不起! 先生。我实在不得以,才打了您的招牌,冒充了您的学生。可是不这样做,人们怎么会来听我演奏呢?”
恍然大悟的李斯特并没有生气,他慈祥地对女钢琴手说钢琴之王是谁:“请你弹一曲给我听听,好吗?”
女钢琴手感觉到李斯特这位大师并没有什么架子,他是如此平易近人。于是消除了紧张和恐惧的她,带着对李斯特的无限崇敬,全神贯注地弹起了自己的曲目。结果,她演奏得十分出色。
李斯特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热心地为她纠正了几处处理不当的地方,并进行了一些指点。然后,李斯特微笑着对女钢琴手说:“现在,我不是教过你弹琴了吗?今后,你就是我的学生了,你可以放心大胆地打我的招牌。”
一席话令女钢琴手感动万分,李斯特的宽厚、热情、平易近人使她终生难忘。
四、“钢琴方面的帕格尼尼”
李斯特听了帕格尼尼这位小提琴魔术师的演奏绝技以后,就下决心做钢琴方面的帕格尼尼。他学习用钢琴去做那些辉煌的、不可能做到的、奇迹般的事情。他也写一些过去从来也没有人尝试在钢琴上弹过的乐曲。他相信:没有任何音乐是钢琴这种他所热爱和选择的乐器所不能表达的。他改编了过去曾经被人们写过的几乎一切种类的音乐,从大歌剧到贝多芬的交响曲。
当今,若要把一部贝多芬的交响曲丰富的音响改编成仅仅一首钢琴曲似乎是一件可惜的事,但是那时就不同了。人们没有各种机器来给他们提供音乐——没有收音机,没有留声机,没有自动钢琴,只有各大城市能够供养得起的歌剧团和交响乐队,但是在较小的市镇里只有钢琴,而每年都有一些著名的钢琴家旅行中会停下来进行演出。李斯特认为:若为钢琴改写歌剧和交响曲,他就能把那些可爱的旋律带给那些本来永远也不会有机会听到它们的人。
当李斯特不过是一个男孩子的时候,他就开始从有旋风般急转的西班牙舞蹈和残酷、吸引人的斗牛场的马德里,到北欧各国安静的灰色镇市,进行自己的旅行演出了。西班牙、意大利、瑞士、英国、德国——无论哪个地方的哪一个镇市,不论大小,几乎都曾看到漂亮的李斯特象老虎一样悄悄地走上音乐会讲台,忽然猛扑到钢琴上,从中抓出一些人们从未听过的音乐。在巴黎,著名音乐家如同五月里的知更鸟一样多,可是李斯特还是成为他们中间的宠儿。夫人们敬慕他并在路上为他撒满鲜花;一个公主慷慨地把她的大量财产送给他;一个伯爵夫人竟然同他一起私奔了。
五、皈依宗教
李斯特晚年时,来到了罗马,到那些美丽的古老教堂去祷告。在这里,许多伟大的艺术家和音乐家们,曾经为歌颂上帝的光荣而完成了他们最好的工作;许多伟人和善人曾经也来此崇拜上帝。
早在李斯特作为一个十六岁的孩子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此时的李斯特就曾想做一个牧师。但是教区里的一位善良的神父规劝他,认为他不应当浪费上帝赋予他的超群的音乐才能,于是他暂时放弃了这一念头。
而步入晚年的李斯特,认为自己既然已经老了,理所当然应该进入教堂,皈依基督。于是在晚年,他便以“神父李斯特”之名为人所知。
誉为钢琴之王的作曲家是谁 弗朗茨·李斯特/11岁闻名世界
说起李斯特相信懂音乐的人都知道钢琴之王是谁,钢琴之王是谁他是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钢琴之王是谁,被誉为"钢琴之王"的美称。弗朗茨·李斯特十一岁就出名,还受到贝多芬的赏识。"钢琴之王"的美称不只是指他的音乐,还代表着一种风度。
钢琴之王弗朗茨·李斯特
在音乐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钢琴之王”弗朗茨·李斯特,李斯特是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生于匈牙利雷汀,六岁起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弟子,十六岁定居巴黎。是李斯特创造钢琴之王是谁了背谱演奏法,被誉为"钢琴之王"的美称。
这位浪漫艺术大师的演奏技巧、弹琴艺术似乎具有一种魔力,他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钢琴之王是谁了无与伦比的程度,首创了背谱演奏法,还有其超群的即兴演奏才能,因此他得到了“钢琴之王”的美称。同时他又是一位才能卓著的作曲家,创造了交响诗体裁,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风气相对立的浪漫主义风格。创作有著名的《浮士德交响乐》《匈牙利狂想曲》《但丁神曲》等。
钢琴之王李斯特六岁起学习钢琴,曾师从于著名的钢琴家车尔尼。十一岁时举行了演奏会,轰动了维也纳的音乐界。一次,在他的演奏会观众中出现了一位全聋的老人。这位老人虽然无法听见李斯特的演奏,但他的心灵似乎感受到了这位少年天才的魅力,于是老人在演奏会结束之后。热情地搂住这位“神童”,亲吻了他的额头。这位老人正是音乐大师贝多芬,而这一珍闻则上了当时欧洲的各大报纸,使十二岁的李斯特一时名扬全欧。
天赋还有自身的勤奋成就了一代音乐大师,可就是这样一位集万千宠爱的音乐界天才,当面对普通民众时并不是恃才孤傲。而是以一种平和宽容之心对待。功成名就的他一天路过德国的一个小镇,恰逢小镇里一位钢琴师将要举行演奏会,而演奏会的海报上公然说,钢琴演奏会的女钢琴师是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李斯特的学生。李斯特甚感奇怪,因为他不记得自己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为了弄明白这件事,他找到了这位女钢琴师的住处,亲自登门拜访。 上一页 0 /2 下一页